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物理沪科版.pdf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物理沪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物理沪科版.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集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集(全册(全册 共共 7171 页)页)目目录录第七章第七章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 1 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第 2 课时惯性*第二节力的合成第三节力的平衡第八章第八章 压强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第 1 课时认识压强第 2 课时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 1 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第 2 课时液体压强的应用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第九章 浮力浮力第一节 认识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第 1 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 2 课时浮沉条件的应用第十章第十章 机械与机
2、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 1 课时认识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第 2 课时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第二节 滑轮及其的应用第 1 页 共 71 页第 1 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第 2 课时滑轮组及其应用第三节做功了吗第四节做功的快慢第五节机械效率第 1 课时认识机械效率第 2 课时测量机械效率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 1 课时动能与势能第 2 课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第三节探索宇宙第第 1 1 课时课时认识压强认识压强知识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
3、识进行有关的 计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压力的概念;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教学难点: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第第 1 1 课时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 推理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微机、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新课引入实验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演示 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使它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
4、力,木块(或板擦)立即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 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 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是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有能说服别人的理由。演示 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或板擦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分析:推力撤掉,木块(或板擦)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第 2 页 共
5、71 页讨论:木块:静止 运动 静止。这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新课教学探究点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实验探究:阻力对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阅读教材 P126127 实验探究,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分组实验: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 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 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实验记录:实验次数123推理想象实验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2)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
6、明什么问题?(3)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4)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5)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6)推理:小车在光滑的(阻力为零)表面,将会怎样运动?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运动。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表面材料毛巾棉布木板光滑表面阻力大小最大较大较小阻力为零滑行距离最短较长最长无限长笛卡尔的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
7、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第 3 页 共 71 页师:除了运动的物体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笛卡尔和牛顿的补充,把这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 牛顿第一定律。2定律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2)“一切”,表示这个定律具有普遍性,没有例外。“不受外力”是本定律成立
8、的 条件,定律要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力。“总保持”是指物体不受外力时只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要改变这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力的 作用。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不是直接的实验结论,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木块(或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木块(或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顿第一定律的观点正确地解释这个现象呢?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请同学回答。第 1 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一、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平面越光滑,物
9、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1 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 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作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 概念。2通过探究实验来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
10、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 问题渗透研究方法。3本节课可按照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这一条线来进行教学。第第 2 2 课时课时惯惯性性第 4 页 共 71 页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教学难点: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正确解释惯性现象;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教具准备硬币、硬纸板、水杯
11、、多媒体课件、展示台、生熟鸡蛋各一枚、象棋子、钢尺等。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教师设疑: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那么是什么维持了物体的运动呢?为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惯性这个课题。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惯性演示 1:如图所示,迅速击打硬币下的硬纸板,上面的硬币会怎么样?演示 2:如图所示,用尺子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怎么样?教师提问:(1)弹飞纸片的时候,硬币为什么没有飞出,而是落进杯子?(2)为什么打出下面的棋子,其他的几个棋子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以四人为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演示现象,积极展开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析实验现象:
12、演示 1:因为硬币原来是静止在硬纸片上的,当纸片飞出去时,硬币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硬币最后没有随硬纸片飞出去,而是掉进玻璃杯里。演示 2: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就会落在正下方。教师总结: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关于惯性的几点理解。第 5 页 共 71 页多媒体展示:对惯性的几点理解:(1)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 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3)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多媒体展示: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汽车转弯时,乘客倾斜;汽车急刹车
13、,乘客向前倾倒。学生分析:解释看到的现象。(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来分析)教师随时订正不准确之处。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与联系。1教师先引出上节课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由于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教师利用表格对两者进行对照比较,并跟学生一起总结填写表格内容。多媒体展示:惯性(性质)惯性定律(运动规律)。两者的区别及联系:惯性固有性质惯性定律运动规律区别物体处于任何运动状态都存在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才成立联系惯性定律是物体不
14、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惯性的 直接表现探究点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活动 1:多媒体演示以下两实验(如图)。(1)突然拉动小车(2)小车突然停下来学生观察实验后,小组讨论分析现象,学生大胆举手发言,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对此现象的分析结果。最后跟随老师一起得出,分析惯性现象这类问题的 一般解题思路。学生分析现象(1):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下部随车一起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向后倒。学生分析现象(2):木块处于运动状态,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下部随车一起停止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倒。教师归纳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解题思路:(1)交代研究对象原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物理沪科版 沪科版八 年级 物理 下册 教学计划 沪科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