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方剂学解读《方剂学》教学大纲(中医专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1)--方剂学解读《方剂学》教学大纲(中医专业).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 徽 中 医 药 大 学方剂学教学大纲(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供中医专业使用)中医学院审订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二二二年 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证运用的一门课程,属于中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考试课。目的:通过方剂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知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一定数量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领悟前贤配伍组方之要旨,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通过课程学习
2、,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诊疗疾病。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方剂是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方剂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与辨证立法密切关联的,方剂又是由药物所组成。学好方剂学,必须具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的知识。临床各科用药治病,都需要运用方剂的配伍规律来处方用药,所以方剂学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科之一。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96,其中理论84学时,自主学习12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理论实践教学习题及讨论小计实验实训见习自主绪论 11总论第一章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28第
3、二章 方剂与治法2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2第四章 方剂的剂型第五章 方剂的煎服法第六章 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2第一章 解表剂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88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第二章 泻下剂第一节 寒下剂44第二节 温下剂第三节 润下剂第四节 逐水剂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第三章 和解剂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44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第三节 调和寒热剂第四章 清热剂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610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第三节 清热解毒剂第四节 气血两清剂第五节 清脏腑热剂4第六节 清虚热剂第五章 祛暑剂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11第二节 祛暑清热剂第三节 祛暑利湿剂第四节 祛暑益气剂第六章 温里剂第一节 温中祛寒剂44第二
4、节 回阳救逆剂第三节 温经散寒剂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第一节 解表清里剂22第二节 解表温里剂第三节 解表攻里剂第八章 补益剂第一节 补气剂310第二节 补血剂2第三节 气血双补剂4第四节 补阴剂第五节 补阳剂1第六节 阴阳并补剂第九章 固涩剂第一节 固表止汗剂33第二节 敛肺止咳剂第三节 涩肠固脱剂第四节 涩精止遗剂第五节 固崩止带剂第十章 安神剂第一节 重镇安神剂22第二节 滋养安神剂第三节 交通心肾剂第十一章 开窍剂第一节 凉开剂11第二节 温开剂第十二章 理气剂第一节 行气剂44第二节 降气剂第十三章 理血剂第一节 活血祛瘀剂66第二节 止血剂第十四章 治风剂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44第二节
5、平息内风剂第十五章 治燥剂第一节 轻宣外燥剂44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第十六章 祛湿剂第一节 化湿和胃剂410第二节 清热祛湿剂第三节 利水渗湿剂6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第五节 祛湿化浊剂第六节 祛风胜湿剂第十七章 祛痰剂第一节 燥湿化痰剂44第二节 清热化痰剂第三节 润燥化痰剂第四节 温化寒痰剂第五节 治风化痰剂第十八章 消食剂第一节 消食化滞剂22第二节 健脾消食剂第十九章 驱虫剂11第二十章 涌吐剂第二十一章 治痈疡剂第一节 散结消痈剂33第二节 托里透脓剂第三节 补虚敛疮剂总 计841296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李冀,连建伟.方剂学.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一版).北京:
6、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2主要参考书(1)李飞.中医药高级丛书方剂学(上下)(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医学综合笔试大纲(2017版)(第一阶段).2016.(3)连建伟,李冀.方剂学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章健,南淑玲,赵黎.安徽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习指导系列丛书方剂学.2009.(5)谢鸣.方剂学.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教材(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刘华东.方剂学习快灵通.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7)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四、课程考核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方剂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占30%)与终结性评价(占7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方式有考勤占10%、其他占90%;终结性评价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方歌默写或写出下列方剂的组成与功用)占60%;主观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占40%。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2理解治法与方剂的关系。熟悉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常用治疗大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掌握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的组方原则和方剂变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功用、主治的影响。了解有关方剂分类、剂型、煎服法等基本知
