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优秀课件.ppt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优秀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第1页,本讲稿共78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借鉴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哲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传播学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生物学、管理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科学等相关学科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技术和应用的基础。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还不足百年,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发展和完善。这里只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直接相关的理论,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第2页,本讲稿共78页教育视听理论教育视听理
2、论教育视听理论教育视听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戴尔的经验之塔教育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拉斯威尔的拉斯威尔的五五传播理论传播理论香农的通讯传播模式香农的通讯传播模式韦斯特莱的控制传播理论韦斯特莱的控制传播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与加涅的指导教学布卢姆的掌握学习与加涅的指导教学 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巴班斯基的最优化
3、教学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第3页,本讲稿共78页第一部分 视听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第4页,本讲稿共78页一、戴尔的经验之塔 1946年,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戴尔在他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研究了录音、广播等视听教学手段怎样在教学中使用,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总结出一系列视听教学方法,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理论,这就是视听教学理论。由于戴尔把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塔来系统描述,因此,人们又将这一理论称为经验之塔理论。第5页,本讲稿共78页视觉符号视觉符号经验之
4、塔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经验之塔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理解)设计的经验(理解)参与活动(演戏、表演)参与活动(演戏、表演)观摩示范观摩示范见习、旅行见习、旅行电影、电视电影、电视参观展览参观展览广播、录音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照片、幻灯言语言语符号符号观观观观察察察察的的的的经经经经验验验验做的做的做的做的经验经验经验经验抽象抽象抽象抽象的经的经的经的经验验验验第6页,本讲稿共78页视觉符号视觉符号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经验之塔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理解)设计的经验(理解)参与活动(演戏、表演)参与活动(演戏、表演)观摩示范观摩示范见习、旅行见习、
5、旅行电影、电视电影、电视参观展览参观展览广播、录音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照片、幻灯言语言语符号符号观观观观察察察察的的的的经经经经验验验验做的做的做的做的经验经验经验经验抽象抽象抽象抽象的经的经的经的经验验验验最底层是直接的经验,是直接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的经验,是最丰富的具体经验。即通过对事物的看、听、尝、嗅、做取得的经验。这是“真实的改编”,这种改编,可以使人们对真实更易理解。如制作模型,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演戏、表演、感受那些在正常情形无法获得的感情上和观念上的体验。以上三个方面的经验,都包含有亲自的活动,在这三种方式中,学习者不仅仅是活动的旁观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通过看别人怎么做
6、,使学生知道是如何做的,以后他自己就可以动手模仿着去做。可以看到真实事物理学和各种景象。通过观察了解来学习。屏幕上的事物是实际的事物的代表,而不是它本身。通过看电视,得到的是替代的经验。要主指表达一定含义的图形、模拟图形等抽象符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即文符号)两种,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第7页,本讲稿共78页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1.塔的底层的经验 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2.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第8页,本讲稿共78页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3.教育升华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
7、,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4.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9页,本讲稿共78页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5.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第10页,本讲稿共78页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既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
8、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根据、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因此,它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第11页,本讲稿共78页第二部分 教育传播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第12页,本讲稿共78页 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的科学。是随着广播、电视、报刊、报纸等传播媒体的发展,逐步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标,通过教育媒体,将相应的教育内容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它与大众传播有许多共同这处,
