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销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s)了。B我心里也感着一缕(li)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C妻常常叮嘱(sh)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D我也怅(chng)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激荡争执盔甲人声鼎沸B抵达拼凑欲望小心翼翼C倘若鉴赏暖和美不胜收D渊搏质朴搓捻截然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3、我们想要成就一件事情,必须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三心二意。B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种树,靠一已之力,将不毛之地变成富饶的田园。C这座坍塌的煤矿下还有五六个工人,我们一定要刨根问底,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救出来D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市内不同的小学,老师发现大家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B史铁生先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课本中。C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第II卷(非选择题,
4、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2)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3)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_,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论语十则)(4)晏殊浣溪沙的“_,_”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
5、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凿壁借光)【注】逮:及,到达。邑人:同乡。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_(2)思而不学则殆_(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4)衡乃与其佣作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衡乃穿壁引其光,
6、以书映光而读之。3读了语段(一)(二)后,关于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猫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
7、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
8、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隔了几天,李妈在
9、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全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3对于文本内容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我”的、情感的变化过程:由愤怒、悔恨到无奈、悲痛。B“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似乎”一词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十分的肯定,完全可以删掉。C“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内容上,“我”因为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中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所以“永久”不养猫。D“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我”冤枉了这只不能辩诉的动物,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五、诗歌鉴赏(共5分)天净沙秋思
11、(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曲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凄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D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元曲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下面一段话中的句子有语病或错别字,请改正。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1)森林正在日益委缩。(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同时,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3)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第(1)句_第(2)句_第(3)句_七、作文(共40分)作文小练笔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亲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抒发一下对母爱的感受。(100字左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