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5/20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一一、两法合并的历史背景两法合并的历史背景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税制建年代末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税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税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收入设进入一个新时期,税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的主要来源,税收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段。2v1.五法并存阶段五法并存阶段vv全国人大于全国人大于全国人大于全国人大于19801980年年年年9 9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
2、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营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营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营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30%30%,另按应,另按应,另按应,另按应纳所得税额附征纳所得税额附征纳所得税额附征纳所得税额附征10%10%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vv19811981年年年年1212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所得税法,实行所得税法,实行所得税法,实行20%20%至至至至40%40%的的的
3、的5 5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纳税的所得额附征纳税的所得额附征纳税的所得额附征纳税的所得额附征10%10%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的地方所得税。vv19801980年年年年19811981年形成了外资两法。年形成了外资两法。年形成了外资两法。年形成了外资两法。八十年代以来所得税改革的三次重大变化八十年代以来所得税改革的三次重大变化3v1984年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v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和国营企业调节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和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对大中型企业
4、实行税征收办法。对大中型企业实行55%的比例税率,的比例税率,对小型企业实行对小型企业实行10%至至55%的的8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v 1985年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行10%至至55%的超额累的超额累进税率。进税率。v 1988年年6月,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月,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税率为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税率为35%。v1984年年1988年形成了内资三法。年形成了内资三法。v1980年开始进入五法并存阶段年开始进入五法并存阶段4v2.19
5、91年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从而完成了外资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从而完成了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从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从1991年年7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v 1993年年12月,国务院将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月,国务院将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整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整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自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
6、例,自1994年年1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v1991年年1993年形成了内、外资两法。年形成了内、外资两法。v从从1994年开始进入两法并存阶段。年开始进入两法并存阶段。两法并存阶段两法并存阶段53.20073.2007年年3 3月月16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以主席令第业所得税法,并以主席令第6363号发布,号发布,标志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标志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两法合并两法合并6二二、两法并存的突出问题两法并存的突出问题1 税基不统一税基不统一我国现行税法原则
7、上允许外我国现行税法原则上允许外资企业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据资企业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据实扣除,对内资企业却限制实扣除,对内资企业却限制扣除扣除,不利于内资企业进行成不利于内资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补偿。本费用的补偿。7 2 税率不统一税率不统一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测算,测算,测算,测算,20052005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负为负为负为24.53%24.53%,外资企业平均实际,外资企业平均实际,外资企业平均实际,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税负为税
8、负为税负为14.89%14.89%,内资企业高出外,内资企业高出外,内资企业高出外,内资企业高出外资企业近资企业近资企业近资企业近101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竞争环境。竞争环境。竞争环境。8v3 优惠政策不统一优惠政策不统一v 在税收优惠方面,外资企业比内在税收优惠方面,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享受的面更广,数额更大,资企业享受的面更广,数额更大,从而实际税负更轻。从而实际税负更轻。9v4.税制不统一,导致了税收
9、征管和资源配置税制不统一,导致了税收征管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的低效率v “两法并存两法并存”导致一些通过导致一些通过“假合资假合资”、“返程投资返程投资”等方式骗取税收优惠的问题屡等方式骗取税收优惠的问题屡屡发生,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屡发生,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v “两法并存两法并存”在对税收征管效率造成损害在对税收征管效率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和资的同时,也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源的有效配置。10三三、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五五个个统统一一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统
10、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的新税收优惠体系税收优惠体系统一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制度统一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制度11三三、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两两个个过过渡渡对部分特定区域实行过渡性优惠对部分特定区域实行过渡性优惠政策政策对实行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对实行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行过渡措施行过渡措施12三三、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改革后改革后企业所企业所得税法得税法的主要的主
11、要内容包内容包括括明确了支出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明确了支出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准具体规定了税收优惠的范围和办具体规定了税收优惠的范围和办法法对其他税法规定的问题进行了细对其他税法规定的问题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化和明确13第二节第二节 纳税人与征税对象纳税人与征税对象14v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v借鉴国际经验,新税法明确实行法人借鉴国际经验,新税法明确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所得税制度。v个人独
