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技巧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技巧管理.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技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技巧及管理及管理区慢病中心慢职科 王谦可2012-4-25建立与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居民健康档案 背景与政策“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建立“低成本、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医学目的的转变、疾病谱、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新医改及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以医院为主、病人和疾病为中心的治疗型被动服务模式-以社区、家庭为主、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中心的防治结合型主动服务模式基本原则政策引导、居民自愿。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居民自愿参与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优先为老年人、慢病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等建档,逐步扩展到全人群规范建档
2、、有效使用。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证信息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使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充分利用辖区相关资源,共建共享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建立健康档案需要回答的十个问题1、什么是健康档案?6、怎么建?2、为什么建?7、谁来用?3、为谁建?8、怎么用?4、谁来建?9、近期目标?5、建什么?10、如何保障?
3、一、定义一、定义 个人健康档案是指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二、建居民健康档案的原则二、建居民健康档案的原则政策引导、居民自愿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规范建档、有效使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建什么?建什么?居民健康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档案的内容1.居民健康档案封面2.个人基本信息表-基础表3.健康体检表4.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应包括个人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服务记录组成康管理及其他服务记录组成)
4、。7 7个部分个部分5.残疾人健康管理记录表。6.其他医疗服务记录表,包括接诊记录表、会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等。7.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不应贪多求全,有限目标三、服务对象三、服务对象 常住居民指居住在本社区的本市户籍居民 +已办理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居民怎么建?投入产出比必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与国情纸质为基础发展为电子化是必然趋势必须与机构日常服务结合 通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常门诊、健康体检、入户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服务提供情况做相应记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法1.社区动员2.建档途径与方法途径有2:入户建档 结合日常业务 建档方法:医生按档案表
5、内容逐项询问-居民回答 -医师填写-复核修订3.筛选登记重点人群4.档案归档建档基本要求如实记载,不因某种需要而任意改动,具有医学效力和法律效力做到: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原则上原则上上述表格应填写完整。若由于客观原因,上述表格应填写完整。若由于客观原因,打打“*”符号项目可以选填,其余项目必须符号项目可以选填,其余项目必须准确完整填写,才能进入数据库,成为有准确完整填写,才能进入数据库,成为有效健康档案效健康档案)、连续性、可用性、保密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1.指定专责人员负责 日常管理,督促使用2、将服务对象分为两大类 日常诊疗,重点人群3、纸质健康档案的管理和存放 档案资料
6、以个人为单位装在档案袋内,做好标识编码和存放顺序按照居委、住址、家庭排列按照档案存放要求配置健康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借阅制度管理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信息收集方法1、调查1)个案调查:是对个别发生的典型事例或病例进行的调查2)暴发调查:3)专题调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调查;4)现状调查(普查、抽样调查一分层、整群、系统、单纯随机抽样)社区健康档案信息收集方法2、专家健康询问调查:包括一次性和重复横断面调查、连续性长期调查。3、诊疗记录:包括门诊和住院病历记录、诊疗和护理记录、访视和健康管理随访记录、预防接种与健康保健记录、健康教育记录等。4、技巧:充分利用计划免疫、儿童保健、慢病管理、老
7、年病筛检或周期性健康检查、家庭访视等日常工作机遇,由首诊服务及全体社区专业人员建档、完善档案以及随访。居民健康档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利用1.通过日常医疗或公共卫生服务中更新档案资料复诊随访整理2.定期进行居民健康信息的汇总、统计分析与总结评估个体健康问题社区诊断处理健康问题医疗质量控制科研与教学健康档案填写的基本要求用钢笔或签字笔,不得用铅笔或红笔字迹要清楚,书写要工整数字或代码一律用阿拉伯字书写。若填错,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数码,切勿在原数码上涂改 6.编码编码 17位编码制:(居民健康档案有两个识别码,档案编码和身份证)编号编号-国标行政区/县码-街道-居委会-个人
8、 (6)(3)(3)(5)街道(乡镇)编码按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编制;各村(居)由区统一编制。个人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地址、家庭等顺序编制。顺德区、街道和居委会区划名称和代码表顺德区、街道和居委会区划名称和代码表 区(县)代码:.街道名称街道名称街道代码街道代码居委会名称居委会名称居委会代码居委会代码 考核指标和目标考核指标和目标考核指标和目标指标公式目标%2010201120122013及以后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4060规范建档率抽查档案书写合格数/抽查档案数10090档案利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
9、档案数)10070,逐步纳入计算机管理(电子档案5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规范建档:根据对不同人群的建档要求,建立完整的表单。表格填写完整。打“*”符号项目可以选填,其余项目必须完整填写无缺失。表格内容严格按填表说明的要求填写,准确无错误、无逻辑错误。存在的主要问题1、网络不通、纸质死档甚至假档2、未能更新和有效利用3、隐私保护和认识不足4、缺乏医学提示与警告系统5、系统独立运行,重复采集信息,浪费资源6、内容不完整,信息不连续7、档案内容、形式和信息收集缺乏标准8、监管流于形式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一、服务对象一、服务对象
10、常住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二、服务内容和方法二、服务内容和方法(一)高血压筛查(一)高血压筛查辖区内辖区内 35岁常住居民,每年第一岁常住居民,每年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就诊时为其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高危人群:对高危险人群(吸烟、肥胖者、长期饮酒者、高盐、高脂饮食者、父母
11、有高血压病史者),指导其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和行为干预。(二)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 1.建立健康档案 2.随访干预 将高血压患者纳入规范管理,每年至少面对面的随访4次,测量血压、病情评估。如血压、病情有变化,应根据情况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时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询问和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和服药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不需紧急转诊不需紧急转诊 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
12、行下一次随访时间。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连续两次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紧急转诊紧急转诊 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
13、情况。高血压患者健康检查高血压患者健康检查 高血压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一般体格检查、心电图、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胸透、血糖),可与随访相结合,预约患者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行动不便患者可预约上门体检。具体内容参照顺德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保健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实施工作指南和健康体检表,体检后填写健康体检表更新健康档案。表中带带*号的有条号的有条件时做。件时做。三、服务要求服务要求1.保证连续性随访。2.加强社区动员,争取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 服务。3.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 的健康档案。4.随访和健康检查完成后,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和健康体检表按
