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及《产后出血预防与.pdf
《(5)--《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及《产后出血预防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及《产后出血预防与.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标准建议指南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及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年版)解读【摘要】产后出血迄今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拟就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诊断和治疗,以及对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及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年版)进行详细解读,旨在指导妇产科临床医师对产后出血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积极处理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指南;病因;诊断;综合疗法Interpretation ofGuideline o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
2、rhage(2009and2014)Liu Xinghui,Zhang Li,Zhang Jing.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West China SecondUniversity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41,Sichuan Province,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u Xinghui,Email:【Abstract】Up to now postpartum hemorrhage is still the major reason for materna
3、l death.This paperfocuses on definition,et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ccording to theGuideline o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Postpartum Hemorrhage2009and 2014,to helpgynecology and obsterics clinicians recognizing,diagnosing and trea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timely
4、,inorder to reduce the maternal mortality.【Key words】Postpartum hemorrhage;Practice guideline;Etiological factor;Diagnosis;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Project No.201002013,supported by Standardization and Promotion for the Diagnosisand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Special Project on Scientific Res
5、earch in Healthcare Industry inChina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一直是导致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 孕 产 妇 死 亡,是 由 于 诊 断 和 处 理 延 误 所 致。2014年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报告 显示:我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情况,见表1。虽然十多年产科出血(超过80%系产后出血)所致孕产妇死亡呈下降趋势,但产科出血仍然一直在孕产妇死因排位中高居榜首。鉴于此,我国产科学界历时2年,于2009年制定了我国首部产后出血指南,即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以下简称为2009草案)1,旨在规
6、范表12000-2012年我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Table 1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es of maternal death from 2000 to 2012 in China(%)年份(年)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心脏病肝病血栓栓塞症其他不详合计200040.514.910.85.18.55.10.014.80.3100.0200249.012.09.53.76.72.50.515.80.8100.0200445.211.310.01.39.62.22.017.82.6100.0200637.011.013.00.87.53.51.62
7、7.2-100.0200834.28.713.20.810.13.84.924.3-100.0200928.110.314.71.58.14.45.129.3-100.0201027.812.39.21.210.93.13.132.4-100.0201128.611.111.40.610.25.17.525.5-100.0201227.08.012.01.410.93.25.232.30.0100.0注:其他:是指除前述7项原因之外的导致孕产妇死亡原因;不详:是指导致孕产妇死亡原因不明;-:表示未统计。本组数据均来源于2014年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报告DOI:10.3877/cma.j.issn
8、.1673-5250.2015.04.002基金项目:国家卫生行业科研专项产后出血诊疗的规范化与推广(201002013)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通信作者:刘兴会,Email:xinghuiliu 334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年8月第11卷第4期和指导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并降低产后出血相关的急诊输血、子宫切除等孕产妇发病率和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回顾我国临床对产后出血指南的制定历程如下:2007年,现代妇产科进展 详细介绍了当时加拿大产科临床使用的产后出血指南,即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2。该指南对我国
