2022年国内首份老年听障社会问题调研报告: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腾讯研究院x腾讯会议.pdf
《2022年国内首份老年听障社会问题调研报告: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腾讯研究院x腾讯会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国内首份老年听障社会问题调研报告: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腾讯研究院x腾讯会议.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寄语寄语0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老年人口的增长,我国老年听障等社会问题日益突显。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性聋患者占听障患者总人数的34.1%,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半都患有听力障碍。为有效应对老年听障等社会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已制定出台若干政策措施,着力提升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包括腾讯在内的众多数字科技企业,在老年听障等相关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通过科技赋能更好地满足老人的切实需求。希望后续能有更多优秀的科技助老项目涌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
2、老龄协会副会长肖才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听损、听障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中老年人面临的常见慢性病之一。为此,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中明确指出,将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着力解决慢病管理等领域的问题。一直以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在应对听障等老龄化问题上,也在打造一个又一个暖民心、可持续的智慧民生工程,惠及更多老龄群体。未来,希望在腾讯公司等企业的参与下,通过数字技术能够为听障等更多老龄群体提供无障碍信息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无碍聆听”的愿望。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寄语02老年人的听力健康不仅与他们的语言交流、情感认知、家庭关
3、系和社会交际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密切相关。面对老年人“听不清、听不真”的现状,我们尝试在辅听设备领域探索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将在腾讯会议等产品领域积累的天籁AI技术用于助听器等辅听设备中,提升产品性能、创造更好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未来,腾讯天籁行动还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探索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价值的可行路径。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听力障碍与高血压、关节病共同成为老年三大疾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提升老年人健康作为健康中国的重点工作。腾讯天籁十问从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逐一回应如何切实
4、解决当下我国老龄听障问题,提炼破解难题的“金点子”,是产学研融合的智慧结晶。未来期待更多科技企业能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力!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红军目录寄语01问题二人群现状我国有多少存在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他们一般有哪些共性?13问题三听障影响听力障碍对老年人有哪些细微却重大、易感知却被忽略的影响?15问题四政策实施在过去十多年,我国与老年人听障相关的政策推动了哪些变化?17问题五行业发展国内外老年助听器行业发展情况如何?国产助听器发展有哪些趋势?18问题六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老年助听器上的应用效果与发展趋势如何?20问题七用户心声中国老年人为什么不愿意使用助听器?存在
