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方剂学解读《方剂学》教学大纲(5针推专升本).doc
《(3.1.5)--方剂学解读《方剂学》教学大纲(5针推专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5)--方剂学解读《方剂学》教学大纲(5针推专升本).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 徽 中 医 药 大 学方剂学教学大纲(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供三年制针灸推拿学专升本专业使用)中医学院审订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二一八年 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证运用的一门课程,属于针灸推拿专升本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考查课。目的:通过方剂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一定数量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领悟前贤配伍组方之要旨,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建立中医思
2、维模式,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诊疗疾病,配合针推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方剂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的知识为前提,又是直接为临床服务的,其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的学习,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各科及从事中医药诊疗工作奠定基础,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的桥梁。 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48,其中理论40学时,自主学习8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理论实践教学习题及讨论小计实验实训见习自主绪论 15总论第一章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1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1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第四章 方剂的剂型第五章 方剂的煎服法第六章 方
3、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2第一章 解表剂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44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第二章 泻下剂第一节 寒下剂22第二节 温下剂第三节 润下剂第四节 逐水剂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第三章 和解剂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22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第三节 调和寒热剂第四章 清热剂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347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第三节 清热解毒剂第四节 气血两清剂第五节 清脏腑热剂第六节 清虚热剂第五章 祛暑剂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11第二节 祛暑利湿剂第三节 祛暑益气剂第六章 温里剂第一节 温中祛寒剂22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第三节 温经散寒剂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第一节 解表清里剂11第二节 解表温里剂第三节 解表攻里
4、剂第八章 补益剂第一节 补气剂33第二节 补血剂 第三节 气血双补剂第四节 补阴剂第五节 补阳剂第六节 阴阳并剂第九章 固涩剂第一节 固表止汗剂11第二节 敛肺止咳剂第三节 涩肠固脱剂第四节 涩精止遗剂第五节 固崩止带剂第十章 安神剂第一节 重镇安神剂11第二节 补养安神剂第三节 交通心肾剂第十一章 开窍剂第一节 凉开剂11第二节 温开剂第十二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剂22第二节 降气剂第十三章 理血剂第一节 活血祛瘀剂22第二节 止血剂第十四章 治风剂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11第二节 平息内风剂第十五章 治燥剂第一节 轻宣外燥剂11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第十六章 祛湿剂第一节 化湿和胃剂44第二节
5、清热祛湿剂第三节 利水渗湿剂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第五节 祛湿化浊剂第六节 祛风胜湿剂第十七章 祛痰剂第一节 燥湿化痰剂44第二节 清热化痰剂第三节 润燥化痰剂第四节 温化寒痰剂第五节 治风化痰剂第十八章 消食剂第一节 消食化滞剂11第二节 健脾消食剂第十九章 驱虫剂11第二十章 涌吐剂第二十一章 治痈疡剂 第一节 散结消痈剂22 第二节 托里透脓剂 第三节 补虚敛疮剂总 计40848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李冀,连建伟.方剂学.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主要参考书(1)李飞.中医药高级丛书方剂学(上下)(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201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医学综合笔试大纲(2017版)(第一阶段).2016(3)连建伟,李冀.方剂学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章健,南淑玲,赵黎.安徽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习指导系列丛书方剂学.2009 (5)谢鸣.方剂学.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教材(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6)刘华东.方剂学习快灵通.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7)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四 、课程考核考查课。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方剂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占30%)与终结性评价(占7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7、形成性评价方式有考勤占10%、自主学习占90%;终结性评价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方歌默写、写出下列方剂的组成与功用)占60%;主观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占40%。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2理解治法与方剂的关系。熟悉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常用治疗大法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掌握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的组方原则和方剂变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功用、主治的影响。了解有关方剂分类、剂型、煎服法等基本知识。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方剂60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尤其
8、要重视体现控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技巧及常用配伍结构;二级方剂40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三级方剂133首,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一级方剂、二级方剂、部分三级方剂(加注“”者)要求背诵方歌。4.课堂外要求学生积极背诵一级方剂为主的方歌,记忆方剂学基本知识和一级方剂的基本内容;积极复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基础知识,促进方剂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积极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问题与讨论;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拓展讨论学习内容。5.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等课堂教学形式,重视加强比较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在方剂教学中的运用
9、。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核心内容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介绍为主,一般内容自学为主。(2)重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每类方剂首先应阐明其概念、适用范围、组方配伍的一般规律及其运用的注意事项等,然后对一级方剂进行系统讲授,适时将教研、科研、学科发展带入课堂,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批判性思维、合作及创新意识。(3)充分利用声像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信息拓展化、内容测验及时化,以增进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4)由于课时有限,一级方剂属于精讲的方剂,未讲到的方剂要求学生课外按大纲要求自主学习。绪 论【目的要求】掌握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熟悉方剂学
