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的拆卸与装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的拆卸与装配.ppt(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的拆卸与装配学习项目四机械的拆卸与装配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任务2常用拆装工具的使用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1.1概述一台机械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这些零件在机械大修时,总要经过拆卸才能对其损坏了的零部件进行修理,最后又必须经过装配,才能使机械恢复原样。1.1.1装配的概念1)装配人员必须了解所装配机械的用途、构造和工作原理,研究和熟悉零、部件的作用及它们相互间的连接方式,熟悉装配工艺规程和技术要求。2)领取和清点所需的全部零、部件,准备施工材料、工具和设备,包括起重设施。3)零件在装配前,不论是新件还是已经清洗过的旧件都应进一步清洗,并应对所有的零件按要求进行检查。任
2、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4)对所有配合件和不能互换的零件,应按拆卸、修理或制造时所作的标记,成对或成套装配,不允许混乱。5)对运动零件的摩擦面,应采用运转时所用的润滑油涂抹,油脂盛具必须清洁,带盖防尘。6)为保证密封性,安装各种衬垫时,允许涂抹全损耗系统用油、密封胶。7)装定位销时,不准用铁器强迫打入,应在其完全适当的配合下,用手推入约75长时,轻轻打入。8)为保证装配质量,对装配间隙、过盈量、灵活性、啮合印痕等要求,应边装边进行调整、校对和技术检验。1.1.2装配中共性问题1.装配精度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1)配合精度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大部分工作是保证零部件之间的正常配
3、合。1)互换装配法: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配、选择和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2)修配装配法:在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上预留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3)调整装配法:在装配时,用改变产品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固定装配法是利用具有固定尺寸的垫圈调整件,来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装配方法。由于采用的调整件尺寸是一定的,故叫做固定调整法。其优点是不用对零件进行修配。该方法适用于要求有一定间隙的装配。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可动调整法是通过变动零件的几何位置而获得所需装配精度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没有提高加工精度的情况下,达到装配要求。在零件磨损、变形、修
4、理后,仍可进行调移,因而此法比较经济。(2)尺寸链精度机械装配过程中,有时虽然各配合件的配合精度满足了要求,但是累积误差所造成的尺寸链误差可能超出设计范围,影响机器的使用性能。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2.重视装配过程的密封性图4-1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装配尺寸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1.1.3机械装配的工艺过程1.机械装配前的准备工作2.装配3.检验和调整1.2机械零件的拆卸拆卸工作是设备维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2.1机械零件拆卸的一般规则和要求1.拆卸前必须熟悉机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从实际出发,可不拆的尽量不拆,需要拆的一定要拆3.使用正确的拆卸方法,确保人身和机械设备
