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pdf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pdf(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 题。(14分)任元受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节 选 自 宋 陆 游 老学庵笔记)【注】任元受:名尽言。事:侍奉。迨(ddi):及。辟:征召。辞:推辞。1.解释下
2、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 分,共 4 分)未尝离左右左右: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或以语话稍多稍: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尽言方养亲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必持以遗老母 遗: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乂 2 分)虽 名 医 不 迨 也4.把下列句子翻
3、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 分,共 4 分)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2)魏公太息而许之。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2 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 答16题。(16分)(一)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 选 自 宋 史 欧阳修传)(二)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
4、:“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 长 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锚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H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 自 宋 史 苏 轼 传)【注释】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治:处理。废:放下。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涂潦:洪水。吾侪(chdi):我们。畚(b刎 锚(cha):盛土器和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版:筑墙用的夹板。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1.用“/
5、”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乂2分)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 小 题1分,共4分)母尝谓曰 尝:轼诣武卫营 诣:尾属于城 属:使官吏分堵以守 使: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其平居教他子弟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B.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D.其间千二百里(三峡)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 分,共 4 分)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5.根据选文内容,试举一例来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任意答出一点
6、即可乂 2 分)6.结合选文(一)的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 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 题。(14分)严植之,字孝源,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天鉴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禀奉,妻子困乏,及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植之性慈仁,好行阴德,虽在暗室,未尝怠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为棺敛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间其故,云姓黄,家本荆州,为人佣赁。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
7、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愈,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节 选 自 梁史儒林传,选文有删节)【注释】高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天鉴四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后文的“七年”指天鉴七年。五经博士: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禀奉:俸禄。宅:这里指墓地。阴德:阴功。暗中做有德于人的好事。暗室:暗处。这里指私下。佣赁:指受雇于人,即当雇工。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乂 2 分)载 与 俱 归 为 营 医 药 六 日 而 死 为 棺 敛 殡 之 卒 不 知 何 许 人 也。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 分,共 4 分)生徒为市宅 市:未尝怠也 怠:尝
8、缘栅塘行 缘:遗以资粮 遗:3.下列句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的一项是(2 分)【A.不以所长高人B.以植之兼五经博士C.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D,遗以资粮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 分,共 4 分)妻子困乏,及卒,丧无所寄。(2)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愈。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严植之有哪些良好品质?(2 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 题。(14分)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
9、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选 自 吕氏春秋报更)【注释】余子:庶子。礼貌:用作动词,以礼相待。遇:礼遇,赏识。说:喜欢。乘:兵车。逢泽之会:秦国在逢泽盟会诸侯。逢泽,地名,在河南开封。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 分,共 4 分)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语:(2)愿君之礼貌之也愿:闻客之秦北面再拜闻:北: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昭文君见而谓之日温
10、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B.虽游然岂必遇哉今虽耄老(送东阳马生序)C.请与客共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张仪所德于天下者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 小 题2分,共4分)(1)国虽小,请与客共之。至 于 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张仪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 答14题。(14分)金 履 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及 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翰,而翰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
11、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坞,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瑁、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节 选 自 元史金履祥传,有删减)【注释】婺:指婺州。濂、洛之学:“濂学”指北宋周敦颐为首的学派,因其原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而得名;“洛学”是以北宋程颖、程颐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何基,字子恭,号北山,称北山先生。与王柏、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或“北山四先生”)。
12、黄翰值加):字直卿,号勉斋。经济:安邦济世。遽:快,迅速。朱理、张清献:晚唐割据军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 分,共 4 分)自是讲贯益密就:履祥遂绝意进取遂:会襄樊之师日急师:且备叙海舶所经备:2.下列选项中,与“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中的 以 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D.愚以为营中之事(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 分,共 4 分)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2)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述金履祥
