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实用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实用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实用教案.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 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 写“杂、稀”等1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 写 宿新市徐公店。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 写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难点1.理 解“日长篱落无人过”的意思。2.想象画面,能说出诗词句中描绘的情景。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本课生字可以在多种形式的诗词朗读中,结合语境识记。“剥”是多音字,在文中读 帅 “剥(b。)”是 文 读,“剥(bdo)”是白读,用于口语等。“徐、杂”可联系生活中的人名、报纸杂志来识记。“篱、疏、锄”可结合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帮助识记,“篱、锄”
2、可用熟字“加一加”偏旁的方法,“疏”可 用“蔬”字“减一减”偏旁的方法。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按结构归类指导,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偏旁均应写得紧凑,左右结构的字,“疏、赖”左右宽窄相当,“剥”左宽右窄,其他均为左窄右宽。还要提醒学生书写时要注意,“杂”的下半部分是“水”,不 是“木”;“翁”的上部为“公”,不要写成“分”;“蜓”的右半部分“廷”的笔顺是先内后外,其 中“壬”的中间一横略长。朗读指导朗读两首古诗时,引导学生按照以往读诗的方法,采 用“四三”节奏朗读。对于浅显易懂的词句,如,“篱落疏疏、儿童急走、飞入菜花”,读时要轻快;对于耐人寻味、引发联想的诗句,如,“一径深、无处寻”,要读得舒缓,“
3、深”与“寻”重读,语音绵长,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朗读词时,启发学生先用古诗的朗读方法练习初读:四字句二二节奏,五字句二三节奏,六字句二二二节奏,七字句四三节奏。然后结合这首词的大意,提醒学生朗读节奏不能机械地用,下阕的六字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可 采 用“二四”节奏,更符合这首词的意境。最后一句,“溪头”停顿稍长,“卧剥”语气稍轻,“莲蓬”声音延长,语调微扬,读出沉醉快乐之感。注意上下阕中间停顿要稍长。1阅读理解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语境和生活,调用多种感官展开想象。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 可 将“无人过”的宁静和“蜻蜓峡蝶飞”的灵
4、动对比,进而想象农村生活的忙碌与祥和。宿新市徐公店中 抓 住“追黄蝶”和“无处寻”,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中的颜色,仿佛看到黄蝴蝶飞入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中,瞬间失去了踪影;还可以想象画面中的声音,仿佛听到乡村孩童的嬉笑声和纷乱的脚步声,以及好奇的惊呼声;还可以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孩童们寻找蝴蝶时四处张望,或跳或蹲的可爱的样子。清 平 乐 村 居中,可 以 抓 住“锄豆、织鸡笼”,分别想象大儿的勤劳,中儿的手巧,抓 住“卧”字想象小儿剥莲蓬时顽皮天真的可爱模样。然后,在品读关键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提供一些表达的句式或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的、零散的画面整合一下,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对诗的理解
5、。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或诗句,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如,“日长篱落无人过”“一径深”“茅檐”等,通过联系上下文中的景物特征、学过的古诗、生活实际、课外阅读经验等,理解诗意。最后,连起来说说诗词的意思、。积累运用引导学生按一定节奏朗读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诵,最后背诵下来,做到熟读成诵。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 备 清 平 乐 村 居的音乐及字卡、词卡。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课时课时目标1.会 认“杂、篱”等 4 个生字,会 写“杂、疏”等 9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默 写 古 诗 宿新市徐公店。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教学过程板 块 一 谈 话 导 入,引出课题活 动 1背诵古诗,导入新课2L导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谁来背一背?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出 示 诗 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 宿新市徐公店。活 动2指导正音,理解诗题1.指读字音,“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 i n g;“杂”是平舌音;“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 i i o2.理解诗题:“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宿”是“住”的意思;“新市”是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3 .带着理解读一读诗题。4 .介绍作者。
7、课 件 出 示 生平简介:范成大(1 1 2 6 1 1 9 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文学成就:他的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的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晚年时所作的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非常有名。主要作品:石湖居士诗集 石湖词等。设 计 意 图 学生对古诗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板 块 二 学 习 古 诗,感知诗意活 动1结合学习活动卡,学 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1 .出示活动卡,自主学习。课件出示默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说说
8、你在这首诗描绘的画里看到的情景。不理解的词语词语意思看到的情景2.小组交流,完善活动卡。组长带领组员解决活动卡上的问题。整合组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活 动2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指生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读通诗句。课件出示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3蜓/城蝶飞。2.按节奏齐读,读出韵律美。3.导思: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说说你在这首诗描绘的画里看到的情景。预设:生1:读 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两句时,我仿佛看到果园里的梅子成熟了,金灿灿的,杏子也长得很肥美。田野里养麦开花了,雪白一片,油菜花渐渐凋谢了。师: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
