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pptx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ppt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基础管理.本章学习要点:了解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熟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掌握人员密集场所人员流动管理方法.掌握人员密集场所员工安全管理方法.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现代安全管理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系列化、整体化、横向综合化,运用现代新科技和系统工程原理、方法来进行安全管理,强调八大要素(法规、机构、队伍、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管理,追求完善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以“事前”为主。一、现代安全管理原理.1.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
2、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2.人本原理.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
3、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基础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3.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4.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受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原理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运用强制
4、原理,必须坚持:(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二、现代安全管理的原则.安全管理原则即事故预防与控制原则,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轻。1.法制原则.所有安全管理的措施、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
5、律、法规。在履行这一原则时,常常采用一票否决制,即对重大的违章事故,严格执法,违规必纠,不做妥协和让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安全的严格管理与控制。2.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这些原因又是由小变大,由影响事故的间接原因变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一演变的过程,为安全预防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管理,消除引发事故的因素,杜绝隐患,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3.监督原则.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监督、检查日常的安全工作事项,实践证明,生产过程中大量发生的是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事故,而导致这些事故的原因往往不被重视或习以为常。事实上,轻微伤害和
6、无伤害事故的背后,隐藏着与造成严重事故相同的原因。因此,日常检查显得非常重要,不能流于形式,要细致、警觉,甚至对一些不起眼、尤其是容易忽视的事故隐患“吹毛求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小隐患,避免大事故的发生。4.教育原则.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一种群策群力的工作,要求每一位职工都应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预防意识、危机意识,这样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安全知识的教育、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信息的传播等各种手段,充分引起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明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掌握安全生产方法。5.全面原则.安全管理涉及生产活动
7、的方方面面,涉及生产工艺过程的各个环节,涉及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安全生产无小事、无盲区、无死角,因此,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三、现代安全管理的方法.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系统工程学”,更进一步来说,应当是系统工程学与安全科学的结合安全系统工程,它是现代安全管理的方法论。(一).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它是安全评价的基础。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可以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充分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伤害或损失的严重程度,为确定哪种危险能通过修改系统设计或控制系统的运行程序来进行预防提
8、供依据。所以,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安全工作的成败。在进行系统安全分析时,可根据需要把分析进行到不同的深度,可以是初步的或详细的,定性的或定量的。每种分析深度都可以得出相应的答案,以满足不同项目不同情况的要求。目前国内外提出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已有数十种之多,综合这些方法,可将其归为文字表格法、逻辑分析法、统计图表分析法、调查试验法和数学解析法等五大类16种基本方法。各种方法除了它们各有各自的特点、特定的运行范围外,其中有不少方法是雷同或重复的。因此,在使用时应设法了解系统,选用合适的、具有特色的分析方法。我国目前较常用的有事件树、事故树、故障类型影响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因果分析图(鱼刺
9、图法)、事故比重图、事故趋势图、事故控制图、主次图等。1.事件树.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是许多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相继出现、发展的结果,我们称之为“事件串”。当然,同一事故结果,往往会有多个不同的事件串。就某一个事件串而言,一些事件的出现是以另一些事件的出现为前提条件。在事故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事件都有两种可能,即事件出现或不出现,导致成功或导致失败,这样,每个事件的发展就有两种可能途径。究竟事件按照哪一种途径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最终是以发生事故或不发生事故为结果。显然,掌握可能导致事故的各个“事件串”的时序与发展结果,无疑对事故的预测、预防与分析极为有益。按照事故发展顺序,分阶段,一步一步地进
10、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进行分支,直到得出各个事件串产生的结构,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每一个事件都会有两个分支,各个事件链接起来,组成树状的事件发展图。这种对事件的分析图称为事件树。显然事件树可定性分析事故的产生原因;如果事先可以知道每个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概率,又可以定量地预测事故发生的概率。实际应用时,可用其预测事前系统不安全因素,预计事故的可能后果,为寻求适当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也可用其作为事故发生后的原因分析。2.事故树.事故树又称故障树,是安全系统工程最重要的事故分析方法。事故树是从结果到原因分析事故的有向逻辑树,从分析顺序上正好与事件树相反。事故树的节点就是一个个逻辑关系门。
11、事故树的顶点表示一个系统的事故;事故树节点逻辑门的下面是“输入量”,即某一层次的事故产生原因或要素,“输入量”经逻辑门处理得出的结果,构成事故树高一级节点的“输入量”,即产生事故的更直接的原因或要素。事故树的主要用途:(1).全面描述导致灾害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2).为定性或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图形;(3).为人们直观全面地提供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便于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便于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调查,同时也能为安全设计、制定预防事故的措施及采取管理对策提供依据;(4).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可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事故树的编制过程如下:(1).确定事故树的顶上事件,顶上事
12、件,即所要分析的事故。把顶上事件置于位居事故树最上端的方框之中。(2).确定造成顶上事件的直接原因。在顶上事件之下,并列写出造成顶上事件的所有直接原因,然后,依据上下层各事件的逻辑因果关系,用逻辑门把它们连接起来。若只有下层事件全部发生,顶上事件才有可能发生时,用与门连接。如果当下层任一事件的发生均引起顶上事件的发生,则用或门连接。对于造成顶上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可以从环境不良因素、机械故障或损害、人的差错(操作、管理、指挥)三个方面加以考虑。(3).确定其他各个层次的原因,当第二层次的原因确定后,接下去把第二层次各事件的所有直接原因写在对应事件的下面,并用适当的逻辑门把第二层和第三层事件连接
13、起来。如此下去,直至事故的最基本原因,或根据需要分析到必要的原因事件。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事故树。3.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法).把系统中产生事故的原因及造成的结果所构成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采用简明文字和线条加以全面表示的方法称为因果图分析方法,由于因果图形状像鱼刺,所以也称鱼刺图。在实际实用中,可针对经常发生的事故,或者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典型作业,绘制成预防事故的因果分析图。这样不仅可以直观了解事故产生因素的区别与关联,还能指出预防事故的重点因素,提醒人们做好预防工作。绘制时,应当围绕分析的重点即后果、事故频率、偶然事故的频率、安全检查故障数据,通过排列、关联、反馈和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经过反复
