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pdf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运动的世界:一、长度的测量第一章:运动的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第四章、多彩的光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第四章、多彩的光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1Km=103 m 1m=10 dm=102cm=103mm=106um=109n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
2、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二、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
3、声音。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V空气=340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4、音调音调声音的高低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5、响度响度声音的大小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振幅大小有关,
4、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音色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9、噪声减弱的途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C=3108 8m/s,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
5、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
6、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1)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漫反射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
7、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13、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8、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
9、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6、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7、凸透镜成像规律u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v 2f
10、照相机u=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2ff u 2f 幻灯机u=f 不 成 像u u 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第五章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力(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
11、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 小、方向、作用点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牛顿,符号:N 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条件:物体相互接触 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12、弹簧受到的拉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4)使用方法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明确分度值;校零;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计算公式:计算公式:G=mgG=mg(2)方向:竖直向下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作用点(重心)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
13、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第六章 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推理而概括出来
14、的。2、知道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二、力的合成1、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F1+F2(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F=F1-F2.第一章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
15、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长度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m)、纳米(nm)2、单位换算:1km=103
16、m1m=10 dm=102=103mm=106m=109nm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 量程 和分度值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测量的转化: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
17、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误差产生的原因:仪器精密度不高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测量者估读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改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时间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s)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10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四、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相同时间,
18、比路程的长短: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公式:v=s/t注意:注意:该公式只能只能用于计算速度,不能说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换算关系:1m/s=3.6km/h通过公式:s=vt可得:(1)路程与时间时间的关系: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路程与速度速度的关系: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3、两种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都不变变速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至少其中一个发生了变化
19、4、S-t 和 V/t 图像3ms=106s公式变换:s=vtt=s/v.第三章 声的世界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桥梁作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和月球)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3、声音三特征:音色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应用:能够分辨发声的是什么物体响度响度: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dB,主要由发声体的 振幅 决定(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0、)还由声音的分散程度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音调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单位:赫兹,单位符号:HZ)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回声与运用: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 0.1s(人的反应时间)以上,所以得相距 17m 以上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5、乐音与噪声: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让人心烦的声音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远离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隔音墙、使用吸音材料、消声器,关门,关
21、窗。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耳朵塞棉花。6、超声和次声:超声:频率超过20 000Hz 的声音。特点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应用应用:B 超、消毒、探伤、声呐、超声雷达等次声: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特点特点: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次声危害次声危害: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电灯、蜡烛说明:说明:月亮、星星不是光源2、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说
22、明: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3、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 3.010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2/3二、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倒影,潜望镜)1、概念:一点:入射点。两角:入射角、反射角。三线:入射线、反射线、法线2、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说明:不能说成说明: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再有反射角3、反射分类:(1)镜面反射:反射面平滑。例如:平面镜、平静的湖面(2)
23、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例如:黑板、幕布、毛玻璃4、平面镜成像实验:8实验器材: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一张 A4 纸,透明很薄的玻璃片实验步骤:1、将 A4 纸放在水平做面上,在中间画一条线,在线的一边随便找三个不同点(如图乙:A、B、C 三点)2、将带有脚透明的很薄的玻璃片与 A4 纸的画线完全重合,把点燃的蜡烛 A 放在 A 点,把未点燃的 B 蜡烛放在另一边,眼睛在 A 蜡烛这边观察 A 得像,用手移动 B,让 B 与 A 得像重合说明:1、图甲:A 是点燃的蜡烛,B 是未点燃的蜡烛2 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 应选较薄的玻璃板3 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4、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4 选择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5 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是等距的6 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这是成虚像7 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8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9.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25、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 A、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结论:平面镜成像定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成像是虚像6 光的反射作图(1)平面镜成像作图(2)潜望镜光路图作图三、光的折射:(现象有:池水看上去比实际浅、一半放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海市蜃楼、透镜成像,早上看到的大红太阳)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3)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科版八 年级 上册 物理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