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4.6)--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型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状病毒肺炎2019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专家共识 【摘要】随着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实验室生物安全日益凸现。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参照国家建议和相关文件,制定本指南。从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病例确定、安全原则、个人防护、标本采集、标本转运、标本处理、检验、检验后、突发事件等角度,对生物安全防护进行了阐述和建议。希望能够实际落实、持续改进,做到安全无虞。【关键词】冠状病毒属;肺炎,病毒性;实验室,医院;医学检验科学;控制生物危害物扩散;诊疗准则 DOI:10.3760/cma.j.issn.
2、1009-8158.2020.03.001 Biosafety Consensus f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Clinical LaboratoryBiosafety Consensus f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Clinical Laboratory Chinese Societ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Chengbin,Email:;Wang Hui,Email:【AbstractAbstract】With
3、the outbreak and spread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laboratory biosafe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Societ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formulates this guideline with reference to Chinese 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and relevant documents.From the perspe
4、ctives of Microbiology,Epidemiology,Case Definition,Safety Principles,Personal Precaution,Specimen Collection,Specimen Transport,Specimen Handling,Analysis,Post-Analysis and Emergencies,this guideline gives recommendations on biosafety precaution and biosafety protection.We hope that it can be pract
5、ically implemented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d to ensure laboratory safety.【Key wordKey words s】Coronavirus;Pneumonia,viral;Laboratories,hospital;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Containment of biohazards;Practice guideline DOI:10.3760/cma.j.issn.1009-8158.2020.03.001 2019 年 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
6、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患者并呈快速上升之势1-2。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目前该病毒所致感染已纳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检验医学、微生物学经验的积累,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等文件4-8,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制定了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试行第二版),指导临床实验室在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其他相关检验时,开展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本指南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包括检验医学、临床病理学、输血医学等
7、专业,隶属于医院等医疗机构、质控中心、独立检验所、其他处理临床患者标本的机构,针对全年龄段人群、各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医疗机构科研性实验室、基础医学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可以参照实施。一、微生物学 2019-nCoV 是人类分离的第七类冠状病毒。该病毒属于 属,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 60140 nm。其基因特征与 SARS-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 ME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Bat-SL-CoV ZC45)同源性达 85%以上。目前已经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电镜照片,体外分离培养已经
8、成功。目前对 2019-nCoV 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 SARS-CoV 和 MERS-CoV 的研究。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该病毒。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 2019-nCoV 感染的肺炎患者。潜伏期 114 d,多见 37 d。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咳痰、抽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保护性毛刷(protected spemmen brush,PSB)、活检组
9、织等含有病毒,有传染性。部分患者,尤其是危重型患者,可有病毒血症。病毒血症时的血液标本,有传染性。部分有腹泻症状的患者,粪便标本已证实有病毒核酸9,按有传染性处理。胸腔积液少见,尚未证实胸腔积液标本的传染性,建议按有传染性处理。尚无病毒载量信息的标本:尿液、胸腔积液之外的其他正常无菌体液(脑脊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后穹隆穿刺液、关节液)、腹膜透出液、精液、女性生殖道分泌物等,建议均按有传染性处理。传播途径:目前明确的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不除外粪口途径和其他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会发病。三、病例