12、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即这两类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企即这两类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企业所得税。业所得税。15v企业分为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v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为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为居居民企业民企业。v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13、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为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为非居民企非居民企业业。16 居民企业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居民企业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及与非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及与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境外所得部分纳税。的境外所得部分纳税。17第三节第三节 税率税率v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率为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
14、机构、场所但取得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得税,适用税率为20%.实际征税时适用实际征税时适用10%的税率的税率.18第四节第四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v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企业每一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纳税年度的收入总的收入总额额不征税不征税收入收入各项各项扣除扣除允许弥补的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以前年度亏损免税免税收入收入19v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
15、来源取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v(一)销售货物收入;(一)销售货物收入;v(二)提供劳务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v(三)转让财产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v(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v(五)利息收入;(五)利息收入;v(六)租金收入;(六)租金收入;v(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v(八)接受捐赠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v(九)其他收入。(九)其他收入。20v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v财政拨款财政拨款v依法收取并纳入财
16、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费、政府性基金v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21v新税法在收入总额的规定中新税法在收入总额的规定中新增加新增加了不征税收入了不征税收入的概念。的概念。v实施条例将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之实施条例将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之中的中的“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界定为:界定为:各级政府对纳各级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v这就在一般意义上排
17、除了各级政府对企业这就在一般意义上排除了各级政府对企业拨付的各种价格补贴、税收返还等财政性拨付的各种价格补贴、税收返还等财政性资金,相当于采用了较窄口径的财政拨款资金,相当于采用了较窄口径的财政拨款定义。定义。22 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财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财 政补贴给企业的收入,在会计上作为政补贴给企业的收入,在会计上作为 政府补助,列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列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税收在此问题上应与会计制度一致。税收在此问题上应与会计制度一致。23v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v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是指
18、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v经审批;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为目的;收取对象只经审批;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为目的;收取对象只限于直接从该公共服务中受益的特定群体;收支限于直接从该公共服务中受益的特定群体;收支两条线,收费上交国库,不得坐收坐支。两条线,收费上交国库,不得坐收坐支。24v政府性基金:政府性基金:v是指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是指企业依照法律
19、、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财政资金。v有法律依据;代政府收取;具有专项有法律依据;代政府收取;具有专项用途;性质为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用途;性质为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理25v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v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的财政性资金。v一是经批准,二是具有专项用途。一是经批准,二是具有专项用途。26免税收入免税收入331331v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企业的下列收入为
20、免税收入:v(一)国债利息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是指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v(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股息、红利等权益性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投资收益;v(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股息、红利等权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益性投资收益;v股息、红利: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股息、红利: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
21、收益。得的投资收益。v(四)符合条件的(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的收入。27扣除项目扣除项目v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税额时其他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税额时进行扣除进行扣除。由此亦肯定了凡是与企业由此亦肯定了凡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支出均可以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支出均可以据据实实予以扣除。予以扣除。28扣除项目的标准扣除项目的标准v1.工资薪金工资薪金v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统一了企业的工资
22、薪金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统一了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规定税前扣除政策,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出,准予扣除。对合理的判断,主要从雇员实际提。对合理的判断,主要从雇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否配比合理进行,供的服务与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否配比合理进行,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29 2.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v原税法规定,对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原税法规定,
23、对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育经费支出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14%、2%2%、1.5%1.5%计计算扣除。算扣除。v新实施条例规定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新实施条例规定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14%标标准扣除准扣除;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2%标准扣除。标准扣除。v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
24、资薪金总额2.52.5的部分,准予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30v3.3.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予扣除。v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
25、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31v4.4.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v5.5.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扣除:v(1 1)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二 企业所得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