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公式汇总.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工原理公式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公式汇总.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工原理公式总结第一章第一章 流流体体流流动动与与输输送送机机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p2 p0gh2.双液位 U型压差计的指示:p1 p2 Rg(12)p112p23.伯努力方程:z1g u121 z2g u222p112p2 Wf+4.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方程:z1g u121 z2g u222du645.雷诺数:Re 械械lu232lupf6.范宁公式:Wf 2d2d32lu7.哈根-泊谡叶方程:pfd22A1A18.局部阻力计算:流道突然扩大:1流产突然缩小:0.51A2A21xwAxwBxwn.Bn9.混合液体密度的计算:mA液体混合物中个组分得密度,Kg/m3,x-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
2、的质量分数。10.10。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11.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的关系:ws=vsm3/skg/sVsAA-与流动方向垂直管道的横截面积,m2整个管横截面上的平均流速:流量与流速的关系:wsvsG AA质量流量:G的单位为:kg/12.一般圆形管道内径:d 13.管内定态流动的连续性方程:4vs表示在定态流动系统中,流体流经各截面的质量流量不变,而流速 u 随管道截面积 A及流体的密度 而变化。对于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ws 1A112A22 .A 常数vs 1A1 2A2 .A 常数1d122d2体积流量一定时流速与管径的平方成反比:14.牛顿黏性定律
3、表达式:dudy 为液体的黏度=1000cP15 平板上边界层的厚度可用下式进行评估:对于滞留边界层x4.640.5湍流边界层xRex.3760Re0.2xusxpRex式中 Rex为以距平板前缘距离 x 作为几何尺寸的雷诺数,即,us为主流区的流速x016 对于滞留流动,稳定段长度 x。与圆管直径 d及雷诺数 Re的关系:d 0.0575Re式中Re du,u为管截面的平均流速。17.流体在光滑管中做湍流流动,滞留内层厚度可用下式估算,即:b61.75dRe8式中系数在不同的文献中会有所不同,主要是因公式推导过程中,所假设截面平均流速 u 与管中心最大流速 umax的比值不同而引起的。当u
4、0.81时,系数为.umax18.湍流时,在不同的 Re值范围内,对不同的管材,的表达式不相同:光滑管:A:柏拉修斯公式:0.3164适用范围 Re=3000100000Re0.25B:顾毓珍等公式:0.00560.500适用范围 Re=30001*1060.32Re粗糙管dd 0.005)上式适用于A:柯尔不鲁克公式:1 2lgd1.142lg(19.35ReRedd 0.0051B:尼库拉则与卡门公式:2lg1.14上式适用于RerHA对于圆水力半径的定义是流体在管道里的流通截面 A 与润湿边长之比,即;形管子 d=4rH20 对于流体流经直径不变的管路时,如果把局部阻力都按照当量长度的概
5、念来表示,2l leu则管路的总能量损失为:hfd2hf的单位 J/kg21.测速管又称皮托管urC 2hur-流体在测量点处的局部流速。h-测量点处冲压能与静压能之差对于标准的测速管,C=1:通常取 C=1u0 C02(pa pb)22.孔板流量计Vs A0u0 C0A02(pa pb)ws A0u0 C02(pa pb)式中的(Pa-Pb)可由孔板前后测压口所连接的压力差计测得。A1、A2 分别代表管道与孔板小孔的截面积 C0查图获得一般在23.文丘里流量计Vs CvA0-喉管的截面积,m224.转子流量计Vs CRAR2(pa pb)Cv-流量系数实验测定或从仪表手册中查的 A0-2(p
6、1 p2)CRAR2gVf(f)AR-转子与玻璃管的环形截Af面积 CR转子流量计的流量系数 Vf、Af、f分别为转子的体积大部分的截面积材质密度25.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流量、压头、效率、轴功率。能量损失:容积v、机械m、水力h损失总效率:=vmh轴功率:N NeNe HQgN-轴功率,wNe-有效功率,wQ-流量,m3/sH-压头,m若离心泵的轴功率用 kw 来计量:N 26.离心泵转速的影响:QH102Q1n1H1(n1)2N1(n1)3n2Q2n2H2n2N2Q1、H1、N1-转速为 n1时泵的性能Q2、H2、N2-转速为 n2时泵的性能QD2H(D2)2N(D2)327.离心泵叶轮直径