10、确定 按试行第五版诊疗方案4,患者分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确诊病例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之外的其他患者,本指南称为一般患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可能并发或继发其他病毒、细菌或真菌性感染。建议同时考虑其他并发或继发微生物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四、安全原则 按第二版生物安全指南5,确定如下原则:1.2019-nCoV 暂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中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2.病毒分离培养、动物实验等活动应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开展。开展前应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3.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如果不能可靠灭活,进行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生化分析等
11、操作时,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开展,加三级生物安全防护。4.核酸检测须灭活,如 6065 2030 min。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或经过严格生物安全评估后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加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均可开展。5.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基于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生物安全计划。避免过度防护、过度消毒。五、个人生物安全(一)防护用品和分级 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N95(美国 NIOSH42CF R84-1995)下文包括 KN95(GB2626-2019)、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护服(GB 19082-2003或 2009)、隔离衣、工作服、
12、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帽、护目镜(GB/T 14866)、防护面具或防护面屏(简称面屏)、鞋套和防水高靴。也可以选用与上述物品有同等功用与效果的国际产品。参见文件7要求。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加手卫生,可戴医用防护帽。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防护口罩或 N95 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外隔离衣、医用防护帽,加手卫生。必要时(比如有喷溅风险)可加护目镜。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防护口罩或 N95、单或双层医用防护帽、面屏、护目镜、双层乳胶手套(条件许可,可以不同颜色)、工作服外防护服、鞋套,加手卫生。必要时双层口罩(外医用防护口罩,内 N95)。特殊防护:比如患者剧烈咳嗽且没有
13、呼吸道屏障时,在三级防护的基础上,可以双层防护服或防护服外加隔离衣、双层口罩(外医用防护口罩,内 N95)、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三层乳胶手套、双层医用防护帽等。防护底线:必须要有医用口罩、工作服、手套。佩戴注意事项: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时,双手沿鼻压紧贴合。所有口罩戴上后确认密封;摘下时不要触碰正面。手套佩戴前须确认气密性。防护服穿脱符合规范。脱去之前全身喷雾消毒(有效氯浓度 5001 000 mg/L 消毒液,或 75%乙醇),按标准流程依次脱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污染面切勿接触内部衣物,手不接触外表面。参见文件10要求。(二)用品和消毒 标本转运箱要求正规、密封良好、有生物安全标识、方便、坚固、
14、防水、防破损、防外泄、防高温高压、耐用、专用(建议涉及 2019-nCoV 的标本箱专用)、特殊标本宜加特殊标识。转运箱定期清洁消毒(有效氯浓度 500 mg/L 消毒液,或 75%乙醇)。较长期保存之前,从医院之外送回后,须进行清洁消毒(有效氯浓度 500 mg/L 消毒液,或 75%乙醇)。转运箱一般不进入隔离病房;如果是从隔离病房内取出,需要内部和外部清洁消毒(有效氯浓度1 000 mg/L 消毒液,或 75%乙醇)。密封标本袋,要求透明、有生物安全标识。生物安全柜:需二级生物安全柜。二级生物安全柜基本可以提供工作人员、环境和产品的保护,A2、B1、B2 型均可。生物安全柜须年检合格、性
15、能验证通过、运行期间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实验室具备良好规范操作,并执行每日功能监测、清洁消毒等。生物安全柜以紫外杀菌灯消毒为主。也可以用 75%乙醇消毒(不建议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建议清水擦拭。建议配备专用移液器,吸头带滤芯为佳。紫外线杀菌灯:符合国家标准11。定期检测性能、完整记录、累积使用不超过规定时限。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 30 min。注意有效消毒距离。房屋消毒,必要时可以采用移动方式,避免层高导致无效。消毒液:每天实验前后使用 1 000 mg/L 有效氯的消毒液进行桌面、台面及地面消毒。消毒液新鲜配置,不超过 24 h。清洁区可以使用 500 mg/L 有效氯的消毒液。建议进行浓度测试
16、。(三)环境 实验区符合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负压环境最为理想,此时注意压力监测、定期进行功能验证。核酸检测(如 PCR)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且实验室环境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本要求。实验室能够进行 2019-nCoV 核酸检测,需要重新评估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实验室管理严格,门禁有效,分区到位。清洁区管理严格。除仪器维修、本院公事(如管理、保洁)相关人员外,严格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清洁区保持通风,消毒到位;内务良好,整齐有序;相关物品分区放置,洁污分离,按时更换,洗消到位。常规消毒:较大面积以含氯消毒液为主,小面积可以用酒精。处理气溶胶的良好方式是开窗通风,也可以空气消毒(如紫外、过滤、空
17、气消毒机方式)。(四)个人 能力:具备相应工作资质、岗位能力认可。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相应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考核合格。接受 2019-nCoV 相关微生物学、感染病学、流行病学、感染控制学等培训,并考核合格。行为:掌握正确地洗手时机;正确行手卫生(七步洗手法)。不随意触摸面部皮肤、眼睛、鼻孔等黏膜相关部位。建议剪短长发。禁止佩戴饰物。生活区内,遵守纪律,注意防护,避免聚集(比如聚餐)。心理:正确理性面对,精神饱满、积极乐观,时刻保持良好的防护意识。管理部门应该提供相应心理疏导,避免焦虑和抑郁状态。禁止泄露患者隐私。六、标本采集(一)一般患者,发热状态 患者感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6 冠状病毒 肺炎 临床 实验室 生物 安全 防护 专家 共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