5、安全1)拆卸之前,应先切断电源,擦拭设备,放出切削液和润滑油。2)选择清洁、方便作业的场地实施拆卸。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3)拆卸顺序一般与装配顺序相反,拆卸顺序是:先附件后主机,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即先拆外部附件,再将总机拆成总成、部件,最后全部拆成零件,并按部件汇集放置。4)对电气元件及易氧化、易锈蚀的零件要进行保护。5)根据零部件连接形式和规格尺寸,选用合适的拆卸工具和设备。6)对不可拆的连接或拆后降低精度的结合件,拆卸时需注意保护。7)有的机械拆卸时需采取必要的支承和起重措施,在操作中严防倒覆和掉落。8)当两个人以上作业时,要注意配合、呼应。4.对轴孔装配件应坚持拆与装所用
6、的力相同的原则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5.拆卸应为装配创造条件1)如果技术资料不全,必须对拆卸过程进行必要的记录,以便在安装时遵照“先拆后装”的原则重新装配。2)拆卸精密零件或结构复杂的部件,应画出装配草图或拆卸时做好标记,装配时方向、位置均要对号入座,以免浪费找正、调整和反复拆装的时间。3)零件拆卸后要彻底清洗,涂油防锈,保护加工面,避免丢失和破坏。4)细长零件(如丝杠、光杠等)要悬挂起来或多支点支承,以防变形。5)高精度零部件要涂防锈油并用油纸包装好,妥善保管。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6)细小零件(如垫圈、螺母、特殊元件等)应放在专门容器内,用铁丝串起来,或装配在一起装
7、在主体零件上,以防丢失。7)液压元件、润滑油路孔或其他清洁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孔或内腔,要妥善堵塞保护,以防止污染或进入尘屑不易清除。8)对不能互换的零件要成组存放或打标记。1.2.2常用的拆卸方法(1)击卸法击卸法是利用锤子或其他重物在敲击或撞击零件时产生的冲击能量把零件拆下。1)要根据拆卸件尺寸及重量、配合牢固程度,选用重量适当的锤子,且锤击时要用力适当。2)为了防止损坏零件表面,必须垫好软衬垫,或者使用软材料制作的锤子或冲棒(如铜锤、胶木棒等)打击。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图4-2击卸保护a)保护主轴的垫铁b)保护中心孔的垫铁c)保护轴螺纹的垫套d)保护轴套的垫套1、3垫铁2主轴4
8、铁条5螺母6、8垫套7轴9轴套3)应选择合适的锤击点,以避免拆卸件变形或破坏。4)由于严重锈蚀而使配合面难以拆卸时,可加煤油浸润锈蚀面,当略有松动时,再拆卸。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2)拉拔法拉拔法是利用拔销器、顶拔器等专门工具或自制顶拔工具进行拆卸的方法。(3)顶压法顶压法是利用螺旋C型夹头、机械式压力机、液压压力机或千斤顶等工具和设备进行拆卸的方法。图4-3顶拔滚动轴承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图4-4顶压法拆卸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4)温差法拆卸尺寸较大、配合过盈量较大或无法用击卸、顶压等方法拆卸时,可用温差法拆卸。(5)破坏法若必须拆卸焊接、铆接等固定
9、连接件,或轴与套互相咬死,或为保存主件而破坏副件时,可采用车、锯、錾、钻、割等方法进行破坏性拆卸。1.2.3典型连接件的拆卸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图4-5断头螺钉的拆卸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1.螺纹联接件(1)一般拆卸方法首先要认清螺纹旋向,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尽量使用扳手或螺钉旋具、双头螺栓专用扳手等。(2)特殊情况的拆卸方法1)断头螺钉的拆卸。2)打滑内六角螺钉的拆卸。3)锈蚀螺纹的拆卸。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图4-6打滑内六角螺钉的拆卸1螺母2螺钉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4)成组螺纹联接件的拆卸。2.过盈连接件3.滚动轴承的拆卸4.不可拆连接
