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专题(26篇).pdf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专题(26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专题(26篇).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专题(2 6篇)-、(2 0 0 6年浙江省宁波市)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己。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一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
2、带来了任何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
3、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选自2 0 0 5 年 6月 号 世界
4、博览,有删改)7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3分)8 .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和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3分)9 .第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1 0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 1 .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 分)【参考答案】()7.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互助合作,求得生存的种形态(或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为共生双方的任何一
5、方提供它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的生存形态)。(3 分)8.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高等植物与真菌(3分。每 格 1 分)9.“或许”表述卜分恰当,符合科学性。(2分。只 答“使语言准确”之类得1 分)1 0.D (3 分)1 1.例如:共生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只有服从这 规 律,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人类的生存如同生物进化样,不会只是单的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求合作共生。“合则双赢,争则俱败”,我们应努力创建和谐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 分。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二、(四川攀枝花2 0 0 6 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 9 一2 3 小题。(
6、1 5 分)“能吞能吐”的森林(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 片 1 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 0 0 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
7、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暧。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
8、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暧,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19.第 一 段 中 画 横 线 处 文 字 运 用 的 说 明 方 法 有。(3分)20.文中将“森林”说 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2分)21.第 二 段 的“说 起 森 林 的 功 劳,那 还 多 得 很”句 在 文 中 的 作 用是,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
9、上”强调了。(2分)22.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2分)(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23.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作为攀枝花市的员,阅读本文后你对攀枝花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提出的建议不少于四条。)(4分)【参考答案】19.列 数 据 引 材 料(引用说明)打 比 方(比喻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共3分)20.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意思致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21.承上启下(过渡)森林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大(森林破坏严重)。(答对一空给
10、1分,共2分)22.(1)原因: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被采伐和毁抻;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答对一个原因给1分,共2分)(2)影响: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答对一方面给1分,共2分)23.(1)加 大“双创”活动宣传力度,让全市人民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2)加快荒山绿化工作(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3)严格控制“三废”排放,还我市清水蓝天。(4)严格实施垃圾分装和回收制度,变废为宝。(只要建议合理,与“双创”活动相关即可给分。答对一条建议给1分,共4分)三、(2006年湖北省随
11、州市)阅 读 请 重 视“弹性水库”一文,回 答2125题。(15分)请重视“弹性水库”陈良瑞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 里 有2 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
12、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血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
13、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 30天以上。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弹性水库还有着地卜一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
14、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2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解释下面词语。(3分)“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降雨机”,o“弹性水库“,。2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主要说明它在 和 方面的功用。(3分)23.“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99%。”句 中“甚至”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24.根据本文末段介绍的内容,完成下面比喻。(3分)树林还是 o25.如果给本文再加一段结束语,你打算写些什么?(不超过50字)(3分)【参考答案】2 1.比喻树(林)具 有(在天旱时)放出水分的特征。比喻树林
15、具有雨季蓄水,旱季吐水(完全根据外界形势变化而变化)的特征。22.树 林 蓄 水 抗 旱(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23.不能去掉。去掠后就不能准确地说明树在干旱时放出水分的客观事实,因为能放出99%水分的只是特例,是极限值。24.一部巨大的空调机。25.略(只要符合文意即可)四、(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B卷)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
16、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一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嘱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 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诺尔玛去医院进行毓部更
17、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
18、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
19、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 60%至 90队 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 和 E 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1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
20、“无论”“一旦”“都”的作用。(4分)1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20.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 7.微波食品有损健康。(3分)18.强调突出全部如此,无一例外。(4分)19.微 波 辐 射(或:微波泄漏)。微波食品安全(或:微波破坏食品营养的成分以及微波食品对健康的危害)。(4分,一点2分)20.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从而产生热量。(4分)五、(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A卷)(15分)神秘的运动常数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
21、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 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 0米/
22、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 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振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是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
23、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最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 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
24、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深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选 自 青年文摘2006年 第1期)17.读完全文,说 说“神秘的运动常数”指的是什么?这发现对科学研究有何意义?(4分)18.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几乎:很可能:19.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蜂鸟和海豚这两个例子进行说明?(4分)20.科学家们发现“神秘的运动常数”的过程,对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有哪些启示?(3分)【参考答案】1 7.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
25、值总是在0.20.4之间。(1分)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Y-己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用于研究外星可能存在的游水生物和飞行生物;帮助军方研制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3分,一 点1分)18.“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很可能”,表示可能性大,但不完全肯定。(本题4分,每一间2分)19.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2分)因为这两个事例分别代收精丁动物和游水动物,或分别代代体形小和体形大的动物。这样使得出的结论具有代表性,增强说服力。(2分,答前一句即给2 分)2 0.大胆质疑、大量观察、大量试验等。(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说明文 阅读 练习 专题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