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5)--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研究进展刺法灸法学.pdf
《(4.1.25)--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研究进展刺法灸法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25)--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研究进展刺法灸法学.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述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近三十年研究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不同手法参数组合,在效应指标上确实存在差异,有的表现为效应程度的差异,有的则表现为相反的效应(被看做是补和泻的作用),但针刺手法量效作用规律仍不明确。在未来研究中,规范手法的刺激量参数,针对某一具体病证开展量效作用研究,有利于各研究、各指标间的综合分析,从而明确针刺手法的量效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关键词:针刺手法;捻转;提插;量效关系中图分类号:245 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0779(2013)008 0071 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2、编号:81001551。作者简介:陈静子(1984 ),女,2010 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作用原理的研究。通讯作者:刘阳阳(1983 ),女,实验师,主要从事针灸作用原理的研究。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ose effect elationship of Basic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CHEN Jing zi,LIU Yang yang,GUO Yi(Experiment Acupuncture esearch Center,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A
3、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ocuments related to dose effect relationship of basic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published in the past 30 years Different manipulations do produce different effects,including theeffect extent difference and mutually contradictory effects,which are regarded as rein
4、forcing and aueviatingeffect However,the laws of dose effect relationship are still unclear In the future research,stimulus quantityof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need to be normalized Integrated study on dose effect relationship based on acertain disease is beneficial fo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mong
5、 different research dates,in order to get a clearconclusion and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Key words:Acupuncture manipulation;Twisting rotating;Lifting thrusting;Dose effect relationship针刺手法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在针刺治疗时应用手法与不应用手法疗效存在差异,应用手法疗效明显优于不应用手法1 3。针刺手
6、法的实质可认为是不同参数(包括作用形式作用力方向、大小、频率、作用时间等)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手法及刺激量,在疗效上是否产生差异,又产生怎样的差异,即针刺手法的量效作用规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这对于指导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针刺基本手法 捻转法与提插法为研究对象,以“针刺手法”、“针刺”、“捻转”、“提插”并含“刺激量”、“强度”、“频率”作为关键词或篇名在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检索近三十年相关文献,以“Acupuncture Manipulation”、“Manual Acupunc-ture”、“Acupuncture”合并“Dose”、“Twisting o
7、ta-ting”、“Lifting Thrusting”为检索词在 PubMed 和“Web of Knowledge”上进行检索,删去复检的文献,共得到 155 篇,其中,为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的文献共 25 篇,纳入本文的整理范围。本文主要从不同手法与效应程度及补泻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使读者对针刺基本手法的量效关系研究有一个整体认识,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1针刺基本手法与效应程度的研究早在上世纪60 年代,兰州医学院生理学教研组4 就开展了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他们观察了以轻、中、重三种不同程度的手法刺激家兔内庭穴对鼻中隔抑痛的作用。规定以留针 10 30 min 为轻刺激
