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2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4.4)--6.2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4)--6.2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2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DIC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什么原因会导致DIC的发生呢?常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感染性疾病是DIC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因,如细菌,病毒等感染。二是恶性肿瘤。三是妇产科疾病,由于妊娠末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凝血,因此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易发生DIC,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而DIC又是产科大出血以及病理性产科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第四个病因就是创伤及手术,如严重的组织损伤。上节课我们说了正常机体的凝血与抗凝功能是处于动态平衡的,DIC是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一种重要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各种病因引起DI
2、C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组织因子释放并引起全身凝血系统的激活;二,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凝血、抗凝调控的失调;三,血细胞破坏的促凝作用;四是促凝物质入血造成凝血的异常激活。我们先看第一个发病机制,严重的创伤、烧伤、产科意外等各种原因导致组织损伤,可释放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组织因子与V因子形成复合物,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启动凝血过程。同时,激活的凝血酶又可反馈激活IX因子、X因子、XI因子等,扩大凝血反应,促进DIC发生。第二个机制是血管内皮损伤,由于严重感染、缺氧等会使血管内皮出现损伤,内皮下的胶原暴露,带有负电荷的胶原通过接触激活X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我们知道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4 6.2 DIC 病因 发病 机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