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教学 12-疟疾1.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传染病教学 12-疟疾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教学 12-疟疾1.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疟 疾 malaria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感染科白贞子l 疟 疾 居 目 前 世 界 上 传 染 病 致 死 率 第 三位,第 一 位 是 艾 滋 病,结 核 病 位 于 第二位,约300 万人死于疟疾l 疟 疾 居 目 前 世 界 上 寄 生 虫 病 致 死 率 的第一位(血吸虫病、阿米巴病)。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v 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常有复发;v 三日疟每三日发作一次;v 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常无复发,严重者可导致脑型疟疾。概 述疟原虫人血肝细胞内寄生繁殖红细胞内繁殖红细胞成批破裂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后缓解。病原学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可复发)卵形疟原虫(可复发
2、)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临床表现重)生活史v两阶段 无性生殖(人体内)有性生殖(蚊体内)v两宿主 中间宿主(人)终宿主(蚊)无性繁殖期(人体内)1.肝细胞内蚊虫叮人吸血 感染性子孢子 随蚊虫唾液腺分泌物 人血循环 进入肝脏 裂殖体 裂殖子 血循环 侵犯红细胞 肝细胞内的发育迟发型子孢子:6-11个月发育成熟,复发的根源间日疟卵型疟无性繁殖期(人体内)2.红细胞内A.裂殖子 红细胞 环状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 裂殖子 红细胞被胀破 释放出裂殖子及代谢产物典型发作 再侵犯未感染红细胞 开始新一轮无性繁殖 临床周期性发作B.裂体增殖36代,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配子体红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内发育周期间日疟4
3、8h卵形疟48h三日疟72h恶性疟3648h疟原虫子孢子多型性假说v具有两种不同遗传型的子孢子:速发型子孢子、迟发型子孢子v速发型子孢子1220天发育成熟;迟发型子孢子约经611月休眠状态,才开始并完成裂体增殖,成为间日疟和卵形疟复发的根源v三日疟及恶性疟无迟发型子孢子,无复发有性繁殖期(蚊体内)蚊虫吸人血 雌、雄性配子体 雌、雄配子 合子 动合子 囊合子 孢子囊(内含感染性子孢子)在蚊体内的发育阶段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v(1)当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增殖时,临床上无明显表现.v(2)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的发育是复发的根源.v(3)间日疟和卵形疟有复发,恶性疟和三日疟无复发
4、.v(4)红细胞破坏,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及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引起疟疾发作.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v(5)周期性发作:一部分裂殖子再侵入红细胞内增殖后再释放入血.v(6)裂殖子经3-6代增殖后发育成雌雄配子体时,具有 传染性.v(7)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v(8)肝细胞内期:复发、潜伏期有关.v(9)RBC内期:周期性发作有关.流行病学v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血液含成熟配子体)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v 蚊传疟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疟疾是重要蚊媒传染病,按蚊是传播人疟的唯一媒介。在全世界已知的4
5、00 余种按蚊中,可成为疟疾主要媒介的约35 种。已知我国有按蚊56 种,其中证明5 种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即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日月潭按蚊。中华按蚊:平原 微小按蚊:山区 嗜人按蚊:丘陵 大劣按蚊:海南岛山林地区 传播途径v 2、输血疟疾:一 些 低 疟 原 虫 血 症 者 虽 常 规 血片 检 查 阴 性,但 输 血 后 仍 可 使 受 血 者 感 染。v 3、胎传疟疾:带 虫 或 患 疟 的 孕 妇 疟 原 虫 可 通过 有 损 伤 的 胎 盘 进 入 胎 儿,或 在 围 产 期 通 过羊 水、产 道 损 伤 进 入 有 损 伤 的 胎 儿 体 内,引起 早 产、流
6、 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流行病学v人群易感性(Susceptibility)普遍易感 免疫力不持久 各型疟疾间无交叉免疫性 反复多次感染,再感染时症状轻 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较易感染,且症状较重流行病学v 流行特征(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与生态环境及媒介因素关系密切)地区性:热带和亚热带 温带 流行分布:间日疟(最广)恶性疟(最重)三日疟 卵形疟 季节性:夏秋季,热带地区受季节影响小发病机制v 疟原虫在肝细胞和RBC内发育阶段一般无症状典型症状成批红细胞破裂(裂殖子、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入血)v 间歇性发作裂殖子侵入新的红细胞。v 带疟原虫者经反复发作
7、或重复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此时虽有小量疟原虫增殖,可无疟疾发作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v疟原虫的数量决定发病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恶性疟 任何年龄RBC(20%RBC:106/mm3)巨量疟原虫血症,最严重的疟疾类型 间日疟 年幼RBC(25000/mm3)卵形疟 年幼RBC(25000/mm3)三日疟 衰老RBC(10000/mm3)病理解剖v 疟原虫在人体内增殖引起强烈的吞噬反应,以致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显著增生,如肝脾肿大。v 间日疟与三日疟原虫的RBC内期裂体增殖多在周围血中进行,其病变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v 恶性疟原虫的RBC内期裂体增殖多在内脏血管内进行,容易导致内脏损害。病理解
8、剖v RBC增大及粘附微血管堵塞 脑组织水肿,充血(脑型疟)肾损害 肺水肿v 肝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明显疟色素沉着v 细胞因子的作用:TNF-、-IFNTNF-在恶性疟患者血中明显升高,与脑型疟的发生和死亡相关-IFN对肝内组织型疟原虫有抑制作用,对红内期疟原虫无作用 微血管病变 细胞破坏后释放的代谢产物 有重要病理意义 细胞因子 临床表现v潜伏期:间日疟及卵形疟为1315d 三日疟2430d 恶性疟7一12d典型疟疾突发寒战高热寒战:持续20min-1h,伴体温迅速上升高热:持续2h-6h,体温可达40C 头痛、酸痛,乏力,无明显中毒症状,持续2-6小时v 大汗,体温骤降,自觉症状缓解,乏力
9、,30min-1hv 间歇期间日疟,卵形疟48h三日疟72h恶性疟无规律v 反复发作造成大量的红细胞破坏,多有贫血和脾大恶性疟疾 起病急缓不一,寒战可能不明显,发热则较高,其热型呈不规则,常无明显的缓解间歇期;有明显贫血,可凶险发作。(微血管堵塞)v 脑型疟疾: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偶见于间日疟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病因:v受染红细胞堵塞脑微血管v低血糖:进食不足、疟原虫消耗、奎宁刺激胰岛素分泌v细胞因子恶性疟疾v肾功衰竭:高疟原虫血症阻塞微血管 溶血v肺水肿:高疟原虫血症阻塞微血管v腹痛:肠道微血管阻塞v贫血:大量红细胞破坏不典型发作的原因:1.疟疾初发阶段2.恶性疟3.同种疟原虫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教学 12-疟疾1 传染病 教学 12 疟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