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
《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童EB病毒感染 1964年年Epstein、Barr和和Achong在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观察到病毒颗粒,称为淋巴瘤细胞系观察到病毒颗粒,称为Epstein-Barr病毒(病毒(EBV),又名人类疱疹),又名人类疱疹病毒病毒4型(型(HHV-4)。)。EBV属于属于-疱疹病毒亚科淋巴浅隐病毒属,疱疹病毒亚科淋巴浅隐病毒属,是双链是双链DNA病毒。病毒。宿主:人类宿主:人类病毒结构病毒结构 EB病毒(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pstein和和Barr于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细胞培养中最早发
2、现,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主要侵犯主要侵犯B细胞。细胞。感染机制感染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目前还未完全阐明主要感染主要感染B细胞细胞一般认为一般认为EBV通过相关病毒蛋白吸附于通过相关病毒蛋白吸附于B细细胞表面,从而感染并转化胞表面,从而感染并转化B细胞。转化后的细胞。转化后的B细胞引起细胞引起CTL的免疫应答。的免疫应答。CTL的免疫应的免疫应答答EB病毒感染,临床发病的主要原因。病毒感染,临床发病的主要原因。6EBV的增殖性感染的增殖性感染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 EBV早期抗原(早期抗原(EA)非结构蛋白,具非结构蛋白,具DNA
3、多聚酶活性多聚酶活性 EBV衣壳抗原(衣壳抗原(VCA)与病毒与病毒DNA组组成成EBV的核衣壳的核衣壳 EBV膜抗原(膜抗原(MA)EBV的中和抗原的中和抗原(gp320)7EBV非增殖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包括:包括: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恶性转化恶性转化 潜伏感染相关抗原潜伏感染相关抗原 EBV核抗原(核抗原(EBNA)感染和转化的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均可检出细胞核内均可检出 潜伏感染膜蛋白(潜伏感染膜蛋白(LMP)潜伏感染潜伏感染B细胞细胞的表面抗原的表面抗原EB病毒仅能在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
4、的细胞具有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确定的有:EBV核抗原(核抗原(EBNA),早期抗),早期抗原(原(EA),膜抗原(),膜抗原(MA),衣壳抗原),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免疫性免疫性人体感染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抗体,抗EA抗体,抗抗体,抗VCA抗体及抗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
5、细胞免疫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如T淋巴细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对病毒活化的“监视监视”和清和清除转化的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淋细胞起关键作用。10致病性致病性v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v我国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以上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v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感染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v感染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v病毒可长期潜伏病毒可长期潜伏EBV相关疾病相关疾病(一一)非肿
6、瘤性疾病非肿瘤性疾病 (二二)肿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 (三三)其它疾病其它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mononucleosis.IM)是目前所知道的由是目前所知道的由EBV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 典型症状:发热、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结典型症状:发热、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结 肿大肿大 ,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中多为异形淋巴细胞。中多为异形淋巴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致死性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致死性IM,75%的患儿在出的患儿在出生后数周死于生后数周死于IM,幸存者易患者恶性淋巴瘤和
7、低,幸存者易患者恶性淋巴瘤和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血症。2慢性活动性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继发于原发EB病毒感染外周血中检测到高EBV-DNA载量和异常的EBV抗体,受损组织内检测到EBV编码的RNA和蛋白没有已知的免疫缺陷 3、X性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性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XLP)是一种罕见的与是一种罕见的与X染色体相关的免疫缺陷性疾染色体相关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仅见于男孩病,仅见于男孩。4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增多症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增多症 这是一种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
