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4).doc
《大学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4).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安全应急与避险各类危机事件发生时,处理是否及时和正确直接关系到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虽然在不同的危机事件中,医学救援策略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则一致,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紧急事件中常用的医学救援方法。(一)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的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早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和根本保证。对于非专业施救人员只需要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术。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 确保环境安全首先判断现场是否有危及患者及施救者自身安全的因素。在有危险的情况下,如触电、溺水、火灾现场或身处坑洼不
2、平的地面等,应妥善搬至安全地带,搬动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颈椎,保证躯干的整体转动。没有危险因素时,应尽量减少移动病人,就地抢救。2.早期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1)早期识别在无法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消失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无意识、呼吸异常,即可认定为心脏骤停。呼吸异常包括呼吸停止、过缓或喘息。 无意识:用声音或行动刺激患者无反应(如拍打患者肩部或大声呼叫患者); 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即濒死叹气样呼吸); 无颈内动脉搏动:用手触及颈动脉无搏动。(2)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对于第一反应者来说,如发现患者无反应、无意识、无呼吸,只有1人在现场,要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现场还有其他人时,第一反应者应该
3、指定现场某人拨打急救电话,自己马上开始实施CPR。3.摆正体位复苏体位应为仰卧位。如患者倒地的时候不是仰卧位,需要改变体位,施救者双腿跪在患者一边,将其双上肢上举,远侧腿屈曲搭在近侧腿上,一手托其后颈部,另一只手托其腋下,使之头、颈、躯干整体翻动成仰卧位,整个过程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颈、胸、腰椎。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上,随即解开衣服、领带、皮带。4.单纯胸外按压(1) 按压部位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2) 按压姿势按压的支点在救治者的髋关节,双臂绷直,双肩在胸骨正上方。(3)按压方法及用力方式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以手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
4、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按压、放松时间相同。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但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廓,按压暂停间隙施救者不可双手倚靠患者。(4)按压频率100-120次分(5)按压深度成人5-6厘米。儿童5厘米,婴儿4厘米,或把整个胸部厚度下压三分之一.。(6)按压通气比无论单人或是双人复苏,按压和吹气次数比例是30:2。有2名以上施救者时,每2分钟更换1次按压者,替换时间不超过5秒。5.开放气道先行30次心脏按压,再开放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1)仰头举颏法: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轻压患者的头部使后仰,将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指尖放于患者颏骨的下方,
5、提起下颏开放气道,使口角和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并清除口腔异物和假牙。(2)托颌法:对怀疑颈椎损伤的患者,应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避免颈部移位。(二)气道异物的急救呼吸道异物是生活中常见急症之一。常见的气道异物有瓜子、花生、果冻、笔帽、硬币以及醉酒后的呕吐物等。异物一旦导致呼吸道阻塞,可立即引起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抢救会很快窒息死亡。设法将异物驱出呼吸道是气道异物救治的关键。1.气道异物的主要表现呼吸困难,手捏喉咙(“V”手势),面容窘迫、恐惧、青紫、痛苦,不能讲话等是气道异物的典型表现。2.自救(1)用力咳嗽法先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将异物从气道内咳出。(2)腹部手拳冲击法将右手拇指关节
6、突出点顶住上腹部,相当于剑突与脐之间腹中线部位,左手紧握右手,然后用力向内作46次连续快速冲击。3.互救(1)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者首先站在患者背后,然后将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左手握拳,右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贴在患者胸骨与肚脐之间的位置,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内上方猛烈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由于腹部下陷,腹腔内容上移,迫使膈肌上升而挤压肺及支气管,这样每次冲击可以为气道提供一定的气量,从而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施压完毕后立即放松手臂,然后再重复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注意对孕妇使用此法时拳头位置应放于胸骨柄处,不可挤压腹部。海姆立克急救法有导致内脏损伤
7、发生的风险,故在老年人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无效时再使用该法。(2)拍背法抢救者站在患者侧后位,患者身体弯腰前屈,一手放置于患者胸部,另一手掌根部对准患者肩胛区的脊柱上,用力给予连续46次急促拍击。4.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急救让患儿骑跨并俯卧于急救者前臂上,头要低于躯干,并将其胳膊放在自己大腿上,用另一手掌根部用力叩击患儿的肩胛区46次。转身,胸外心脏按压5次。检查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果有立即用手指取出。如果异物没有,开放气道,吹气二次,继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异物取出。若患儿恢复呼吸,心跳,则抢救成功,若没有恢复则继续行心肺复苏,直至医护人员到场或抢救成功方可停止。(三)创
8、伤的院前急救创伤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避免致残,利于组织修复,常用的创伤现场急救技术有四种:止血、包扎、固定、搬运。1.止血判定出血的性质有利于出血的处理。动脉出血呈鲜红色,速度快,喷射状;静脉出血多为暗红色,持续性的流出;毛细血管出血一般为渗血,呈鲜红色,从伤口缓慢流出。出血现场急救的关键是控制出血,维持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1)指压止血法直接指压法:直接用手压迫伤口创面,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操作简单,适用于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间接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部位,达到止血的目的。头颈部出血,压迫一侧的颈总动脉、颞动脉或颌动脉;上臂出血压迫肱动脉;下肢出血压迫股动脉等
9、。指压止血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就能够快速取得止血效果。但是指压法坚持时间短,止血效果往往不彻底。因此,指压止血法仅作为首先采用的、临时性的止血过渡措施,当伤者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需要在指压止血的同时迅速呼救,并尽快过渡到其他止血方法。(2)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范围要大,压力应均匀,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包扎后将患肢抬高,以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3)止血带止血法一般用于四肢严重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的情况。上肢出血, 止血带应扎在上臂
10、的上1/ 3 处。下肢出血, 止血带应缚在大腿的中下1/ 3交界处。不能将止血带扎在上臂的中1/ 3 处,以免造成桡神经损伤 。止血带切勿扎在前臂或小腿, 否则达不到止血目的。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接触面积要大,并且要加衬垫,禁用细绳索类物品或电线等充当止血带;止血带的松紧以止血为度, 不宜过紧;止血带每1小时要松解一次, 每次23分钟。松解前可先换用指压法止血, 然后慢慢松开止血带,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使用止血带的伤员必须有显著标志,并注明启用时间,优先后送。2.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1
11、)绷带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和走行方向顺序,用绷带包扎时,应从远端缠向近端,绷带头必须压住,在原处,环绕数周,以后每缠一周要盖住前一周的一半。(2)应用三角巾包扎时,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包扎要贴实,打结要牢固,不要在伤口上打结。(3)在进行伤口包扎时,动作轻柔,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污染。(4)包扎时松紧适宜,力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伤肢的血运,四肢包扎时要露出指(趾)端。(5)包扎前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然后再包扎,紧急时也可用清洁的布片。(6)发现伤口有骨折端外露,不要将骨折端还纳。(7)出现肠管外露时,应使用清洁的碗等物扣住外露的肠管,然后包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4 大学生 健康 促进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