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从入门到精通.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薪酬管理从入门到精通.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薪酬管理从入门到精通.pptx(3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薪酬管理:从入门到精通作者:闫轶卿目录CONTENTS01入门篇02提升篇03精通篇01入门篇薪酬管理的基础篇第一章 第九章1.1从两个角度理解薪酬1.2由远及近看全面薪酬第一章从实践出发理解薪酬与薪酬管理1.3薪酬管理目标和意义1.4常见的薪酬相关名词1.1从两个角度理解薪酬1.1从两个角度理解薪酬薪酬:劳动雇佣方(如企业、机构等)向劳动者支付的报酬,是劳动雇佣者与劳动者双方就“劳动”进行交易的价格。1.1.1“薪酬”的定义雇佣者/企业劳动者/员工薪酬劳动1.1从两个角度理解薪酬工资:企业通过现金或银行卡定期支付的钱。五险一金: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公积金。福利:企业发放的补贴、福利。奖金:企
2、业效益好时发的奖金或红包。1.1.2 劳动者/员工角度理解薪酬1.1从两个角度理解薪酬隐形薪酬: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保障薪酬:企业提供的带薪假期、活动等。培训发展:企业提供的培训、交流等。长期激励:企业提供的期权、股票等。1.1.3 雇佣者/企业角度理解薪酬1.1从两个角度理解薪酬经济性薪酬:分为:直接经济性薪酬固定直接经济性薪酬非固定直接经济性薪酬间接经济性薪酬非经济性薪酬:分为:个人感受型非经济薪酬外部环境型非经济薪酬1.1.4 从两个角度理解全面薪酬1.2由远及近看全面薪酬1.2由远及近看全面薪酬可衡量性刺激性1.2.1 两个维度看全面薪酬可衡量性可衡量性直接
3、经济性薪酬直接经济性薪酬间接经济性薪酬间接经济性薪酬非经济性薪酬非经济性薪酬如:工资、补贴、奖金、期权等如:成就感、个人成长、工作环境、信任、授权等如:社保、公积金、其他福利等刺刺激激性性1.2由远及近看全面薪酬狭义薪酬一般意义薪酬广义薪酬1.2.2 从范围上看全面薪酬1.3薪酬管理目标和意义1.3薪酬管理目标和意义1.通过薪酬的专业管理,保证薪酬的内外部公平性,合法性。2.通过良好的薪酬管理,使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员工、保留员工、激励员工。3.通过薪酬激励,合理控制薪酬成本,能够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产出。1.3.1 薪酬管理的目标意义吸引员工保留员工激励员工控制成本创造效益公平性合法性1.4
4、常见的薪酬相关名词1.4常见的薪酬相关名词“工资(wage)”、“薪资(salary)”和“薪酬(compensation、reward)”“工资”的相关名词“工资总额”的相关名词1.4.1 常见的薪酬相关名词工资类型主要定义举例固定工资类指支付给劳动者的相对固定的报酬。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小时工资、月工资、季度工资、年度工资等。浮动工资种类指支付给劳动者的、要按业绩或绩效考核后支付的报酬。如:绩效工资、业绩工资、项目工资、个人提成、团队提成、个人奖金、团队奖金、超额奖金等。福利种类名义是工资,但实质是福利的一种形式。如:司龄工资、年资工资、高温作业工资、导师工资等。2.1如何能做好准备工
5、作2.2制作出规范的工资表2.3及时准确地发放工资2.4注意最低工资的标准第二章手把手教你做工资、发工资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2.1如何能做好准备工作2.1如何能做好准备工作薪酬相关管理制度薪酬相关管理流程薪酬相关法律法规基础财务知识2.1.1 知识的学习与理解类型举例薪酬相关管理制度如:工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福利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薪酬相关管理流程如:考勤核算流程、薪资发放流程、对外付款流程等。薪酬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条例、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法等。基础财务知识如:对外付款管理、数据接口要求、个人所得税申报等。2.1如何能做
6、好准备工作主要的10项数据与表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2.1.2 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序号管理类别来源岗位形成表格1新进员工管理招聘专员新进员工统计表2离职员工管理员工关系专员离职员工统计表3调动员工管理员工关系专员调动员工统计表4转正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专员转正员工统计表5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专员绩效考核结果表6工资调整管理薪酬专员工资调整统计表7员工考勤管理薪酬专员员工考勤统计表8员工社保/公积金管理薪酬专员员工社保/公积金统计表9员工补贴管理薪酬专员员工补贴统计表10员工扣款管理薪酬专员员工扣款统计表11其他与工资相关管理各HR专员相关统计表2.2制作出规范的工资表2.2制作出规范的工资表表头、表
7、尾 员工基本信息税前工资细目及总额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和公司部分考勤个人所得税税后增减项工资实发额工资总额其他补充信息2.2.1 常见的工资表结构表头主体表尾2.2制作出规范的工资表工资表的通用模式工资表的个性化2.2.2 工资表样表2.2制作出规范的工资表表中的主要逻辑关系工资表制作的工具人员增减部门调整工资调整税前税后项社保/公积金的个人与公司考勤扣款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2.2.3 工资表制作的注意事项 练习:用实际工资表及数据进行操作练习2.3及时准确地发放工资2.3及时准确地发放工资工资表的具体签批流程付款申请单签批涉及财务管理流程工资发放汇总表注意财务记帐要求财务付款/支票需要提前
8、沟通工资发放需要与银行对接工资发放采取现金的,需要与财务对接2.3.1 工资发放的通行流程2.3及时准确地发放工资1、财务使用的相关表格2、银行使用的相关表格3、工资领取的相关表格2.3.2 工资发放时相关表格表格类型举例财务使用的相关表格付款申请单部门工资发放汇总表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表银行使用的相关表格工资发放清单工资领取的相关表格工资领取表2.3及时准确地发放工资1、了解银行代发工资要求,提前签署协议;2、员工工资卡开卡,或要求员工自行开卡;3、发放工资后对账单要及时核对并保存;4、可以与银行沟通上门服务。2.3.3 工资发放中与银行对接工作2.3及时准确地发放工资员工咨询邮件式工资条的制
9、作技巧E-HR系统SAAS系统2.3.4 员工工资咨询与工资条工资条样本2.4注意最低工资的标准2.4注意最低工资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1号)最低工资规定于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会随着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由当地政府进行调整。2.4.1 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2.4注意最低工资的标准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业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
