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三单元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学习目标 1.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2.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3.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
2、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五言律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学习目标听读诗歌感受诗情诗文赏析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
3、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战事频繁;“边秋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气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露从今夜白”交代时令,即“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汽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感。“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的主观想象,是诗人思念家乡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秋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语文课件 第三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