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杨灿..pdf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杨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杨灿..pdf(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杨灿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杨灿学习指导 1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 1 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 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 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 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 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
2、住单位等等。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 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 位、各部门的总和。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 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 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 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但是,国民 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 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
3、、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 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 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 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1-2 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 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 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因为在这
4、里,社会产品-的价值是与其使用价值一起运动的:若商品售出则货币流入,若商品购入则货 币流出,也就是说,伴随着实物(货物和服务)流通还存在着货币流通,两者相 辅相成,但运动方向相反。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另一方 面是“生产-分配-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价值运动”。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已经与具体的使用价值相对分离。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 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两种运动在脱离生产过程之时相分离,又在进入使用过 程之时相汇合,既对立又统一,为我们考察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提供了两条基本 线索。(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 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
5、,进而形成对各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1-3 为何说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问题之一?)解答: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 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进而形成对各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供给和 需求一旦在市场上见面,就有一个“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是平 衡还是失衡的问题。这对于国民经济能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倘若社会总供给 显著大于社会总需求(供大于求),就会造成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而如果社会总供给显著小于社会总需求(供不应求),则又会造成商品匮乏,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乃至社会的动荡。进而言之,社会总 供需平衡不仅要
6、求总量上平衡,还要求结构上也平衡,总量平衡又以结构平衡 为基础。只有在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都基本平衡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国民经济 的良性循环。可见,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问题之一,宏观经 济管理和国民经济统计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1-4 简述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统计的关系。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多样的大系统。为使各种功能适当发挥、相互配合,达到整体最优,保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和 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必然是多维的。这些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1)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财政收支平 衡;(5)国际收支平衡。为了科
7、学地实施国民经济管理,显然不仅要有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外,还 必须严密监测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并运用各种杠杆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而这 些都需要掌握大量、翔实的实际资料,包括关于投入产出、经济增长、收入支 出、消费投资、对外往来、资产负债、价格变动等各方面的数据,以期从数量 上深刻反映国民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内在联系。只有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来 搜集、整理并科学地组织大量、丰富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归纳和发掘,才能合理制定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正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态势,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真正做到目标可行,判断有据,调 控有度。正因如此,国民经济统计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
8、的重要基础受到世 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构成了当代经济统计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5 怎样理解国民经济统计、国民收入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三者之间的关 系?解答: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国民收入统计的核心问 题就是怎样科学地计算国民收入等具有关键意义的经济总量。国民收入统计发 展到现代,已经形成了庞大复杂的国民经济核算,其不同于传统的国民收入统计之处,主要表现在其内容的系统性、方法的严密性和结构的复杂性。现代国民 经济核算已经远远不限于计算少数几个宏观经济总量,同时还必须考察这些总 量的形成、结构和关系,并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的角度进行多侧面的研 究,以便深刻揭示国民经
