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教学简案.docx
《求谏教学简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谏教学简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求谏教学简案 第一篇:求谏教学简案 求谏教习简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相识,体会封建帝王治国思想。 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吸取有益成分。 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 重点难点: 1、 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 2、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吸取有益成分。 学习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你们知道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是怎样的? 二、 介绍政治,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的,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
2、是封建社会里形容皇权至高无上的惯用语,但使它根深蒂固的却是皇权的至尊无上与君主专制的现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心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宽阔民众首次被置于统一政权的限制下。秦亡,汉承秦制,以后历代王朝基本上沿袭这一格局,无多大变动。 处在这一格局塔尖上的是地位无比尊贵的君主,包括立法权、政权、财权和军权在内的全部国家权力都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一切国家政务均由君主一人听断,由此极易产生个人专断。因此,君主的个人素养、品德、实力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往往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了限制君主权力,防止君主个人专断的弊病,封建的思想家们为君主想出
3、了一套行为规范,称为“君道,这包括个人修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等方面。本单元所选的求谏一文所论及的君主纳谏问题就属于君臣关系的范畴,而我们所熟识的“民惟邦本“君舟民水的言论则是君民关系的范畴。这些思想的提出,在确定程度上会避开上下堵塞、政务失常的产生,维护封建王朝的稳定。但这些思想终归要依靠于君主个人才能产生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当君主个人贪欲膨胀,任情喜怒时,这些思想就都成为脆弱无力的说教了。 处在这一格局中间的是作为君位附属物和君主统治工具的官僚集团。封建君主为了有效地限制黎民百姓,必需设立机构,任用官吏,赐予职权,建立从中心到地方的统治体系,于是有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制度与君主专
4、制制度相结合,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官僚的任命和官僚的权力,均来源于君主,官僚只需对君主负责,按君主的旨意办事。违反“圣旨要被贬职、撤职,甚至有杀头、灭族的危险。君主和官僚的关系是主和奴的关系。封建的思想家把这些关系归纳为一条不行更易的伦理原则,即“君为臣纲,并为臣子的行为规定了众多的条条框框,称为“臣道。这种理论进展到极致,就成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 这一系列的思想,都可以归结为从董仲舒起先进展起来的三种观念:“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这些思想,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统治者所维护和提倡,
5、起着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同时也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异乎寻常的稳定性。 处在宝塔最底层的是宽阔的黎民百姓,他们作为整个社会的底层和被统治层,处于整个统治秩序的基础部位,以自己的坚忍承受着统治阶层的压榨与剥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朝代更迭,宽阔百姓用自己的累累白骨把新的君主扶上了帝位;社会进展,他们又用自己的辛苦和勤勉创建着社会的旺盛与稳定,并给帝王及其家族供应着维持其豪华生活的奢侈品。百姓的力气是弱小的,但超出了他们的限度,爆发出来的破坏力又是惊人的。历史见证着这种变革的力气,这使得历朝的帝王和地主阶级学问分子不敢轻易忽视民众的力气,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成为贯穿封建
6、政治思想的一条红线,至今仍对现实政治起着主动的借鉴意义。 由于统治者的欺瞒性宣扬和御用文人的粉饰美化,这种专制的统治秩序很少受到质疑,上到地主阶级学问分子中的优秀人物,下到宽阔的民众,他们大都认同这种统治秩序,甚至把它视为天经地义、万古不变的“天理。随着封建社会一步步走向衰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萌芽,阅历过明清之际社会剧变的地主阶级学问分子起先相识到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他们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掀起了一个思想上的反思和批判的高潮。顾炎武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的诸要素做了系统的反思与批 1 判,表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在原君一文中,黄宗羲首先考察
7、了君主的起源,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当是“天下为主,君为客。在原臣中,他颠覆了君臣之间的主奴关系,指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提出君臣之间应当是互相协作的关系。 三、结合说明,介绍内容: 贞观政要表达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内的治国之术,唐太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主动纳谏,在确定程度上削减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四、阅读全文,读清句读: 1、自读。 2、自主学习。 3、合作解疑。 4、学习反馈。 5、提示留意: 必假颜色 必藉忠臣 幸诸公数相匡救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 实愿罄其狂瞽 纳刍荛 如属文之士
8、 美恶必见 等数人勖之 纂组伤女工 五、小结内容,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驾驭重点,积累学问。 其次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内容。 二、齐读全文,读清句读。 三、借助注释自学第一段, 一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二视疑问讲解,提示留意: 1、匡正:订正 卒令之不闻其过 遂最终至灭亡 寻:不久 公等:你们 各位 2、问:这一节主要有哪两层意思? 一是唐太宗主动求谏的看法;二是唐太宗对求谏的相识。 3、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比方论证和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4、辩证看待: 唐太宗在这段论述中道出了自己对于志向的政体运作模式的设想君主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互相协作,这对于君臣关系的论述
9、是有确定劝服力。但是,在皇帝占主导地位的古代政治格局中,皇帝和臣子的地位并不是对等的,这种政体运作模式能否顺畅进行,主要取决于皇帝一方。隋朝的灭亡虽然有“臣下钳口的缘由,但这种局面的造成从根子上讲是因为隋炀帝的“暴虐。 四、自主学习其次段。提示留意: 1、致:得到 数:多次 2、君臣围绕谏诤绽开争辩。 3、运用了对比和比方论证的方法及举例论证。 1对比论证: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组合、正臣和邪主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这是从反面做的论证,意在说明只有正主和正臣组合,“君臣相遇,有同鱼水,才能“海内可安。 2比方论证:鱼儿有水才能活,离开了水,就成了枯鱼。 用木头经过墨线标定就能锯直,比方
10、国君接受规谏就会圣明。 3举例论证:古圣主有诤臣七人。 五、总结强调,布置作业:朗读 一、二段并翻译。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翻译句子。 1、至于隋炀帝暴虐必需极言谏诤。 2、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二、学习 三、四段。 1、朗读后自读。 2、翻译句子。 3、概括段意。第三段:唐太宗要求臣子主动进谏和受谏。第四段:唐太宗阐述自己盼望得到纳谏的良苦用心。 4、提示学生留意字词。 三、学习 五、六段。 1、齐读。 2、解答学生疑问。 3、老师提示学生留意有关字词句。 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
