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机械系统创新实例.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机械系统创新实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机械系统创新实例.ppt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机构创新第八章机构创新(chungxn)实例实例第一节活齿减速带轮机构第一节活齿减速带轮机构 1、概述、概述 带传动和行星传动是机械传动的基础传动元件,带传动和行星传动是机械传动的基础传动元件,它们的传动性能不同:带传动结构简单它们的传动性能不同:带传动结构简单(jindn)、传动平稳、造价低廉、不需润滑、能缓和冲击和过载传动平稳、造价低廉、不需润滑、能缓和冲击和过载打滑、噪声小;行星传动结构紧凑、传动比大、传动打滑、噪声小;行星传动结构紧凑、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承载能力强。将带传动和行星传动组合起来,效率高、承载能力强。将带传动和行星传动组合起来,在不增加带轮外廓尺寸的条件下,研制出
2、具有两种传在不增加带轮外廓尺寸的条件下,研制出具有两种传动综合优良性能的行星减速带轮,是开发高性能传动动综合优良性能的行星减速带轮,是开发高性能传动元件的重要课题。元件的重要课题。第一页,共69页。2.原始(yunsh)机构选择 行星传动的选择外激波摆动活齿传动。组成结构及传动原理 如图71所示为外激波摆动活齿传动的结构模型和传动原理图。外激波摆动活齿传动是由三部分组成:外激波器H由内轮廓偏心套和转臂滚针轴承组成;活齿轮(chln)G是由活齿架和一组摆动活齿组成,相当于内齿行星轮,活齿架为具有等分驻齿槽的筒状构件,与机架固联或与输出轴固联;中心轮K为外齿轮(chln),齿形为摆动活齿几何中心运
3、动轨迹的内等距线,与输出轴固联或与机架固联。第二页,共69页。图71外激波摆动(bidng)活齿传动的结构模型和传动原理图 传动比计算。外齿中心轮的齿形综合。外激波(j b)摆动活齿传动的优缺点。第三页,共69页。带传动的选择 带传动由带轮、带和支承件组成。利用张紧在带轮上的带和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带传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传动平稳、能缓和冲击和过载打滑,缺点是传动比较小且不准确,且在结构上从动带轮占据的空间没有充分利用。3.活齿减速带轮的形成 由外激波摆动活齿传动与带传动机构的从动带轮合二为一形成的行星减速带轮,是一种新型减速装置。它具有带传动可靠性高、减振能力强等优点,又保持了摆
4、动活齿传动无W输出机构带来的一系列优点,并成功地克服了外激波摆动活齿传动外激波器尺寸大带来的动平衡性能差的缺点。带轮与外激波器的组合(zh)带轮激波器使绕固定轴传动的带轮成为外激波器的一部分 卸荷带轮设计 第四页,共69页。第二节同轨迹第二节同轨迹(guj)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同轨迹四连杆机构是指自由度 F相同、输入构件的运动规律相同、输出构件上的一点轨迹相同的一组连杆机构,但这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不同,所以其受力状态、动态性能有巨大差异。因而,同轨迹连杆机构的形成方法是机构创新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形成同轨迹连杆机构的罗伯特契贝谢夫定理是由美国(mi u)数学家萨姆尔罗伯特于1875年和俄国学者
