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组织学实验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组织学实验指导.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如何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Histology)与胚胎学(Embryology)是两门形态学科。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其内容可分为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系统等三部分。胚胎学是研究人体的胚胎发生、发育,其内容分为人胚发育总论、器官系统的发生及先天性畸形等部分。 作为基础医学课程之一,组织学和胚胎学是一门承前启后的重要课程。它既需要生物学、解剖学、化学等有关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为很多后继课程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各学科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打下必要的基础。没有显微形态和超微结构为基础,功能学科和临床学科是学不好的,也是发展不了的。因此
2、,学好本课程对于医学生是很重要的。 为了学好组织学与胚胎学,应抓好理论课、实习课、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诸环节。 理论课: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科书为基础,按章节内容作系统的、重点的介绍,以使同学掌握系统的知识,并明确重点所在。作为显微形态课,必然会涉及许多微细形态和超微结构,这也正是同学们理解和记忆组织学的主要困难之一。为了解决这种困难,教师在讲授时往往结合绘图、多媒体、幻灯投影和录像进行描述,并将描述的方法和规律介绍给同学。同学在学习时应将形态描述与具体形象(如标本中所见)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单纯的形态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讲授时,也力图使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3、,以使同学加深对所学形态结构的理解和兴趣,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建立联系和做好准备。 听理论课时,要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尽量提高课堂吸收率,并扼要记笔记,以利于课后复习。 实习课: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习是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实习室内备有组织切片标本、模型、幻灯片等有关教材、教具。切片标本一般是组织器官的一部分,取材的部位和切片方位不同,观察到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在教师和理论课知识指导下,注意平面与立体、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直接观察,力求在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像,并能自我加强形态学描述和描绘技能训练,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
4、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要训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镜下观察切片的能力,以及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这些也是本课实习的基本要求,希望予以重视。预习和复习:搞好预习和复习是上好理论课和实习课、巩固所学课程的必要手段。每次理论课之前,应尽量浏览一下教科书,对要讲内容有个概貌了解,并可发现疑难所在,以提高听课效果,每次理论课之后,应及时复习、整理笔记、明确概念、理解记忆。每次实习之前,一定要复习理论课内容,翻阅实习指导,为上好实习课做好充分准备。这些环节是提高实习的主动性和提高实习效果的关键。实习课后应当很好小结,把理论课内容与实习所见融合一起,建立正确概念和心得,强化记忆。每章学习完毕都应自己抽空作