10、的拆卸1.3零件的清洗零件清洗是指采取一定技术措施除去零件表面呈机械附着状态的污染物的工艺过程。1.3.1零件清洗的基本原则1)保证满足对零件清洗程度的要求。2)防止零件在清洗过程中的腐蚀。3)确保安全操作,防止引起火灾或毒害人体及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4)讲究经济效益。1.3.2拆卸前的清洗1.3.3拆卸后的清洗1.清除油污(1)清洗液常用的清洗液有有机溶剂、碱性溶液、化学清洗液等。1)有机溶剂:有机溶剂能很好地溶解零件表面上的各种油污,从而达到清洗的作用。2)碱性溶液:碱性溶液是碱或碱性盐的水溶液。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表4-1铸铁、钢和铝制零件碱
11、溶液清除油污配方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3)化学清洗液:这是一种化学合成水基金属清洗剂,以表面活性剂为主。(2)清洗方法1)擦洗:将零件放入装有柴油、煤油或其他清洗液的容器中,用棉纱擦洗或毛刷刷洗。2)煮洗:将配制好的溶液和被清洗的零件一起放入用钢板焊制的清洗池中,在池的下部设有加温用的炉灶,对零件进行煮洗,煮洗时间可根据油污程度而定。3)喷洗:将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清洗液喷射到零件表面,以清除油污。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4)振动清洗:它是将被清洗的零部件放在振动清洗机的清洗篮或清洗架上,浸没在清洗液中,通过清洗机产生振动来模拟人工漂刷动作,并与清洗液的化学作用相配合,以
12、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5)超声波清洗:它是将被清洗零件放在超声波清洗缸的清洗液中,由超声波“空化作用”形成的高压冲动波,使零件表面的油膜、污垢迅速剥离,与此同时,超声波使清洗溶液产生振荡、搅拌、发热并使油污乳化,以达到去污的目的。2.除锈(1)机械法机械法是利用机械摩擦、切削等作用清除零件表面锈层。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1)人工除锈法:人工除锈一般使用钢丝刷、刮刀、砂布等手工工具进行,但容易在工件表面留下伤痕,所以只适用于不重要的表面除锈。2)机械除锈法抛光法:用细钢丝轮、钢丝轮或布轮等,在抛光机上将零件的锈迹抛除。磨削法:用电动砂轮机或磨床将锈蚀层去除。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
13、础知识喷射法:借喷射装置高速喷射的弹丸的碰撞、锤击与摩擦作用,将零件的锈迹去除。它不仅除锈快,还可为涂漆、喷涂、电镀等工艺做好准备。经喷砂后的零件表面干净,并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能提高覆盖层与零件的结合力。按工作方式,喷射装置可以分为干式和湿式,还可以分为高压喷射式与真空引射式。弹丸可分别选用不同粒度的砂石、钢珠、植物果壳和塑料颗粒等。(2)化学酸洗法化学酸洗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把金属表面的锈蚀产物去除掉的方法。(3)电化学酸蚀法电化学酸蚀法是将零件放在电解液中通以直流电,通过化学反应以达到除锈的目的。3.清除水垢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1)酸盐清除水垢用35的磷酸三钠溶液注入冷却
14、系统并保持1012h后,使水垢转化成易溶于水的盐类,而后用水冲掉。(2)碱溶液清除水垢对铝制零件可用硅酸钠15g、液态肥皂2g、水1L的比例配成溶液;对于钢制零件,可用浓度大一些的碱溶液,用约1015的苛性钠溶液;对非铁金属零件浓度应低些,用约23的苛性钠溶液。(3)酸洗液清除水垢酸洗液常用的是磷酸、盐酸或铬酸等。4.清除积炭(1)机械清除法机械清除法包括手工清除法和流体喷砂法。1)手工清除法:使用金属丝刷、三角刮刀等简单工具去除零件表面的部分积炭。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2)流体喷砂法:以液体和石英砂的混合物作为喷射物,以一定的压力喷射到零件表面,使积炭在液流的冲击下脱离零件表面。
