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1立秋经络穴位与养生.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3)--4.1立秋经络穴位与养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4.1立秋经络穴位与养生.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节气特点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进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一般在每年的8月79日。从文字角度来看,“立”是“开始”的意思,“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代表着禾谷成熟。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但是,“立秋”节气到了,并不代表秋天凉爽的气候就已经来了。划分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也就是说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气候的到来。 中国地域辽阔,虽然到了立秋节气,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进入秋天的气候。而我们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的立秋是8月7号,还处于三伏之中的中伏。尤其是中国南方,天气更酷热。 二、节气病
2、邪特点及经络穴位保健 立秋时节,往往余暑未消,既有秋老虎发威又频繁降雨,导致湿气过重。湿为阴邪,好伤人的阳气,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邪之一。 中医讲“脾主运化,脾主一身之肌肉”。这是指脾能够消化饮食物,并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周身各脏腑及肌肉当中,起到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人出生以后,生命活动的继续都要依赖于脾胃运化的营养物质,因此,脾又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在我国传统的五行养生理论中,一年被划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立秋节气还处于长夏季节。“长夏”季节对应于五行当中的“土”和五脏中的“脾”。湿气困于脾,会使脾的功能下降。 立秋节气养护好脾胃很重要,必须从生活的细节入手。那么生活
3、中哪些情况表示您湿气困脾呢?长夏季节,人们经常感觉浑身乏力,头脑困重,关节沉重,腹胀腹泻,这是湿气困脾的表现。由于脾主运化,食欲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在节气养生的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健脾利湿。 我们第一个要用到的穴位呢是阴陵泉穴,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有健脾利湿,消肿利尿的作用。它在哪里呢?我们知道腿外侧为阳,内侧为阴,脾经是阴经,所以它是循行于我们小腿内侧,那么陵字就是土丘、丘陵的意思,而泉是指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洼有坑,所以阴陵泉穴在小腿 胫骨内侧髁 下方的凹陷处。我们平时在家可取坐位,用拇指按压在阴陵泉穴上,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4.1 立秋 经络 穴位 养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