5、的小结,巩固所学知识,补上不足,使学习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学才成效。本课程的内容是逐步深入,前后连贯的。只有学好前一部分内容,才能继续学好后一部分内容;而学到后部分内容又可加深对前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组织学的基本组织部分,对于初学者是比较困难的,尤应加强复习、思考、理解和记忆。经过一段艰苦努力,便可顺利入门。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也有规律性,只要认真努力,钻研摸索,加上教师辅导,会很快了解规律、掌握方法的。希望同学于课程伊始就予以重视,尽早入门,跟上教学逐渐深入的步伐,最后取得优异成绩。 二、组织学标本制作方法(HE)最常用的是石蜡切片标本制作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
6、包埋、切片、染色和封固。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该方法可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细胞质染成粉红色,使细胞结构对比分明。因此,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至于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其它特殊染色法,将在课堂上分别进行介绍。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简称HE染色):1)染色的配方:Ehrlich苏木精染液(Ehrlichs hematoxylin) 苏木精 2.0g 95酒精 100.Oml 蒸馏水 100.Oml 钾 矾 3.0g 冰 醋 酸 10.Oml 甘 油 100Oml配好的染液在空气中氧化2个月左右即可使用。 1伊红染液(1Eosin)
7、 伊 红 1.0g 蒸 馏 水 100.Oml2)染色步骤:脱蜡:将裱好的干燥切片放入二甲苯浸2次,每次放置510min,以便将石蜡脱净。下行酒精到水:脱蜡后,切片入无水酒精浸2次,每次2min,以便洗去二甲苯;然后经95、90、80和70酒精,每次2min;随后入蒸馏水浸洗。若组织是用含汞的固定液(如Susa液、Helly液)固定,还须经含碘的70酒精脱汞后再入70酒精及蒸馏水。苏木精染色:将蒸馏水浸洗后的切片放入Ehrlich苏木精染液中,浸染510min。蓝化和分色:切片由染液取出以后,用自来水冲洗,俟切片变成蓝色后,再用稀盐酸、70酒精溶液进行分色,脱去多余的染料(因为苏木精染色后,往
8、往胞核着色较深,胞质及结缔组织纤维等亦稍着色,影响下步染色及观察)。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使之蓝化,约需1530min。伊红染色:切片用蒸馏水浸洗后,放入1伊红染液,浸染510min。上行酒精脱水:将切片用蒸馏水洗去附在载玻片上的染液后,经70、80、90、95酒精和2次无水酒精脱水,每次一般为2min。透明: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2min。封固:从二甲苯中取出切片,在切片的组织上滴加适量树胶(balsam),上面再加一盖玻片,使树胶布满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间隙,封固即告完成。将封好的切片标本放入烤箱,待盖玻片粘着牢固后,即得可供长期观察和保存的HE染色标本。三、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法 要求:
9、显微镜是精密的贵重光学仪器,是组织学实习的必备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对同学的要求为:熟悉显微镜各部分的性能和用途,养成并坚持正确的使用方法;掌握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组织标本的本领;树立爱护国家财产的观点,自觉遵守显微镜管理和使用制度。(一)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1、机械装置部分:镜脚(镜座),镜臂,载物台,标本夹,标本移动器,镜筒,物镜更换台,粗调节器(大螺旋),细调节器(小螺旋)。 2、光学系统部分:接目镜,接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浸镜),聚光器(集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对照附图,熟悉使用显微镜各部件。本校显微镜因厂牌不同而在结构上有所差异,希望同学在实习过程中逐一了解。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0、 1、放置:显微镜放于桌面,距桌沿不得少于3公分。如镜筒是直竖式者,为便于观察须调整镜筒角度。操作时,一手按住镜脚,另一手扳动镜臂,使镜筒适当倾斜。注意:课间休息离开座位时,应将显微镜推向桌内,镜筒竖直,以免碰落造成损失。 2、对光:转动物镜更换台,对正低倍接物镜,肉眼从镜侧注视,转动大螺旋使接物镜距载物台平面5mm左右。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打开虹彩光圈,一手扶着反光镜的边缘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进行采光、调光,使整个视野得到均匀的亮光为准。如光源是日光,注意勿采直射光线。 如视野偏暗、明暗不匀或模糊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并作适当处理:接物镜是否对正?反光镜的角度如何? 虹彩光圈开得大小如何?集
