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八年级(上)物理公式(新人教版)一:力学1 1、(重点重点)速度公式)速度公式:v=物理量物理量单位单位stv速度m/skm/hs路程mkm单位换算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 s;1min=60st时间shs公式变形:求路程公式变形:求路程:s vt求时间:求时间:t=v2 2、(重点重点)密度公式:)密度公式:m=V单位换算单位换算:1kg=103 g1g/cm3=1103kg/m31m3=106cm31L=1dm333V体积mcm1mL=1cm3 密度kg/m3g/cm3m质量kgg物理量物理量单位单位公式变形:公式变形:求求质量:m
2、=V求求体积:v=m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第七章 力力一、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称为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力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3、力 F 的单位:(牛顿)
3、N。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指: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的末端标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13.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4.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5.弹簧
4、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6: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作用:测量力的大小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 5 N,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三、重力三、重力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用G 表示.2.作用点叫 重心
5、,施力物体是 地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检查墙是否竖直、画是否挂正和、水平仪其应用是重垂线检查墙是否竖直、画是否挂正和、水平仪检查面是否水平。检查面是否水平。4.4.重力计算公式:重力计算公式:G=mg,G=mg,(g=9.8N/kgg=9.8N/kg)。G G重力牛顿(重力牛顿(N N)mm质量千克(质量千克(kg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第八章 力与运动一、惯性和牛顿第一
6、定律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1)使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相同;(2)将毛巾、棉布、木板、玻璃铺在水平桌面上,目的是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改变阻力的大小;(3)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4)结论:平面越光滑,下车所受阻力越小,小车运动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2(5)小车停下,根本原因是受到阻力。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
7、明牛顿第一定律。用了实验推理法.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4.4.惯性的大小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影响因素: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8、;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受力情况无关。和受力情况无关。4.(1)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拍打衣服上的灰尘。(2)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保持距离;限制车速;系安全带。二、二力平衡二、二力平衡1.1.定义: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则这两个力 平衡,即平衡力。两个力作用效果完全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合力为零.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
9、;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三、摩擦力三、摩擦力1.1.定义: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用f或 F 摩表示。2 摩擦力的效果及方向(1)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3(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
10、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接触面 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 上。3.摩擦力的分类:(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3)静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4.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与它平衡外力的大小5、滑动摩擦力:(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根据二
11、力平衡原理,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转换法)。如右图,甲、两图比较: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两图比较: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6.6.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
12、 1)压力大小)压力大小(2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7.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8.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第九章第九章 压强压强一一、压压 强强1、压力: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4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只有把物体放在水平
13、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压力才等于重力,则F=F=G物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被压物体的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的物体。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海绵下陷得越深,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转换法如右图,甲、乙比较: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比较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3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
1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1 1)压力大小()压力大小(2 2)受力面积)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时,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 4、压强:、压强: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公式:公式:p=p=FSP P压强帕斯卡(压强帕斯卡(PaPa);F F力牛顿(力牛顿(N N);S S面积米面积米(mm2 2)。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 F F
15、(固体一般用(固体一般用 F=F=G物=mg g),受力面积,受力面积 S S(受(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5 5、压强物理意义: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6.增大压强的方法:(1)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2)保持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7.减小压强的方法:(1)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2)保持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
16、(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二二、液液 体体 压压 强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5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 深 度 相 同 时,密 度 越 大 压 强 越大。3 3、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p=p=液液ghghP P压强帕斯卡(压强帕斯卡(PaPa)液液液体密度千克每立方米(液体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kg/m3)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其它因素均无关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
17、有关,而与其它因素均无关h 指 深 度,即 所 求 点 到 自 由 液 面 的 竖 直 高 度。单 位 是 米注:规 则 容 器 底 部 液 体 的 压 强 也 可 以 用 固 体 的 压 强 计 算 公 式进 行 计 算。3.液 体 对 容 器 底 部 的 压 力 F 与 容 器 所 盛 液 体 的 重 力 G液的 关系:上 大 下 小 容 器 F G液。4、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u 形下水管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5.5.压强与压力计算:压强与压力计算:(1
18、1)压强计算:)压强计算:一般计算固体压强时用一般计算固体压强时用:p=FS,其中压力 F=F=G物=mg=mg,受力面积,受力面积 S S 是两物体接触部是两物体接触部F,其中压力 F=F=G容十G液,=m容g g十m液g gS一般计算液体压强用:一般计算液体压强用:p=p=液液ghgh,其中,其中h 指 深 度,即 所 求 点 到 自 由 液 面 的竖 直 高 度。单 位 是 米(2)压 力 计 算:一般计算水平面上固体压力用:一般计算水平面上固体压力用:F=F=G物=mg=mg分分.注注:计算容器对支撑面的压强时用计算容器对支撑面的压强时用 p=注注:计算容器对支撑面的压力时用计算容器对
19、支撑面的压力时用 F=F=G容十G液,=m容g g十m液g g一般计算液体压力:先用一般计算液体压力:先用 p=p=液液ghgh 求出液体压强,再用求出液体压强,再用 F=pSF=pS 求出液体压力求出液体压力三三、大大 气气 压压 强强1.1.钢钢 笔笔 吸吸 墨墨 水水、拔火罐、注射器吸药水、吸盘、纸托水、吸管吸饮料、瓶吞鸡蛋、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2.定 义:大 气 对 对 浸 在 它 里 面 的 物 体 产 生 的 压 强 叫 大 气 压 强,6简 称 大 气 压 或 气 压。注:因 为 大 气 受 到 重 力 且 具 有 流 动 性,所 以 大 气 内 部 朝 各
20、个方 向 都 有 压 强.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2)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不小心混进去空气,则高度差偏小,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10.3 m,水柱太长,操作很困难,所以不用水做实验.C、实验中无论玻璃管粗细、倾斜、上提、下压、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总保持不变.将玻璃管倾斜时,玻璃管内液柱长度变长,但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D、标准大气压:支持 76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即海平面上的大气压.1 个 标 准 大 气 压=76 0m m 水 银 柱=10.3 m 水 柱=1.0
21、1105Pa。4.常 用 气 压 计:水 银 气 压 计、金 属 盒 气 压 计。5.大 气 压 强 的 规 律:大 气 压 强 随 海 拔 的 增 加 而 减 小,液 体 的 沸 点随 气 压 的 增 大 而 升 高,随 气 压 的 减 小 而 降 低。大气压与天气有关,一般情况是晴天的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6.应 用:高 压 锅。喝 水、活 塞 式 抽 水 机、医 生 用 针 筒 抽 药 水 都 利用 了 大 气 压。第第 4 4 节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 1、液体、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且具有流动性,称为流体.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
22、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3、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4、同一根水管,横截面积越小的位置,流速越大.第十章第十章 浮力(浮力(流体的力现象)流体的力现象)一、浮力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叫 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3、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除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紧密接触(无空隙、无液体)外,都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5、浸在的理解:(1)物体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即漂浮时:V排=V淹7(2)物体全部淹没,即浸没时:V排=V物6.