10、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劳动者基本生活费。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在病休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的约定支付病假工资。用人单位支付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2.4.2 什么情况适用最低工资标准?(以北京为例)2.4注意最低工资的标准最低工资中不包含不包含:p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加班、加点工资。p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p个人应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p根据国家和地方
11、政府规定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的其他收入。2.4.3 最低工资标准的计算办法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注意“居民”与“非居民”的区别p界定方法不同p纳个税范围不同p周期一致2.5.1 身份界定及周期身份名称界定方法纳个税所得范围纳个税周期居民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非居民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
12、得分为九种、三类:第一类:前四种统称为“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第二类:第五种经营所得。第三类:第六至九种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2.5.2 个人所得及适用税率序号个人所得分类适用税率1工资、薪金所得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2劳务报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5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7财产租赁所得8财产转让所得9偶然所得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分为九种、三类:第一类:前四种统称为“综合所得”
13、,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税率: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2.5.2 个人所得及适用税率综合所得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36000元的3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5000元/月)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4、。在扣除标准的基础上执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具体如下: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分为九种、三类:第二类:第五种经营所得。适用税率: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2.5.2 个人所得及适用税率经营所得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30000元的52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103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4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305超过500000元的部分35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具体如下: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对较为复杂2.5.3 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序号分类个人所得应纳税
15、所得额适用税率1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收入-基本费用减除(60000/年)-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2劳务报酬所得收入(1-20%)3稿酬所得收入(1-20%)70%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1-20%)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注意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不同。2.5.3
16、应纳税所得额经营所得序号分类个人所得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5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损失)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其他所得的每一项计算方式均不同。2.5.3 应纳税所得额其他所得序号分类个人所得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7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财
17、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800元或者收入20%收入4000/收入4000)8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9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2.5.4 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扣除项目序号扣除类型说明具体标准1费用扣除最为基础的一项扣除,考虑了个人基本生活支出情况,设置定额的扣除标准。5000元/月60000元/年2专项扣除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根据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相关规定的
18、个人缴纳部分3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一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赁、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六项。见专项附加扣除表4其他扣除由国务院决定以扣除方式减少纳税的优惠政策规定。如年金、商业健康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根据国家政策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包括6项:1.子女教育支出2.继续教育支出3.大病医疗支出4.住房贷款支出5.住房租金支出6.赡养老人支出2.5.4 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扣除项目专项附加扣扣除序号专项附加扣除类型内容标准扣除方式1子女教育支出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每个子女每年定额12000元(每月1000元)父母各50%/一方100%2继续教育支出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资