11、光镜的高低如何?接目镜、接物镜、集光镜是否沾污? 3、低倍镜观察:对光完毕,取标本,擦净,使盖玻片朝上而载玻片在下,将它放在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好,并把载玻片上的组织推移到载物台圆孔正中。然后,以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同时慢慢转动大螺旋使接物镜缓缓上升,以得到清晰的物像。随后即可按照实习的要求进行标本观察。如有需要,可再次调光。 4、高倍镜观察:需高倍镜观察的组织结构应先将其移至低倍镜视野正中,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物镜更换台,对正高倍接物镜,继之转动小螺旋使接物镜徐缓上升,调得清晰物像即可进行高倍镜观察。换高倍接物镜后,若视野过暗,可略升高聚光器,扩大虹彩圆孔或调整反光镜角度。 有的显微镜,当向上
12、凋节高倍接物镜时,物像反而更不清晰。这时,应在肉眼直接注视下,使物镜下降靠近切片标本,然后以左眼从接目镜观察,转动小螺旋,上升接物镜,以得到清晰物像。这样操作,虽然比较麻烦,但可以避免压损标本和镜头,切记切记! 在接目镜内有一根黑色指示针,从边缘伸至中央,它是作指示标本部位用的。当观察标本遇有疑问时,可将该部位置于指示针尖之前,以请教教师或同学。(三)显微镜观察的程序 任何组织标本的观察,应先进行肉眼观察,然后进行低倍镜观察,最后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特别要指出的是:应重视低倍镜下的观察,它可以了解组织切片的全貌、层次、部位关系。而高倍镜下观察的只是局部的放大。切勿放置标本后立即用高倍镜观察,那
13、样会限制视野,混淆层次,以致观察结果不全面、不准确甚至错误。(四)显微镜观察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1、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应是同时睁开双眼。 2、右手书写者,以左眼从接目镜观察,以左手操纵大、小螺旋,以右眼和右手配合进行绘图。左手书写者,则反之。 3、爱护显微镜和组织标本: 1)显微镜和组织标本要轻拿轻放,放置稳妥,操作细心。在镜台上取放标本。宜在低倍接物镜下进行。高倍观察时,注意勿使接物镜与标本接触。 2)显微镜部件不得擅自拆卸,接目镜不得随意取下,镜筒不得拉长。发现部件松动或损坏,应及时报告,进行维修。 3)维护显微镜清洁,人人有责。不得沾污各种部件,发现不洁及时擦净。各种镜头沾污,影响物像清晰程
14、度,应及时取实习室备用的擦镜纸轻拭;切勿用手或手帕等擦拭,以防被汗液或砂尘污损。 4)标本用毕,应按号顺序放入标本盒,以便于他人学习。 5)标本损坏,本人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更换。(五)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除以上要求外,使用显微镜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使用显微镜前:首先查看显微镜部件有无缺损、是否松动。 2、使用显微镜中:不得随意移动、互换显微镜,或互换镜头,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3、使用完显微镜:取下标本,放入标本盒内,复正镜筒,接物镜转离镜台中央圆孔,检查镜头、集光镜、反光镜及标本夹是否松动,确信无误后盖上防尘罩。第二章 上皮组织 标本1 单层柱状上皮(小肠) HE染色分布:胃、肠、子宫、
15、输卵管等处。 肉眼观察:切片组织为长条形,表面起伏不平、染成蓝色的部分,是小肠腔面的上皮组织,其余的部分染成红色,为小肠壁的其它构造。 低倍镜观察:小肠的腔面有许多突起为小肠绒毛,绒毛的表面即是单层柱状上皮。但常常见到多层细胞核,似有多层细胞排成复层的印象,其实这是由于单层柱状上皮被切成斜切面的缘故。在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夹有一些杯状细胞,杯状细胞顶端呈泡状,泡状结构是杯状细胞中聚集的分泌物经制片造成的。在上皮细胞的基底面,有染成粉色的膜状结构即基膜(basement membrane)。 高倍镜观察: 1、柱状细胞:位于基膜上,呈高柱状,其胞质染成粉红色,细胞核呈长椭圆形,位于细胞的近基底部,异
16、染色质颗粒较小,染色较浅。在柱状细胞的游离面,表层的细胞质和细胞膜特化形成纵纹状的纹状缘(细胞表面密集排列的微绒毛组成,它进一步增大了肠腔的消化吸收面积),为染成红色的厚度均一的膜状结构,使视野稍暗时,或可见纵纹结构。 2、杯状细胞:位于柱状细胞之间,形似高脚酒杯,其顶部圆形较大,底部较细窄。在顶部圆形部分被染成淡蓝色或空泡状,这空泡是因为杯状细胞所产生的分泌颗粒(即粘原颗粒)经制片而被溶解破坏所致。底部较窄的部分可见细胞核,着色较柱状细胞的核为深,常常由于顶部分泌颗粒的压挤而变形,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杯状细胞游离面有纹状缘否?意义如何?)。此外,常常在上皮细胞之间见到小而圆形的细胞,胞质甚少
