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第3课时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必修.ppt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第3课时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必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第3课时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必修.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 课时 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 。太阳高度角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称为 。2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春分日和秋分日,由_向南北两极递减;夏至日,由 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日,由 向南北两极递减。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3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最大值 90。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赤道上全年 ;随
2、纬度的增高,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来越 ;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大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夏至日昼夜平分大极圈2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各地 ,纬度越高,越长。夏至日时,北半球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各地 ,纬度越高,越长。冬至日时,北半球各纬度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昼最长夜最短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夜昼最短夜最长极夜三、季节更替1形成原因:和 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 变化。2不同纬度的变化(1)低纬度地区 ,季节更替现象 。(2)高纬度地区 。(3)中纬度地区 。3
3、天文四季(1)夏季: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角 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角 的季节。(3)春秋二季:冬夏的过渡季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周年全年皆夏不明显全年皆冬四季更替明显最长最大最短最小4季节划分(1)我国传统上以 、为起点来划分四季。(2)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符,一般把 3、4、5 三个月为 季,6、7、8 三个月为 季,9、10、11 三个月为 季,12、1、2三个月为 季。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夏秋冬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极递减,如图1314:图 131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图(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
4、直射点靠近时变大,远离时变小。如图 1315:图 131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图2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H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该地所在纬线与该日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距离)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度量某一纬线圈在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它反映该纬度的昼长;在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它反映该纬度的夜长。昼长(昼弧长360)24 小时,夜长24昼长。如图 1316 中 A 点的昼长2703602418 时,B 点的昼长2/32416 时(昼弧占整个纬线长的 2/3),C 点的昼长1/3248 时。图 13162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总结对称规律:同一
5、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2)季节变化规律总结可用一句话总结为:直射点向哪边移动,哪个半球昼就变长。如图 1317(以北半球为例):图 1317北半球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图【典例 1】图 1318 为某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日变化曲线图,此地经纬度为多少?图 1318【名师点拨】由图可知该地太阳高度角在北京时间 10 点时达到最大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三节 课时 地球 自转 公转 共同 作用 产生 地理 意义 课件 图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