14、实践和修正之后制成。4.安全检查表.系统地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依据检查项目,把找出的不安全因素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制成表格,用于安全检查。这种用于安全检查的表格就是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通常采用提问式或对照式两种形式。提问式是指检查项目内容采用提问方式进行;对照式是指检查项目内容后面附上相应的合格标准,检查时对照合格标准作答。安全检查表应列明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关岗位的责任。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必须与所规定的检查项目一一对应。安全检查表采用提问方式时,用“是”或“否”,或者对号或差号对所提各个问题作出问答。安全检查表的建立依据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
15、.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2).对事故经验教训的总结(包括企业自身的和其他同类企业的事故教训)。(3).专家咨询建议。(4).对系统的科学分析及事故可能产生原因的推测。安全检查表一经建立,即成为检查设施的依据。由于其针对性强,对有计划地全面考察系统的安全性具有明显作用。安全检查表的优点如下:(1).安全检查表可以事先编制,集思广益,有利于群防和周密分析,可以避免和减少遗漏重要的不安全因素。(2).整改责任明确。使用安全检查表,可以明确系统不安全的责任,它不仅可以避免在发生事故后责任不清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各项安全项目的落实。(3).由于检查表内容简单直观,易于掌握,无须过多或足够的安全知识,所
16、以,易于实行群众安全管理。(4).检查方法具体实用,可避免安全工作流于形式,有利于保障安全检查效果。(5).用安全提问方式,可促进安全教育,促进检查和被检查人员对具体重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思考。(6).可随着安全管理经验及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改进。(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存在的危险点、危险的可能性、危害程度,预测出被评价系统的安全状况。安全评价是预测预防事故的高级阶段,它往往是建立在系统安全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其他理论进行的。不同的评价方法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定性的评价结果只能让人们知道系统中危险的大致情况:定量的评价结果则以较为直观的数量形式
17、反映安全状况。安全评价是一种预测安全状况的手段,并非防止、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安全评价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性强。正确的安全评价必须有正确的安全理论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安全状况的变化规律。安全评价的方法可依据评价的目的或采用的基本理论进行分类。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预先评价、日常评价、事后评价、全面评价、局部评价等。现代安全评价是以系统科学原理、耗散结构理论、现代数学和控制理论作为基础。(三).安全措施.对一个系统进行评价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系统的薄弱环节或潜在危险,提出改进调整措施,以消除事故发生或使事故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宏观控制措施、
18、微观控制措施和安全目标管理。宏观控制措施是以整个系统作为控制对象,根据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决策,选定安全措施。宏观控制常用的措施主要有法制手段(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经济刺激手段和教育手段。微观控制措施是以具体的危险源作为控制对象,对系统中固有的危险源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对于危险源,可采用控制、保护、隔离、清除、转移等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依据行为科学原理,采取安全化操作方法加以控制。安全目标管理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要完成的安全指标,分解到各具体部门或个人,各个接受安全指标的部门或人,根据自身系统的安全状况,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采取具体措施,对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预
19、期安全效果。安全目标的实施分为目标制定、目标执行和目标成果三个阶段。安全目标管理主要采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及技术工程手段。第二节.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规章制度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措施和根本保障,是指导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人员密集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是人员密集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夯实安全基础管理的根本。人员密集场所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经长期安全生产管理实践证明的成功制度与措施,是生产经营单位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
20、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按照岗位、职能、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各级负责人、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要将企业、部门或单位的全部安全生产责任逐项分解,逐级落实到各岗位和人员,二、安全例会制度.安全生产例会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对于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总结安全管理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树立安全生产观念、提高全员安全技能、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安全生产例会的召集人和主持人应当是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
21、例会的人员应当包括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例会所要分析和解决的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的所有方面及过程,包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对前段安全工作的检查分析处理、对后期工作的安排部署等。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议记录,并且在会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例会的内容。记录和落实情况表明了例会制度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功能,即是否真正定期研究了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是否真正制定了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是否真正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三、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是指对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
22、、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安全。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保证生产的安全。四、安全培训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工作是贯彻经营单位方针、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事故预防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其重要性首先在于提高经营单位管理者及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帮助其正确认
23、识和学习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其次是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五、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严格考核各部门、班组、个人的落实情况。对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给与奖励,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按情节轻重给与惩罚。情节较轻者,应责成责任人写书面检查;情节较重、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伤亡事故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人员密集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在制定事故隐患排
24、查治理制度时,明确认识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而单位本身就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要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人员密集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在建立长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资金专项制度,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所需的资金。七、事故报告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的建立对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理安全生产事故,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是及时组织抢救的基础,也是认真进行调查分清责任的基础。因此,人员密集场所生
25、产经营单位应该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事故报告制度,并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按照制度及时上报,不能隐瞒事故情况。八、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事故管理是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具有严谨的技术性和严格的政策性。搞好事故管理,对掌握事故信息,认识潜在的危险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故管理制度应包含的内容是:按事故种类,明确事故的主管部门或负责人;对正在发生的事故,明确报告程序;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明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安全管理 基本原理 原则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