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pdf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自然地理试题综合自然地理试题1.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2.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亦称空间地理规律。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共轭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共轭性:可以根据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即构成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复杂相互联系,从某个自然要素的特征顺序推导出其他自然要素的特征。4.纬度地带性因素:纬度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分布。这种地域分异因素
2、称为5.自然区划: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限,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法,就是自然区划。6.空间连续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每个区划单位(无论是高级还是低级)都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不能存在独立于连续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域单位的地域单元,区域的这一属性称(区域共轭性原则)7.相的特征:相的特征:(1)“相”是最低级、最简单的地域个体单位,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域划分的下限;(2)在“相”的空间范围内,各自然地理组成成分具有最一致的性质,即相当于组成成分的最小
3、基本单位;(3)“相”是综合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其范围内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基本相同;(4)与其他土地分级单位相比,“相”存在的历史最短,抵御外部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的1 1/1818稳定性最小。8.土地评价:土地评价:又称土地资源评价,是依据科学的标准,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的综合鉴定,旨在阐明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的过程。9.土地适宜性:土地适宜性:既指在土地属性不致恶化或退化的前
4、提下,土地适宜采用一种或多种利用方式的广度;也指土地对各种利用方式适宜的程度。10.土地限制性:0.土地限制性:指在某些限制性因素的作用下,土地不适宜某种利用方式,进行不利用非但不能获得高效益,反而将导致不良后果。1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根绝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采取一定的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和周期性的经营活动。12.土地覆被: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水体、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房屋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状态上变化。13.山地垂直带谱的特征:山地垂直带谱的特征:(1
5、)带谱性质取决于基带性质;(2)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偏低的带;(3)顶带是垂直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4)雪线高度是山地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5)树线高度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14.自然区划的原则及各自含义。自然区划的原则及各自含义。(1)发生统一性原则: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因而,进行自然区划时,应当深入分析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及区域分异发展的过程,并以此作为区2 2/1818划的依据,(2)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强调每个区域单位内部的自然地理特征都必须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相对而言的。(3)空间持续性原则:每个区划单位(无论是高级还是低级)都必须是一个
6、连续的区域,不能存在独立于连续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域单位的地域单元,区域的这一属性称(区域共轭性原则)(4)综合分析:任何区划单位都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因此,在进行综合自然区划时,必须综合分析各地理要素。主导因素:各要素在自然综合体特征表现方面所起的作用有大有小,在进行综合自然区划时,要赋予主导性或关键性因素较大的权重,如水热状况。15.综合自然区划中,地带性等级单位与非地带性等级单位的特征。综合自然区划中,地带性等级单位与非地带性等级单位的特征。地带性区划等级单位的特征:(1)地带性单位主要根据区域的地带性属性来划分;(2)地带性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
7、3)地带性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伸展,并呈带状延伸的特点;(4)地带性单位的空间变化具有非可逆性和南北半球大致对称分布的特点,彼此逐渐更替,没有鲜明的界线。非地带性区划等级单位的特征:非地带性区划等级单位的特征:(1)非地带性单位主要根据区域的非地带性属性来划分;(2)非地带性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3)非地带性单位往往“切断“大致沿纬线延伸的地带性单位,而成块状分布;(4)非地带性单位具有鲜明的界线。16.比较土地潜力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比较土地潜力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1)含义不同:土地潜力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各种土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作出等级划分
8、。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评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能力,以及它对农林牧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及程度的差异。(2)土地潜力3 3/1818评价没有针对特定的土地用途;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了特定的土地用途。17.地方的特征。地方的特征。(1)地方是由有一定地域联系的各种限区所构成,具有明显独特性的自然地域综合体,在土地分级中是级别最高、复杂程度最大的基本土地分级单位;(2)地方内部具有复区(复域)特点,乃是与前两个低级土地分级单位的重要差别;(3)地方范围内水的运动、固体物质搬运和化学元素迁移等过程不具有共同的方向;(4)地方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形
9、态综合体(多级初级地貌形态或几种地貌初级邢台重复出现或彼此叠加)。并与一个地方气候、水文复区、土壤复区、植被复区相对应联系。18.土地评价原则。土地评价原则。(1)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2)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3)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4)可持续利用原则。(5)因地制宜原则。(6)多学科综合性原则。19.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20.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结构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结构取决于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取决于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的综合作用。21.垂直地带性的分异前提垂直地带性的分异前