17、,几乎不能见到;细胞核为圆形,着深蓝色,这是侵入上皮内的淋巴细胞。功能:分泌、吸收。标本2 复层扁平(鳞状)上皮(食管) HE染色分布: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肉眼观察:切片为食管横断面,因食道腔面有数条纵行皱襞而使管腔呈不规则形,沿腔面着蓝紫色的一层即为复层鳞状上皮。低倍镜观察:复层鳞状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各层细胞的形态不一。与深面结缔组织交界处是基膜,基膜不平整,有许多结缔组织乳头状突起伸入上皮。高倍镜观察:自基膜开始,由基底面向游离面观察各层上皮细胞形态。 1、基底层:位于基膜上的一排细胞,较小,为立方或矮柱状,排列紧密,细胞界限不清,细胞质嗜碱性较强,细胞核呈椭圆形。此层细胞内可见有丝
18、分裂像。2、中间层:在基底层浅层有数层多边形细胞,细胞较大,细胞核呈圆形,位于中央。多边形细胞向表面逐渐变扁,切片上细胞呈梭形,细胞核也变成椭圆形,染色也深。3、表层:位于上皮的最表面,为数层细胞,较梭形细胞更为扁平,细胞核呈扁平或梭形,染色很深。复层鳞状上皮各层之间无明显分界。标本3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 HE染色 分布:呼吸道粘膜。肉眼观察:气管横断面呈圆环形结均,被覆腔面的薄层蓝紫色边缘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低倍镜观察:假复层纤毛柱状上支的表面和基底面都很平整。但细胞核的高低不一致。上皮的表面可见有一层纤毛。高倍镜观察:分辨假复层纤毛住状上皮的各种细胞。1、柱状细胞:是顶端较宽、基
19、部较窄的一种高细胞,胞体达到腔面,细胞核较大,位置较高,呈椭圆形,染色较浅,细胞表面具有一排清晰而整齐的纤毛(cilia),故亦称为纤毛细胞。2、锥形细胞:位于上皮基部,该细胞界限不太明显,细胞核较少,位置较低,呈椭圆形,染色较深。细胞顶端不达腔面。3、梭形细胞:是两端尖而中间较粗的细胞,细胞质着色较深,细胞核呈窄椭圆形,位于中央。但由于细胞界限不清楚,故不易辨出。4、杯状细胞:在其它上皮细胞之间,其顶端达到上层表面,形态类似于在单层柱状上皮中所见者。标本4 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 HE染色 分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 肉眼观察:粉红色之大片组织是甲状腺,着紫色的小块椭圆形组织是甲状旁腺。
20、 低倍镜观察:甲状腺实质部分有许多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多边形的滤泡断面。滤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中央有着粉红色的胶样物。 高倍镜观察:选择一个滤泡进行观察。滤泡周围的基膜不明显。滤泡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或低立方形,细胞核位于中央,呈圆形,着色较深,可见核仁。(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细胞界限隐约可见)标本5 肠系膜(特殊染色)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和内皮)内皮:衬于心、血管、淋巴管腔面。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 材料与方法(补充材料):将青蛙胸腔剪开,自心室或大动脉注入蒸馏水,洗净心脏及所有血管中血液,再注入10硝酸银溶液,至充满全部血管,将全部肠系膜连同肠的一段剪下,浸入盛有1硝酸银溶液的平皿
21、内,经短时间后将肠系膜及肠以木质细针固定在软木片上,放置在阳光下照射至肠系膜变成深棕色后,再将其剪成小块制成铺片。因银沉淀在细胞间质处,只能显示细胞外形轮廓,而不能分辨内部结构。 肉眼观察:在膜状铺片上着色不匀,肠系膜为着色浅的部分,其中的血管则呈深棕色粗细不等,纵横交叉的纹理。 低倍镜观察:血管有许多分支,选择最小的血管来观察。小血管的构造简单,管壁很薄,光线容易通过,银沉淀完全,故能清楚地观察到内皮的形态。在血管之间还可观察到肠系膜的间皮(mesothelium)细胞的外形。 高倍镜观察: 1、肠系膜的间皮细胞外形呈不规则的、大小相近的多边形,细胞界限呈黑色波浪状的条纹,若稍稍调节显微镜细
22、螺旋时,在不同的平面上还可见到与前面叙述完全相同的另一层间皮细胞,这是因为肠系膜的两面都被覆有间皮所致。2、小血管内皮(endothelium)细胞外形呈梭状,细胞长轴与血管长轴一致,内皮细胞的胞体比间皮细胞小。其细胞界限呈明显的锯齿状黑线。标本6 变移上皮(膀胱) HE染色 分布:膀胱及排尿管道。肉眼观察:有两块组织,均为膀胱壁,薄的为扩张状态,厚的为收缩状态,每块组织各有一着蓝紫色而较整齐的边缘即是变移上皮。 低倍镜观察:扩张状态的膀胱上皮较平整,层数较少;收缩状态的膀胱上皮不平整,层数较多。但不论是扩张状态或是收缩状态,其共同特点是上皮的表面与基底面都是平行的,例如在收缩状态,上皮表面较
