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菌12-流脑.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四章 细菌12-流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细菌12-流脑.ppt(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周莉副主任医师p男性,14岁,学生。p临床症状:突发高热(39)、头痛。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和意识障碍。p体检:在患者四肢可见少量淤点、瘀斑。Kernigs 征、Brudzinskis 征阳性。p辅助检查:血液中白细胞 36109/L,脑脊液白细胞 1.7109/L。北京 北京CDC,2007 CDC,2007年 年1 1月 月11 11号 号 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流脑 病因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与后遗症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2、 预防p定义: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p临床特征: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病因学(Etiology)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p属奈瑟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呈肾形,直径0.60.8微米,成对排列或四个相联p存在于病人及带菌者的鼻咽部、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p在脑脊液中和瘀点涂片中多存在于白细胞中,少数在细胞外电镜下脑膜炎奈瑟菌电镜下脑膜炎奈瑟菌meningococci血琼脂平皿上的奈瑟菌菌落成对排列的脑膜炎球菌 专性需氧菌,特殊的培养基(
3、巧克力、血、卵黄)才能生长,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因此采集标本时应注意及时送检 对干燥、寒冷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 细菌裂解释放内毒素(endotoxin),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根据细菌表面特异性多糖抗原之不同,分为13个血清型(群),还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群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A群,占90%以上,B、C群对磺胺耐药较严重,A群对磺胺药较敏感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带菌者和流脑病人 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易感人群(Susceptiblepopulation)人群普遍易感,
4、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生率最高。流行季节(Epidemicseason)全年散发,冬春季节高发,3-4月高发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原体进入人体是否发病及病情轻重,取决于两个方面人体免疫力(immunity)细菌的毒力(virulence)、数量(quantity)脑膜炎球菌鼻咽部 鼻咽部携带者60-70%血液一过性菌血症瘀点败血症脑膜炎内毒素血管内皮损伤 小血管痉挛DIC循环衰竭脑水肿头痛 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疝呼吸衰竭 施瓦茨曼(Shwartzmen)反应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于1928年由施瓦茨曼所发现。他用革兰氏阴性菌苗给家兔皮内注射。24小时后再用同种或异种菌苗为
5、同一动物作静脉内注射,数小时后即可在原皮内菌苗注射处出现红肿、溃疡等炎症反应。病理(Pathology)败血症期 血管内皮损害 血管壁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 血管周围出血病理脑膜炎期 部位:软脑膜、蛛网膜 表现:充血、出血、炎症、水肿临床表现(Clinicmanifestation)潜伏期17d,通常23d 临床上分为四种临床类型:普通型爆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一)普通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占90。临床上根据病情的演变,将其划分为4期: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 脑膜脑炎期 恢复期LOGOMeningococcalmeningitisSeptic period突发症状 畏寒、发热 头痛
6、出血疹脾大Meningitic period颅内高压 头痛呕吐烦躁颈项强直Kernig(+)brudziski(+)症状、体征逐渐消失恢复至正常.前驱期败血症期 脑膜脑炎期恢复期低热、鼻塞、咽痛,12d12d25d1、发热:患者常以突起寒战、高热。体温常在39 以上,热型以弛张热和不规则热常见。2、头痛:发热的同时患者出现逐渐加重的头痛,常伴有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喷射性呕吐。普通型的主要临床特点3、中毒症状:一般患者均有全身中毒症状,轻者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肌痛和食欲不振等。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甚至出现嗜睡、谵妄、昏迷。4、皮疹:属于流脑的特征性体征,发生率较高(70)。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的瘀
7、点和瘀斑。出疹时间:一般在发病12天内即可出现皮疹,并随病情的加重其皮疹的数量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加。一般认为皮疹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呈平行关系。皮疹的形态:一般患者的皮疹多表现为直径约12mm大小的瘀点,色暗红。病情较重者,瘀点较大(12cm),瘀点中心可出现黑紫色的坏死或形成大疱。皮疹的分布:一般患者皮疹以下肢最为常见,较重的患者,上肢、躯干甚至面部也可见到。5、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颈后疼痛、角弓反张、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二)暴发型 暴发型休克型 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休克型特点:1、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进展凶猛,常在数小时内危及患者生命。2、多以寒战高热起病,并迅速出现严重
8、的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部分患者可出现惊厥。3、早期出现循环衰竭是此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及指端发绀、皮肤花纹、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4、早期出现皮肤粘膜的瘀点和瘀斑,迅速增多并融合成片,甚至坏死。是此型的突出特点。其原因与DIC有关。5、脑膜刺激征常呈阴性,脑脊液常规化验多属正常。休克型特点脑膜脑炎型特点1、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猛,可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2、多以高热起病,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脑膜炎和脑炎的临床表现,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出现喷射状呕吐;迅速陷入昏迷、反复或持续痉挛、病理反射阳性。脑膜脑炎型特点3、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脑疝,主要
9、表现为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肢体强直、上肢内旋及瞳孔变化。4、皮疹不多,类似普通型。混合型以上两种类型的表现同时出现者为混合型,是最严重的一型。(三)轻型:也称出血点型,主要是因暂时性的菌血症所至。中毒症状很轻微或缺如,可见少数出血点,咽拭子细菌培养可阳性。(四)慢性败血症型:不多见,患者以成人多见。主要以间歇性发热、皮疹和关节病变为特征。病情可持续数月。此型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原学(血培养)检查。临床分型和分期common type(普通型)Fulminant types(暴发型)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stage(前驱期)septic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细菌12-流脑 第四 细菌 12 流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