15、(2)化学法化学法是将零件浸入温度为8095的苛性钠、碳酸钠等清洗溶液中,使油脂溶解或乳化,积炭变软,约23h后取出,再用毛刷除去积炭,用0.10.3重铬酸钾的热的水溶液清洗,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将碱溶液作为电解液,工件接于阴极,使其在化学反应和氢气的剥离共同作用下去除积炭。5.清除漆层1.4零件的检验1.4.1零件检验的目的及意义1.4.2检验的原则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1)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维修时间,节约原材料、配件和工时,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2)严格掌握技术规范、修理规范,正确区分能用、需修、报废的界限,从技术条件和
16、经济效果综合考虑,既不让不合格的零件继续使用,也不让不必维修或不应报废的零件进行修理或报废。3)按照检验对象的要求选用检验设备,采用正确的检验方法。4)努力提高检验水平,通过加强检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不断采用先进检验设备、提高检验操作技术等方法提高检验水平,从而保证检验质量。5)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误差,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1.4.3检验分类1.修前检验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2.修后检验3.装配检验1.4.4检验的内容(1)零件的几何精度几何精度包括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精度。(2)零件的表面质量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有无擦伤、腐蚀、裂纹、剥落、烧损、拉毛等缺陷。(3
17、)零件的力学性能除硬度、硬化层深度外,对零件制造和修复过程中形成的性能,如应力状态、平衡状况、弹性、刚度、振动等也需根据情况适当地进行检测。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4)零件隐蔽缺陷的检验零件的隐蔽缺陷包括制造过程中的内部夹渣、气孔、疏松、空洞、焊缝等缺陷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观裂纹等。1.4.5检验方法1.感觉检验法(1)目测用眼睛或借助放大镜对零件进行观察和宏观检验,如倒角、圆角、裂纹、断裂、磨损、刮伤、蚀损、变形、老化等,作出可靠的判断。(2)耳听根据敲击零件时的响声判断其技术状态。(3)触觉用手触摸零件的表面,可判断其工作时温度的高低和表面状况;将配合件进行相对运动(摇动、转动
18、、滑动),可判断配合间隙的大小。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2.测量工具和仪器检验法(1)用工具检验零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用各种测量工具(如卡钳、金属直尺、游标卡尺、百分尺、千分尺或百分表、千分表、塞规、量块、齿轮规等)和仪器检验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精度。(2)弹力、扭矩的检验用弹簧检验仪或弹簧秤对各种弹簧的弹力和刚度进行检验。(3)平衡检验用静动平衡试验机对高速运转的零件作静、动平衡检验。(4)密封性检验对承受内部介质压力并必须防止泄漏的零部件,需在专用设备上进行密封性检验。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5)力学性能检验用专用仪器和设备对零件的应力、强度、硬度、冲击性、伸
19、长率等力学性能进行检验。(6)金相组织检验用金相显微镜检验金属组织、晶粒形状及尺寸、显微缺陷,分析化学成分。3.物理检验法(1)电磁探伤电磁探伤是利用电磁原理来发现金属缺陷的检查方法。图4-7磁力线分布图任务1了解机械拆卸与装配的基础知识(2)荧光探伤荧光探伤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受激发光的原理,用紫外线照射发光物质,使其受激发光而发现缺陷。(3)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通过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产生折射和反射的现象来发现零件内部的隐蔽缺陷。任务2常用拆装工具的使用2.1扳手类2.1.1功用2.1.2结构及使用要求1.通用扳手1)手要握紧扳手手柄的后端,不能为了加大扳紧力矩或省力而在扳手手
