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语文上册初一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知识点归纳整理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第第 5 5 课秋天的怀念课秋天的怀念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二、文章主旨二、文章主旨本文讲述了虽重病缠身,仍体贴入微的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在临终前还在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三、内容理解三、内容理解1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2)“
2、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3)“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 2、叙述方式:插叙、叙述方式:插叙;例句: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例句: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例句: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例句: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
3、严重。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2)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例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例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1)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2)结构: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内容: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使文章波澜起伏。塑造人物形象内容: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使文章波澜起伏。塑造人物形象结构:与
4、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结构:与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3.3.例句赏析:“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例句赏析:“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1 1)“悄悄”,)“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
5、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复沉寂后,为了尽可能不惊扰“我”,又悄悄地回来了。两个“悄悄”突出母亲的细心体贴、善解人意。“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再徒增感伤,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出母爱的细腻、无私与伟大。】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4.4.例句赏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例句赏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说你的理解。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
6、说你的理解。答:“扑”字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想象地表现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2 2)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答: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5.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
7、行为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6.6.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答: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四、景物描写四、景物描写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1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1)点明季节秋天。(2)落叶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气氛】(3)烘托我孤独、痛苦、绝望的心境。2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
8、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2)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我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来,变得了乐观坚强。3 3、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答:不多余。作者在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菊花,既表现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暗示了
9、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带着感激与自责。第第 6 6 课散步课散步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散步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二、文章主旨二、文章主旨)散步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三、内容理解三、内容理解1.1.课文写了那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课文写了那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2.2.理清故事情节。理清故事情节。(1)散步的时间:初春(2)散步的地点:田野(3)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3)
10、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谁来解决分歧:我(5)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6)我要如何解决: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7)最后是如何选择的: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8)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3.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中的“熬”字能否删去为什么“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中的“熬”字能否删去为什
11、么¥不能删去。因为母亲的现状是“老了”“身体不好”,母亲从寒冷的冬天挺过来,是很不容易的。“熬”字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4.4.文章第六段的“分歧”有什么作用文章第六段的“分歧”有什么作用“分歧”在这里是大词小勇,大有深意,为下文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买下伏笔,使文章更加生动。5.5.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的含义及作用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的含义及作用“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
12、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使命感。6.6.$7.7.文中的“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文中的“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分歧,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第第 7 7 课散文诗二首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金色花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飞鸟集、吉檀迦利。二、文体知识二、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三、诗歌主旨三、诗歌主旨金色花以“假如我
13、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儿童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四、理解诗歌内容四、理解诗歌内容1.1.“我对母亲的爱”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为什么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向呢“我对母亲的爱”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为什么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向呢借助“金色花”这个意象来表达的。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2.2.“金色花”是怎样爱母亲的呢(简要概括几个生活场景“金色花”是怎样爱母亲的呢(简要概括几个生活场景)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要经过的小庭院为妈妈散发香气;将花的影子投在妈妈读着的书页上,突
14、然变成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3 3【4 4诗歌中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诗歌中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天真、快乐、幸福、可爱但也调皮的孩子。4.4.“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写出了孩子调皮、快乐、天真、活泼的特点,说明沐浴在母爱中的孩子是快乐幸福的。5.5.诗歌第八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诗歌第八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体现了母亲一天见不到孩子,内心焦虑,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母亲对孩子“失踪”的嗔怪。荷叶荷叶 母亲母亲一
15、、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荷叶 母亲作者是现代诗人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二、诗歌主旨二、诗歌主旨:这首诗借雨中勇敢慈怜的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表达讴歌母爱这一主题。三、理解诗歌内容三、理解诗歌内容1.1.为何将“荷叶”和“母亲”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为何将“荷叶”和“母亲”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因为荷叶像母亲,借“荷叶”这个意象表达母爱。2.2.“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如何理解结尾一段话的内涵“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如何理解结尾一段话的内涵:“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话将母亲比作荷叶,将自己比作荷叶,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
16、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除了你”强调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3.3.荷叶荷叶 母亲写了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写出每一次的环境情况、红莲表现和作者心境变化的词语。母亲写了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写出每一次的环境情况、红莲表现和作者心境变化的词语。答:四次写看红莲。一写看红莲: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红莲:开满、亭亭。心情:烦闷。二写看红莲: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红莲:左右欹斜,无依无靠。心情:不适意三写看红莲:环境:雨肆意的下着。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四写看红莲:环境: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红莲:不动摇。心情:深深受了感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知识点 归纳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