9、它凝练成两句诗就是一一(生接读诗句)。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画面。生2:读 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时,我仿佛看到夏天的时候,篱笆边没有人,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4.教师引导想象:蝴蝶和蜻蜓飞来飞去,可爱极了,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5.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充分讨论,了解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感受农民的繁忙和劳动的辛苦。6.理解诗意。课 件 出 示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
10、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7.再读古诗,思考: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诗人描述了乡村安宁幽静的生活,他的心情是悠闲、愉悦的。设计意图 感悟诗句必须以正确地理解字词为基础,在理解的过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理解古诗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人笔下的画面,并结合画面,读出感情。板 块 三 想 象 画 面,学习古诗活 动1结合学习活动卡,学 习 宿新市徐公店1.介绍作者。课 件 出 示 杨万里(1 1 2 7 1 2 0 6),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做过秘书监等职。主张抗金,正直
11、敢言,有气节。以擅写田园诗著称,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小池 闲居初夏午睡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2.出示活动卡,自主学习。4课件出示默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说说你读了这首诗后想象到的情景。不理解的词语词语意思想象到的情景3.小组交流,完善活动卡。活 动 2 品读诗句,自主想象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2.按节奏读一读古诗,读准生字的读音,读出诗的韵味。课件出示宿/新市/徐公店曹茗/卿舜/一但深,树头/新绿/未成用。儿童/本本/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3.根据加点字词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
12、急走:快跑。4.导思:读了诗句,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1)点拨:联系上一首诗 中 的“菜花稀”,想象篱落疏疏的样子。“一径深”点 出“深远”之意。什么是新绿呢?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画面吗?(2)学生描述由前两句诗想象到的画面。(3)过渡:刚刚听了大家的描述,我知道前两句诗描述了一个很美很幽静的画面,接下来诗人让平静的画面动了起来,是哪些词语让这春天的画面动了起来呢?学生圈画关键词。预设:急走、追、E入、寻。(4)由静化动,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具体描述“急走、追、飞入、寻”等动作,紧扣这些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想象到的画面,让画面动起来。5.指名朗读诗句,齐读诗句
13、。6.交流诗句的意思。课件出示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57.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我看到了在那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树上的花已经纷纷落下来,可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形成浓密的树荫;乡村孩童嬉笑声和纷乱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原来他们在追赶蝴蝶。黄蝴蝶飞入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孩子们四处张望,或跳或蹲,却再也没有发现黄蝴蝶的踪影。8.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闲适、惬意、愉悦。9.指导有感情
14、地朗读。“篱落疏疏、儿童急走、飞入菜花”等词语浅显易懂,读时要轻快,“疏疏”和“菜花”语气不要太重;而“一径深”和“无处寻”画面悠远灵动,读时要舒缓,重音落在“深”和“寻”上,语音绵长,给人意犹未尽之感。10.配乐朗读诗句。设计意图 此诗是画面感非常强的田园诗,让学生结合学习活动卡学习,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板 块 四 巩 固 生 字,指导书写活 动1观察生字,明确要点1.课件出示会写字。课 件 出 示 杂稀篱蜻蜓蝶宿徐疏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杂、篱、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稀、蜻、蜓、蝶、徐、疏”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蜻、蜓、蝶”部首相同,都是虫字旁。活 动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1.教
15、师范写:篱、蝶、疏。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3.集体评议。设 计 意 图 写字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靠熟习。本环节意在给学生一定的书写时间,培养学生先观察再书写的良好习惯。通过指导和练写,学生更加重视写字,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板 块 五 背 诵 积 累,实践拓展1.背诵古诗。2.选择你喜欢的古诗,结合里面的诗句,给古诗画一幅画。设计意图 制 作“诗配画”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并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强化诗的美育功能。这一过程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6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静态动态梅 金 黄 杏 肥麦 花 白 菜
16、花 稀有花有果日 长 无 人 过蜻 蜓 蚊 蝶 飞人忙虫飞乡村风光篱落人忙宿新市徐公店静态动态篱落疏疏树头新绿儿童追蝶飞入菜花春景幽深儿童天真幽静田园快乐童年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锄、剥”2 个生字,会写“茅、檐”等 5个字。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活动1 背诵古诗,巩固诗意1 .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谁能背一背?(指名背诵)2 .指生说诗意。活 动 2 播放歌曲,引入词题1 .过渡:背得真好!奖励大家欣赏音乐(播放课件),好听吗?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哪里吗?2 .(板书:清平乐村居
17、)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看看题目,你有什么发现?3 .教师举例,对比说明“诗和词在形式上的区别”。4 .介绍词和词牌名。5 .解题。课 件 出 示 清平乐,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唐教坊曲名,后来用作词牌名。“乐”在这里读yu-“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设 计 意 图 复习导入,以音乐欣赏引出要学的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7板 块 二 了 解词的特点1 .导学:除了题目不一样,找找词句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诗句有什么不一样。2 .学生汇报交流。3 .教师讲解:词句有长有短,不像古诗,结构严谨,句式对仗,词相对而言形式更加自由一些。中间的空格把词分为两部分,相当于把歌词分为两