7、的影响:D2ND2QD2HQ、H、N-=叶轮直径为D时泵的性能Q、H、N-=叶轮直径为D时泵的性能p1pvu1228.离心泵的气蚀余量,m:NPSH pv-操作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agg2gp1,min pvu12uk2 Hf,1 k1-k截面29.临界气蚀余量,m:(NPSH)cg2g2gpa p130.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m 液柱:Hpa-大气压强,pap1-泵吸入口sg处允许的最低绝对压强,pa测定允许吸上真空度H实验是在大气压为(10mH2O)下,用 20清水为介质进行的。s其他条件需进行换算,即Hs-操作条件下输送液体时的允许吸上真空度,m 液柱H-实验条件下输送水时的允许
8、吸上真空度,即在水泵性能表上查的数值,mH2OsHa-泵安装地区的大气压强,mH2O,其值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异Pv-操作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a10-实验条件下大气压强,mH2O下水的饱和蒸汽压,mH2O1000-实验温度下水的密度,Kg/m3-操作温度下液体的密度,kg/m331.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H与气蚀余量的关系为:s32.离心泵的允许安装(吸上)高度:p0 p1u12Hg Hf,0 1Hg-泵的允许安装高度,m;g2gHf,0-1-液体流经吸入管路的压头损失,m;P1-泵入口处允许的最低压强,pa若贮槽上方与大气相通,则 p0即为大气压强 pa,上式可表示为:pa pv若已知离
9、心泵的必须气蚀余量则:Hg(NPSH)r Hf,0 1g2u1 Hf,0 1若已知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则:Hg H s2g离心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应比允许安装高度低1m33.离心泵的流量调节方法:A:改变阀门的开度;B:改变泵的转速在同一压头下,两台并联泵的流量等于单台泵的两倍;而两台泵串联操作的总压头必低于单台泵压头的两倍第二章第二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非均相物系分离1.恒压过滤k 1对于一定的悬浮液,若、r及 v皆可视为常数,则令rvk-表征过滤物料特性的常数,m4/(N*s)恒压过滤方程-(V Ve)2 KA2(e)Ve2 KA2eV22VVe KA2K 2kp1s-过滤时间,s;K-过滤常熟
10、,m2/sq-介质常数,m3/m2当过滤介质阻力可以忽略时,Ve=0,e=0,则恒压过滤方程可简化为:V2 KA2令q V/A,qeVe/A则此方程为:(qqe)2 K(e)qe2 Keq2 2qeq kq2 K6Vpde32.非球形颗粒当量直径的计算de-体积当量直径,mVp-非球形颗粒的实际体积,m3ss3.形状系数又称球形度,他表征颗粒的形状与球形的差异情况。sps-颗粒的形状系数或球形度S-与该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的表面积,m2Sp-颗粒的表面积,m24.对于非球形颗粒,通常选用体积当量直径和形状系数来表征颗粒的体积、表面积、Vpde3Spde2/sap66比表面积:sde5.等速阶段中
11、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 ut称为沉降速度。ut-阻力系数ut-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m/s4gd(s)3d-颗粒直径,m,s-分别为流体和颗粒的密度,kg/m3dutRet6.滞流区或斯托克斯定律区(10 Ret1)其中-流体的黏度,18.53过渡区或艾伦定律区(1Ret10)Ret0.6湍流区或牛顿定律区(103Ret10000,Pr60。若小于 60,可将算得的 乘以(1+(di/L)进行校正特征尺寸 Nu、Re 数中的l取为管内径 di定性温度取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0.8Nu 0.027 RePr3(B:高黏度液体,可应用西德尔和塔特关系式,即;10.14)w0.141)0.8
12、3Nu 0.027 RePrw令(考虑热流方向的校正项)则应用范围 Re10000,Pr60特征尺寸取为管内径 di定性温度除 w取壁温外,均取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滞留(di应用范围 Re2300,Pr10特征尺寸管内径 di定性温度除 w取壁温外,均取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过渡流:当 Re=230010000时,对流传热系数可先用湍流时的公式计算,然后把算得的结果乘5610以校正系数,即得到过渡流下的对流传热系数。1Re1.811.77diR流体在弯管内作强制对流:-弯管中的对流传热系数,W/(m2*)-直管中的对流传热系数,W/
