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核医学教学大纲.doc
《(7)--核医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核医学教学大纲.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核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2、学时/学分:20学时(12+8)3、开课院系:临床一系4、开课教研室:核医学5、授课对象:5+3、兆泰班6、教材及参考书:教材: 核医学(第3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教材建设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张永学主审,安锐、黄钢主编,匡安仁、李亚明、王荣福副主编。参考书: (1) 核医学(第二版,“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张永学、黄钢主编 (2) 核医学(第8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人
2、民卫生出版社(3) 核医学(第1版,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4) 核医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5) 核医学与放射防护,人民卫生出版社(6) 影像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7) 核医学教程(第2版),科学出版社(8) 核医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科学出版社(9) 核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0) 核医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院校教材),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8、先修课程:无9、执笔人: 审订人:二、课程简介教学目的: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nuclide)及其标记物(labeled compound
3、)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学科包含核医学影像诊断、放射性核素治疗及体外诊断等三大主要内容,临床应用广泛,新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因此,对本科生讲授时,一定要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抓住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这一主线,强调临床应用价值,掌握基本原理,了解发展新动向,并结合本地区实际需要,适当增减。教学以核医学(第3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教材建设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为主要教材,通过课堂讲授(12学时)和实习(8学时),对临床核医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将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核
4、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实习为主要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板书提示为辅。实习以学生参观核医学工作现场为主,参与了解核医学实践为辅,提高对核医学的认识,消除对核射线的恐惧与担心,为将来应用核医学技术诊断治疗疾病打好基础。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时数 :序号授课内容授课时数1总论(一) 绪论、核医学仪器 12总论(二)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防护、放射性药物13肿瘤显像24心血管系统25骨骼系统16呼吸系统17泌尿系统18消化道显像0.59肝胆及胰腺显像0.510内分泌系统1
5、11内分泌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1合计12绪论目的要求 1. 熟悉:核医学的学科内容。2. 了解:核医学与医学相关学科发展的关系、核医学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 教学时数 理论0.5学时。 讲授内容 一、核医学的学科内容二、核医学与医学相关学科发展的关系三、核医学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核医学仪器目的要求 1. 掌握:SPECT、SPECT/CT、PET、PET/CT的概念。2. 了解:(1) 放射线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照相机的基本结构。(2) SPECT的图像采集、图像重建图像的衰减校正和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价。(3) PET/CT的结构及功能、图像采集和性能评价。(4) PET/MR的组合模式。 (5)
6、功能测定仪器、体外样本测量仪器和辐射防护仪器。教学时数 理论0.5学时。讲授内容一、核射线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1、核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难点)2、核射线探测器的种类3、核探测器的电子学线路二、照相机1、准直器2、闪烁晶体3、光电倍增管4、X-Y位置电路5、脉冲高度分线器6、模-数转换器7、乳腺专用照相机三、SPECT及SPECT/CT(“SPECT、SPECT/CT”是重点概念)1、SPECT2、SPECT/CT3、SPECT的图像采集4、SPECT的图像重建5、图像的衰减校正6、SPECT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价四、PET、PET/CT及PET/MR(“PET、PET/CT”是重点概念)1、PET