9、产科医师具有很大启发作用,于是开始着手制定我国有关产后出血指南。2008年初,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经过集体讨论,将产后出血指南制定执笔的任务交予四川大学华西第 二 医 院 产 科 刘 兴 会 教 授/主 任。2008年4 12月,刘兴会教授等在查阅几百篇关于产后出血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于2009年2月初,参考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等关于产后出血指南及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诊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经验,完成我国首部产后出血指南初稿。2009年3月,该指南初稿经由国内资深产科专家董悦教授、黄醒华教授和盖明英教授进行逐字逐句斟酌、修改,并提出相关修改建议;刘兴会教授等根
10、据其建议,对原稿进行再次修改,2009年3月底,完成修订稿;2009年4月初,该修订稿再由杨慧霞教授审阅,并提出相关修改建议,刘兴会教授等对该稿再次进行修订,于2009年4月底,最终完稿。2009年5月初,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在黄山召开会议,杨慧霞、段涛、刘兴会、胡娅莉、贺晶、陈敦金等专家与 中华妇产科杂志 编辑部主任潘伟、侯存明就此指南进行专题讨论。刘兴会教授等根据讨论结果,再次对该指南内容条款进行完善,于2009年5月底,完成2009草案,并发表于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年7期1。2009年制定的2009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该
11、指南发表5年来,虽然产科出血导致的 孕 产 妇 死 亡 率 由2007年 的13.5/10万 降 为2013年的6.6/10万,由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在西部地区也大幅下降,但产科出血在导致孕产妇死因中的构成比仍约占28%。近年由于临床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有不少新的研究进展,因此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于2014年再次对2009草案 进行修订,制定了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为2014指南)。2014指南 在2009草案基 础 上,参 考 世 界 卫 生 组 织(World HealthOrganization,WHO),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
12、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及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最新指南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3-5,并结合国内外有关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笔者拟就2009草案 及2014指南 进行解读,并增加一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析,期望对妇产科临床医师有所帮助,使其对产后出血的诊治有一个更广泛、更深入的理解。1产后出血的定义解读2009草案 中描述: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该指南沿用的是WHO对产后出血的传统定义。根据目前研究,产科界对该传统定义尚存争议,需重新修改。我国产后出血
13、防治组的统计结果表明:对于阴道分娩24 h失血量为(398238)mL,以 及 剖 宫 产24 h失 血 量 为(475.3 263.2)mL应定义为产后出血。因此,按照传统的产后出血定义,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应该是较高的。2014年发表的一项来自法国的多中心研究从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纳入5个医疗中心的4 058例阴道分娩受试者中,产后出血(500 mL)的发生率为10.02%(402/4 058)。国内临床上诊断产后出血的比例较低,这应归咎于目前临床对于失血量存在低估的缘故。2014指南 中描述: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
14、1 000 mL;严重产后出血(severe postpartumhemorrhage)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intractable postpartumhemorrhage)是指采取子宫收缩药、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处理的严重产后出血。由于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导致的出血量存在差异,结合国外文献报道,2014指南 对产后出血定义,按照阴道分娩和剖宫产进行了划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妇产科学(第8版),也已经将产后出血定义为:阴道分娩24 h内 失 血 量 500mL,剖 宫 产 分 娩 时
15、失 血 量1 000 mL6。此外,笔者对采取常规处理方法(子宫按摩或压迫+应用宫缩剂)无法有效止血,需要保守性手术或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称为难治性产后出血。这样,更利于引起临床对该类患者的重视,同时利于医师与医师、医师与护士、医师与麻醉医师、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及交流。因此,2014指南 中增加了对严重产后出血及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定义。2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高危因素解读2009草案 中描述:导致产后出血的4大原因是宫缩乏力(占70%90%)、产道损伤(占20%)、胎盘434Chin J Obstet Gynecol Pediatr(Electron Ed),Aug
16、ust 2015,Vol.11,No.4因素(占10%)和凝血功能障碍(占l%)。这4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该指南详细列举了导致产后出血的4大原因及高危因素。在这4大原因中,宫缩乏力最为常见,但临床切不可仅专注于宫缩乏力,因为宫缩乏力可与胎盘因素和产道损伤并存,因此要特别注意理解“4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的含义。该指南将产道损伤列为导致产后出血的第2大原因,但根据最新 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分析报告 显示,胎盘因素已经由以前导致产后出血原因的第3位上升至现在的第2位,特别是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更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值得临床重视。20
17、09草案 中描述:所有产妇均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产妇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如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等血容量储备不足的产妇。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临床上一般均高度重视,在其分娩时,严密观察、注意及时应用宫缩剂及充分备血等,因此结局大多良好;但是临床常忽视看似很正常的产妇,忽略其因进入产程后疼痛影响,而导致数小时未进食、未睡眠及无小便等,而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发生。因此,临床应将所有产妇当作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对待。对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等