8、识。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方剂100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主要加减变化,尤其要重视体现控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技巧及常用配伍结构;二级方剂55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三级方剂80首,要求学生了解其组成、功用及主治病证。一级方剂、二级方剂(除开窍剂外)及部分三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加注“”者)。4.课堂外要求学生积极背诵方歌,按要求记忆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剂的基本内容;积极复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基础知识,促进方剂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积极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问题与讨论;参考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拓展讨论学
9、习内容;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积极探索,团结协作,自觉设计完成学习要求。5.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等课堂教学形式,重视加强比较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在方剂教学中的运用。重点内容讲授为主,一般内容自学为主。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突出。(2)重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每类方剂首先应阐明其概念、适用范围、组方配伍的一般规律及其运用的注意事项等,然后对一级方剂进行系统讲授,适时将教研、科研、学科发展带入课堂,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批判性思维、合作及创新意识。(3)充分利用声像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信息拓展化、内容测验及时化,以增进学习
10、兴趣,提高教学质量。(4)由于课时有限,一级方剂属于精讲的方剂,未讲到的方剂要求学生课外按大纲要求自主学习。绪 论【目的要求】掌握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熟悉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2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 1学时上篇 总 论第一章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目的要求】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熟悉在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教学内容】1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2重点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
11、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如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儿小药证直诀伤寒明理药方论普济方医方考景岳全书医方集解等。【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互动式 2学时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目的要求】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教学内容】1明确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治法是用方、组方的依据,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 2学时
12、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目的要求】 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教学内容】 介绍以病证、组成、治法、笔画等各种分类方书及其特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 1学时第四章 方剂的剂型【目的要求】 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教学方法】互动式 0,5学时第五章 方剂的煎服法【目的要求】掌握汤剂的服法。熟悉方剂的煎法、服药时间、服药方法、药后调护及其意义。【教学内容】 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及药后调护。【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互动式 0.5学时自学方剂的煎
13、法。第六章 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目的要求】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与方剂的变化形式。【教学内容】1方剂组方原则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并举例说明。2方剂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2学时附:古今用药度量衡简释下篇 各 论第一章 解 表 剂【目的要求】掌握(一类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二类方剂,下同):大青龙汤、止嗽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了解(三类方剂,下同):