13、(m2*)R-弯管轴的弯曲半径,m流体在非圆形管中作强制对流:此时,仍可采用上述各关联式,只要将管内径改为当量直径即可。例如,在套管换热22d1d2器环形截面内传热当量直径为:ded1、d2-套管换热器外、内径,md220.5310.8d13 0.02RePr套管环隙,用水和空气进行实验,可得关联式为:ded2d1应用范围 Re=12000220000,d21.65 17特征尺寸流动当量直径 de定性温度流体进、出温度的算术平均值。10.热平衡方程:Q Whr cph(TsT2)Wccpc(t2t1)无相变时:Q Whcph(T1T2)Wccpc(t2t1),若为饱和蒸气冷凝:Q-热换器的热负
14、荷,kJ/h 或 W;W-流体的质量流量,kg/hcp-流体的平均比热容,kJ/(kg*);t、T-冷热流体的温度,;Ts-冷凝液的饱和温度,c,h 分别表示冷流体和热流体,下标 1、2 表示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11.总传热系数:Ki、Ko、Km-基于管内表面积、外表面积和内、外表面平均面积地总传热系数,W/(m2*)b-管壁的厚度,m;-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W/(m*);dm-平均直径,mi、o、m-换热器内侧、外侧流体及平均对流传热系数,W/(m2*)Q Whr Wccpc(t2t1)d11bdo1do Rso RsioKodiodmidiRso、Rsi-管壁外内侧表面上的污垢热阻13.恒温
15、传热时的平均温度差总传热速率方程:Q KSt变温传热时的平均温度差总传热速率方程:Q KSt2t1 KStmlnt2t1qm1cp1T1t2KA14.两流体在换热器中逆流逆流不发生相变的计算方程:ln1T2t1qm1cp1qm2cp212.考虑热阻的总传热系数方程:qm1cp1T1t1KA15.两流体在换热器中并流并流不发生相变的计算方程:ln1T2t2qm1cp1qm2cp216.两流体在换热器中以饱和蒸气加热冷流体以饱和蒸气加热冷流体的计算方程:lnT t1KAT t2qm2cp217.有机化合物水溶液的导热系数的估算式:m 0.9aiia-组分的质量分数有机化合物的互溶混合液的导热系数估
16、算式:m aii常压下气体混合物的导热系数可用下式估算:1iyiM3m1y-气体混合物中组分的摩尔分数 M-组分的 more质量,kg/kmolyiMi3218.保温层的最大临界直径:dc-对流传热系数,w/(m2*)-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19.若传热面为平壁或薄管壁时,di、do、dm 相等或近似相等,则11 Rsib Rso1Kio在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则111Kio20.总传热系数 K不为常数时的传热计算:Q SK1t2 K2t1lnK1t221.若 K随温度呈线性变化时,使用下式计算:K2t1K1、K2-分别为换热器两端处局部总传热系数,w/(m2*);t1、t2-分别
17、为换热器两端处的两流体的温度差,;若 K 随温度不呈线性变化时,换热器可分段计算,将每段的K 视为常量,则对每一段的总传热速nQjQ nKj(tm)jj 1率方程可写为:Q Kj(tm)jSjQ Qj或j1式中 n 为分段数,下标 j 为任一段的序号。若 K 随温度变化较大时,应采用图解积分法或数值积分法。由传热速率方程和热量衡算的微分形式可得:Q WhcphT 2T1t2dTdtK(T t)或Q Wccpct1K(T t)22.流体在管束外强制垂直流动管子的排列方方式分为正三角形、转角正三角形、正方形及转角正方形。流体在管束外流过时,平均对流传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Nu 0.33Re0.6Pr
18、0.33(正三角形、转角正方形)Nu 0.26Re0.6Pr0.33(转角正三角形、正方形)应用范围 Re3000特征尺寸管外径 do,流速取流体通过每排管子中最狭窄通道处的速度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23.换热器内装有圆形挡板(缺口面积为25%的壳体内截面积)时,壳方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doucp31 0.23A:多诺呼法Nu 0.23Re0.8Pr3或dow0.810.14应用范围 Re=320000特征尺寸管外径 do,流速取流体通过每排管子中最狭窄通道处的速度定性温度除 w取壁温外,均取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B:凯恩法Nu 0.36Re0.55 deuoP
19、r3或 0.36de10.55cp3w10.14应用范围 Re=20001000000特征尺寸当量直径 de定性温度除 w取壁温外,均取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douo是根据流体流过管间最大截面积 A计算的,即A hD1th-两挡板间的距离,m;D-换热器外壳内径,m2do24t 4de若管子为正方形排列,则do43t2do224若管子为正三角排列,则dedot-相邻两管之中心距,m;do-管外径,m24.自然对流 Nu=c(GrPr)nc、n由实验测出,见课本上 p24725.计算蒸汽在垂直管外或平板测冷凝时的努塞尔特理论公式:r2g314r2g314 0.943()修正后1.13(
