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骨折的急救和治疗原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301)--骨折的急救和治疗原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1)--骨折的急救和治疗原则.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骨折急救和治疗原则骨折急救和治疗原则骨折的急救流程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避免继发损伤减轻疼痛便于运送剪衣物减轻压迫明显畸形可牵引上肢固定于胸部下肢固定于健侧脊柱骨折滚动式加压包扎血管出血止血带无菌敷料包扎骨折端勿回纳做好记录检查全身情况输血、补液保暖减少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处理后,尽快转运至最近的医院进一步治疗骨折的治疗原则固定功能锻炼复位一、骨折的复位1.解剖复位:骨折端完全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接触面)和对线(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骨折的复位标准2.功能复位:骨折端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
2、必须完全矫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1/3干骺端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3/4骨折的功能复位复位方法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或者脱位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复位方法2.切开复位: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切开复位的指征骨折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关节内骨折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多处骨折四肢不稳定性骨折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老年四肢骨折需尽早下床活动切开复位的特点可达到解剖复位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破坏局部软组织减少骨折部位血运感染二、骨折的固定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小夹板支具石膏绷带持续牵引外固定器内固定(internal fixation)接骨板螺丝
3、钉带锁髓内钉(一)外固定1.小夹板: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柳木板、竹板或塑料板制成用于四肢闭合性、稳定性骨折固定不包括骨折上、下关节骨折移位、压迫性溃疡常见(一)外固定2.支具:主要用于肩关节周围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患肢处于抬高位,利于消肿,可避免肢体重力牵拉,避免骨折分离移位用于颈椎损伤(一)外固定3.石膏绷带:指征: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后;某些部位内固定术后辅助性外固定;畸形矫正后维持矫形位置;骨髓炎等患肢的固定注意事项:抬高患肢,以利消肿;石膏未凝固前,不应改变肢体位置;观察远端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情况;肢体消肿后石膏过松,应及时更换;主动功能锻炼(一)外固定4.持续牵引:既有复位作用,也是一种外固定装置分为皮肤牵引、枕颌带牵引和骨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一)外固定5.骨外固定器: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或不愈合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术后(二)内固定三、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极其重要,是防止并发症和促进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早期阶段中期阶段晚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骨折2周以后外固定拆除后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逐渐缓慢增加活动强度及范围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患肢肌肉主动舒缩在助步器帮助下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1 骨折 急救 治疗 原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