11、盈,无所复谏。 或在其渐,或已将终。 竟不为停改。 4、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唐太宗强调纳谏的重要性。 君臣围绕纳谏的争辩。 四、拓展延长,提高相识: 1、在现实生活中还需要“忠言吗? 2、说说“对我最有教益的一个指责或建议。 五、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做课后练习四。 六、板书: 七、反思: 其次篇:求谏学案 求谏学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重要词语“寻“理 “信 “遇 的含义,提高在语境中推知词语含义的实力 2、搜集整理古今异义词“颜色“举措“相遇,提高文言文翻译实力 3、翻译文中重要句子,驾驭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 俨肃 谏诤 鲠议 王珪 刍荛
12、不讳 丧乱 属文 芜词 诋诃 愆过 纂组 怖慑 罄其狂瞽 二、说明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第1段: 1、太宗威容俨肃 2、必假颜色 3、冀闻谏诤 4、必藉忠臣 5、臣下钳口 6、卒令不闻其过 7、寻亦诛死 8、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第2段 1、幸诸公数相匡救 2、冀凭直言鲠议 3、纳刍荛 4、太宗称善 5、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6、预闻政事 第3段 1、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2、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3、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 第4段 1、恒恐上不称天心 2、下为百姓所怨 3、但思正人匡谏 4、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6、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13、第5段 1、自知者明,信犯难矣 2、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3、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4、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5、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第6段 1、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 2、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3、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5、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 三、写出以下多义词的含义 寻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飞来峰上千寻塔 理 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2、当窗理云鬓 3、文理有疏密 4、输赢之数,存亡之理 信 1、自知者明,信犯难矣 2、愿陛下亲之信之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低眉信手续续弹 遇 1、惟
14、君臣相遇 2、进,与曹遇于赤壁 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4、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四、古今异义 1、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古义: ;今义:颜料或燃料 2、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古义: ;今义:举动措施 3、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古义: ;今义:遇见彼此 五、词类活用 1、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实愿罄其狂瞽 3、主若自贤,臣不匡正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 六、推断以下文言句子句式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3、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4、百僚进见者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七、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
15、,岂可得乎?第1段 2.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第2段 3.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第3段 4.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第4段 5.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第4段 6.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第5段 7.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第5段 8.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9.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八、问题研讨 1、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独步千古,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楷模史学家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唐太宗治国安邦的历史阅历,对唐太宗精湛的领导艺术着墨尤多,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宝从课文中,
16、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2、推断以下语段中,唐太宗论述“纳谏时接受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A: 论证: 例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例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B: 论证: 例人欲自照,必需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C: 论证: 例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D: 论证: 例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E: 论证: 例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3、课文对于纳谏的论述,对我们今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什么意义?不少于150字 4、你还能想起历史上
17、有哪些从善如流的佳例?有哪些闭目塞听的例子? 其次课时 一、课内检测试题 1以下画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窕窈之章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防微杜渐 D惟君臣相遇,犹如鱼水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E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以下选项中画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3“其字的含义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B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C
18、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二、基础学问链接 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束之高阁 川流不息 恪守 胳臂 B、悄声细语 霄壤之别 讥诮 硝烟 C、论资排辈 羽扇纶巾 伦理 沦落 D、喜闻乐见 市侩哲学 杂烩 刽子 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耗费 突如其来 元气大伤 言必行,行必果 B、返聘 一如继往 攻城略地 有志者事竟成 C、扫瞄 怀瑾握瑜 流芳百世 风马牛不相及 D、引申 要言不烦 无以名状 不以一眚掩大德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曼联队和阿森纳队积
19、分一路领先,在英超联赛中已成 之势 农业部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做好备耕工作,以免耽误 深夜十一点多钟,我们到了涪西渡口,这里无法过江, 江水太湍急了 A、对峙 农事由于 B、对峙 农时 因为 C、鼎足 农时由于 D、鼎足 农事 因为 4、以下各句中画横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平民的感同身受的心态,目睹并体验了中国农夫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 B、那些几年前才兴建起来的“达标升级工程,曾几何时,竟灰飞烟灭,先后在安丰塘旁边的地平线上消逝了 C、航天公司早早就将“杨利伟三个字注了册,使得这群犹如闻腥而至的秃鹫一般的人们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D、可是病毒终归痴愚颟顸,既不听操盘,亦不知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