5、哪些顾虑和痛点?22问题八社会支持当前社会为听障老人提供了哪些帮助?未来需要怎样的社会支持方案?24问题一大众认知什么是听力障碍?以及,衰老是否一定伴随着听障?12致谢29问题十国际经验其他国家在提升老年人听力健康上有哪些可参考、借鉴的经验?27附录30写在前面04问题九学科建设我国听力学科发展现状如何?对数字科技有哪些需求?2603写在前面04在生活转动的一个又一个间隙,我们可能都会时而回望那些或平淡或惊心动魄的过去,回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风雨、朋友、亲人。那些烟云般的往事,那些烟云里升腾跌宕的人影和风尘,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与细节争辩,与时间对峙,如临深渊。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
6、这远远不是这份报告能回答的。当2022年踏上韶关的调研之路,我们就已经放弃了对宏大命题的追问。我们想写在前面的并不是多么坚韧、励志的故事,或是任何深刻、伟大的思考,都不是,这里是几个普通的老人,是日复一日平凡的日子,这些是“天籁行动”最初的原点。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几十年前,这里路面狭窄,尘土飞扬。雨天,尘土化为黄泥浆。土是沙积土,贫瘠、坚硬。靠山边,有人沿路种了罗汉松,大部分种下去的树都死了。沙积土蓄水力太弱,新栽的树很难扎根。但是有另一些植物,它们用一种看起来很轻松的方式活了下来,而且活得丰茂多姿。比如艾、大青、野苦菜、七节芒。每一种生命体活着,都有他自己的
7、哲学,草木、昆虫、菌、人类,概莫能外。所以,曹爷爷的生命哲学是什么?16岁的曹庭顺从湖南常宁县征兵入伍,3年后复员被招入曲仁煤矿,成为了一名茶山矿采煤工人,直到1990年退休。曹爷爷听过这片土地上所有最动听的声音,秋天沉甸甸的扁担吱呀作响,春天里孩子在田间唱着歌谣。但是对曹爷爷来讲,最熟悉的声音还是来自井下。走过人生的刀锋曹庭顺爷爷背后题字“矿山铁人”为友人所赠,也是他一生骄傲0506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井下采煤垱头空间狭小,空气中氧含量低、湿度大、温度高,存在五大威胁“顶板、瓦斯(沼气)、透水、火灾、煤尘(爆或燃)”的威胁。工人作业时,要用风钻或电钻打炮眼,用风镐落煤,装矸石、架棚支护
8、。我们没有办法代替爷爷回到19岁去亲身倾听这些声音,但是满满一桌子的模范勋章又似乎在无声地讲述着曹爷爷的故事和信仰。当年韶关总共八大矿区,最高峰时同时在职10万人左右,效益最好的属煤矿和铅锌矿,占了当时当地经济的半壁江山。煤矿职工听力受损的人群主要是下井的一线工人(一线工人占当时在职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大多是从外地逃荒而来,下井是最辛苦且最危险的活儿,但薪酬也相对较高。曹庭顺爷爷的徽章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07他们听力受损主要是因为风镐操作而非爆破。下井的时候,三人为一组,背着几十斤木棍,在地下三四百米处钻地洞(他们称之为钻狗洞)。一个人在前面用风镐开洞(密闭空间噪音非常大,且没有任
9、何防护设备,当时很多人就塞两团棉花放进耳朵里降噪),一个人在中间用木棍支棚子防止塌方,一个人在后面把煤炭用力推出去。手工操作风镐历史影像火车运煤历史影像在矿区还有许许多多与曹爷爷一样的老工人,他们是为了改变北煤南运的问题,力保自给自足,将自己的青春、理想,甚至是健康都交付给了这片土地,但是却在步入晚年后不得不面临听力障碍等疾病。时代车轮呼啸而过,走过人生的刀锋,新的时代与机会也正在迎面走来。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08当唐臣爷爷给我们弹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 时,他很开心。他说没助听器的时候,靠着自己手指记忆的指法弹琴。还是得有音乐啊退伍老兵唐臣爷爷靠着指法记忆弹奏三弦
10、琴19岁的唐爷爷从老家清远阳山来到柳州当兵,在一个南方并不常见的凛冬,他成为一名工程兵。再后来,唐爷爷又跟随部队从柳州到湛江,直到25岁复员,他最终来到了韶关董塘镇。从二十啷当岁的少年,到六十岁退休,唐爷爷就一直在镇上的水泵房工作。听起来安逸的工作实则并不轻松,水泵房的噪音非常人所能承受,尤其是抽水的时候,轰隆作响的噪音并不亚于风镐。很多年轻人没干两三年就熬不住走了,而他一干就是三十年。长期的工作噪音导致唐爷爷听力受损,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退休之后听力就越来越差了,需要在耳边大声说话才能听见。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09矿区工人居住实景唐爷爷居住的楼房是铝厂宿舍,厂子多年前倒闭了,居民楼也基
11、本废弃了,邻居陆续搬走,整个社区只剩20来户,有时会有人挑些菜过来卖,但供应很不稳定,最近的董塘市场距离家里三公里,唐爷爷就会骑自行车来回六公里去买菜。老人因为听力不好,也不太爱和外人说话,上街买菜就是他唯一的社交活动了。日子像流水一样,偶尔波澜壮阔,更多的时候无声无息,就像没有来过一样。几年前,孙子给买了助听器,也戴了几年了,刚戴的时候有沙沙声,但后来也习惯了。和许多农村老人佩戴的助听器一样,唐爷爷佩戴的是价格在一两百元左右的仅有声音放大功能的“助听器”,没有噪音分辨功能,在放大声音的同时,噪音也放大了,所以又进一步加重了老人听力受损。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