5、契贝谢夫于1878年分别发现的,因此称为“罗伯特契贝谢夫定理”。该定理的内容是:由一个四杆铰链机构发生的一条连杆曲线,还可以由另外两个四杆铰链机构发生出来。或表述为同一连杆曲线,可以用三个不同的机构来实现。第五页,共69页。1.1.连杆连杆(lin n)(lin n)点点K K位于连杆位于连杆(lin n)(lin n)两铰链连线两铰链连线上的同迹连杆上的同迹连杆(lin n)(lin n)机构机构图形缩放原理如下图72a所示为一平行四边形机构,由平行四边形OBKD与机架在O点铰接而成。A点为BK杆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AO得交点C。当A点沿任意给定轨迹运动时,C点将给出与A点相似但缩小了的轨迹
6、。AO除以CO与AB除以KB的值是相等的为常数m(射线定理)。当此四边形作为一刚体绕O转动一角度时,A点转到A,按射线定理有AA与CC的比值与AO与CO的比例(bl)等于常数m。A点的一切运动都是这两部分运动的合成。因此C点的运动是以缩小的比例(bl)模拟A点的运动,反之亦然。第六页,共69页。第一个同迹连杆机构设计如图72b所示,在原始机构上作平行四边形导引机构BODK。曲柄C0CDO为所示的第一个同迹连杆机构,K为连杆CD延长线上的点。所示曲柄拉摇杆机构的尺寸,如图中下面的公式。第二个同迹连杆机构设计如图72c所示,在原始机构上作平行四边形导引机构A0AKE。双摇杆机构A0EFCO为所求的
7、第二个同迹连杆机构。第三个同迹连杆机构设计如图72d所示,CO是两具同迹连杆机构中共同(gngtng)的新机架的固定铰链点,机架的三个固定铰链点A0与O,A0与CO,O与CO。第七页,共69页。2.2.任意任意(rny)(rny)连杆点连杆点 K K的同迹连杆机构的同迹连杆机构在图73a中,四杆机构A0A1B1B0为A1B1上有附加连杆点K的原始机构。由罗伯特契贝谢夫定理决定的另两个四杆机构为A0A2C2C0和B0B3C3C0。在这3个同迹连杆机构中有四个相似三角形;有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获得两个同迹连杆机构尺寸的A凯莱作图法:想象73a中机架铰链A0、B0、C0没有结牢,随后拉动A0、B0
8、、C0互相脱开,直到各个连杆机构的曲柄、连杆和从动件形成一条直线,便得到图73b,后者的机架距离不等于前者,但两图中所有活动构件的长度是正确的,所有的角度也是正确的。对于(duy)任一给定的带连杆点的铰链四杆机构,都可以作出如图73b这样一个图形而获得它的另外两个同迹连杆机构的尺寸。第八页,共69页。图73第九页,共69页。图74的左上图就不能用A凯莱作图法,因为三个连杆机构压缩成一条直线。把O1ABO2作为一个原始机构,为了找到连杆AB延长线上K点的同轨迹机构,在机架O1O2 的延长线上作O3,使O1O2:O2O3AB:BK,然后,依次作三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得到了同迹四杆机构 O2O3B2C
9、2,C2B2延长线上点K与原始机构中的K点轨迹相同。图74的左上的a、b两图是描绘同一连杆曲线的四杆机构和六杆机构。还可求出另两个(lin)同迹六杆机构,如图74的下面两图。第十页,共69页。图74第十一页,共69页。3.3.应用应用(yngyng)(yngyng)实例实例图75是车轮六杆悬挂(xungu)装置。第十二页,共69页。第三节新型第三节新型(xnxng)内燃机的开发内燃机的开发1.1.往复式内燃机的技术矛盾:往复式内燃机的技术矛盾:工作机构及气阀控制机构组成复杂,零件多。曲轴等工作机构及气阀控制机构组成复杂,零件多。曲轴等零件结构复杂、工艺性差。零件结构复杂、工艺性差。机构运动惯性
10、力大,因此增大轴承惯性载荷,使系统机构运动惯性力大,因此增大轴承惯性载荷,使系统不平衡产生振动,也限制了输出轴转速不平衡产生振动,也限制了输出轴转速(zhun s)(zhun s)的提高。的提高。曲轴回转两周才又一次动力输出,效率低。曲轴回转两周才又一次动力输出,效率低。第十三页,共69页。第十四页,共69页。2.2.无曲轴无曲轴(qzhu)(qzhu)式活塞发动机式活塞发动机结构创新:利用机构等效代换原理。以反凸轮机构代还原发动结构创新:利用机构等效代换原理。以反凸轮机构代还原发动机的曲柄滑块机构。使零件减少,结构简单,成本降低。机的曲柄滑块机构。使零件减少,结构简单,成本降低。运动原理:活