7、(“原理”是难点)2、PET/CT3、PET/MR五、功能测定仪器1、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器2、肾功能测定仪器3、多功能测定仪4、探针六、体外样本测量仪器1、计数器2、液体闪烁计数器3、活度计七、辐射防护仪器1、场所辐射剂量检测仪2、表面污染监测仪3、个人剂量监测仪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目的要求1. 掌握:熟悉放射性核素显像中八种显像剂定位机制、显像类型与特点。2. 了解: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核医学影像与其他影像的比较。教学时数 理论0.3学时。讲授内容一、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1、示踪原理 2、基本类型 3、方法学特点二、放射性核素显像1、方法学原理(重点)2、显像剂定位机制3、显像类型与特点
8、(“静态显像、动态显像、局部显像、全身显像、平面显像、断层显像、早期显像、延迟显像、阳性显像、阴性显像、静态显像、负荷显像” 是重点概念)4、图像分析要点5、核医学影像与其他影像的比较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防护目的要求1. 掌握:(1) 辐射剂量单位和辐射生物效应的概念。(2)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3) 外照射防护的措施。2. 了解:(1) 辐射来源、辐射防护目的和外照射的防护措施。(2) 核医学诊疗的安全性评价、核医学诊治的辐射防护要求。教学时数 理论0.3学时。讲授内容一、辐射生物效应1、辐射剂量单位(重点) 2、辐射来源3、辐射生物效应及分类二、辐射防护与安全1、辐射防护目的及基本原则(重
9、点)2、剂量限值3、外照射防护措施(重点)4、外照射防护措施三、核医学诊疗的安全性评价1、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X线检查的比较2、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天然本底辐射比较3、核医学工作人员所受到辐射剂量分析四、核医学诊治的辐射防护要求1、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2、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3、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4、放射性废物的处理5、核医学相关放射卫生防护的标准放射性药物目的要求1. 掌握:放射性药物的概念。2. 熟悉:放射性药物的核素来源。3. 了解:放射性药物的制备与质量要求、常用放射性药物。教学时数 理论0.4学时。讲授内容一、基本概念(重点)二、放射性核素的来源1、核反应堆生产
10、医用放射性核素2、加速器生产医用放射性核素3、发生器生产医用放射性核素三、放射性药物的制备与质量要求 1、基本要求 2、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 3、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四、 常用放射性药物 1、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2、治疗用放射性药物肿瘤显像目的要求1. 掌握:(1) 18F-FDG显像的原理、显像剂。(2) PET/CT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2. 了解: (1) 其他正电子药物PET显像。 (2) 肿瘤非特异性显像。教学时数 理论2学时。 讲授内容一、PET/CT显像1、18F-FDG显像(“原理”是重点和难点,“显像剂”是重点)2、其他正电子药物PET显像3、PET/CT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重点)
11、二、肿瘤非特异性显像1、肿瘤新生血管显像2、肿瘤非特异性显像心血管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1)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心脏负荷试验以及临床应用。(2) 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原理、显像剂、图像分析。2. 熟悉:心肌血流灌注检查的方法、图像分析。 3. 了解:(1) 心肌灌注显像特点及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2) 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心肌有氧代谢显像。(3) 心肌存活的评估。(4) 放射性核素心脏功能显像。(5) 其他心肌显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探测 教学时数 理论2学时。讲授内容一、心肌灌注显像1、基本原理2、显像剂3、心肌负荷试验 4、检查方法5、图像分析6、临床应用7、心肌灌注显像特点
12、及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二、心肌代谢显像1、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2、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3、心肌有氧代谢显像三、心肌存活评估 1、存活心肌的认识 2、评估心肌存活的方法 3、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检测存活心肌 4、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存活心肌四、 放射性核素心脏功能显像 1、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 2、首次通过法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 3、临床应用 4、核素心功能显像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五、 其他心肌显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探测 1、亲急性心肌梗死显像 2、心脏神经受体显像 3、下肢静脉显像与深静脉血栓探测骨骼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骨显像的原理、影像剂及临床应用。2. 熟悉:骨显像的显像方法、适应证及图像分析。3
