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血栓通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pdf
《(79)--血栓通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血栓通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量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Musahl 等9发现局部动脉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 CVS 有效,避免了静脉应用的副作用,为尼莫地平应用的新途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证实。在用药的安全性上,本研究表明大剂量用药对全身血压存在影响,但是未有引起致命性低血压的病例,也未发现有明显肝功能和肾功能损害的病例,有2 例应用出现局部静脉炎,1 例出现皮疹,表明即使静脉大剂量应用尼莫地平时,其安全性良好。4参考文献1赵一平,张贺,李松柏,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常规影响诊断方法的研究 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4):469-74.2田新华,庄再旺,丰伟,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短时阻断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2、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1):41-3.3郝彩江,毓青.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5):373-4.4Schmid-Elsaesser,Kunz M,Zausinger S,et al.Intravenous magnesiumversus nim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randomized studyJ Neurosurgery,20
3、06;58(6):1054-65.5蒋苏莉,程谦涛,薛刘军,等.人血白蛋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影响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6):442-4.6陈劲草,夏涛,刘斌,等.脑池内灌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3):317-20.7王飞,殷玉华,王宇.尼莫地平灌洗自发性蛛网膜出血脑血流的影响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1):78-81.8Hnggi D,Eicker S,Beseoglu K,et al.Dose-related efficacy of a continu-ous
4、 intracisternal nimodipine treatment on cerebral vasospasm in the ratdoubl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odel J Neurosurgery,2009;64(6):1155-61.9Musahl C,Henkes H,Vajda Z,et al.Continuous local intra-arterial nimo-dipine administration in severe symptomatic vasospasm after subarachnoidhemorrhage J Neuro
5、surgery,2011;68(6):1541-7.2017-10-21 修回(编辑古月)血栓通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通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介入术老年冠心病患者 94 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47 例。对照组于介入术后第 2 天口服曲美他嗪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血栓通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 4 w。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P、IL-6、TNF-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
6、疗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P0.05)。对照组治疗后 CP、IL-6 和 TNF-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 CP、IL-6 和 TN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 CP、IL-6 和 TN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低切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低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低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终点事件发生率(6.38%)低于
7、对照组(14.8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疗效显著,且可降低患者血清 CP、IL-6、TNF-水平及改善血液流变学。关键词 血栓通;冠心病;介入;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 54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9202(2018)14-3358-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14.011第一作者:罗建华(1970-),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内科介入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为冠心病主要治疗手段1,可重建冠心病血液循环,且能够使心脏闭塞及狭窄的大动脉重新再通,
8、确保心脏血液氧气供应,改善心肌缺氧缺血及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率2,3。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时间短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对冠心病疗效明显,故而该方法获得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该方法术后并发症、炎症反应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是威胁冠心病康复的一大障碍4,5。本研究探讨血栓通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 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于浙江武警总队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术老年冠心病患者 94 例,均符合介入术治疗指征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入组标准:胸痛症状明
9、显,且患者心电图 S-T 段异常压低;年龄70 岁;冠状动脉造影示主要冠状动脉病变,并且主干狭窄70%。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47 例。对照组男 30 例,女 17 例;年龄7079 平均(75.322.14)岁;病程 3 个月至 4 年,平均病程(1.790.35)年。治疗组男 31 例,女 16 例;年龄 7078 平均(74.932.39)岁;病程 5 个月至 5年,平均病程(1.720.4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533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年 7 月第 38 卷1.2方法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且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吸氧等常规
10、治疗。对照组:于介入 术 后 第 2 天 口 服 曲 美 他 嗪 片(国 药 准 字H20083596;生 产 单 位:湖 北 四 环 制 药 有 限 公 司)20 mg/次,每日 3 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血栓通注射液(国药准字 Z44023081;生产单位: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250500 mg/次,每日 1 次。两组疗程均为 4 w。1.3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90%及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50%及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有效患者)/总患者例数100%。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
11、前后 CP、IL-6 和TNF-水平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 2 ml,分离血清,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 CP 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IL-6 和 TNF-浓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 4 ml,分置于两管中,每管 2 ml,一管分离血浆标本,一管取全血标本,测定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观察两组治疗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1.5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3.0 软件行2与 t检验。2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 31 例,有效 12 例,无效 4 例;对照组显效 23 例,有效 11 例,无效 1
12、3 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2=5.817,P0.05)。2.2两组治疗前后 CP、IL-6 和 TNF-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 CP、IL-6 和 TN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 CP、IL-6 和 TNF-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 CP、IL-6 和 T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 CP、IL-6 和 TN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低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9 血栓 老年 冠心病 介入 术后 患者 血清 炎症 因子 血液 流变学 指标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