11、塞往复运动,由推杆端部的滑块在凸轮槽中滑动运动原理:活塞往复运动,由推杆端部的滑块在凸轮槽中滑动致使凸轮转动,再经输出轴输出转矩。致使凸轮转动,再经输出轴输出转矩。性能特点:系统中不需要飞轮,转动平稳;通过性能特点:系统中不需要飞轮,转动平稳;通过(tnggu)改变改变凸轮轮廓形状可以改变输出轴转速,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凸轮轮廓形状可以改变输出轴转速,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应用:重型机械、船舶、建筑机械等。应用:重型机械、船舶、建筑机械等。第十五页,共69页。第十六页,共69页。3.3.旋转式内燃发动机旋转式内燃发动机(直接将燃料的动力(直接将燃料的动力(dngl)(dngl)转化为回转运动输出
12、)转化为回转运动输出)组成情况:椭圆形汽缸,三角形转子(转子的内孔上有齿),外齿轮,吸气组成情况:椭圆形汽缸,三角形转子(转子的内孔上有齿),外齿轮,吸气口,排气口,火花塞。口,排气口,火花塞。工作原理:吸气、压缩、燃爆、排气。随着这四个物理功能致使三角形转子工作原理:吸气、压缩、燃爆、排气。随着这四个物理功能致使三角形转子与椭圆汽缸之间的空腔体积发生变化,则转子进行转动。与椭圆汽缸之间的空腔体积发生变化,则转子进行转动。性能特点:结构简单,零件数量性能特点:结构简单,零件数量(shling)(shling)比往复发动机少比往复发动机少40%40%,体积减少,体积减少50%50%,重量下降,重
13、量下降1/21/2到到2/32/3;但存在汽缸上产生振纹的问题。其原因是与密封片;但存在汽缸上产生振纹的问题。其原因是与密封片的材料与形状有关。的材料与形状有关。运动设计:三角转子相当于行星内齿轮运动设计:三角转子相当于行星内齿轮2 2,系杆,系杆H H是发动机的输出轴,是发动机的输出轴,1 1为中心为中心轮,并且:轮,并且:z2/z1=1.5,z2/z1=1.5,则:则:nH/n2=3 nH/n2=3。见下页图。见下页图。第十七页,共69页。第十八页,共69页。第四节联轴器的创新第四节联轴器的创新(chungxn)设计设计1.1.联轴器的分类联轴器的分类根据联轴器是否补偿两轴位移的偏移,是否
14、具有根据联轴器是否补偿两轴位移的偏移,是否具有弹性元件,可作图弹性元件,可作图7 79 9所示的分类。下面通过对机床所示的分类。下面通过对机床行业对联轴器的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仅对可行业对联轴器的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仅对可移式联轴器进行开发移式联轴器进行开发(kif)(kif)创新设计。创新设计。从系统结构及对现有可移式联轴器进行抽象分析,从系统结构及对现有可移式联轴器进行抽象分析,可知联轴器总功能为联接两轴并传递扭矩可知联轴器总功能为联接两轴并传递扭矩T T及转速及转速n n;分功能为联接功能、传递功能、补偿调节功能、润滑分功能为联接功能、传递功能、补偿调节功能、润滑密封功能、吸
15、震缓冲功能、维修再生功能等。密封功能、吸震缓冲功能、维修再生功能等。第十九页,共69页。第二十页,共69页。2.2.创新创新(chungxn)(chungxn)构思构思工作原理的创新构思工作原理的创新构思 利用机械设计方法学基本原理将联轴器的主要分功能作为可变利用机械设计方法学基本原理将联轴器的主要分功能作为可变元素,运用各种创造技法对可变元素进行变化,列出形态矩阵表,元素,运用各种创造技法对可变元素进行变化,列出形态矩阵表,从表中组合,获得新方案。确定元素为:从表中组合,获得新方案。确定元素为:A A联接功能;联接功能;B B传递功传递功能;能;C C补偿调节功能,运用智力激励法、相似类比法
16、等创造技法,补偿调节功能,运用智力激励法、相似类比法等创造技法,对可变元素进行变化,分析如下对可变元素进行变化,分析如下(rxi)(rxi):实现联接的作用效应有形联接、力联接、化学分子联接等。联接实现联接的作用效应有形联接、力联接、化学分子联接等。联接性质:刚性、弹性。性质:刚性、弹性。实现传递功能。作用效应有:摩擦效应、啮合效应、磁效应、粘实现传递功能。作用效应有:摩擦效应、啮合效应、磁效应、粘附效应等。措施有:齿轮传动、带传动、摩擦轮传动、链传动、液附效应等。措施有:齿轮传动、带传动、摩擦轮传动、链传动、液压传动、蜗杆传动等。压传动、蜗杆传动等。第二十一页,共69页。实现补偿调节功能。作