23、为弯曲,其基底面也随着上皮表面作平行之弯曲状,这是与复层鳞状上皮的不同点之一。 高倍镜观察:自基底面到游离面分辨变移上皮各层细胞的形态。 1、基底层:位于基膜上的一层细胞。胞体较小,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胞核圆形,也较小,位于中央。 2、中层细胞:在基底层之上有一层或数层不规则形的多边形细胞。细胞稍大,细胞核呈圆形,位于中央。在多边形细胞层之上,有的呈倒置梨形的细胞,细胞顶部大,向着表层的长方形细胞,并与之相嵌合,细胞核亦为圆形,位于中央。 3、表层细胞:又叫盖细胞,是一层位于上皮最表面的细胞。细胞较大,为长方形或立方形,有时可见一个细胞内有两个细胞核。胞质嗜酸性,特别是在游离面的细胞膜下着色较深
24、,这是外胞质浓缩的现象。第三章 结缔组织标本1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肠系膜) 分布:器官之间和组织之间。低倍镜观察:选择肠系膜较薄的地方,可见到许多很细的纤维和深染的细胞。 高倍镜观察:分辨两种纤维和三种细胞。 1、胶原纤维:染成粉红色,比较粗大,有分枝,其内包含有胶原原纤维,但不易分辨。 2、弹性纤维:染成紫色,比胶原纤维细,也有分枝。 3、肥大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中充满紫色颗粒,颗粒大小相等,分布均匀。细胞核处呈粉红色。 4、巨噬细胞(macrophage):不规则形,也有圆形或卵圆形者。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蓝色台盘蓝颗粒(是细胞内原有的颗粒吗?)细胞核区呈粉红色。 5、成纤维
25、细胞:数目最多,细胞质染色淡,轮廓不明显,仔细观察呈多突扁平形,核为长椭圆形,染色质少。标本2 人血涂片 材料与方法(补充材料):取人末梢血(刺破耳垂或指端)1滴,置于一洁净的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以45角将血滴推成厚薄均匀的涂片。干燥后,用瑞氏(Wrights stain)染液数滴加于血膜上作用24min,再往上滴加等量的蒸馏水,作用46min,然后用水缓缓冲洗,干燥后即可用显微镜观察或以树胶封固后观察(注:瑞氏染液所含成分为甲稀蓝、伊红、甲醇)。低倍镜观察:选择细胞均匀的部位区分红细胞、白细胞。高倍镜观察: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1、红细胞1)直径78.5m。 2)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薄
26、,周缘厚。3)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4)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约占细胞重量的33%。 5)网织红细胞是不成熟的红细胞,占成人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较多,可达3%6%。胞质内残留有少量核蛋白体,可被煌焦油蓝染成蓝色细网状或颗粒状。2、白细胞分类:根据白细胞的胞质有无嗜染颗粒分为:有粒细胞和无粒细胞。有粒细胞根据嗜染颗粒的嗜染性不同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形态结构特点见列表所示: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细 胞外 形胞 核胞 质嗜天青颗 粒数目功 能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圆,中等大小1012微米杆状或分叶状
27、,24叶为多,染色较深主要含细小、分布均匀的中性颗粒,可染成粉红色有不易辨认最多6070%吞噬、杀灭细菌等异物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圆,中等大小1015微米多为双叶核,排列呈“八”字形,可染成紫色含均匀分布、粗大、折光性强、亮橘红色的嗜酸性颗粒无很少14%减轻过敏反应抗寄生虫病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圆,中等大小1012微米S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淡,常被嗜碱性颗粒掩盖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呈紫色的嗜碱性颗粒无极少或无0.51%功能类似肥大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圆或卵圆,最大1220微米卵圆、形、肾马蹄形或S形,染色淡紫蓝色无特殊颗粒,胞质较多,灰兰色有较少38%吞噬淋巴细胞l
28、ympocyte圆,多数较小618微米圆或卵圆形,一侧有凹陷,染成深紫色少,仅在核周有一明亮的天蓝色窄带有量少较多2040%参与免疫反应备注:淋巴细胞可分为大、中、小三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上表中的淋巴细胞的形态结构是指小淋巴细胞。3、血小板:又称血栓细胞。正常值为1.03.0lOl1L是不规则形状的细胞质小体,在血小板中央有小的嗜碱性、染色成紫色的颗粒,周边染成淡蓝色。血小板时常聚在一处,成团分布在血细胞之间。标本3 脂肪组织(脂肪细胞) HE染色分布:黄色脂肪组织:皮下、网膜和系膜等处。 棕色脂肪组织:新生儿的肩胛区、腋窝和颈后部等处。此切片标本以指皮为例: 肉眼观察:染为红色和紫蓝色的弯