14、香苏散、升麻葛根汤、葱豉桔梗汤、再造散、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教学内容】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2解表剂方剂讲授要点(1)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和基础方。应阐明麻黄汤及其附方的全部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杏仁的配伍意义。(2)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及溢饮证。注意阐明与麻黄汤组方证治之异同及治疗溢饮之配伍机制。(3)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重点使学生掌握桂枝与白芍等量相配以调和营卫的配伍原理,进而阐明桂枝、芍药用量比例的变化及其功用、主治的影响。同时,作为解表剂运用的通则,对桂枝汤的用法及
15、其临床意义应进行具体阐发。(4)九味羌活汤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的常用方,也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其服法及剂型的变化均对其功效、主治有影响。(5)小青龙汤是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咳喘的常用方。应阐明方中麻黄、桂枝与芍药的配伍关系,以及干姜、细辛、五味子在温化寒饮作用方面的配伍意义。(6)止嗽散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具有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用药特点,加减得宜,可用于各种咳嗽。(7)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辛凉解表之常用方,前者偏于疏表,后者偏于宣肺。应重点阐明银花与连翘、荆芥与淡豆鼓、桑叶与菊花、桔梗与杏仁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同时,引导学生从银翘散煎服法要求领会
16、辛凉解表方剂的用法共性。(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之咳喘证的常用方。应着重阐明麻黄、石膏、杏仁配伍的协同意义,以及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对功效的影响。(9)柴葛解肌汤功能解肌清热,为治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常用方。(10)败毒散与参苏饮皆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但二方因组成配伍的不同,其功用有偏于解表、偏于理肺的区别。尤应重视败毒散中人参的用量特点及配伍意义。(11)麻黄细辛附子汤功能助阳解表,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证的代表方,又是治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要重点阐明附子与麻黄、细辛配伍的协同意义。【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17、 8学时 第二章 泻 下 剂【目的要求】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大陷胸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五仁丸、济川煎、黄龙汤、增液承气汤。了解三物备急丸、禹功散。【教学内容】1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泻下剂方剂讲授要点(1)大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应重点阐明三承气汤在功能、主治、用法、配伍关系方面的异同。其中,应明确大黄与芒硝、大黄与枳朴、硝黄与甘草的配伍关系。(2)大陷胸汤寒下峻逐治疗水热互结之大结胸证,前后分消,药简效宏,中病即止。(3)大黄附子汤是温下法的代表方。应明确大黄与附子的配伍关系和用量特点。(4)温脾汤是治
18、疗脾阳不足,寒积中阻的常用方。具有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的配伍特点。(5)麻子仁丸是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证的常用方。应从方义分析、用量特点、用法等方面,阐明本方意在润肠泻热的道理。(6)五仁丸以质润之“仁”合而成方,润性相合,肺肠同调,润肠通便常用方。(7)济川煎以肉苁蓉、当归温肾益精,养血润肠为主,与升麻、枳壳升清降浊相合,主治肾虚津亏之大便秘结。具有补中有泻、降中有升的配伍特点。(8)十枣汤为峻下逐水的常用方。应着重阐明甘遂、芫花、大戟的配伍意义和使用注意,尤其是大枣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9)黄龙汤以峻下热结之大承气汤,配伍人参、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而成攻补
19、兼施之剂,是主治阳明腑实而兼气血不足之证的常用方。方义分析中应当重视桔梗宣肺以助通腑的特定意义。(10)增液承气汤重用养阴之品,与寒下药大黄、芒硝相伍,攻补兼施,共成“增水行舟”之剂。【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4学时 第三章 和 解 剂【目的要求】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熟悉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痛泻要方。了解达原饮。【教学内容】1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和解剂方剂讲授要点(1)小柴胡汤是主治伤寒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代表方,亦是调和胆胃的常用方。应针对病机,全面阐明其治法原理,明确柴胡与黄芩为和解少阳的基本配
20、伍结构。把握本方的配伍特点及运用的一般规律。(2)蒿芩清胆汤是主治少阳湿热及痰热证的常用方。应重点分析其组方原理,青蒿与黄芩的配伍关系。比较与小柴胡汤在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3)四逆散即是治疗阳郁四逆证之基础方,又是后世用治肝脾气郁证之基础方。既要阐明本方用于阳郁厥逆的机理,更应重视后世在疏肝理脾、调和肝脾方面的发展和运用。讲授中应突出柴胡与芍药、柴胡与枳实、芍药与枳实等基本配伍结构的意义。(4)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证之常用方。在全面阐明其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的基础上,明确疏肝、健脾、养血三者的关系。(5)痛泻要方是治疗肝旺脾虚所致腹痛泄泻的常用方,体现培土抑木析治法。应阐明防风在方中