17、用效应:构件相对运动、构件变形等。措施:增加元件的活动度,加入中间元件、增加弹性元件等结构创新构思 将结构中完成主要功能的主要零件的主要表面(功能面)进行变型,功能面变形的主要参数是形状、大小、位置、顺序、材料。联轴器的主要功能面是左、右联轴器和中间元件的配合面。变化可变元素,将工作原理(yunl)和结构中的可变元素的变化列成形态矩阵表,见图710及图711上图。新型联轴器构思理论上从图710中组合构思,可获得多种联轴器方案。其中有多种是可行的方案,包括现有的联轴器方案和具有创新原理(yunl)结构的联轴器方案,举例说明如图711下图所示的一款新结构的联轴器,还有图712所示的上、下两款不同的
18、新款结构的联轴器。第二十二页,共69页。图710第二十三页,共69页。图711第二十四页,共69页。图712第二十五页,共69页。第五节过载第五节过载(guzi)保护装置的机械结保护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构设计1.偏心轮连杆机构图713所示的偏心轮连杆机构。主动轮1通过偏心轮2驱动连杆头3。连杆4将运动传递给摇臂5,从而驱动从动轴6。要求设计(shj)一个功能可靠、制造方便的过载保护装置,它可使得当从动轴过载时,连杆机构的运动和力的传递中断,但主动轴仍可继续运转。此外,要求过载中断以后,该装置容易恢复到先前状态。过载精度为3%,主动轴转速50r/min,转矩400Nm,生产批量2台。第二十六页,共
19、69页。2.2.过载过载(guzi)(guzi)保护装置的设计保护装置的设计在以上偏心轮中设计过载保护装置的设计方案有许多。从功能结构层次上看,可将过载保护装置安置在不同的构件上,比如可以安置在主动轴上、连杆铰链、从动轴上。这里只讨论过载保护装置安置于主动轴的情况。从物理原理层次上看,有机械式、电动式、液压式、气压(qy)式和电磁式等多种方式,这里只讨论简单的机械式。尽管如此限制设计方案空间,但通过功能分析,仍可得到8种基本结构方案(见图714)。第二十七页,共69页。图714第二十八页,共69页。以可靠的功能,方便装配、调节,较少的磨损和较低的噪声等为评判标准,从上述8个可能性方案中优选出图
20、714d、f、h所示3种较好的结构方案。以此3种方案作为基本结构,运用变元法,对每个基本结构再作变化,又可得到8种结构设计新方案(如图715)。上述过载保护装置的16种结构方案从物理原理的角度看,不外乎是变形和摩擦两种,绝大部分的差异仅仅是结构细节上的差异。图715c(上)在16个方案中是最佳(zu ji)结构设计,但通过变元法,仍可继续改进,如图715下a-e五个结构。第二十九页,共69页。图715第三十页,共69页。第九章第九章 机械系统创新机械系统创新(chungxn)实实例例 9.1 机器人的研制机器人的研制 9.2 自行车的演变自行车的演变(ynbin)与与发展发展第三十一页,共69
21、页。9.1 机器人的研制机器人的研制(ynzh)第三十二页,共69页。1.机器人简介机器人简介(jin ji)机器人是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个跨学科的高科技产品,它涉及到机构运动学、动力学、传感、控制、驱动、材料、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已形成机器人工程这一专门研究领域。机器人的“成长”过程就是计算机、传感器、和各种机构等系统的创造(chungzo)、改进与综合配置的过程。第三十三页,共69页。(1)机器人的)机器人的“大脑大脑(dno)”机器人的“大脑”就是计算机,或称电脑。现在广为使用的电脑属于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计算机,也就是说目前机器人的大脑仅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但现在关于形象思维(x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系统 创新 设计 实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