29、曲边缘是指皮的表皮,其下方色浅部分为所要观察的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组织。 低倍镜观察:脂肪组织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内有成团的脂肪细胞。在制片过程中,由于脂肪组织内的脂滴被酒精溶去,故细胞呈空泡状。在小叶周围的结缔组织中,有血管、神经之断面。 高倍镜观察: 1、脂肪细胞(fat cell):因排列紧密而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内含一大空泡,为制作标本时被溶去脂滴的部位。胞核椭圆形,着色较浅,被脂滴挤到细胞的一边。胞质少,着浅粉红色,被挤在胞核周围呈新月形。 2、结缔组织中的纤维细胞:只见胞核,呈梭形,较脂肪细胞核染色为深。第四章 肌组织 标本1 平滑肌(膀胱) HE染色 肉眼观察:两块膀
30、胱,薄的是扩张状态的膀胱,厚的是收缩状态的膀胱,染成红色处就是膀胱内的平滑肌。 低倍镜观察:在已观察过的移行上皮深面找到平滑肌。平滑肌染色较其附近的结缔组织为红。由于平滑肌在膀胱内呈数层分布,各层平滑肌纤维排列的方向不同,故可见到肌纤维的纵、横及斜断面。 1、纵切平滑肌纤维呈长辕形,细胞核呈椭圆形或杆状。 2、横切平滑肌纤维呈大小不等的匡形或多边形,细胞核呈圆形。 3、斜切平滑肌纤维呈梭形,细咆核呈椭圆形。 高倍镜观察: 1、平滑肌纤维的纵断面:呈长梭形,肌膜很薄,不易看清,细胞质染色较红,如将视野光线调至稍暗,或可见其中有极细的细丝沿肌纤维的纵轴排列。细胞核呈长杆状,位于肌纤维中央。 2、平
31、滑肌纤维的横断面:呈圆形或因密集相依处呈多边形。若为肌纤维中央断面,在肌纤维内可见胞核的横断面,为圆形。若为肌纤维两端断面,则肌纤维内看不到细胞核。标本2 骨骼肌(美蓝染色) 肉眼观察:为一条黑蓝色的组织,即是骨骼肌的纵断面。 低倍镜观察:骨骼肌纤维(muscle fiber)是细长条形,每条纤维周边有染色较深的肌膜包裹,肌膜下有许多椭圆形或长形的细胞核。肌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肌纤维之间的结缔组织很少,而肌束间结缔组织较多些,所以一定要辩清单条肌纤维的宽度。高倍镜观察:骨骼肌纤维内有许多纵形排列的细丝,为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的横纹都由着色深浅不同的区域间隔排列。可分出: 1、暗带:肌原
32、纤维上着色深处为暗带。2、明带:肌原纤维上着色浅处为明带。3、Z线:为明带中央可见的一条暗线。4、H带:暗带的中央色淡处,称H带。5、肌节(sarcomere):为每条肌原纤维相邻Z线之间的部分,也就是一个收缩单位。(它的组成如何?)标本3 骨骼肌 HE染色肉眼观察:长方形的是骨骼肌纵断面,椭圆形的是骨骼肌横断面。 一、纵断面低倍镜观察:骨骼肌纤维着粉红色,细胞核着蓝紫色,位于肌膜下。可以和标本2对照观察肌膜、细胞核、肌浆、肌原纤维、横纹等构造。观察横纹时,需将视野调暗。二、横断面低倍镜观察;重点了解骨骼肌器官的构成。1、肌外膜:包裹整个肌肉外面的薄层结缔组织。2、肌束膜和肌束:肌外膜的组织伸
33、入肌组织内,形成隔,包裹着每一束肌纤维,叫肌束膜。肌束的形状不规则,而且大小不等。3、肌内膜和肌纤维:肌束膜再分支入内,包裹着每条肌纤维周围,叫肌内膜。肌纤维着红色,呈多边形。4、肌外膜、肌束膜和肌内膜中有血管、神经通过。高倍镜观察:骨骼肌纤维的横断面呈多边形,肌膜下有数个着蓝紫色圆形的胞核。肌纤维内含有许多着红色、被切成点状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聚成许多小区即“孔海姆区”。肌原纤维之间是肌浆,呈浅粉色。标本4 心肌 (美蓝染色)肉眼观察:为一紫蓝色的组织。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细长的肌纤维,分支相连成网,网眼之间有结缔组织和血管。高倍镜观察:选择形态典型的心肌纤维纵断面观察以下各点:1、肌膜:肌
34、膜较薄。2、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中央,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着色较浅。可见有双核者。3、肌丝束:很细,纵行排列。肌丝束上也有与骨骼肌相同的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H带及间线则更不易看出。4、肌浆:在细胞核的两端较丰富,并可见褐色的脂褐素颗粒。5、闰盘:(intercalated disk):是相邻的心肌细胞相接触的部位,染色深,有的呈阶梯状,有的呈直板状,与心肌纤维长轴相垂直。标本5 心肌 HE染色 肉眼观察:为两块心肌,长条形的一块为纵断面,较小的一块为横断面。 低倍镜观察:镜下找到心肌,观察心肌纤维的纵、横断面。 1、心肌纤维纵断面(有的呈斜断面):可与4号标本所见进行比较,亦可见闰盘。