20、柄上套上一根长管来加长手柄,更不允许采用把一只扳手的开口咬合在另一只扳手的手柄上的办法来加长2)应使扳手开口的固定部分承受主要用力,即扳手开口的活动部分位于受压方向。3)不能把扳手当做榔头,以免损坏扳手的零件。4)扳紧力不能超出螺栓或螺母所能承受的限度。5)扳手的开口尺寸应调整到与被扳紧部位尺寸一致,将其紧紧卡牢。2.专用扳手3.特种扳手2.2手钳类2.3螺钉旋具2.4锤子2.5锉刀2.6普通台虎钳任务3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任务4联轴器的装配技术任务5轴承的装配与调整任务6齿轮的装配与检测任务7密封装置的装配1)手要握紧扳手手柄的后端,不能为了加大扳紧力矩或省力而在扳手手柄上套上一根长管来加长手
21、柄,更不允许采用把一只扳手的开口咬合在另一只扳手的手柄上的办法来加长图4-8通用扳手2.专用扳手(1)呆扳手又称开口扳手,分为单头和双头两种,如图4-9所示。(2)整体扳手整体扳手有正方形、六角形、十二角形等几种形式,其中十二角形扳手就是通常所说的梅花扳手,如图4-10所示。(3)套筒扳手套筒扳手是由一套尺寸不等的活套筒头子和弓形手柄等组成,如图4-11所示。(4)内六角扳手内六角扳手结构如图4-13所示,它是专门用来扳动内六角形的螺栓和螺塞的。(1)呆扳手又称开口扳手,分为单头和双头两种,如图4-9所示。图4-9呆扳手a)双头呆扳手b)单头呆扳手(2)整体扳手整体扳手有正方形、六角形、十二角
22、形等几种形式,其中十二角形扳手就是通常所说的梅花扳手,如图4-10所示。图4-10梅花扳手(3)套筒扳手套筒扳手是由一套尺寸不等的活套筒头子和弓形手柄等组成,如图4-11所示。图4-11套筒扳手(4)内六角扳手内六角扳手结构如图4-13所示,它是专门用来扳动内六角形的螺栓和螺塞的。图4-12T形套筒扳手(4)内六角扳手内六角扳手结构如图4-13所示,它是专门用来扳动内六角形的螺栓和螺塞的。图4-13内六角扳手3.特种扳手(1)扭力扳手扭力扳手又称测力扳手,手柄上带有刻度及指针,可用来测定螺栓、螺母的拧紧力矩值。(2)风动冲击扳手风动冲击扳手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用来拆卸和上紧一些较大的螺母。(1
23、)扭力扳手扭力扳手又称测力扳手,手柄上带有刻度及指针,可用来测定螺栓、螺母的拧紧力矩值。图4-14扭力扳手a)指针式b)预调式2.2手钳类2.2.1用途2.2.2类型2.2.3使用要求2.2.1用途2.2.2类型1.钢丝钳图4-15钢丝钳2.2.2类型2.鲤鱼钳3.尖嘴钳图4-16鲤鱼钳2.2.2类型图4-17尖嘴钳4.挡圈钳2.2.2类型图4-18挡圈钳a)直嘴孔用挡圈钳b)弯嘴孔用挡圈钳c)直嘴轴用挡圈钳d)弯嘴轴用挡圈钳2.2.3使用要求根据工作选择合适的手钳类型和规格;夹持工件用力得当,防止变形或表面夹毛;用挡圈钳要防止挡圈弹出伤人;手钳不能当手锤或其他工具使用。2.3螺钉旋具2.3.
24、1功用2.3.2结构2.3.3使用要求2.3.1功用螺钉旋具又称螺丝刀、起子、改锥,用来拆装小螺钉,它分为一字槽和十字槽两种。2.3.2结构螺钉旋具由手柄、刀体和刃口组成,如图419所示,其规格以刀体部分的长度来表示。常用的规格有100mm、150mm、200mm和300mm等几种。2.3.3使用要求图4-19螺钉旋具1手柄2刀体3刃口2.4锤子2.4.1功用2.4.2结构2.4.3使用要求2.4.1功用主要用来敲击物件。2.4.2结构图4-20锤子2.4.3使用要求图4-21锤子的正确使用2.5锉刀2.5.1用途2.5.2类型2.5.3使用要求2.5.1用途锉刀用于锉削或修整金属工件的表面和
25、孔、槽。整形锉可用于修整螺纹或去除毛刺。2.5.2类型图4-22锉刀a)钳工锉b)整形锉2.5.3使用要求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锉刀类型、规格。不能用钳工锉刀锉淬火表面;不能把锉刀当手锤或撬杠使用;用锉时注意安全。2.6普通台虎钳2.6.1功用2.6.2结构2.6.3使用要求2.6.1功用台虎钳安装在工作台上,用于夹持工件,以便钳工操作。2.6.2结构图4-23台虎钳a)固定式台虎钳b)转盘式台虎钳2.6.3使用要求必要时,钳口装铜片或其他软金属垫,避免夹坏工件表面;夹紧力要合适,不能用套筒或用手锤敲击,随意加大夹紧力;钳工操作时防止敲击、锯、锉钳口。任务3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3.1概述3.2