18、段,我们称这两部分为上阕和下阕。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有停顿。词的句尾押韵,如,“小、草、好、媪”的韵母都是a o;“东、笼”的韵母都是ongo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词体、了解词韵,感 受“词”这一文学体裁的优美,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词的理解。板 块 三 指 导 朗 读,练习书写活 动1指导朗读,强调字音1.导学:读 了 词 题“村居”,你想知道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为了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意境,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词。2 .出示朗读要求。(1)把词句读准确,读通顺。(2)出示停顿节奏,老师指导朗读。朗读的节奏是:四字句二二节奏,五字句二三节奏,六字句二二二节奏,七字句四三节奏。但是朗
19、读节奏也不能机械地用,下阕的六字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可 采 用“二四”节奏,更符合这首词的意境。最后一句,“溪头”停顿稍长,“卧剥”语气稍轻,“莲蓬”声音延长,语调微扬,读出沉醉快乐之感。注意上下阕中间停顿要稍长。课件出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3.指名读词,辨析字音。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剥:两个音意思一样,b a o,一般用作口语,如“剥皮、剥花生”;而b O属于书面语,所以这里读b。翁媪:老翁和老妇。“媪”读匕。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
20、读w U 活 动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81.出示会写字,指名认读:茅、檐、翁、赖、剥。2.观察生字的特点,交流书写要点。3.观看书写视频。4.练 写2个字。设 计 意 图 指导学生按照词的韵律朗读,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读出韵律美,并引导学生结合书中注释初步感知词的内容。板块四 自主学习,理解词意活 动1结合学习活动卡,学习交流1.出示活动卡,自主学习。课件出示默读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说说你在这首词描绘的画里看到的情景。不理解的词语词语意思看到的情景2.小组交流,完善活动卡。活 动2汇报词意,展示朗读1.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1)茅:指茅草屋。(2)相媚好:相互逗趣、取乐。(3)吴音:
21、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4)翁媪:老翁和老妇。2.指导朗读。3.引导朗读:当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后,我们对整首词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同桌之间互相读读,指名展示读。活 动3读出画面,加深感悟1.过渡:人们常说:诗中有画。清 平 乐 村 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2.感悟环境图。导学:有些画面是写景的一一请你读(指名读词句),有些是写人的一一(齐读词句)。(1)写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9(2)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3)交流: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
22、儿青青。(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3.感悟人物图。读读这首词,看看简练的语言里一共描写了几个人,他们都在干什么。预 设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交流:一对满头白发的老翁和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那他们正在聊什么呢?预 设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交流:老夫妻俩的大儿子、二儿子多么勤劳、孝顺、能干啊,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儿。预 设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交流:小儿子呢?他在干什么呢?(卧剥莲蓬)“卧”是什么意思?(躺、睡、趴)看到这样的小儿子,你想到了哪个词?(调皮、淘气)4.加深感悟:诗人用到了“亡赖”,“亡赖”同“无赖”,本 指“放刁撒泼,蛮不讲
23、理”,而在这里指“顽皮、淘气”。小儿子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调皮,何等自在啊!在词人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画卷,风景如画,有劳作的美好,也有生活的温馨,让人陶醉其中。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温馨美好的感觉。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画面,围 绕“诗中有画”展开交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词的意境,走进村居。指导学生理解“亡赖”的古今义,了解这是一种“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板 块 五 走 近 作 者,感受情怀活 动1认识诗人辛弃疾1 .学生交流对辛弃疾的了解。2.教师介绍作者。课 件 出 示 辛弃疾(1 1 4 0 1 2 0 7),南宋
24、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弃疾诗词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其诗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在文学上,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主要作品有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菩10萨 蛮 书江西造口壁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等。活 动2升华情感,朗读全词1 .导学:可以说,这是词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词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
25、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2.再读全词。背诵全词。设计意图 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创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词意的理解。结合词的创作背景,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中蕴藏的情感。板块六拓展练笔,体悟情感1.读词句,结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词句中呈现的情景,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展开合理想象,将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2.大胆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 将文本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语言表达,融入孩子的想象,把想象内容化为文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实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