35、2、心肌纤维横断面:肌纤维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细胞核位于肌纤维中央,核周围肌浆丰富(在切片上为核周色浅部分),有的肌纤维中央呈圆形空白区,正是细胞核两端肌浆处。肌纤维的边缘为较薄的肌膜。肌纤维之间有结缔组织及血管充填。高倍镜观察:观察横断面,可见心肌纤维内充满许多粗大的红色小点,就是肌丝束的横断面。第五章 神经组织 标本1 脊髓 HE染色 肉眼观察:脊髓横断面呈扁圆形,其外面包裹着脊髓膜。脊髓实质分为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居中,着色较红,形如蝴蝶状(或称H形),有四个突出的部分。 1、两个前角:伸向腹侧,为较粗钝的突起。 2、两个后角:伸向背侧,为较细的突起。白质着色浅红,围绕在灰质的周围
36、。 低倍镜观察:先分辨白质和灰质及灰质中的前角和后角。 脊髓膜由外向内分为三层:硬脊膜,由结缔组织组成。蛛网膜,由许多结缔组织小梁构成,因制片原因多处未被保存。软脊膜,为紧贴脊髓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在蛛网膜下腔可见脊髓前根或后根的断面。 1、白质中为神经纤维集中所在处,即传导束,其中多为有髓神经纤维的横断面。 2、灰质中含有神经元(neuron)的胞体、树突(dendrite)、大量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和无髓神经纤维。灰质前角中有体积很大的神经元胞体,数量多,成群分布,这就是前角运动细胞。后角中的神经细胞较小,数量较少,分散排列。脊髓中央为中央管,由立
37、方形或矮柱状室管膜细胞构成其管壁。 高倍镜观察:观察前角运动细胞的形态、构造。前角运动细胞属于多极神经元,有的细胞可见有数个突起,有的则只见到一、二个突起。选择一个切面较完整的神经元进行观察。 1、细胞体:大,呈多角形,细胞质着浅红色。 1)细胞核:很大,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较浅,呈空泡状。核仁一个,圆形,大而明显,着红色。 2)尼氏体:分散在胞质中,呈块状,嗜碱性,着蓝紫色,如同虎皮上之斑纹,故又称虎斑。 2、突起: 1)树突:可切到一、二个或数个,由胞体伸出时较粗,逐渐变细,内含尼氏体。2)轴突(axon):只有一个(一般不易切到),较细长,粗细均匀,呈粉红色,不含尼氏体。轴突自胞体伸
38、出处呈圆锥形区,其胞质不含尼氏体,即是轴丘。第七章 循环系统标本1 大动脉 HE染色 肉眼观察:标本为长方形(大动脉横断面的一部分),有的标本凹面是管腔面。 低倍镜观察:由腔面向外观察,分为三层膜。 1、内膜:最薄,内皮只见其细胞核,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数层,与中膜内弹性膜分界不清。 2、中膜,最厚,主要成于数十层同心圆排列的弹性膜,各层弹性膜间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还有环行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是否有成纤维细胞?为什么?)。 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组成。其外弹性膜与中膜分界不清。 高倍镜观察: 1、内膜:分为三层: 1)内皮:只见其扁圆形胞核,有时内皮脱落而不完整。 2)内皮
39、下层:比中等动脉要厚,其中除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外,还夹有一些散在的纵行平滑肌的横断面。 3)内弹性膜:数层,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故无明显分界。其间夹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2、中膜:最厚,可见发达的弹性膜呈波浪状,着粉红色,折光性强。其间夹有平滑肌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较中膜薄,外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故与中膜无明显界限。其结缔组织中含有营养血管和神经。标本2 中等动脉和静脉 HE染色 肉眼观察:标本中有两个较大的血管横断面。管壁较厚、管腔较圆而且较小的是中等动脉;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而不规则的是中等静脉。 一、中等动脉 低倍镜观察:管壁分三层,由腔面向外观察: 1、内膜(tunica
40、 intima):很薄。在腔面只见一层内皮细胞核。内弹性膜为一层红色、折光性强、呈波浪状的模,与中膜分界明显。 2、中膜(tunica media):最厚,主要由环行平滑肌组成。其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tunica adventitia):厚度与中膜大致相等,在中膜与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故与中膜分界明显。外膜的主要成分是结缔组织,其中含有弹性纤维,多为纵行,故此处可见纤维的斜断面和横断面。外膜内有营养血管及神经的断面。 高倍镜观察: 1、内膜:可分三层: l)内皮:细胞界限不明显,可见其细胞核呈扁圆形突向管腔。在切片上内皮常有脱落而不可见。 2)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下方,很薄