20、)特征尺寸取垂直管或板的高度。LtLt(twts)定性温度蒸汽冷凝热 r取饱和温度 ts下的值,其余物性取液膜平均温度tm2下的值。L-垂直管或板的高度,m;-冷凝液的导热系数,w/(m.)-冷凝液的密度,kg/m3-冷凝液的黏度,kg/r-饱和蒸汽的冷凝热,kJ/Kgt-饱和蒸汽的温度 ts和壁面温度 tw之差,r2g3sin14)-斜壁和水平面之夹角若为斜壁;0.943(Lt若蒸汽在单根水平管上冷凝,可视为由各种角度的斜壁所组成,经推导的:r2g314 0.725()定性尺寸管外径 dodot 应指出,努塞尔特理论公式适用于液膜为滞液的情况,从滞留到湍流的临界 Re值一般可取 18002g
21、3130.4若膜层为湍流(Re1800)时,可用巴杰尔关联式计算,即 0.0077()Re2若蒸汽在水平管束外冷凝,凯恩推荐用下式计算:0.725(r2g3n3dot2)41n-水平管束在垂直列上的管束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各列管子在垂直方向的排数为 n1、n2、n3.nZ,则平均的管排nn2.nZ数可按下式估算,即:nm0.75n1n20.75.nZ0.7525.壁温的估算:首先在 ti和 to之间假设壁温 tw 值,用以计算两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i和o;然后核算所设 tw是否正确。核算的方法是:根据算出的i、o及污垢热阻,用下列近似关系核算:由此算出 tw值应与原来假设的 tw值相符,否则应重设
22、壁温,直到相符。第四章第四章 蒸发蒸发1.单效蒸发计算x蒸发水量的计算:Fx0(F W)x1 Lx1水的蒸发量:W F(10)x1W-单位时间内蒸出的水分质量,即蒸发量,kg/hF-原料液流量,kg/hx0、x1-分别为原料液及完成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02.完成时的溶液浓度:x F WWr3.单位蒸气消耗量:e,此时原料液由预热器加热至沸点后进料,且不计Dr热损失,r为加热时的蒸气汽化潜热 r 为二次蒸气的汽化潜热。e-蒸发 1kg水分时,加热蒸汽的消耗量,称为单位蒸汽耗量,kg/kgQ4.传热面积:So,KotmSo-蒸发器的传热外表面积,m2;Ko-基于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kW/(m2*
23、)tm-平均温度差,若加热蒸汽的冷凝水在饱和温度下排出,且忽略热损失,则蒸发器的热负荷为:Q D(H hw)Dr,tmT t,T为加热蒸气的温度,;t1为操作条件下的溶液沸点,。5.蒸发器的生产能力:Q KA(T t1)W6.蒸发器的生产强度(蒸发强度):E Q7.有时蒸发操作在加压或减压下进行,因此必须求出各种浓度的溶液在不同压强下的沸点。当缺乏实验数据时,可以用下式估算:faa-常压下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即温度差损失),-操作压强下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0.0162(T273)2f-校正系数,无量纲。其经验计算式为:f rT-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温度,;r-
24、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汽化热,kJ/kg9.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计算式往往以液层中部的平均压强 pm及相应的沸点 tpm为准,中部压强为:glpm p2Pm-液层中部的平均压强,pa;p-液面压强,即二次蒸汽的压强,pa;-液体密度,kg/m3;l-液层深度,m温差损失为:tpmTtpm-与平均压强 pm相对应的纯水的沸点,T-与二次蒸汽压强p相对应的纯水的沸点,即二次蒸汽温度,10.由于管路中流动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11.一般根据实践经验取效间(指多效)的m n为 1,多效系统中末效或单效蒸发器至冷凝器的n k为 112.溶液的总温差损失为各种温差损失之和;溶液的沸点为:t
25、 T有效温差为:t T t或t T(Tk)t-溶液的沸点,T-加热蒸汽的温度,t-有效温差,T-二次蒸汽的温度,Tk-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温度,13.加热蒸汽消耗量WH(F W)h1 Fh0QLA:溶液浓缩热不可忽略时:D H hwD-加热蒸汽的消耗量,kg/hH-加热蒸汽的焓,kJ/kgh0-原料液的焓,kJ/kgH-二次蒸汽的焓,kJ/kgh1-完成液的焓,kJ/kghw-冷凝水的焓,kJ/kgQL-热损失,kJ/hWH(F W)h1 Fh0QL若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蒸汽的饱和温度下排除,则D rH-hw=rr-加热蒸汽的汽化热,kJ/kgB:溶液的浓缩热可以忽略时:计算溶液的比热容的经验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 原理 公式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