12、的歌声满天飞.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10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唐爷爷在无声的世界里弹琴时,我们不知唐爷爷在想什么。是三十多年水泵房里的单调、艰苦,还是19岁那年穿上一身新军装的凛冬。我们没有办法代替爷爷感受寂静无声的世界,也没有办法帮助爷爷回到19岁那个激动人心的冬天,但是生活,还是得有音乐啊!唐爷爷的琴声渐渐清晰,他面对着我们坐在沙发中央,不远处的橘色透过窗户,把他映成了剪影。逆光下,他的眼里闪着光,琴声在不大的屋子里回荡,长久不散。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11现在是22年的9月末,北方的树叶和南方的秋景都从身上纷落,少年成人,长者衰老,
13、我想起一句话“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突然泪目。只要理想不死,就有人在命运里相遇。坦率讲,作为一家科技企业,看似走在时代浪尖,实则面对时间和衰老,能做的事情也只是宛如萤火。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SSV银发实验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了天籁银发关爱基金。基于天籁AI技术,联合国产助听器品牌开发高性能助听器产品,通过关爱基金定向在韶关、巫溪等地捐赠给有需求的老年人,并以此为试点,推动“关爱老年听障行动”在全国落地。这份报告里面包含十个问题,是代老兵们问的,也是替我们自己问的;是做这个行业一定想要弄明白的问题,也是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问题。问题提出来后,就是找答案。我们非常幸运地与许多从事老年听
14、力健康一线工作,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促膝长谈。本想去找答案,结果又再次被许许多多真实、具体的人和故事所打动。比如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钟铁华秘书长在帮我们做报告的校验时,又给我们发来了长长的微信,她说:“有个85岁的妈妈,总想办法赶走保姆,总不要轮椅而要自己走,总说学会了手机又忘了,有助听器也说听不见。儿女被折腾得烦死了。老太太说,要是我告诉你们我都会了,你们就不经常陪我了,想得美!”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太太狡黠的笑容,这不正是老人家最平凡、最真实的需要吗?是的,科技向善的温度也正是要蕴含在这些琐碎甜蜜的烦恼里。山河表里韶关路,我们还会继续前行。代老兵问一问天籁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1
15、2听力障碍又称“听障”,即听觉系统功能的减退或损失,按照发生时间可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两种类型。语前聋即在学会语言之前发生的耳聋,多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和婴幼儿时期因疾病等导致的听力受损。老年人听力障碍多属于年龄增长器官衰退引起的语后聋,是与增龄相关的对称性、不易觉察的听力损失。听力障碍与老龄化进程息息相关,与高血压、关节炎一起,成为当前我国三大老年疾病。温水煮青蛙,由于听力随年龄增长的衰退常是隐性、渐进的,大部分人认为“听不清”是伴随着人老了的“小毛病”,“听不见”才是“大问题”。而实际上“听不清”和“听不见”一样,都是老年人听力障碍的体现。人类生存有赖于“耳目喉舌”的正常运转。为什么“耳”居于首
16、位?正是因为声音的感知对人最为重要。尽管人类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视觉,较少部分来自听觉,但在不想看的时候人们可以闭上眼睛,耳朵却需要“永远在线”。机体衰老是人类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责任越大,压力越大,耳朵作为担子最重的器官之一,听觉等功能下降的速度也会更快。除了衰老,导致听障问题的原因还有很多。遗传基因可能为听力障碍提前写好答案。疾病和毒性药物也会导致听力减损或完全失聪,这在老年人群体中很常见。不良生活习惯同样也可能导致听力障碍问题,如生活中嘈杂的噪声环境,抽烟、喝酒等习惯、不良营养条件和肥胖、高血糖等,都可能刺激内耳在衰退老化下进一步损伤,进而引起感音神经性听障。从细微着手,戒烟戒酒,控制
17、血糖,在从事工作环境噪声较大的相关行业时(比如建筑)做好防护,能有效减缓老年人听力障碍的进程。问题一大众认知什么是听力障碍?以及,衰老是否一定伴随着听障?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13据保守估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这意味着每三位老年人,就会有一个中、重度甚至是极重度的听障患者。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性聋患者占听障患者总人数的34.1%,但这一数据因当时老年人申请听力残疾比例较低而被严重低估。按目前老年人口计算,约7000万人群需要配戴助听器恢复听力,20年后会超过1亿。然而,目前助听器的使用率在中
18、国只有5%10%,绝大多数听障老人仍生活在混沌不清的世界里。我国听障老人的共性主要为:病情进展慢、自我重视不够、依赖家人支持且不愿接受助听器的使用。不像心血管等突发性显性疾病,听力丧失往往伴随着衰老逐步、悄悄地发生。因而,在许多老年人潜意识里,“听不见”和“听不清”并不是一种重大疾病,仅仅是因为年纪大了耳背而已,是正常且自然的事。但是,大多数听障老人在未施加干预的情况下,最终可能发展成认知症等严重疾病。听力衰退后,很多老年人因为害怕他人有看法,不愿主动交流,久而久之即便有人陪在身边,还是会感到非常孤独,最终认知能力退化,甚至导致老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等严重后果。我国听障老人非常依