13、的两件事。(4 分)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 题。(14分)萧陶隗,字乌古邻,刚直有威重。咸雍初,任马群太保。素知群牧名存实亡,悉阅旧籍,除其羸病,录其实数,牧人畏服。陶隗上书曰:“群牧以少为多,以无为有。上下相蒙,积弊成风。不若括见真数,著为定籍,公私两济。”从之。畜产岁以蕃息。大康中,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上尝谓群臣曰:“北枢密院军国重任,久阙其人,耶律阿思、萧斡里剌二人孰愈?”群臣各誉所长,陶隗独默然。上问:“卿何不言?陶隗曰:“斡里剌懦而败事阿思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得已而用败事犹胜基祸。”上曰:“陶隗虽魏征不能过,但恨吾不及太宗尔!”然竟以阿思为枢密使。(节 选 自 辽 史 列 传
14、第二十)【注释】咸雍: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二个年号。马群太保:古代官职名。括见:这里指核实。籍:名册,登记册。蕃息:这里指繁殖增多。大康: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年号。契丹行宫都部署:古代官职名。耶律阿思:字撒班,辽重臣。萧斡里剌:西辽重臣。枢密使:古代官职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 分,共 4 分)悉阅旧籍久阙其人悉:阙:耶律阿思、萧斡里剌二人孰愈孰:然竟以阿思为枢密使竟: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 分)斡 里 剌 懦 而 败 事 阿 思 有 才 而 贪 将 为 祸 基 不 得 已 而 用 败 事 犹 胜基 祸。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 分,共
15、4 分)群臣各誉所长,陶隗独默然。(2)陶隗虽魏征不能过,但恨吾不及太宗尔!4.你觉得萧陶隗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举例说明。(4 分)勤勉好学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 题。(14分)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 育 之,使 学。
16、未 数 年,吴 氏 子 无 能 与 鼎 谈 者。其 师 去,鼎 遂 为 吴 氏 诸 子 师。(选 自 逊志斋集,有删改)【注释】鬻(yii):卖。大家:世家望族,这里指有钱人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 分,共 4 分)辄能言诸生所诵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吴氏爱之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鼎欣然欣然: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逾年,尽通其师所能 逾: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父独不肯其真无马邪(马说)B.生子而能业择其善
17、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C.师辞之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D.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为屿(小石潭记)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4.结合选文,概括詹鼎在求学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4分)忠孝仁信(2015孝、2014(忠)八、(湖南长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 答14题。(12分)石 奢 者,楚昭王相也。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 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18、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日:“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史 记 循吏列传)【注释】行县:出行属县。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惠:恩惠。听:偏听,偏信。居官:担当的官职。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傅:推诿。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9、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纵 其 父 而 还 自 系 焉(纵:越过)B.不私其父,非 孝 子 也(私:偏袒)C.过听杀人,自 拘 当 死(过:经过)D.辞 不 受 令(辞:言辞)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
20、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筒要概括。(5 分)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 题。(14分)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移中监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尊位,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厚衣并束之日暴,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 钺汤镌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匈奴绐言武死,其后汉闻武在,使使者求武
21、,匈奴欲慕义归武。汉尊武为典属国颔显异于他臣也。(选文改编自刘向 新 序 节士)【注释】苏建:苏武之父。孝武皇帝:汉武帝。移(y i)中:厩名,厩为养马场。监:主管某一事务的官员。旃:同“毡”,一种毛织品。暴:同“曝”,晒。由:同“犹”,像。钺(fu yue):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汤链(hub):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用来烹煮罪人。竟:终于,终究。台(ddi):哄骗。典属国:官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 分,共 4 分)武不从 从:于是律绝不与饮食 绝:子为父死无所恨 恨:虽有钺汤锤之诛而不惧也 惧:2.下列选项中,与“苏武之谓也”中 的“之”字意义和用
22、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何陋之有(陋室铭)C.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 分,共 4 分)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使使者求武,匈奴欲慕义归武。4.请 你 用 课 文 孟子二章中的句子来概括苏武的品质。(2分)5.选 文 引 用 诗经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 答14题。(15分)武王至鲍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日:“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日:“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
23、行不辍。军师皆谏口:“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 之 义 也。人 为 人 之 所 欲,己 为 人 之 所 恶,先 陈 何 益?适 令 武 王 不 耕 而 获。(节 选 自 吕氏春秋)【注释】鲍(w即水:古水名。西伯:原指周文王,这里指武王。曷:何。病:疲乏。陈:同“阵”,列阵。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 小 题1分,共4分)天雨,日夜不休 雨:武王疾行不辍 疾:是令胶鬲不信也 信:大克之2.下 列 句 子 中,加着重号词
24、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B.其主必杀之其真无马邪(马说)C.此武王之义也小大之狱(曹刿论战)D.适令武王不耕而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 小 题2分,共4分)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2)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4.武王为了保住胶鬲的性命做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为国爱民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 答15题。(15分)【甲】叶石林在颖昌,岁值水灾,京西尤甚,浮殍自唐、邓入境,不可胜计,令尽发常平所储以赈。唯遗弃小儿,无由处之。一日询左右曰:“
25、民间无子者,何不收蓄?”曰:“患既长或来识认。”叶阅法例:凡伤灾遗弃小儿,父母不得复取。遂作空券数千,具载本法,即给内外厢界保伍,凡得儿者,皆使自明所从来书券给之官为籍记凡全活三千八百人。【乙】种世衡所置青涧城,守备单弱,刍粮俱乏。世衡以官钱贷商旅,不问所出入。未几,仓縻皆实。又教吏民习射,虽僧道、妇人亦习之,以银为的,中的者辄与之。既而中者益多,其银重轻如故,而的渐厚且小矣。或争徭役轻重,亦令射,射中者得优处。或有过失,亦令射,射中则免之。由是人人皆射,富强甲于延州。(选 自 智囊,有删改)【注释】叶石林:叶梦得,字石林,北宋时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学识渊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课外 分类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