18、血容量储备不足的产妇,其对失血耐受极差,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而且一旦发生大出血,因其不能耐受快速输血、输液,临床处理极为棘手。因此,对产后出血一定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2014指南 中对产后出血原因及其高危因素阐述与2009草案 无显著性差异。3产后出血的诊断解读2009草案 中描述: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丧失抢救时机。20世纪60年代,WHO产后出血技术小组提出,产后出血量仅靠临床估计和测量,可能对实际失血量低估30%50%。由此可见,临床对产后出血量估计非常不足。临床实际中,低估失血量非常常见。笔者所在医院曾遇到1例夜间自然分娩产妇出血较多,医师估计的
19、出血量仅为600 mL,但次日复查血常规结果显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仅为76 g/L,而分娩前其Hb水平为118 g/L,据此推算失血量应为1 6002 000 mL。类似对失血量明显低估的事件,在各家医院均时有发生,值得同行予以重视。2009草案 中描述:突然大量的产后出血,容易引起临床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和血肿却容易被忽视。临床上有不少因缓慢持续少量出血未引起重视,而延误诊断和抢救的例子。要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唯有加强监护,尤其是产后2 h内是产后出血高发期,应该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定时按压子宫,避免出血聚集在宫腔内;并且应该对产妇的会阴垫进行定时称
20、重计算失血量,而不是靠目测估计失血量。临床对各类血肿更易忽视,如产道裂伤形成的会阴深部血肿、剖宫产切口撕裂或缝合不良形成的阔韧带血肿等。因是内出血,检查时不易被发现,当产妇出现休克症状时,往往为时已晚。在国内某大医院曾因为对剖宫产分娩切口两端缝合不良,而发生后腹膜血肿导致产妇死亡的事件,临床应引以为戒。2009草案 中描述:失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意义不同。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诊断,最好能计算出失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率,妊娠末期总血容量(L)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kg)7%(1+40%),或非孕期体质量(kg)10%。正常非孕期成年女性的血容量约为体质量的7%,由于从孕龄为6孕周
21、起血容量逐渐增加,至32 34孕周时达到高峰,并且一直持续到 分娩,血容量 共计增加30%50%。因此,对血容量增加量取中间值,即血容量增加40%,孕末期个体的总血容量=非孕期体质量(kg)7%(1+40%),将该公式化简,即为非孕期体质量(kg)10%。该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孕期体质量增加正常的孕妇,而有些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不足,则血容量增加不足30%50%,故不适合用此公式进行血容量估算。如果不知道个体非孕期体质量,可以采用孕末期体质量7%代替。2009草案 中描述:常用估计失血量的估算方法包括以下4种方法。称重法或容积法;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个体精神状态,见表2;休克指数法:休克指 数=心
22、率/收 缩 压(mmHg)(1mmHg=0.133 kPa);Hb水 平 测 定 法:Hb水 平 每 下 降10 g/L,则失血量为400500 mL。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Hb水平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由此提供4种估算失血量的方法,但临床上过低估计失血量仍然是突出的问题。国外文献报道,全球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8%,若采用客观的出血量测量方法,其发生率将达14.2%7。国内妇产科专著引用的我国产后出血发生率仅为1.6%6.4%。由此可见,我国临床上产后出血量的估计存在严重不足,常导致临床对产后出血诊断和处理延迟,最终造成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甚至导致孕产妇围生期子宫切除和死534
23、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年8月第11卷第4期亡。因此,准确估算和测量产后出血量,是诊断和治疗产后出血的重要前提。2009草案 详细列举通过监测个体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估算失血量的方法。由于孕期个体血容量可增加30%50%,其好处是有助于孕妇耐受母儿代谢需求量的增加和分娩时的失血,但坏处是与非孕妇相比,孕妇丢失更多的血液才会出现低血容量客观指标改变,这可能导致临床对产后出血延误诊断和处理。由表2可见,当孕产妇出血在总血容量的20%以内,即1 000 mL以内时,个体生命体征往往并无明显改变;仅当出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20%30%时,才开始出现生命体征窘迫表现,而且往往是脉搏先增快
24、,而血压可能尚在正常范围,很容易被临床忽视;但实际上,此时个体因产后出血已相当危险,一旦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40%,其全身情况将迅速恶化。孕产妇的失血性休克,从代偿到失代偿往往很突然,需要临床予以高度警惕。2009草案 中描述:失血速率也是反映个体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产后出血重症情况包括:失血速率 150 mL/min;3 h内 出 血 量 超 过 总 血 容 量 的50%;24 h内出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以上3种情况是国外文献中关于大量出血(massive blood loss)的定义(1994年Fakhry与Shedon、1997年Mollison所推荐),尤其是第2种出血情况,非常危急,
25、可谓出血凶猛,“就像打开了消防水龙头”,必须立即有效止血,处理稍有延误,就可威胁产妇生命8。2014指南 中对产后出血的诊断与2009草案内容阐述无显著性差异。4产后出血的预防解读2009草案 中描述:加强个体产前保健,产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临床充分认识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应于分娩前转诊到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基层医院缺乏处理产后出血的药物和熟练掌握止血技能的医务人员,因此应严格执行高危孕妇三级转诊制度。一些基层医院及私立医院,对采取剖宫产分娩患者,并未于术前常规备血,这是非常危险的。建议对所有采取剖宫产手术分娩患者,必须于术前常规预备红细胞悬液2 U,对产后出血高危孕妇,应根据病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 产后 出血 预防 处理 指南 草案 200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