8、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主要临床表现: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主要临床表现: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外周血常规全血细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外周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无异形淋巴细胞,骨髓中吞噬红细胞减少、无异形淋巴细胞,骨髓中吞噬红细胞现象多见。血清学检查有抗胞现象多见。血清学检查有抗VCA-IgG和抗和抗VCA-IgM、抗、抗EA-IgG增高增高,但抗但抗EBNA抗体缺抗体缺乏。乏。肿瘤性疾病 EBV致瘤谱大,可引起多种淋巴瘤致瘤谱大,可引起多种淋巴瘤淋巴瘤类淋巴瘤类:Burkitts淋巴瘤,霍奇金病,非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霍奇金淋巴瘤等;上皮性肿瘤类:鼻
9、咽癌,胃腺癌,肺癌,上皮性肿瘤类:鼻咽癌,胃腺癌,肺癌,乳癌,大肠癌等;乳癌,大肠癌等;新近研究发现在胸腺瘤、胆管癌、平滑肌新近研究发现在胸腺瘤、胆管癌、平滑肌瘤、肝肉瘤中也可以检测出瘤、肝肉瘤中也可以检测出EBV。传染性单核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1.定义定义 由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携带者患者、隐性感染者、携带者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唾液传播,偶尔输血感染唾液传播,偶尔输血感染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两个流
10、行病学特点在发达国家,有两个感染高峰第一个:学龄前1-6岁第二个:青春期和青年14-20岁,最终80%-90%成人被感染在发展中国家感染发生早,两岁时90%血清阳转。3.发病机理发病机理 EB 咽喉部咽喉部 血液血液 全身全身 病毒病毒 淋巴结淋巴结 病毒血症病毒血症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 B细胞细胞 T胞毒性胞毒性 B细胞细胞 EBV受体受体 防御反应防御反应 效应细胞效应细胞 (EBV感染)感染)(表面抗原改变)表面抗原改变)(CTL)(异常淋巴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唾液唾液侵侵 犯犯形细胞形细胞 细细成成破破 坏坏累及累及3.发病机理发病机理从感染EBV到首发症状出现,潜伏期大约30-50天
11、。在口咽部上皮细胞、扁桃体腺窝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的病毒增殖感染导致病毒复制和高水平的唾液传播,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感染EBV感染1年后,病毒复制和唾液传播水平会下降,但会持续终身3.发病机理发病机理EBV在B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导致全身的感染,同时可以终身潜伏感染在B淋巴细胞中,因为在潜伏感染状态下,B淋巴细胞仅表达很少量的EBV基因,因此可以逃避免疫监视细胞的监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CD4+和CD8+T细胞对EBV免疫反应十分强烈,细胞免疫反应可以局限EBV的初次感染和控制慢性EBV感染。4.病理病理表现为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表现为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1.肝脏:间质性改变肝脏:
12、间质性改变2.脾脏:脾窦及脾髓内充满变异淋巴细胞脾脏:脾窦及脾髓内充满变异淋巴细胞3.淋巴结: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高度增生淋巴结: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高度增生4.其他:神经系统、心、肾、肺、皮肤其他:神经系统、心、肾、肺、皮肤 (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5.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潜伏期3050天,儿童天,儿童515天天(1)发热:约)发热:约1周,重者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2)咽峡炎:)咽峡炎:50有灰白色渗出物,有灰白色渗出物,25上腭有瘀点,上腭有瘀点,部分病例合并链球菌感染。部分病例合并链球菌感染。(3)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
13、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大最常见。大最常见。(4)脾脏肿大:)脾脏肿大:50的病例可伴脾大,持续的病例可伴脾大,持续23周。周。(5)肝脏肿大:发生率约肝脏肿大:发生率约1015。(6)皮疹:可出现多样性皮疹,如红斑、斑丘疹或麻)皮疹:可出现多样性皮疹,如红斑、斑丘疹或麻疹。疹。(7)其他:)其他:50病例可有眼睑水肿。病例可有眼睑水肿。(8)呼吸不畅,打鼾,咽痛明显,口气特别重。)呼吸不畅,打鼾,咽痛明显,口气特别重。并发症并发症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早期传染性单核细胞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早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死亡的首要因素。被波及时主
14、要表现为急性增多症死亡的首要因素。被波及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脑膜炎、神经根炎、脑干脑炎等,其发生率约脑膜炎、神经根炎、脑干脑炎等,其发生率约1%,通常发生于起病后通常发生于起病后13 周;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周;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惊厥、昏迷、偏瘫、脑膜刺激征等。偶可出失眠、惊厥、昏迷、偏瘫、脑膜刺激征等。偶可出现急性小脑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表现为言语不现急性小脑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表现为言语不清、眼球震颤、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截瘫等。出清、眼球震颤、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截瘫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虽病情较重,但大多数患者可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虽病情较重,但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且很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EB 病毒感染 儿科 业务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