9、两者关系密切,可以把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是成果应用到现代媒体教育中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因此传播理论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第13页,本讲稿共78页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威尔(Haold Lasswell)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从什么途径?)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这就是著名的“五W模式”。传者信息媒体受者效果谁说什么什么途径
10、对谁什么效果第14页,本讲稿共78页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第15页,本讲稿共78页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拉斯威尔“5W”模式,主要是发挥传播(教师)、受者(学生)的
11、主动性积极性,选择和组合适合教育内容的现代教育媒体,通过这些媒体将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受者,并通过实践检验或证明其产生的效果,因此此模式对指导现代媒体教学有一定的作用。第16页,本讲稿共78页二、香农的通信传播模式 香农(Shannon)在研究电报通信问题时,在所著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传播的模式,这一模式原是单向直线式的,不久就将这一模式加入了反馈系统,并引伸其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信源信源信宿信宿编码编码译码译码信信道道干扰干扰反馈反馈第17页,本讲稿共78页二、香农的通信传播模式 香农认为,传播过程是“信源”,即传者,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信宿”即受者,接收这些经过“
12、译码”(即解释符号)的信息符号。有效的信息传播需要传者的经验与受者的经验有一部分重叠,否则受者难以理解或正确认识。香农的传播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传播过程中引入了“反馈原理”。受者在处理收到的信息时会有反应,这种反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给传者了,传播根据反馈的情况重新设计或修改传播内容,使之更适合受者的需要,提高传播效果。第18页,本讲稿共78页二、香农的通信传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香农的模式,主要在于选择、制作适合表达和传播相应教育信息的现代教育媒体,掌握师生经验的重叠范围,及时分析来自各种渠道的反馈信息,以取得教育的最优化。第19页,本讲稿共78页三、韦斯特莱的控制传播理论 韦斯特莱(West
13、ley)传播理论是一种控制论的模式,强调传播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信息源 编制者 信息把关人(教师)信息接收者(学生)外部信息反馈反馈反馈第20页,本讲稿共78页三、韦斯特莱的控制传播理论 韦斯特莱传播理论的特点是传播的信息必须经过“把关人”的过滤,而且注意反馈现代教育技术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传播教育信息的,这种教育信息也应由把关人选择、过滤。在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教师起了把关人的作用,教师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即必须及时分析各个渠道的反馈信息。信息的编制者(教材编写人)也应获取教师和学习者的反馈信息,提高教材的质量,只有从教学的整体观点来考虑,才能使教学过程最优
14、化。第21页,本讲稿共78页第三部分 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第22页,本讲稿共78页现代学习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阐明学习产生的机制、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有效学习方法等问题。较有影响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3页,本讲稿共78页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出现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至二十世纪70年代末。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观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桑代克试误学习
15、理论和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对早期的 CAI影响很深。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多年来一直成为 CAI课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并且沿用至今,就是行为主义影响的明显例证。第24页,本讲稿共78页 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又称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该学说来源于桑代克著名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桑代克是第一个通过动物行为实验研究建立学习理论的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桑代克系统地提出了其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1)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所得就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联结的组成。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经过盲目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由开始的错误反应多于正确
16、反应到最后全部为正确反应,这样一种学习就称为试误学习。第25页,本讲稿共78页 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2)在试误学习中,影响刺激与反应能否建立联结,主要依赖练习律、准备律和效果律三大法则。练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变会减弱;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变会增强。即联结只有通过练习来强化。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第26页,本讲稿共78页 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3)学习