21、的特定配伍意义。(6)半夏泻心汤是用于寒热互结心下所致痞证的常用方,亦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应全面阐明其病机特点、方义及配伍特点。通过与三个附方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比较,说明组方应方随法变、药因证异的道理。【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4学时第四章 清 热 剂【目的要求】掌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当归六黄汤。了解清瘟败毒饮、清骨散。【教学内容】1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22、2清热剂方剂讲授要点(1)白虎汤是清热生津的基础方。应阐明其重用石膏、知母、配伍粳米、甘草的意义,明确其适应证与禁忌证。比较白虎汤与竹石膏汤二方功用、配伍及临证运用的异同。(2)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是温热病邪初入营分和热入血分的常用方。应阐明其组方原理及区别运用,尤其是“透热转气”的涵义以及凉血配伍活血的意义。(3)黄连解毒汤为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其适应证为热毒壅盛、充斥三焦;凉膈散具有清上泻下、以泻代清的特点,是治疗上中二焦郁热之常用方。(4)普济消毒饮清中有散,降中有升寓“火郁发之”之意,为治大头瘟代表方。(5)导赤散是治疗心经有热,心火下移小肠证的常用方。阐明其主证特点及配伍意义。
23、(6)龙胆泻肝汤功能苦寒泻火、利湿清热,为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常用方剂。在阐明配伍意义的基础上,应重视柴胡、当归、生地的运用及其与肝脏生理特性的关系。(7)左金丸是治疗肝火犯胃,肝胃不和的常用方。应阐明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配伍关系以及二药相配的常用组合对后世的影响。(8)泻白散是治疗小儿肺经伏热咳喘的常用方,具有清中有润、泻中有补的配伍特点,体现了照顾小儿稚阴之体以及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的生理特点。(9)清胃散为主治胃火牙痛之常用方。阐明其功用、主治、配伍特点以及黄连与升麻的配伍关系。玉女煎以清胃火有余之石膏与滋肾水不足之熟地相配,清火壮水并施,是主治胃热阴虚牙痛之常用方。(10)芍
24、药汤是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方,体现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之治法,应阐明“通因通用”的配伍特点以及肉桂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白头翁汤则以清热解毒凉血见长,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11)青蒿鳖甲汤是治疗阴虚发热证之常用方。阐明温病后期,邪茯阴分以致暮热早凉、热退无汗证候之机理,以及青蒿与鳖甲的配伍关系。(12)当归六黄汤甘润养血滋阴,苦寒坚阴泻火,甘温益气固表,标本兼顾,治疗阴虚火旺盗汗之常用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6学时 ; 自主学习 4学时第五章 祛 暑 剂【目的要求】掌握香薷散。熟悉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清暑益气汤。了解清络饮、六一散、桂苓甘露散。
25、【教学内容】1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祛暑剂方剂讲授要点(1)香薷散以香薷和厚朴相配,合扁豆而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为主治夏月感寒之常用方。(2)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功效,为治疗暑热之证兼有气阴两伤之常用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1学时第六章 温 里 剂【目的要求】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吴茱萸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暖肝煎。了解大建中汤、回阳救急汤。【教学内容】1温里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温里剂方剂讲授要点(1)理中丸与小建中汤皆为温中补虚之剂。理中丸以干姜配人参
26、、温中补虚,是治疗脾胃虚寒、脾失健运的基础方;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为君,合桂枝汤倍芍药而成,是既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又能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常用方。(2)吴茱萸汤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用,既是温胃止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常用方。(3)四逆汤是主治阳虚寒厥证之基础方。应阐明附子与干姜的配伍关系以及方中配伍甘草的特定意义。(4)当归四逆汤是养血温经散寒之常用方。应重点阐明其主治证候、病机特点以及配伍意义。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当归四逆汤、小建中汤均由桂枝汤演化而成,注意三方证治之区别。(5)暖肝煎以温补肝肾为主,配以散寒行气之品,是主治肝肾不足、寒凝气滞之疝气或少腹疼痛的常用方。【教学方
27、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4学时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目的要求】掌握 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柴胡汤。熟悉表里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了解五积散、防风通圣散、疏凿饮子。【教学内容】1.表里双解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 表里双解剂方剂讲授要点(1)葛根黄芩黄连汤外解内清,而以内清肠胃之热为主,是治疗热泻热痢的常用方。(2)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化裁而成,为和解少阳兼泻阳明实热的常用方。应阐明其主治证候及组方原理。(3)防风通圣散主治外有表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故集解表、攻下、清热之品于一炉,配伍养血益气之属,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教学方
28、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2学时第八章 补 益 剂【目的要求】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炙甘草汤、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玉屏风散、地黄饮子。了解人参蛤蚧散、八珍汤、泰山磐石散、左归丸、二至丸、益胃汤、右归丸、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补天大造丸。【教学内容】1补益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补益剂方剂讲授要点(1)四君子汤是补气健脾的基础方,后世诸多补气方剂都以此为基础加味而成,应阐明其功用、主治及配伍基本结构。(2)参苓白术散长于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是治疗脾虚湿