10、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2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1学时上篇 总 论第一章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目的要求】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熟悉在方剂学各发展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教学内容】1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2重点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如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儿小药证直诀普济方医方考医方集解景岳全书。【教学方法
11、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1学时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目的要求】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教学内容】1明确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治法是用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1学时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目的要求】 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教学内容】 介绍以病证、组成、治法、笔画等各种分类方书及其特点。【教学方法和时数】自
12、学。第四章 方剂的剂型【目的要求】 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教学方法】自学。第五章 方剂的煎服法【目的要求】掌握汤剂的服法。熟悉方剂的煎法、服药时间、服药方法、药后调护及其意义。【教学内容】 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及药后调护。【教学方法和时数】自学。第六章 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目的要求】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与方剂的变化形式。【教学内容】1方剂组方原则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并举例说明。2方剂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
13、、主治的关系。【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2学时附录:古今用药度量衡考证下篇 各 论第一章 解 表 剂【目的要求】掌握(一类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二类方剂,下同):九味羌活汤、止嗽散。了解(三类方剂,下同):大青龙汤、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葱豉桔梗汤、参苏饮、再造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教学内容】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及使用注意。2解表剂方剂讲授要点(1)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和基础方,着重分析麻黄与桂枝、麻黄与
14、杏仁的配伍意义及随证加减。(2)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重点分析桂枝与白芍等量相配以调和营卫的配伍原理,进而阐明桂枝、芍药用量比例的变化及其功用、主治的影响。桂枝汤的用法及其临床意义应进行具体阐发。(3)九味羌活汤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的常用方,也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其服法及剂型的变化均对其功效、主治有影响。(4)小青龙汤是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咳喘的常用方。应阐明方中麻黄、桂枝与芍药的配伍关系,以及干姜、细辛、五味子在温化寒饮作用方面的配伍意义。(5)止嗽散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具有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的用
15、药特点,加减得宜,可用于各种咳嗽。(6)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辛凉解表之常用方,前者偏于疏表,后者偏于宣肺。应重点阐明银花与连翘、荆芥与淡豆鼓、桑叶与菊花、桔梗与杏仁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同时,引导学生从银翘散煎服法要求领会辛凉解表方剂的用法共性。(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之咳喘证的常用方。应着重阐明麻黄、石膏、杏仁配伍的协同意义,以及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对功效的影响。(8)败毒散与参苏饮皆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但二方因组成配伍的不同,其功用有偏于解表、偏于理肺的区别。尤应重视败毒散中人参的用量特点及配伍意义。【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4学时 第二章 泻
16、下 剂【目的要求】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了解大陷胸汤、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麻子仁丸、五仁丸、济川煎、禹功散、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教学内容】1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泻下剂方剂讲授要点(1)大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明确大黄与芒硝、大黄与枳朴、硝黄与甘草的配伍关系。(2)温脾汤是治疗脾阳不足,寒积中阻的常用方。具有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的配伍特点。(3)十枣汤为峻下逐水的常用方。应着重阐明甘遂、芫花、大戟的配伍意义和使用注意,尤其是大枣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
17、式、互动式 2学时 第三章 和 解 剂【目的要求】掌握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蒿芩清胆汤。了解达原饮、痛泻要方。【教学内容】1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和解剂方剂讲授要点(1)小柴胡汤是主治伤寒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代表方,亦是调和胆胃的常用方。明确柴胡与黄芩为和解少阳的基本配伍结构。把握本方的配伍特点及运用的一般规律。(2)蒿芩清胆汤是主治少阳湿热及痰热证的常用方。重点理解青蒿与黄芩的配伍关系。比较与小柴胡汤在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3)四逆散即是治疗阳郁四逆证之基础方,又是后世用治肝脾气郁证之基础方。既要阐明本方用于阳郁厥
18、逆的机理,更应重视后世在疏肝理脾、调和肝脾方面的发展和运用。讲授中应突出柴胡与芍药、柴胡与枳实、芍药与枳实、芍药与甘草基本配伍结构的意义。(4)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证之常用方。在全面阐明其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的基础上,明确疏肝、健脾、养血三者的关系。(5)半夏泻心汤是用于寒热互结心下所致痞证的常用方,亦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应阐明其方义及配伍特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2学时 第四章 清 热 剂【目的要求】掌握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青蒿鳖甲汤。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竹叶石膏汤、凉膈散、导赤散、
19、白头翁汤。了解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清骨散、当归六黄汤。【教学内容】1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清热剂方剂讲授要点(1)白虎汤是清热生津的基础方。应阐明其重用石膏、知母、配伍粳米、甘草的意义,明确其适应证与禁忌证。比较白虎汤与竹石膏汤二方功用、配伍及临证运用的异同。(2)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是温热病邪初入营分和热入血分的常用方。应阐明其组方原理及区别运用,尤其是“透热转气”的涵义以及凉血配伍活血的意义。(3)黄连解毒汤为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其适应证为热毒壅盛、充斥三焦;凉膈散具有清上泻下、以泻代清的特点,是治疗上中二焦郁热之常用方。(
20、4)导赤散是治疗心经有热,心火下移小肠证的常用方。阐明其主证特点及配伍意义。(5)龙胆泻肝汤功能苦寒泻火、利湿清热,为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常用方剂。在阐明配伍意义的基础上,应重视柴胡、当归、生地的运用及其与肝脏生理特性的关系。(6)清胃散为主治胃火牙痛之常用方。阐明其功用、主治、配伍特点以及黄连与升麻的配伍关系。(7)芍药汤是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方,体现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之治法,应阐明“通因通用”的配伍特点以及肉桂在方中的特定配伍意义;白头翁汤则以清热解毒凉血见长,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8)青蒿鳖甲汤是治疗阴虚发热证之常用方。阐明温病后期,邪伏阴分以致暮热早凉、热退无汗证候之机理,以
21、及青蒿与鳖甲的配伍关系。【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3学时;自主学习 4学时 第五章 祛 暑 剂【目的要求】掌握香薷散。熟悉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了解六一散、桂苓甘露散、清暑益气汤。【教学内容】1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祛暑剂方剂讲授要点香薷散以香薷和厚朴相配,合扁豆而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为主治夏月感寒之常用方。【教学方法和时数】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1学时 第六章 温 里 剂【目的要求】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了解吴茱萸汤、大建中汤、回阳救急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3.1 解读 教学大纲 针推专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