13、. 了解:骨矿物质含量的测定。教学时数 理论1学时。 讲授内容一、骨显像1、显像原理(重点)2、显像方法3、适应证 4、图像分析5、临床应用二、骨矿物质含量测定 1、常用方法与原理2、适应证 3、正常骨矿含量 4、临床应用呼吸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肺灌注与通气功能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2. 熟悉:肺灌注与通气功能显像的显像剂、显像方法、适应证及影像分析。3. 了解:与相关影像学比较。 教学时数 理论1学时。 讲授内容一、肺灌注显像1、显像原理2、显像方法3、适应证4、影像分析与结果判断二、肺通气显像1、显像原理2、显像剂3、检查方法4、适应证5、影像分析三、临床应用1、肺栓塞2、肺切除术前后
14、肺功能的评价与预测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4、肺动脉高压的诊断5、肺动脉畸形及肺动脉病变的诊断四、与相关影像学比较 1、超声显像 2、CT肺血管造影 3、磁共振肺血管造影4、导管肺血管造影泌尿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肾动态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介入试验的原理及临床应用。2. 熟悉:(1) 肾动态显像的显像剂、检查方法。(2) 肾静态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3. 了解:(1) 肾动态显像的适应证、图像分析及定量分析技术。(2) 肾静态显像的显像剂、检查方法、适应证及图像分析。(3) 膀胱输尿管反流显像。教学时数 理论1学时。讲授内容一、肾动态显像1、显像原理2、显像剂3、检查方法4、适应证5、图像分析
15、6、定量分析技术7、临床应用二、肾静态显像1、显像原理2、显像剂3、检查方法4、适应证5、图像分析6、临床应用三、膀胱输尿管反流显像1、显像原理2、检查方法3、适应证4、图像分析 5、临床应用消化道显像目的要求1. 掌握:(1) 唾液腺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2) 胃肠道出血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3) 异位胃黏膜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2. 熟悉: (1) 胃肠道出血显像的方法、适应证及图像分析。(2) 异位胃黏膜显像的方法、适应证及图像分析。3. 了解: (1) 唾液腺显像的方法、适应证及图像分析。(2) 胃肠功能测定、呼气试验。教学时数 理论0.5学时。讲授内容一、唾液腺显像1、原理(重点)
16、2、方法3、适应证4、图像分析5、临床应用(重点)二、胃肠道出血显像1、原理2、方法3、适应证4、图像分析 5、临床应用三、 异位胃黏膜显像1、原理2、方法3、适应证4、图像分析 5、临床应用四、 胃肠功能测定 1、胃排空功能测定 2、小肠通过功能测定 3、胃食管反流测定 4、食道通过功能测定 5、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五、 呼气试验 1、14C-尿素呼气试验 2、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肝胆及胰腺显像目的要求1. 掌握:(1) 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2)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3) 肝脾胶体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2. 熟悉:(1) 肝胆动态显像的显像剂、显像方法。(
17、2)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的显像剂、显像方法。(3) 肝胶体显像的显像剂、显像方法。3. 了解: (1) 肝胆动态显像的适应证和图像分析。(2)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的适应证和图像分析。(3) 门静脉分流的定量评价。(4) 移植胰岛显像。教学时数 理论0.5学时。讲授内容一、肝胆动态显像1、原理(重点)2、显像剂3、显像方法4、适应证5、图像分析6、临床应用(重点)二、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1、原理和显像剂(“原理”是重点)2、显像方法3、适应证4、图像分析5、临床应用三、其他显像1、肝脾胶体显像2、门静脉分流的定量评价3、移植胰岛显像内分泌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1) 甲状腺摄131I
18、试验原理、临床意义。(2) 甲状腺静态显像的原理、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3) 甲状腺旁腺显像原理及临床应用。2. 熟悉:甲状腺静态显像的检查方法及适应证。3. 了解:(1) 甲状腺相关激素及其自身抗体。(2) 甲状腺摄131I试验方法、适应证及结果判定。(3) 过氯酸盐释放试验。(4) 甲状腺血流显像。(5) 甲状腺肿瘤阳性显像。(6) 甲状腺旁腺显像方法、适应证及图像分析。(7) 肾上腺髓质显像的原理、显像方法、适应证、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教学时数 理论1学时。 讲授内容一、 甲状腺 1、甲状腺相关激素及其自身抗体 2、甲状腺功能测定 3、甲状腺显像二、 甲状旁腺显像 1、显像原理 2、显像
19、方法 3、适应证 4、图像分析 5、临床应用三、 肾上腺髓质显像 1、显像原理 2、显像方法 3、适应证 4、图像分析5、临床应用 内分泌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目的要求1. 掌握:(1)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2)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2. 熟悉:(1) 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评价。(2)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3. 了解:(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因、临床表现、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甲亢治疗方法的选择。(2) 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始手术治疗及术后危险度分层。(3) 131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医学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