9、济系统的内、外部循环和相互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而 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借助于一套有效的方法结合在一个完整、体系之中。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统计的重要构成部分。现代经济统计学包括企业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统计两大分支。国民经济统计是从宏观角度考察与国民经济运 行有关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旨在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框 架。国民经济核算在我国,被称为国民经济统计是因为它与具有悠久传统的国 民收入统计一脉相承,而且给予了极大的扩充和发展,此外还有历史原因。可 是如果说我国早期的国民经济统计与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还存在较大差异的 话,那么到了现在,两者无论在考察和研究的内容、范围、方法及目的等各方面都已呈
10、现出高度的一致性,2统 一 的应该承认,它们之间已经趋同或统一了。1-6 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 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 系(MPS 两大模式之间有何主要区别?又有何共性?解答: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 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 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MPS 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社会生产就是物质生产,只有创造物质产品或者 作为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直接延伸的活动才是生产活动,其他活动都是非生产活 动。这就是所谓的“限制性生产”观念。据此,全部社会产品都是由物质部门 生产的,物质产品的
11、价值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因此,成和具体去向,等等。MPS 只须着重考察物质MPS 的基本核算方法就是一般的经济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即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物质产品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物质产品的使用构指标和平衡表方法。这套平衡表的核心内容是有关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一些 关键指标,各种平衡表之间除了经济指标内涵的关联性之外,不存在复式簿记 体系所要求的严格核算对应关系。相对于 MPSB 言,SNA 具有三个显著特点:(1)SNA 是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组织核算的。它认为:人类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活动都是生产活 动;换言之,生产的本质不在于是否提供物质产品,而在于是否创造新的使用 价值或效用。这
12、使得 SNA 的生产范围与 MP 以不相同,它囊括了所有生产“货 物”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这些部门分布于三大产业十分广阔的活动领 域内。以此为基础的 SNA 不仅生产核算范围不同于 MPS 而且整个核算结构也 明显区别于MPS 两者的这一差异是根本性的。(2)SNA 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和国际收支分析等工具,这些都大大扩充了 SNA 的核算内容和分析领域。(3)SNA 是一种以账户形式和 复式簿记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显著优越性,MPS能够保证整个核算体系的逻辑严谨,以及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尽管 MPS 适时
13、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也不应将其一概否定。事实上,国民核算发展过从中也有其重要的历史贡献,诸如对国民经济按经济类型划分 的方法、将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纳入国民核算的思想,以及在国民核算中率先编 制、运用物资资料平衡表或综合物资平衡表的经验是处。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解答:所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是指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的主要内容分别是:(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即围绕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核心指标,从生 产、分配和使用三个方面组织国民再生产过程的整体性核算,藉以系统反映国 民经济关键总量及
14、其内在联系,故又称 GD 限算。(2)投入产出核算,即围绕直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关系,组织国民经 济各部门间的产品流量核算,藉以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 部门间关联。(3)资金流量核算,即围绕国民经济价值运动过程中各部门间的经济收支 关系,组织社会资3(这构成了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分析的雏形),都对现代的国民核算乃至 SNA 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能 将 MPS得一无金运动的流量核算,藉以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 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资金余缺关系及其调节平衡过程。(4)资产负债核算,即针对国民经济及其各部门的财力和物力状况而专门 组织的存量核算,藉以系统反映国民
15、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 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也可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5)国际收支核算,即针对各种对外经济往来和对外资产负债关系而专门 组织的核算,它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系统 归纳的结果,具体又可分为国际收支(流量)和国际头寸(存量)的核算。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它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 的核算和分析体系。1-8国民经济五大核算”与“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之间是否平行的关系,或者,能否相互取代?为什么?解答:SNA 作为一个庞大的账户体系,它可以
16、为五大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和 分析框架,但五大核算本身却难以构成完整的账户体系。所谓“五大核算”只 是人们从分析角度对 SNA 加以归纳和简化的结果,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上 等号。SNA 的设计者们极为重视各种账户能否满足五大核算需要的问题,但在 历次的SNA 文本中却只字不提“五大核算”的概念。这意味着,础的核算框架和核算数据库,它力图满足更为广泛的核算和 分析的需要。1-9 试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比较它与 SNA 的关系。解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是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方案,它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组成。其中,基本核算
