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8)--经穴_针刺效应研究现状与规律探讨刺法灸法学.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4.1.18)--经穴_针刺效应研究现状与规律探讨刺法灸法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18)--经穴_针刺效应研究现状与规律探讨刺法灸法学.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48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32 卷第 11 期 CJITWM,November 2012,Vol 32,No.11基金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资助(No2012CB518505);天津 市 应 用 基 础 及 前 沿 技 术 研 究 计 划 项 目(11JCZDJC19800)作者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针刺疗法重点研究室,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专家论坛经穴针刺效应研究现状与规律探讨ABSTRACTTo make an induction and conclusion on related
2、 literatures on acupoint-acupuncture effects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important links and laws influencing the acupuncture effectswere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3 aspects:the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the stimulatory methods of acupoints,and acupuncture dose-effect relationsh
3、ip,thus providing possible clues for studies on acupoint-acupunctureeffect,and 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acupoint-acupuncture effect studyKEYWORDSacupoint;acupuncture effect;specificity;stimulatory method;dose-effect relationship针刺疗效的关键在于针刺作用于穴位所产生的经穴效应,即所谓“平阴阳”、“调虚实”、“和五脏”之效应1。这种效应的产生是针刺作
4、用于特定经络、特定经穴所产生的特定效应。每个经穴由于其所处位置不同、所属经脉不同、所属脏腑不同而具有不同刺激效应,不同经穴也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效应,称之为经穴的“特异性”。而针灸治疗作用的体现存在 3 个不同层次的作用环节,即经穴特异性、针刺方法及刺激量。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经穴针刺效应研究的进展与规律综述如下。1经穴效应特异性规律1.1经穴的治疗效应具有循经特异性1.1.1经穴对比非经穴具有疗效特异性近年来许多著名的临床试验将经穴与非经穴对照来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多得出肯定的结论,认为经穴相对于非经穴有效应的特异性。顾陈怿等2 观察针刺经穴与非经穴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影响,经穴组选取双
5、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穴组选取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结果发现针刺经穴能增强复合全麻后麻醉效应,延长镇痛时效,而针刺非经非穴虽起一定效果,但不如针刺经穴作用明显。倪丽伟等3 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比较醒脑开窍针刺组方与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刺组较非经非穴针刺组可以明显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CSS)。常小荣等4,5 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足三里穴观察患者胃电及胃阻抗总功率并检测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MLT)、生长抑素
6、(SS)等的含量,并与足三里旁开组(旁开1 cm)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针刺对 FD 患者胃电、胃阻抗总功率以及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具有穴位特异性。Cho ZH 等6 利用功能磁共振观察针刺至阴、通谷等与用 8 Hz 闪烁光直接刺激眼部对枕叶视皮质区的激活作用,发现二者极为相关,而针刺相应穴位旁 2 5 cm 的刺激点,则无此效应。实验研究同样证实针刺经穴与非经穴具有明显的疗效差异,针刺经穴的治疗作用明显,针刺非经穴治疗作用小甚至无治疗作用。樊小农等7 将局灶性脑缺血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32 卷第 11 期 CJITWM,November 2012,Vol 32,
7、No.111449模型大鼠(MCAO)大鼠分为人中组、内关组、非穴组、未针刺组、模型组。分别施以频率3 次/s、持续时间5 s的针刺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脑血流量、脑微血管管径和光镜下脑微血管数的变化。结果发现人中组和内关组比非穴组血流量增多明显、以轻微扩张微血管管径为主(P 0.05)。范军铭等8 通过同时设立穴位与非穴位对照组的方法,观察临床常用治疗脑缺血的穴位与非穴位的疗效差异,结果发现穴位治疗组能明显改善MCAO 大鼠神经病学症状,延长被动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疗效明显优于非穴位对照组。1.1.2不同经脉经穴具有疗效特异性临床实践证明不同经脉的经穴具有不同的针
