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 HIV 为直径 100nm120nm 大小的球形颗粒。电镜下病毒内部有一致密的圆柱状核心,该核心是由两条相同单股 RNA 构成的双体结构及包裹其外的衣壳蛋白(p24)组成,构成病毒核衣壳。病毒核衣壳外侧包有两层膜结构,内层是内膜蛋白(p17),亦称跨膜蛋白,最外层是脂质双层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并含有gp120 和 gp41 包膜糖蛋白。(2)病毒的复制 首先 HIV 包膜刺突糖蛋白 gp120 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CD4分子等)结合,然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核衣壳进入细胞浆内脱壳、释放出 RNA 进行复制。在细胞膜处与结构蛋白装配成核衣壳,并通过宿主细胞膜获得
2、包膜,构成完整的子代病毒体,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3)培养特性 HIV 感染宿主范围和细胞范围比较狭窄,仅感染表面有 CD4 分子的细胞。2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AIDS 的传染源是 HIV 携带者及 AIDS 患者。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 是 HIV 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 AIDS 是重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2-transmitted disease,STD)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病在美国及西方国家主要以同性恋间性传播为主,非洲及东南亚地区则以异性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 输入带有 HIV 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包括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及使用受
3、 HIV 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中国 AIDS 感染者大多是由静脉注射吸毒引起。垂直传播 包括经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其中胎儿经胎盘感染最多见。(2)致病机制 主要是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损伤而造成免疫功能障碍。HIV 感染过程中 HIV 抗原和相关抗体及 CD4+细胞的变化 HIV 主要侵害的靶细胞是 CD4+T 细胞。HIV 对这类细胞有高度亲嗜性,是因为这类细胞表面的 CD4 分子是 HIV 的受体。当 HIV 与靶细胞接触时,病毒体的包膜糖蛋白 gp120 上的 CD4 结合区与靶细胞 CD4 分子的 V1 区结合,引起 gp41分子构象的改变,其疏水性 N 末端伸入靶细胞膜内,导致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人类 免疫 缺陷 病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