17、者在某种刺激情景中,学习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将有助于其它类似情景中学习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训练迁移)第27页,本讲稿共78页 2.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参照了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原理和法则,根据著名的“斯金纳箱”动物实验研究,创建了独具特征而又对教育心理学影响极大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观点:第28页,本讲稿共78页 2.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1)斯金纳总结出两类反应,由刺激引发的“应答性反应”和学习者发出的“操作性反应”。前者往往是一种不随意的行为;后者大多数是随意的或有目的的行为。在应答性行为中,学习者是被动地对环境作出反应;而在操作性行为中,学习者
18、是主动地作用于环境。经典条件作用只能用来解释基于应答性行为的学习,把这类学习称为“S(刺激)类条件作用”(反射学习)。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式,则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称为“R(强化)类条件作用”(操作学习)。第29页,本讲稿共78页 2.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2)强化原理。学习者的任何自发性反应,如能带来有效后果,则该反应因强化而保留。凡是能强化学习者反应的一切刺激均视为强化物,有正负之分。正负强化物均对学习产生强化作用,即经由正负强化物的安排使学习者行为改变。因强化物出现而强化某种反应的现象,称为正强化;因强化物消失而强化某种反应的现象,称为负强化。第30页
19、,本讲稿共78页 2.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2)强化原理。强化物的出现与消失,都是学习者的有效反应所致(后效强化)。后效强化是学习者能否学到某种特定行为的关键。强化程序是指采用后效强化从事操作条件作用学习时,在提供强化物的时间上或频率上做不同的安排,从而观察学习者正确反应的出现率和强化实施的关系。强化程序有: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第31页,本讲稿共78页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1)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用“试误”来解释简单行为的学习;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则用“强化原则”解释多种复杂行为。(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故而在教育上主张奖励与惩罚。(3
20、)根据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强化原则,便产生了对学校教育极有影响的行为矫正、编序教学、精熟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第32页,本讲稿共78页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于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的局限,虽然它注重可观察的行为,但在完全解释人类的行为时却表现出不足。尤其它认为只靠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对日常处于社会情境中人类的学习而言,颇不实际。因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观察、思维、判断等能力,而借助这些能力,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不须靠直接的亲身经验,照样可以获得学习。另一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在解释人类复杂学习行为方面给我们更多的答案。第33页,本讲稿共78页 1.班杜拉的观
21、察模仿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倡的模仿观察学习理论有丰富的内涵,而与教育相关的要点主要表现如下:(1)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环境、个人与行为)班杜拉认为,在社会环境中,环境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这三者彼此交互影响,最后才确定学到的行为。人的行为表现不单是内在力量的驱使,人所学到的行为,也并非纯因行为表现受到外在环境所控制。人既受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也能影响环境中的其他人。第34页,本讲稿共78页 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论(2)学习的产生非基于强化。班杜拉的学习理论把强化视为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信息”,即强化物的出现是为了让个体认知他们行为后果将带给他的是
22、奖或惩(正强化或负强化)。(强化并非必要因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极为重视学习时个体本身的自主性,认为即使个体自己未曾亲身体验行为之后的奖罚,单凭观察别人行为后的奖惩的效果,也会学到何时何地该表现何种行为。第35页,本讲稿共78页 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论(3)学习得自观察与模仿。班杜拉采用观察学习与模仿两个概念来说明在社会情境中个体的行为因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观察学习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即可获得学习。模仿指个体在观察学习时,向社会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模仿的对象称为楷模,如父母与教师,常被儿童视为模仿的楷模。第36页,本讲稿共78页 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
23、习理论(4)模仿学习有不同的方式。班杜拉认为,学习者由于当时的心理需求与学习所得(技能或概念)的不同,因而会以四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观察学习及对楷模的模仿。直接模仿 综合模仿 象征模仿 抽象模仿 第37页,本讲稿共78页 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论(5)模仿学习绝非机械式反应。班杜拉认为,即使众人所观察的情境相同,其所表现的反应也不尽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反应是经过他认知判断后才表现出来的,即人在学习情境中观察模仿时,在接受刺激到表现出反应之间,有一段中介作用的内在心理历程。如儿童看成人击打假人后不直接抄袭成人的动作,而是各自表现不同的攻击行为。第38页,本讲稿共78页 1.班杜拉的观察模仿学习理
24、论(6)最能引起儿童模仿的楷模。班杜拉研究认为,儿童最喜欢模仿的人物有他心目中对他生活影响最大的重要人物;与他同性别的人;曾获荣誉、出身高层社会以及富有家庭的儿童。而儿童不喜欢的人物是同辈群体中有独特行为甚至曾经受惩罚的人。此外,同年龄同社会阶层出身的儿童,彼此间较喜欢相互模仿。(7)最观察学习的四阶段历程。此历程包括注意、保持、再生与动机阶段。第39页,本讲稿共78页 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1)班杜拉认为学习行为可由观察模仿而产生,此理论符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因而被教育上用来解释学习行为自律问题。(2)观察学习为教育上经常举办的示范教学、观摩教学以及教学演示等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技术 理论基础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