41、,含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时内皮下层不易分清。 3)内弹性膜:为内膜最外一层,呈波浪状,红色,折光性强。厚度也较均一。 2、中膜:平滑叽纤维的细胞核呈杆状,有时因平滑肌纤维收缩,胞核呈螺旋扭曲。平滑肌纤维之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着粉红色,折光性强;胶原纤维着色浅,不易分清。(此层是否可见成纤维细胞?为什么?) 3、外膜:与中膜相连处为外弹性膜,断续且呈波浪状。在外膜的结缔组织中含有弹性纤维,大多纵行或螺旋形,故被切成多边形、不规则形小块或条纹状的断面,红染且折光性强。结缔组织中可见营养血管及神经的断面。 二、中等静脉 低倍镜观察:管壁亦分三层,由腔面向外观察: 1、内膜:很薄,只见
42、内皮细胞核,内弹性膜不明显,故与中膜分界不清。 2、中膜:较薄,主要由35层环行平滑肌组成。其间有少量结缔组织。 3、外膜:较中膜厚,由结缔组织组成。无外弹性膜,故与中膜分界不清。 高倍镜观察: 1、内膜:分为三层: 1)内皮:细胞核呈扁圆形突向管腔。 2)内皮下层:为少量结缔组织。 3)内弹性膜:不明显。 2、中膜:主要为35层环行平滑肌,常呈束状,被结缔组织所隔开。 3、外膜:无外弹性膜。近中膜处有时见纵行平滑肌的横断面。此外,可见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血管、神经的断面。标本3 心壁的结构 HE染色 肉眼观察:标本凹凸不平、着浅粉色的一面是心内膜,可见心瓣膜,中间很厚、着红色的是心肌膜;其外
43、是心外膜。 低倍镜观察:心壁分三层,由内向外观察: 1、心内膜:(endocardium):较薄,表面为扁圆形的内皮细胞核;内皮下层为一薄层结缔组织;其深部为心内膜下层。 2、心肌膜;(myocardium):最厚,占心壁的绝大部分,主要由心肌纤维组成,其间有结缔组织及丰富血管。 3、心外膜:(epicardium):较心内膜厚,由结缔组织和间皮组成。 高倍镜观察: 1、心内膜:分为三层: 1)内皮:细胞核呈扁圆形与血管内皮相似。 2)内皮下层:其薄层结缔组织中含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3)心内膜下层:紧靠心肌膜,为结缔组织。其中含浦肯野纤维,其直径较一般心肌纤维粗,染色较浅,肌浆丰富,肌原纤维少
44、,横纹不明显。 2、心肌膜;最厚,心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可分内纵、中环、外斜各层,故在切片中能见到各种心肌纤维的断面。其间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capillary)和少量结缔组织。3、心外膜:为薄层结缔组织,其中可见小动脉(管壁厚,管腔小而规则)、小静脉(管壁薄,管腔大而不规则)、毛细血管、神经及脂肪组织。其外表面被覆一层间皮。第八章 免疫系统标本1 淋巴结切片 HE染色 肉眼观察:淋巴结是豆形的实性器官。表面有薄层被膜,染成粉红色。内部是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可根据部位和染色的不同来区分。皮质位于被膜下、实质的周围部分,着深蓝紫色;髓质位于皮质的深方、实质的中央部分,着浅蓝紫色。有的标本在淋巴
45、结的一侧有凹陷而无皮质结构,该处为淋巴结门。 低倍镜观察: 1、被膜:由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其中的胶原纤维染成粉红色。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呈扁椭圆形,着蓝紫色,其胞质不易看清。在淋巴结的凸面可见输入淋巴管横断面或可见穿过被膜通连到被膜下淋巴窦。在淋巴结门可见输出淋巴管、动脉和静脉出入。此外,可见粉红色索状结缔组织自被膜伸到实质内,这些就是小梁,它们构成实质内粗的网架结构。小梁粗细不等,在切片中可被切成长条形、圆形、椭圆形或分枝状。小梁内可见血管断面。 2、皮质 1)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是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的球形结构,有多个,成单层分布与皮质浅层,淋巴小结的周围部着色较深,主要由密集的小淋巴细胞排列而成。淋巴小结的中央着色较浅,称为生发中心,主要由体积较大的原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幼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组成。发育完好的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可分两极,近内侧为暗区,外侧为明区。明区顶端覆盖有一半月形小淋巴细胞层,染色深,形如帽状,称小结帽或小结冠。 2)胸腺依赖区:thymus - depend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