17、表又分为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 表五个部分,也就是“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国民经济账户又分为经济总体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账户三组次级账户,这一部分基本上采用了1993SNA 的账户结构;附属表部分则设有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两张表。整个核算体系建立在以“五大核算表(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经 济循环账户)”为主体的二元结构基础之上。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并列,处于核心地位,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 程进行系统的描述,两者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附属表则是对基本核算表 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
18、充,用于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资源资 产、以及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进行描述。比较:从核算方法和形式的角度看,SNA 是一种基于账户形式和复式记账(机构部门)设(使用)方法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主体部分是为国民经济及其各部门置的一套相对完整的账户,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账户和收入支配SNA 作为一种开放的核算系统,它可以满足、但又不限于仅仅满足五大核算的需要。换言 之,SNA 是一种基账户等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资产其他变化账户等积累账户,以及 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变化表。对于“国外”,也设有一套结构相似但比较简略的账户。此外,还有为产业部门生产活动设置的简短账户
19、、为各种 产品(货物和服务)的供需平衡设置的产品账户等;再加上其他一些附属账户,就形成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 的账户体系结构庞大复杂,就其基4本分析功能而言,可以归纳为五个主要领域,即通常所谓的“五大核算”。国民 经济五大核算及其主要内容包括:(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2)投入产出核SNA 的账算(3)资金流量核算(4)资产负债核算(5)国际收支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2002)是在 SNA 的基础上建立的,基于我国国情的需要,融合了户设置和分析框架。1-10 国民经济核算系统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解答:系统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整
20、体性。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相应地,国民经济核算就必须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核算体系。这一体系的内容应该能够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循环的主要数量方面;而在制定国民经济核算的具体方法时,也 应该充分运用“宏观思维”,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学性和内部一致性。(2)层次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多部门、多环节、多层次的有序整体,相应地,国民经济核算就必须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为此,需要充分运用各种部门 分类、交易分类和统计指标方法组织大量、丰富的核算资料,形成不同层次的核算子系统,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层次井然、组织有序的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3)关联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内部联系错综复杂
21、的整体,核算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联系,相应地,国民经济各环节、通过具体的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保证核算体系的科各要素、各方面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要适当反映出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系 统与社会人口、科技教育以及资源生态等外部环境系统的交叉关系和相互影响。1-11 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国民核算平 衡原则”与“三等价原则”是否等价?解答: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最早是由钱伯海先生于1984 年提出的,其具体表述是:“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这一原则贯穿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全过
22、程,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为重要的方法论 原则。依据平衡原则,在任何一种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生产范围一旦 确定下来,那么,产出指标就只能在该生产范围内加以计算;进而,作为社会 产品的价值运动形式,初次分配的来源、范围和规模就被相应地规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之间的界限也被相应地规定;最后,使用环 节的经济总量也只能是生产出来的社会产品,并且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与最终 使用之间的划分也直接依赖于生产范围的界定。“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与“三方等价原则”并不是等价关系。“三方 等价原则”是说:如果忽略对外经济往来,并且不存在统计误差,那么国民经济的三个基本总量即产出总量、分配(收
23、入)总量和使用总量客观上应该是恒等 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可能使得整个国民经济的产出总量、收入总量和使 用总量彼此不等或不完全相等,但是相对于各种对外经济因素而言,生产范围 的大小仍然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使用总量的主要因素,只是具体表现 形式有所变化罢了。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则同时强调了如下既相互 关联、又有所区别的两层涵义:一是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保持总量平衡,即社会生产的产出总量、初次分配的来源总量和社会产品的使用总量三者都与 生产范围保持一致、相互平衡;二是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5核算保持结构平衡,即分配核算和使用核算的内部划分与生产范围、生产核算也应彼此协调,衔接 对
24、应,避免矛盾。总之,“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内涵更丰富,而“三方等价原则”则仅强调了生产范围对经济总量的制约关系,未考虑生产范围对核算 结构的制约关系。1-12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产品积压是作为什么总量来核算的?产品积压是 否会导致生产总量与使用总量失衡?为什么?解答: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产品积压是作为“存货投资”核算的,从而使生产总量与使用总量始终保持平衡。这是因为,在不考虑商品进、出口因素的 情况下,假如核算期内生产出来的社会产品中,有一部分既未用于本期的消费、也未用于实际的消耗或必要的投资,则这些“积压”下来的产品就会形成“存货”的增加。尽管作为“被动积压”结果的存货增加,与作为“主动投
25、资”结 果的存货增加在性质上迥然不同,但要在宏观经济核算的层次上对这两者进行严格的识别和计量却是困难的。因而,通常将它们都视为“存货投资”。这相当于将积压的产品也当作使用,当然,这已经不是正常意义上的“使用”了。但 这种核算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生产总量与使用总量在统计上始终保持平衡。1-13 何谓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试举例说明(结合 SNA 和 MP的典型事例),这种区分与生产范围有何联系?解答:在国民核算中,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 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有关单 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 统计学 核算 教材 课后 答案 杨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