8、刺疗效。如督脉人中穴具有开闭泻热、醒神开窍之功,是主治神志病、督脉病的常用穴;心包经内关穴可以治疗胸部疾患和胃部疾患;脾经的隐白穴可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膀胱经的至阴穴可以治疗胎位不正等9。有研究比较不同经脉经穴对同一疾病的疗效,如胡玲等10 将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太渊组、电针神门组、电针支正组和电针三阴交组,比较电针不同经脉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得出结论:电针“内关”、“神门”和“支正”穴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且“内关”和“神门”穴的效应更明显,而电针“太渊”穴和“三阴交”穴对心功能的改善无明显作用。严洁等11 在针刺治疗实验性胃溃疡的
9、研究中发现针刺足阳明经穴组与足太阴经穴组、足厥阴经穴组、足太阳经穴组和足少阳经穴组相比较,能显著升高胃黏膜前列腺素 E2(PGE2)、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得出结论:多经司控同一脏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从作用强度和广度看又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胃与足阳明经关系最为密切,足太阴经次之。1.1.3相同经脉的不同经穴具有疗效特异性传统的针灸理论认为,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影响具有相对的特异性。针刺正常人足阳明胃经的不同穴位,对胃窦面积影响不同,其中四白穴对胃窦面积的影响最明显,其他依次为足三里、内庭、梁丘、冲阳、髀关、上巨虚,说明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影响具有相对特异性,提示四白是临床
10、治疗胃疾的一个有效参考穴12。有实验观察电针针刺足三里(ST 36)和上巨虚(ST 37)调节胃活动的功效和机制13,结果显示,足三里、上巨虚、非穴对胃电改变具有明显差异。1.2经穴的治疗效应具有部位特异性“经穴部位特异性”是指某一经穴对人体特定部位的疾病具有调整和治疗作用。如针灸学中的四总穴歌: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四总穴歌很好的体现了“经穴部位特异性”。又如,程凯14 在针刺小肠经不同腧穴对听性脑干反应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耳周局部穴位听宫对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明显强于其他穴位,认为并不是小肠经上的所有腧穴都与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只是局部穴位有这样的特点。1.3经穴
11、的治疗效应具有脏腑特异性“经穴脏腑特异性”可以表述为某一经穴对人体特定脏腑的特异性调整或治疗作用。其作用的发生机制可能是通过经典的经脉循行理论发挥作用,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将经穴与相应脏腑联系起来,发挥其对相应脏腑的特异性调整或治疗作用15。比如临床广泛应用且确有疗效的内关与心之间的特异性联系、足三里与胃之间的特异性联系、太冲与肝之间的特异性联系等。目前有关“经穴脏腑特异性”的研究主要从脑功能成像方面进行。比如付平等16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机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针刺内关穴的 fMRI 脑功能成像情况,结果发现在大脑的不同叶回出现激活,认为经络与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针刺效应
12、可能通过经络 大脑皮层 内脏途径完成。基于脑功能成像技术对经穴特异性研究,国内有学者提出了“经穴 脑相关假说”17,认为针刺经穴干预的反应和调节作用必须经过脑作为中枢的调整和整合,再作用于靶器官,从而呈现治疗效应。2针刺方法是影响疗效的重要环节灵枢九针十二原 中详尽描述了九针的名称、形态 和 功 用,大 部 分 针 具 或 改 良 或 沿 用 至 今。灵枢寿夭刚柔 说:“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因此,不同病位、不同针具、不同针刺方法及手法所表现的经穴效应作用不同18。王利春等19 以不同手法针刺内关穴治疗中风患者手部痉挛,将 172 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慢速捻针组、快速捻
13、针组、单纯提插组和提插捻转组。结果发现 Ash-worth 量表分级和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提插捻转组、快速捻针组均优于其余 3 组,且提插捻针组和快速捻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东岩等20 采用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设计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关节背伸功能重建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改进穴位+断续波+合谷刺改善腕关节各项分值提高最为明显。国外针刺临床研究多设立假针刺组与针刺组对照以排除安慰剂效应。比如很多针刺治疗偏头痛的RCT 研究中多以浅刺作为假针刺对照组,研究结果均显示针刺治疗组与假针刺对照组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虽1450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3
14、2 卷第 11 期 CJITWM,November 2012,Vol 32,No.11然均与西药对照组相当、优于空白对照组,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是“针刺与假针刺的疗效无差异”21,22。3刺激量是获得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针法从性质上来讲均属于机械性刺激,无论补法还是泻法都涉及到一个刺激量问题,因此对针刺手法量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针灸临床工作者对针刺的量效、时效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使针刺操作更加客观化,有力的推动了针灸学科的发展。石学敏院士从临床治疗剂量角度来探讨手法量化,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对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等针刺手法四大要素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1 18 经穴 针刺 效应 研究 现状 规律 探讨 灸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