29、盛泄泻的常用方。阐明其组方原理,注意说明桔梗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3)补中益气汤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为益气升陷、甘温除热治法之代表方。其方义分析中,应强调黄芪与升麻、柴胡之配伍意义和用量特点。(4)玉屏风散功能益气固表止汗。阐明其主治证及配伍特点。(5)生脉散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效,不仅为暑伤元气、久咳肺虚之常用方,而且是气阴两伤证之急救方剂。(6)四物汤是补血调血之基础方。通过药量增减与药味加减,可化裁产生治疗血分病证的诸多方剂。(7)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之剂,黄芪五倍于当归,使气旺血生,是主治血虚阳浮发热之代表方。应阐明其与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发热证之区别。(8)归脾肠以补气与补
30、血、健脾与养心并用,为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证以及脾不统血证之常用方。(9)六味地黄丸是主治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诸多滋补肾阴方剂都是由此方加味而成。应着重阐明本方三补三泻的配伍特点及其主次关系。(10)炙甘草汤有气血阴阳并补之功,为主治脉结代、心动悸之常用方。(11)大补阴丸是滋阴降火治法的代表方和基础方。应着重阐明其培本与清源兼顾的配伍特点。(12)一贯煎有滋阴疏肝之功,是治疗阴虚肝郁、肝胃不和证的常用方。应重点阐明其配伍特点、川楝子的用量特点及其意义。(13)肾气丸于大量补肾阴药中,配伍少量附子、桂枝,内寓“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之特点,为温肾助阳的常用方。(14)地黄饮子具有阴阳并补、
31、化痰开窍之功,是主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所致喑痱证的常用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10学时 第九章 固 涩 剂【目的要求】掌握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易黄汤。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真人养脏汤、桑螵蛸散。了解九仙散、桃花汤、驻车丸、金锁固精丸、缩泉丸、固经丸。【教学内容】1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固涩剂方剂讲授要点(1)牡蛎散具有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功,是用于卫外不固、阴液外泄所致自汗、盗汗日久之常用方。(2)四神丸与真人养脏汤同为涩肠止泻的常用方。四神丸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的五更泄;
32、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君药,配伍温中健脾之品,主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而以脾虚肠滑失禁为主者。(3)桑螵蛸散以固精止遗之桑螵蛸配以菖蒲、远志交通心肾,以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兼顾之方。(4)固冲汤为治疗冲任不固崩漏之常用方。方中重用白术配伍黄芪、山茱萸与固涩止血之品,能补益脾气、固冲止血而以补气为主,主治脾气虚弱、冲任不固之崩漏。(5)易黄汤重用山药、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配白果收涩,黄柏、车前子清热祛湿,共成固肾清热、祛湿止带之方,为主治肾虚湿热带下之常用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3学时第十章 安 神 剂【目的要求】掌握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熟悉安神剂的
33、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了解磁朱丸、珍珠母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养心汤、交泰丸、黄连阿胶汤。【教学内容】1安神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安神剂方剂讲授要点(1)朱砂安神丸以重镇安神的朱砂配伍清心泻火的黄连,佐以滋阴养血的生地、当归,是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的常用方。(2)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配伍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品,是主治心肾阴虚、神志不安之心悸、失眠之常用方。(3)酸枣仁汤重用养血安神之酸枣仁,配伍调气疏肝之川芎,酸收与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是主治心肝血虚、虚烦不眠的常用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2学时第十一
34、章 开 窍 剂【目的要求】熟悉开窍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苏合香丸。了解抱龙丸、紫金锭。【教学内容】1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开窍剂方剂讲授要点(1)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均为清热开窍之常用方。其中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力量最强,紫雪次之,至宝丹又次之;紫雪长于镇痉熄风;至宝丹长于化浊辟秽。(2)苏合香丸集诸芳香药于一方,既长于开窍辟秽,又可行气温中止痛,为温开法之常用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互动式 1学时第十二章 理 气 剂【目的要求】掌握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35、;瓜蒌薤白白酒汤、天台乌药散。了解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良附丸)、橘核丸、加味乌药汤、四磨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教学内容】1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理气剂方剂讲授要点(1)越鞠丸是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的代表方,临证应随诸郁的主次而调整其君药并加减运用。(2)瓜蒌薤白白酒汤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功用,是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所致胸痹的常用方,药简力专。(3)半夏厚朴汤中半夏与厚朴、茯苓、苏叶配伍,具有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功,为主治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的常用方。(4)天台乌药散功能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是治疗寒滞肝脉所致疝痛之常用方。