19、赖家人的帮助,自身还有一定程度的病耻感,忌讳自己有听力障碍的事实。一来二去,家人更难注意到老人存在听力障碍问题。发现晚、干预晚,进一步拉长老人接受科学治疗的心路历程,最终导致孤独感甚至是认知障碍的发生。不同年龄、性别的听障老人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也影响他们对听力障碍问题的认知和助听器采用的态度。就性别而言,男性更容易受到老年性聋的困扰,听力损失比例相问题二人群现状我国有多少存在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以及,他们一般有哪些共性?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14较女性更高。就年龄而言,70岁到90岁是老年人听力下降最快的阶段,女性的听力损失比例与男性听力损失比例趋于一致。文化程度
20、高的老年人能够通过阅读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也无形中导致他们不太重视听力障碍问题。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受困于经济条件和家人支持力度,无论是对听障的认知还是助听器的采用,都相对较低。整体而言,我国老年人对听力障碍问题的重视程度都不够,使用助听器等设备的比例较低。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15相比儿童,老年人听力下降是个很缓慢的过程,容易被自己和家人忽略。一旦儿童突然听不清别人讲话,会有较为明显的反映,家人容易发现。老年人最开始可能仅仅表现出一点点反应慢、打岔,但后期当家人真正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听力有问题时,老人往往已是重度的听损。与欧美发达国家老年人更关注自己的表达与沟通不同,我国老年人多是含蓄
21、、持重、隐忍的,当遇到沟通障碍时,通常选择沉默,或是更在乎家人意见,希望求助家人去干预和解决。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和城市生活节奏加速,一二线城市家庭对老人关注已呈现“力不从心”的态势,特别在一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家庭中。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更有可能选择性忽略老人的需求。再加上老年人的听力障碍往往是长期、隐性、缓慢的,容易被自己和家人忽略,一拖再拖,导致不可挽回的损伤。问题三听障影响听力障碍对老年人有哪些细微却重大、易感知却被忽略的影响?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听障老人刘日香奶奶老伴儿说奶奶在没有外人的时候,脸上常常是没有笑容的,耳背以后,脾气也没有以前好了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16
22、患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往往社交意愿不强,不愿意主动和人对话,常“独坐一隅”,或是在沟通中表露出冷漠的表情,实则内心十分渴望与人谈话和交流。听力下降导致老年人言语识别率降低,换句话说,就是听不清楚越来越多的人所说的话,慢慢在正常交流下形成沟通障碍,到最后他们很难与非听障群体交流。这种交流障碍会导致老年人长期情绪低落,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孤独感,甚至改变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形成老年性抑郁症。长期缺少对外沟通,将导致老年人脑功能退化,增加认知障碍等的发病率。有数据表明,老年人的听力每降低10个分贝,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概率就会增加9%以上。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17我国高度重视老年人听力障碍康复和听力科技发
23、展,近年来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优质企业引育、产学研协同创新、老年人听力健康筛查等行动。2006年,中国残联及相关部委下发 听力语言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提出开展老年人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试点。2011年,中国残联及相关部委制定、下发 听力语言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为5万名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润物细无声,围绕老年人听力障碍问题,我国在政策面上已做大量工作。宏观上,自2006年开始对听障老人这一特定群体出台各类规划,并从预防、康复等方面完善相关顶层设计。然而,政策的实施还面临着公众认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国内 老年 社会问题 调研 报告 关于 听力 健康 十个 问题 腾讯 研究院 会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094799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