26、常温下的压装配合3.3热装配合3.4冷装配合3.1概述过盈配合的装配是将较大尺寸的被包容件(轴件)装入较小尺寸的包容件(孔件)中。过盈配合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齿轮、联轴器、飞轮、带轮、链轮与轴的连接,轴承与轴承套的连接等。其主要优点为:采用过盈配合连接非常紧固,其紧固程度远不是用键、销等零件连接所能达到的;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可使整个组件的结构简化;过盈配合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力、转矩及动载荷;它是一种固定连接,因此装配时要求有正确的相互位置和紧固性,还要求装配时不损伤机件的强度和精度,装入简便、迅速。因此,过盈配合适用于受冲击载荷零件的连接以及拆卸较少的零件的连接。由于过盈配合要求零件的材料应能承受
27、最大过盈所引起的应力,配合的连接强度应在最小过盈时得到保证。为了保证这种连接在装配后能够正常工作,就必须保证装配时过盈量的适当。通常过盈量的选取有两种方法,即查表法和计算法。3.2常温下的压装配合3.2.1验收装配机件3.2.2计算压入力3.2.3装入3.3热装配合3.3.1验收装配机件3.3.2确定加热温度3.3.3选择加热方法1.热浸加热法2.氧乙炔焰加热法3.固体燃料加热法4.煤气加热法5.电阻加热法6.电感应加热法3.3.4测定加热温度3.3热装配合图4-24样杆3.3.5最终检查措施3.3.6装入3.4冷装配合当孔件较大而压入的零件较小时,采用加热孔件既不方便又不经济,甚至无法加热,
28、这时可采用冷装配合,即用低温冷却的方法使被压入的零件尺寸缩小,然后迅速将其装入到带孔的零件中去。冷装配合的冷却温度可按下式计算任务4联轴器的装配技术4.1联轴器的装配方法4.2联轴器的找正、对中4.3联轴器装配时的调整4.1联轴器的装配方法装配时,首先把从动机安装好,使其轴处于水平位置,然后安装主动机,找正只需要调整主动机,即在主动机的支座下面用加减垫片的方法来进行调整。4.2联轴器的找正、对中4.2.1联轴器相互间的位置关系1)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平行,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中心线又同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这时两轴的端面之间存在轴向位移,如图4-25a所示。2)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平行,两轴的中心线不
29、同轴,这时两轴的中心线之间有径向位移,如图4-25c所示。3)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不平行,两轴的中心线相交,其交点正好落在主动轴的半联轴器的中心点上,这时两轴的中心线之间有倾斜的角位移(倾斜角),如图4-25b所示。4)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不平行,两轴的中心线的交点又不落在主动轴半联轴器的中心点上,这时两轴的中心线之间存在综合位移,如图4-25d所示。4.2联轴器的找正、对中图4-25联轴器相互间的位置关系a)轴向位移b)角位移c)径向位移d)综合位移4.2联轴器的找正、对中4.2.2联轴器找正时的测量方法1)利用直尺及塞尺测量联轴器的径向位移;利用平面规及楔形间隙规测量联轴器的角位移。2)利
30、用中心卡及千分表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3)利用中心卡和塞尺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4.2.3联轴器的初步找正图4-26联轴器初平a)联轴器与轴不同心b)联轴器与轴有交角4.2联轴器的找正、对中4.2.4无轴向窜动时联轴器的精确找正图4-27无轴向窜动时联轴器的精确找正a)测量示意图b)记录图4.3联轴器装配时的调整4.3.1加减垫片法4.3.2计算法1.用两恒等式来判别检查测量结果的正确性:2.判别主动轴相对于从动轴的偏移情况1)s1=s3,且a1=a3,如图4-28a所示,这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平行,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中心线又同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这时两半联轴器处于正确的位
