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2)--拟挽歌辞三首(陶渊明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
《(5.3.1.2)--拟挽歌辞三首(陶渊明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1.2)--拟挽歌辞三首(陶渊明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拟挽歌辞三首魏晋:陶渊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标签感叹、组诗、生死译文人命有生必有死,早终不算
2、生命短。昨晚生存在世上,今晨命丧赴黄泉。游魂飘散在何处?枯稿尸身存木棺。娇儿找父伤心啼,好友痛哭灵柩前。死去不知得与失,哪还会有是非感?千秋万岁身后事,荣辱怎能记心间?只恨今生在世时,饮酒不足太遗憾。生前贫困无酒饮,今日奠酒盛满觞。春酒清香浮泡沫,何时能再得品尝!佳肴满案摆面前,亲友痛哭在我旁。想要发言口无声,想要睁眼目无光。往日安寝在高堂,如今长眠荒草乡。一朝归葬出门去,想再归来没指望。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刚才送葬那些人,
3、各自还家入其房。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注释非命促:并非生命短促。意谓牛死属于自然规律,故生命并无长短之分。昨暮:昨晚。同为人:指还活在世上。今旦:今晨。在鬼录:列入鬼的名册,指死去。魂气:指人的精神意识。散何之:散归何处。枯形:枯槁的尸体。奇空木:安放于棺木之中。索:寻找。千秋万岁: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湛空觞:是说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满了澄清的奠酒。春醪:春酒。浮蚁:酒面上的泡沫。肴案:指摆在供桌上的盛满肉食的木盘。肴:荤菜。案:古代进食用的一种短脚木盘。盈:指摆满。荒草乡:指荒草丛生的坟地。出门去:指出殡。夜未央:未有尽头,遥遥无期。良:确,诚
4、。何:何其,多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萧萧:风吹树木声。严霜:寒霜,浓霜。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无人居:指荒无人烟。嶣峣:高耸的样子。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幽室:指墓穴。朝:早晨,天亮。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向:先时,刚才。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托体:寄身。山阿:山陵。赏析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
5、。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生死。但贤如王羲之,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之叹;而真正能勘破生死关者,在当时恐怕只有陶渊明一人而已。如他在形影神神释诗的结尾处说:“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意思说人生居天地之间如纵身大浪,沉浮无主,而自己却应以“不忧亦不惧”处之。这已是非常难得了。而对于生与死,他竟持一种极坦率的态度,认为“到了该死的时候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顾虑!”这同陶在早些时候所写的归去来辞结尾处所说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实际是一个意思。这种勘破生死关的达观思想,虽说难得,但在一个人身体健康、并能用理智来思辨问题时
6、这样说,还是比较容易的。等到大病临身,自知必不久于人世,仍能明智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如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写成自挽诗,这就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了。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之这一组自挽诗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近人逯钦立先生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就持非临终绝笔说,认为陶活了六十三岁,而在五十一岁时大病几乎死去,拟挽歌辞就是这时写的。对于这三首自挽诗,吴小如先生断定他是在大病之中,至少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时写的。而诗中所体现的面对生死关头的达观思想与镇静态度,毕竟是太难得了。至于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3 1.2 挽歌 辞三首 陶渊明 作品 原文 翻译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