14、居民健康档案要求交由专责人员整理归档。考核指标和目标考核指标和目标1 1指标指标公式公式目标目标%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2013及以后及以后35岁居民首诊测压率年内35岁首诊测压人数/年内辖区内35岁首诊总人数1008095,2011年及以后高血压患者登记建档率年内已登记建档的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1520*备注:辖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根据社区卫生诊断报告中高血压患病率指标)考核指标和目标考核指标和目标2 2指标公式目标目标%2010201120122013及以后高血压患者健康检查率年内参加健康
15、检查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年内已建档高血压患者人数10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203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15302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一、服务对象一、服务对象常住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二、服务内容服务内容(一)2型糖尿病筛查辖区 40岁常住居民,每年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指导其进行血糖筛查,并做好记录。首诊病人 对第一次发现空腹血糖6.1 mmol/L(110 mg/dl)的居民,在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状态下,必须在另一日进行复测核实
16、。复测用静脉血浆葡萄糖(以下),达到以下三个标准之一者(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OGTT 试验中,2 小时PG 水平11.1mmol/l(200ng/dl)(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如复测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访中复查明确。对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高危人群(其血缘亲属中有患糖尿病者,尤其是父母;肥胖者;年龄在40岁以上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血脂、血尿酸不正常者;生活富裕、缺少体力活动者;吸烟、嗜酒
17、者;有过胰腺疾患或胆石症者;以前检查发现过血糖不正常或糖耐量减低者):指导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和行为干预。(二)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1.建立健康档案2.随访干预 将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规范管理,每年至少面访4次,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如病情有变化,应根据情况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时填写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询问和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和服药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若不需紧急转诊若不需紧急转诊
18、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16.7mmol/L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同时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检查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检查 在患者知情选择前题下,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一般体格检查、甘油三酯
19、、总胆固醇、胸透、血糖),可与随访相结合,预约患者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具体内容参照顺德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保健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实施工作指南和健康体检表,体检后填写健康体检表更新健康档案。表中带带*号的有条件时号的有条件时做。做。三、服务要求服务要求1.保证连续性随访。2.加强社区动员,争取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 服务。3.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 的健康档案。4.随访和健康检查完成后,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和健康体检表按居民健康档案要求交由专责人员整理归档。考核指标和目标考核指标和目标1 1指标公式目标%2010201120122013及以后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
20、建档率 年内已登记建档的2型糖尿病人数/年内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病总人数1001520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检查率年内参加健康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年内已建档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备注:辖区糖尿病患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根据社区卫生诊断报告中糖尿病患病率指标)考核指标和目标考核指标和目标2 2指标公式目标%2010201120122013及以后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2030,2012年及以后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糖达标人数/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人数1001520质量控制建立居民健康
21、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连续性直接影响其价值性。一、成立质量控制领导小组。二、成立专门机构、专人负责。三、制定实施计划、管理制度和质量 控制方案。四、获得街道、居委会支持。五、开展岗前培训 1.强化意识 标准化质量管理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环节质量管理意识 2.严格培训 怎样做好前期物资的准备工作 建档对象的预约 怎样对每一项目进行提问 档案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填写方法 高血压、糖尿病筛查方法等 3.建档和档案质量控制方法 建立档案原则上由2名医务人员完成,一人进行询问,一人进行记录。专人进行档案质量控制,对全部健康档案进行复核,每居委抽查约50份档案进行电话复核。六
22、、加强档案维护和管理通过连续性的随访和日常诊疗活动及时更新档案信息,保持信息的准确性设立各种记录台帐,制作档案电子管理表,进行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信息的分类管理,为信息报送打下基础。七、对报送信息上报前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八、成立区、镇两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 导组,加强对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工作的 指导。九、成立区、镇两级质量控制小组,不定期组 织质量抽查。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 性病管理纳入社区公共卫生考核,考核结果将直接与公共卫生等财政补助 资金挂钩。社区诊断社区诊断的目的确定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寻找造成卫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明确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确定社区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与干预重
23、点人群及因素为将要实施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提供依据为社区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动员各方关心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查明社区卫生问题及其范围与严重程度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布状况和严重程度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与居民健康有关的问题什么疾病在威胁社区人群生命和健康?主要受累的是哪些人群?哪些地方患病的危险性特别?在时间分布上有何特点?直接和间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确定应优先解决的社区卫生问题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常用指标死亡数据:各种死亡率、死亡原因、期望寿命等疾病数据: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疾病构成、病残率等生育和出生资料:出生率、总和生育率、再生育率3、明确目标人群有关特征人口学特征:数量与结构、增长率、期望寿命疾病指标: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社区疾病谱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等死亡指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4、查明优先卫生问题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环境状况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5、明确社区可供利用的资源经济资源机构性资源人力资源社区动员的潜力争取有关组织和机构的支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