36、在方义分析中应阐明巴豆炒川楝的用法及其意义。(5)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为君药,配以下气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温肾纳气,当归气病调血,用以治“上实下虚”之喘咳,但以治上实为主;定喘汤以麻黄、白果与黄芩、苏子配伍,组成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剂。(6)旋覆代赭汤与橘皮竹茹汤均为和胃降逆之常用方。旋覆代赭汤重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橘皮竹茹汤重在益气清热、理气和胃,主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呃逆或呕吐之证。【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4学时第十三章 理 血 剂【目的要求】掌握桃核承气汤、
37、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黄土汤。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失笑散、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了解七厘散、大黄蟅虫丸。【教学内容】1理血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理血剂方剂讲授要点(1)桃核承气汤功能泻热破瘀,是主治血热互结之蓄血证的常用方。方中少佐桂枝,有防止寒凉凝血的作用。(2)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常用方。应重点阐明其运用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化裁组方的意义以及方中桔梗、牛膝的配伍意义。(3)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为君药,功能益气活血通络,是主治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也是体现王清任“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4)复
38、元活血汤重用大黄逐瘀活血、配伍柴胡疏肝,并引以至胁下。是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于胁下,痛不可忍的常用方。本方的用法和方中药物的炮制要求对保证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5)温经汤以温经散寒药与养血活血、止血、滋阴之品相配,组成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剂。是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的漏下不止、月经不调以及宫冷不孕等证的常用方。(6)生化汤重用全当归为君,是养血活血温经之剂,是主治产后血虚受寒、瘀血腹痛的常用方。(7)桂枝茯苓丸以温经通脉之桂枝,配伍活血化瘀、消痰利水之品,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作用,是主治瘀阻胞宫证的常用方。原书对剂型和用法的要求对保证疗效和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8)失笑散以五灵脂和
39、蒲黄相须配伍,具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功效。是治疗瘀血停滞所致心腹刺痛或妇人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的基础方。(9)十灰散以大队凉血止血药配以清降、收涩、化瘀之品,炒炭应用,其止血之力更强,是广泛用于上部各种血热出血证的常用方。(10)咳血方以清肝泻火的青黛、栀子,配伍清热化瘀之瓜蒌、海粉,是主治肝火犯肺咳血的常用方。(11)小蓟饮子以凉血止血之小蓟和清热凉血之生地,配伍利水通淋、凉血化瘀之品,是主治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所致血淋、尿血的常用方。(12)槐花散以清肠凉血之槐花为君,配伍荆芥穗以疏风、枳壳以宽肠,是主治肠风、脏毒属血热便血之常用方。(13)黄土汤为温阳止血之剂,是主治脾阳虚不能统血所致大
40、便下血的常用方。应重点阐明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以及黄芩在方中的配伍意义。比较与归脾汤主治证的区别。【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6学时第十四章 治 风 剂【目的要求】掌握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消风散、牵正散、小活络丹、大定风珠。了解玉真散、阿胶鸡子黄汤。【教学内容】1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治风剂方剂讲授要点(1)川芎茶调散以一派疏风散邪止头痛之品组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方中重用薄荷,用法中茶清调服,则有清利头目及防止诸药辛散太过之作用。(2)大秦艽汤以祛风药与养血活
41、血、清热之品相配,具有邪正兼顾之意,是治疗风邪初中经络证的常用方。(3)消风散以祛风药为主,配伍祛湿、养血、清热之品,既有养血疏风之意,又制过燥伤津之弊,为主治风湿或风热,浸淫血脉所致风疹、湿疹的常用方。(4)牵正散功能祛风化痰止痉,是治疗风中经络所致口眼歪斜的常用方。(5)小活络丹功能疏经活络,祛风化痰,又能祛瘀止痛,是治疗风湿顽痰瘀血留着经络之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手足不仁等证的常用方。(6)羚角钩藤汤以羚羊角配伍钩藤,重在清热熄风,配以生地、白芍养阴柔筋,为治肝热生风的常用方。(7)镇肝熄风汤重用怀牛膝、代赭石以重镇降逆,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配伍滋阴潜阳之品,以治其本;少佐茵陈、麦芽、川楝子疏肝清热护胃,以顺遂肝喜条达之性。为治疗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所致类中风之常用方。(8)天麻钩藤饮以平肝熄风药为主,配伍补益肝肾、清热活血之品。为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头痛、眩晕的常用方。(9)大定风珠以大量滋阴之品配伍三甲,组成滋阴熄风之剂。为主治热灼真阴,神倦瘛疭,时时欲脱之证的常用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4学时第十五章 治 燥 剂【目的要求】掌握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熟悉治燥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了解琼玉膏、玉液汤、增液汤。【教学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