8、手法;以捻针留针交替刺激为中等强度刺激,大部分动物每捻针 30 s 留针 30 s,共捻留 10 min;以连续重捻17针灸临床杂志 2013 年第 29 卷第 8 期10 min,或中间留针 1 min 作为重刺激。结果显示,三种刺激强度均对鼻中隔有抑痛作用,且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产生显著抑痛作用的家兔例数也增多。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当时对于手法刺激量的界定主观描述较多,许多参数缺乏量化的标准,手法操作的一致性也难以保证。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针刺手法量化在针灸传承、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开始开展针刺手法的量化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参数量化到针刺手法测试仪和仿真手法仪的研制
9、与应用5 8,手法参数逐步得到量化和规范化。以下对针刺基本手法,即捻转、提插手法以及捻转提插复合手法的量效作用关系文献分述总结。1 1捻转刺激量与效应的关系捻转手法量效作用研究的文献见表 1,通过比较分析,其主要变化的参数是捻转角度和频率,随着参数数值的增大,刺激强度越强。大部分研究表明不同针刺手法(不同刺激量)效应存在差异,且轻、中刺激强度疗效优于重刺激强度,但不同研究者的受试对象、指标有所不同,其结果亦有所差别。此外,不同研究者中对于刺激强度的描述存在差异,有的规定捻转 180,频率 60 次/分为中刺激强度,有的则定义捻转 90,频率 120 次/分为中刺激强度。可见手法刺激强度并没有形
10、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是目前针刺手法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表 1捻转手法量效关系研究作者刺激程度或分组操作方法频率(次/分)操作时间指标结果备注轻不捻转,穿透足底皮肤05 min王家有等9(2011)中捻转 180,不穿透605 min血压中等强度降压明显手针重捻转 360,不穿透1205 min小捻转 90602 min中、小刺激量有降压效应,大刺激量无朱丹红等10(2011)中捻转 901202 min血压手法仪大捻转 901802 min周国祥等11(2009)轻捻转 180603 min心肌保护作用重优于轻手针重捻转 3602003 min轻捻转 144753 min杨华元等12(20
11、08)中捻转 2551113min血压轻、中刺激量有抑制血压上升,重刺激无手法仪重捻转 3601403 min小捻转 90602 min王彩虹等13(2007)中捻转 3601202 min中冲穴皮温中、小刺激量呈现升温效应,大刺激无手法仪大捻转 7201802 min轻捻转角度未提及60未提及王梅康等14(2005)中捻转角度未提及90未提及面瘫的恢复轻刺激效果最好手针重捻转角度未提及120未提及M Backer 等 15(2003)高频低幅捻转 0 2 2 圈240 480刺激 5 s,间歇脑血流速度、血压、两种手法对指标的手针低频高幅捻转 4 8 圈60 12055 s,操作 10 次心
12、率、针刺主观感觉影响均有差异唐强16(1998)3 min 组捻转角度未提及2003 min血浆 t PA,PAI均有调节作用,无差异手针6 min 组捻转角度未提及2006 min1 2提插刺激量与效应的关系有关提插刺激量与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整理的相关文献见表 2。各研究都是从频率角度来变换提插刺激量,但并未强调刺激量的轻重程度。各提插手法参数对观察指标都有一定影响,但研究内容未区分哪种刺激量效果更好。1 3捻转提插刺激量与效应的关系捻转提插复合手法量效关系的文献见表 3。对于捻转提插复合手法,研究者定义的刺激强度与捻转角度、提插幅度和操作频率等都有关,随着刺激参数数值的增大,认为刺激强度
13、越强。由于研究资料相对较少,且针刺手法参数、刺激量的确定有一定差别,观察指标亦不相同,所以提插捻转复合手法的量效关系尚不明确。27JCAM August,2013,Vol 29,NO 8表 2提插手法量效关系研究作者刺激程度或分组操作方法频率(次/分)操作时间指标结果备注张雪等17(2010)慢频提插幅度 1 mm605 s脑区微血管、炎性细胞的动态变化二者均有效,但作用的脑区和环节不同手针快频提插幅度 1 mm1805 s1提插幅度 5 mm302 min均可引起 VPL 神经元放电增加,但各频率手法引起的放电无统计学差异卢文辉等18(2011)2提插幅度 5 mm602 minVPL 神经
14、元放电频率手针3提插幅度 5 mm902 min4提插幅度 5 mm1202 min表 3捻转提插复合手法量效关系研究作者刺激程度或分组操作方法频率(次/分)操作时间指标结果备注申国昌19(2008)中提插 10 15 寸,捻转 18090 1202 min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中等强度疗效佳手针弱提插 05 寸,捻转 45602 min姜桂美等20(2008)弱捻转 90,提插 0 3 cm未提及未提及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程度弱刺激更佳手针强捻转 180,提插 0 5 cm未提及未提及弱提插 05 寸,捻转45 9060 802 min曾红文等21(2006)中提插 10 15 寸,捻转 90
15、 18080 1202 min胃轻瘫患者胃电图中等强度最佳手针强提插 15 2 寸,捻转 180 360120 1602 min1 4捻转、提插和捻转提插复合手法效应的比较捻转、提插和捻转提插复合手法效应比较的文献见表 4。从表 4 可见,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不能得出哪种手法的效应更显著,这可能与手法刺激参数、观察指标的不同有一定关系。2刺激量与补泻作用的关系不同刺激量不仅在效应程度上存在差别,有的也会产生相反的效应,被看做是补和泻的效应。一般认为,弱刺激产生的有效刺激量小,产生兴奋作用的时间长,可以纠正低下的功能状态,为补法;强刺激产生的有效刺激量大,很快就进入抑制状态,可以制约亢盛的功能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1 25 针刺 基本 手法 作用 关系 研究进展 灸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