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发病.docx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发病.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发病一、发病基本原理(一)正气与邪气的概念(1)正气的基本概念: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于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的防御能力具体表现在抵御外邪入侵、驱邪外出、修复调节能力及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等方面。(2)邪气的基本概念: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内所产生的某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如六淫、疠气、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痰饮、瘀血、结石等。邪气的侵害作用,主要体现在可导致生理机能失常、可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可导致体质类型的改变等方面。(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存内,邪不可
2、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或正虚生“邪”(指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三)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与发病关系至为密切,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无邪则一般不病;病邪影响病情和病位;在某些情况下,邪气在发病中亦能起主导作用。故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四)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一般来讲,正胜邪却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并能决定发病的证候类型。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与发病:主要体现于气候因素、地域因素、生活工作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对发病的影响。(
3、2)体质与发病:具体表现在决定发病的倾向性、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等方面。(3)精神状态与发病:精神状态影响内环境的协调平衡,故能影响发病。三、发病类型(1)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2)徐发:又称缓发,即感邪后缓慢发病。此与致病因素种类、性质以及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3)伏而后发:多见于“伏气温病”,如“夏伤于暑,秋为痎痃疟”,“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等。(4)继发: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5)合病与并病: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病证。(6)复发:引起病证复发的机理是余邪未尽,正气未复,同时更有诱因的作用。关于复发的基本特点、复发的主要类型、复发的诱因(包括重感致复、食复、劳复、药复、情志致复)等,应予重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发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