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件完美版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的创新与民族融合.pptx
《教育课件完美版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的创新与民族融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课件完美版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的创新与民族融合.ppt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07讲PART 07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民族融合主干知识梳理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目标解读 1.了解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与监察制度,理解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唐朝藩镇割据的现象及其危害。3.北魏孝文帝改革。4.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重大史实 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主干知识梳理1.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朝代更迭主干知识梳理2.士族制度(1)概念: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
2、,逐渐消亡。(2)特点(特殊地位):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方面,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盛行。主干知识梳理(3)形成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权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4)衰落原因自身腐朽:腐朽奢华的生活、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东晋、南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庶族乘机逐渐典掌机要。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彻底扫荡并结束士族制度)。主干知识梳理3.君主
3、专制的演进(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及门下省的三省体制。(2)隋唐措施: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保证了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影响深远。中书省门下省主干知识梳理【问题思索】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秦汉的三公是分别对皇帝负责一方面的政事。隋唐的三省宰相则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过程中互相配合又互相制衡;同时宰相政事堂讨论、制定国策,将皇帝的最后决策权纳入政务运行的程序中,使君主专制的体制趋于完备。主干知识梳理4.唐朝中期的藩镇割据现象(1)背景:唐朝中期
4、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知识拓展】安史之乱概况: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由唐朝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同唐朝争夺统治权。地位:它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唐朝地方上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割据主干知识梳理5.选官制度的发展(1)九品中正制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盛行朝代:。选官依据:门等出身。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魏晋南北朝主干知识梳理【知识拓展】九品中正制概况:始于曹魏,完备于西晋,到南北朝时期又有所变化。地位: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
5、隋唐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最初的影响: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和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为魏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干知识梳理(2)科举制形成: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科,科举制形成。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影响: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与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问题思索】科举制的进步之处与此前的选官制度
6、相比,科举制自由报考,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择优录取,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进士主干知识梳理6.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1)(1)背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2)内容措施具体内容意义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党长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7、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主干知识梳理措施具体内容意义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吏治有所好转迁都洛阳493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骚扰,稳固了政权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主干知识梳理(3)作用: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主干知识梳理7.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4)(1)
8、“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主干知识梳理(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政治: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强调民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法律:慎用刑罚,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思想: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民族关系: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促进民族关系发展。对外关系: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主干知识梳理(3)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
9、史发展中的作用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三省六部制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1)三省六部权力的运行有着浓厚的分权制衡思想,三省长官共同议事,由中书省行使起草诏书的权力,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2)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称宰相。唐太宗进一步划分了三省
10、的职权,使各职权部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另增设宰相,给一些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义使其参与宰相官务。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考点深化探究2.正确评价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3)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恶性发展和朝政的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考点深化探究【史论
11、结合】史料1三省六部运作机制史料2“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钱穆国史新论解读(1)史料1体现了三省的职能,六部是尚书省的下属机关。三省的设置实质上分散了宰相权力,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君权。(2)史料2中以第一个句号为界分为两层意思,前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从汉至唐宰相制度的变化,后面反映的是唐代中央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三省六部制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范权臣专政,加强皇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问题综合上述史料,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
12、考点深化探究【答案】特点:三省都有长官,有严密的下级机构,三省的长官与下级官员在工作上有严格的隶属关系;三省是单纯的行政机关,而不是皇帝的个人附属机构;在政务处理上,三省有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联系,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影响:国家体制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的过渡最终完成,并趋于成熟。考点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被正式废除。考点深化探究(2)影响积极方面:扩大了统治基础;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
13、场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专制政府中有文化素养的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消极方面: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在儒学经义的范围内,特别是明清的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的制度。考点深化探究【史论结合】史料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
14、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点深化探究解读史料主要阐述了科举制的创新之处和积极意义。第一个省略号之后到第二个省略号之前的史料说明了科举制的创新之处,第三个省略号后的史料指出了科举制的积极意义。问题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考点深化探究【答案】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高考链接突破明考情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8全国卷26武则天
15、对宰相制度的改革从武则天改革切入,考查改革宰相制度的目的2018全国卷25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唐后期藩镇割据的情况2016全国卷25历代选官制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切入点,综合考查科举制的影响考题12018全国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课件完美版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3单元 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的创新与民族融合 教育 课件 完美 高考 一轮 复习 通史 历史 单元 魏晋 隋唐 时期 政治 创新 民族 融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104112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