2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液gV排注:由 F F浮浮=液液gVgV排排知:浮力只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均无关。7、沉浮条件:当物液时,G物液时 G物F浮,物体下沉,最终沉底。8 8、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1)(1)形状规则物:形状规则物:压力差法压力差法:F F浮浮=F=F向上向上-F-F向下向下;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F:F浮浮=G=G排排或或 F F浮浮=液液gVgV排排(2)(2)下沉物下沉物物物 液液:二次称重法二次称重法:F F浮浮=G=G物物-F-F拉拉阿
24、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F:F浮浮=G=G排排或或 F F浮浮=液液gVgV排排(3)(3)漂浮物漂浮物物物 液液或悬浮物或悬浮物物物=液液:平衡法:平衡法:F F浮浮=G=G物物;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F:F浮浮=G=G排排或或 F F浮浮=液液gVgV排排9.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所受重力;规率二:同一物体浸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总体积的几分之几,其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水中,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
25、其增加的浮力。10.浮力的应用:(1)轮船的排水量,即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m排;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其漂浮在水面上。(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上浮或下沉的;(3)气球和飞艇充入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靠改变浮力实现上升或下降。(4)密度计: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无论放在任何液体中都是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不变(F浮=G计),密度计在较大密度的液体里比在较小密度的液体里浸得浅一些,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越来越大。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功与机械能8一、功一、功1、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
26、做了功。2、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有力、有距离,且距离在力的方向上)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WW功焦耳(功焦耳(J J)F F力牛顿(力牛顿(N N)S S距离米(距离米(mm)注注:不用机械直接提升某重物时不用机械直接提升某重物时,对重物做功对重物做功:W=:W=G物h hh h物体提升的高度米(物体提升的高度米(mm)4.单位:1 J=1 Nm;5.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6.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情况: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未动
27、(缺距离无功);物体虽然移动了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缺力无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也受到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与距离垂直(垂直无功)。二、功率二、功率1 1、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WW2 2、公式:、公式:P P=t t符号的意义及单位: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 P功率功率瓦特(瓦特(WW)WW功功焦耳(焦耳(J J)KWht t时间时间秒(秒(s s)3 3、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 WW)、千瓦(、千瓦(kWkW),1W=1J/s1W=1J/s、1kW=
28、101kW=103 3WW。4、运动物体功率的计算:、运动物体功率的计算:p=FvP P功率功率瓦特(瓦特(WW)F F牵引力或拉力牵引力或拉力牛(牛(N N)V V速度速度米每秒(米每秒(m/sm/s)5 5、1W=1J/s1W=1J/s 表示机械在表示机械在 1S1S 内所做的功是内所做的功是 1J1J三、三、动能和势能1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或千瓦时(KWKWh h)。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该物体的能量越大。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
29、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9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4.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5、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处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的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的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
30、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的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7、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10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1、。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一、杠杆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 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 F2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 l1
32、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 l2表示。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类型省力杠杆特点l1l2,F1F2,省力费距离应用铡刀、瓶盖起子、钢丝钳11等臂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天平杠杆距离费力钓竿、镊子、筷子、理发l1F2,费力省距离杠杆剪二、滑轮二、滑轮1、定滑轮: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实质:是 一个等臂杠杆,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也不省功,但可改变用力方向。2.动滑轮: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实质:是 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2 倍的杠杆。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也不能改变用力方向。3.滑轮组:定义:定滑轮动滑轮合成为
33、滑轮组。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方法:滑轮组绳子段数 n 的判别方法:奇动偶定,即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动滑轮,则绳子段数 n 为奇数,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定滑轮,则绳子段数n 为偶数;绳子段数为几段,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三、功的原理三、功的原理: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即机械:“黄金定律”)。应用:轮轴:做功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有 FR=Gr;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改变用力的大小,二是改变物体的速度;斜面: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四、机械效率四、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2.公式:表示为:=w有/w总100%一般情况下1。3.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 G、拉力 F、钩码上升的高度 h,拉力 F 移动的距离 s器材:钩码、铁架台、细线、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时必须匀速竖直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 拉力 F 移动的距离 s 等于绳子段数 n 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h 的积,即 s=nh。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