10、提是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22.土地分级单位土地分级单位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相、限区、地方;中国的分级单位与之对应的是地块、地段、地方。23.地貌面至少要有坡向坡向和坡度坡度两个方面相同。24.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的对应关系。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的对应关系。发生统一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古地理法;相对一致性与空间连续性原则相对一致性与空间连续性原则顺序划分和合4 4/1818并法;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部门区划图叠置法与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主导标志法。25.垂直带谱中第一带叫做基带基带,最高带叫做顶带顶带。26.顶带顶带是垂直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28.土地分类常用的两种表
11、示方法土地分类常用的两种表示方法 是顺序排列法和两列指标网络法,其中两列指标网络法中纵列表示地貌类型,横列表示土壤和植被特征。29.土地结构土地结构包括土地组成要素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徒弟单位内部结构。30.自然地理环境发展自然地理环境发展过程中具有方向性方向性和周期性周期性两个特征。31.自然环境的结构特征自然环境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相互渗透性、水平方向上的地域性结构 3 个方面的特征。32.垂直地带性分异的能量基础是地球内能。33.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系统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3 个级别。3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历程经历了哪
12、 3 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1)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2)地理系统学说阶段:从地理环境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3)耗散结构理论阶段: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认识其整体性。35.全世界最早的自然区划著作是禹贡36.自然地理学说的创始人是道库恰耶夫37.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大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常表现为气候5 5/1818差异,而中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则主要由地势和地貌差异引起。38.辐射干燥指数的计算公式辐射干燥指数的计算公式是:辐射干燥指数=R/Lr 其中,R 年辐射差额(辐射平衡);L
13、 为蒸发潜热;r 年降水总量。39.土地评价的对象土地评价的对象:土地类型40.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厚度,研究范围越小,厚度越薄。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第一章 绪论(P1)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P1)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研究范围: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范围: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特征:特征:(1)太阳辐射
14、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P4)学科地位:学科地位:6 6/1818自然地理学有三个层次自然地理学有三个层次:(1)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2)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3)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
15、第二层次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区域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学科特点:(1)整体性把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位视为统一的整体,各种现象和
16、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整体性强弱取决于组分间结构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2)综合性把综合体各部门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考察,找出其共同性与规律性。(3)相关性复杂系统,相互联系(因果关系、决定关系)(4)尺度性(地域性)大中小三种尺度(5)动态性历史、现代、未来(6)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1.3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及趋势(P8)古代中外地理著作中的综合思想古代中外地理著作中的综合思想(公元前十八世纪中期):描述性地理学古典地理学时期的自然地理研究古典地理学时期的自然地理研究(十八世纪中期十九世纪中期):解释性地理7
17、7/1818学近代自然地理学的迅速发展近代自然地理学的迅速发展(十九世纪末20 世纪 50 年代):理论体系形成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更高层次的综合和集成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25)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功能结构、动态性 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属性: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2.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P27)(1)自然综合体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成为一个整体,一个要素会影响其他的要素,一个部分会影响其他的部分。特点特点: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整体性;(2)自然地理系统指系统由
18、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而单独各部分又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功能和效应。特点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3)耗散结构理论地理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它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地理耗散结构。此结构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但在外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这一结构会发生崩溃,并逐步形成新的耗散结构形式。简单来说,耗散结构就是消耗物质能量,维持自身生长。特点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认识整体性。2.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P29)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三个部分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三个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自然地理学 复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