19、格继续教育每年定额4800/取得证书每年3600学历教育可以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由本人扣除3大病医疗支出自费15000元以上部分每年60000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本人汇算清缴时扣除4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本人或配偶首套房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夫妻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5住房租金支出夫妻在主要工作城市无住房不同城市定额月1200元/1000元/800元同城一方扣除/不同城各方扣除6赡养老人支出60岁以上父母及法定赡养人独生子女定额每月2000元/非独生平均分摊或指定、约定分摊(每人每月最高1000元)赡养2个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注意个人所得税的累
20、计计算: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减除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累计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出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减除已预扣预缴税额后的余额,作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2.5.5 累计计算与缴纳月份累计收入累计专项扣除累计费用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应扣税前期累计扣税本期实际扣税1月1300010005000100060003%018001802月260002000100002000120003%03601801803月390003000150003000180
21、003%05403601804月520004000200004000240003%07205401805月650005000250005000300003%09007201806月780006000300006000360003%010809001807月9100070003500070004200010%2520168010806008月10400080004000080004800010%2520228016806009月11700090004500090005400010%25202880228060010月1300001000050000100006000010%25203480288
22、060011月1430001100055000110006600010%25204080348060012月1560001200060000120007200010%252046804080600累计1560001200060000120007200046804680案例:表中的收入为每月固定13000元,专项扣除(即社保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我们按照1000元模拟计算,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即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我们按照1000元模拟计算。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
23、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用“个人所得税”APP办理。2.5.6 汇算清缴2.5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中的规定计算的。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应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一次性奖金的优惠算法只允许采用一次。2.5.7 一次性奖金3.1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简介3.2如何进行开户和销户第三章法定福利合法化如何管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3.3如何及时准确地缴纳3.4如何操作享受和提取
24、3.5如何应对社保的审计3.6其他需要了解的事项3.1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简介3.1社保保险和公积金简介社会保险(简称社保)是指国家规定的,为了预防和分担年老、失业、疾病以及死亡等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安全,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住房公积金(简称公积金)指国家或地区规定的,为了实现城镇住房分配的货币化,要求单位与城镇在职个人共同缴纳的住房储备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城镇在职个人可以支取公积金帐户中的住房储备金。3.1.1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含义3.1社保保险和公积金简介关于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的相关规定各地区略有不同,下面以北京为例进行说
25、明。3.1.2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类别基数核定依据基数下限基数上限养老保险北京市上一年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46%52%60%300%失业保险北京市上一年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46%52%60%300%医疗保险北京市上一年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60%300%工伤保险北京市上一年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60%300%生育保险北京市上一年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60%300%住房公积金北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类别单位比例个人比例养老保险16%8%失业保险0.8%0.2%医疗保险10%2%+3工伤保险行业费率0生育保险0.8%0住房公积金5-12%5-12%北京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薪酬 管理 入门 精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