31、置,不需调整。2)s1=s3,但a1a3,如图4-28b所示,这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平行,两轴的中心线不同轴,这时两轴的中心线之间有径向位移,需要调整。4.3联轴器装配时的调整3)s1s3,但a1=a3,如图4-28c所示,这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不平行,两轴的中心线相交,其交点正好落在主动轴的半联轴器的中心点上,这时两轴的中心线之间有倾斜的角位移(倾斜角),需要调整。4)s1s3,且a1a3,如图4-28d所示,这表示两半联轴器的端面互相不平行,两轴的中心线的交点又不落在主动轴半联轴器的中心点上,这时两轴的中心线之间既有径向位移又有角位移,需要调整。图4-28主动轴相对于从动轴的偏移情
32、况a)正确位置b)径向位移c)角位移d)既有径向位移又有角位移4.3联轴器装配时的调整3.调整步骤(1)先使两半联轴器平行由图4-29a可知,为了要使两半联轴器平行,在主动机的支点2下加上厚度为x(mm)的垫片,此处x的数值可以利用画有阴影线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算出。(2)再使两半联轴器同轴由于a1a3,即两半联轴器不同轴,其原有径向位移量(偏心距)为e=(a1-a3)/2,再加上在第一步找正时又使联轴器中心的径向位移量增加了y,所以,为了要使两半联轴器同轴,必须在轴的支点1和2下同时加上厚度为y+e的垫片。4.3联轴器装配时的调整图4-29联轴器调整方法任务5轴承的装配与调整5.1滑动
33、轴承的装配5.2滚动轴承的装配5.1滑动轴承的装配5.1.1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1.轴套与轴承孔的清洗检查2.轴套安装a)b)图4-30轴套安装方法a)利用导向轴安装b)利用导向套安装1锤子2软垫3轴套4导向套5导向轴6轴承孔5.1滑动轴承的装配图4-31轴颈与轴套的配合尺寸的测量方法5.1.2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5.1滑动轴承的装配1.清洗与检查轴瓦2.固定轴承座图4-32用拉线法检测轴承同轴度1钢丝2内径千分尺3.刮研瓦背4.装配轴瓦5.1滑动轴承的装配图4-33轴瓦直径过大1轴瓦2轴承座5.1滑动轴承的装配图4-34轴瓦直径过小1轴瓦2轴承座5.1滑动轴承的装配5.间隙的检测与调整(1)
34、间隙的作用轴颈与轴瓦的配合间隙有两种:一种是径向间隙,另一种是轴向间隙。图4-35滑动轴承间隙5.1滑动轴承的装配(2)间隙的确定顶间隙可根据经验确定,也由计算确定。表4-2滑动轴承两端顶间隙之差(单位:mm)(3)间隙的测量检查轴承径向间隙,一般采用压铅测量法和塞尺测量法。1)压铅测量法。5.1滑动轴承的装配图4-36压铅测量轴承顶间隙1轴承座2轴瓦3轴5.1滑动轴承的装配2)塞尺测量法。(4)间隙的调整按上述方法测得的顶间隙值如小于规定数值时,应在上、下瓦结合面间加垫片来重新调整;如大于规定值时,则应减去垫片或刮削轴瓦结合面来调整。5.2滚动轴承的装配5.2.1滚动轴承的装配要求1)滚动轴
35、承上标有型号的端面应装在可见部位,以便于将来更换。2)轴颈或壳体孔台肩处的圆弧半径应小于轴承的圆弧半径,以保证装配后外圈与轴肩和壳体孔台肩靠紧。3)为了保证滚动轴承工作时有一定的热胀余地,在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必须有一个轴承的外圈(或内圈)可以在热胀时产生轴向移动,以免轴或轴承产生附加应力,甚至在工作时使轴承“咬住”。4)轴承的固定装置必须完好可靠,紧定程度适中,防松可靠。5)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图样要求。5.2滚动轴承的装配6)油毡、油封等密封装置必须严密,在沟式或迷宫式密封装置内,应填入干油。7)在装配轴承过程中,应严格保持清洁,防止杂物进入轴承内。8)装配后,
36、轴承运转应灵活、无噪声,工作温升不超过50。5.2.2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1.圆柱孔滚动轴承的装配1)如果轴承内圈与轴颈是较紧配合,轴承外圈和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以先将轴承装在轴上,然后再把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座孔中。2)如果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紧配合,轴承内圈与轴颈是较松配合时,应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中,再把轴装入轴承。5.2滚动轴承的装配3)如果轴承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座孔的松紧程度相同时,用装配套筒的端面同时压紧轴承内、外圈端面的圆环,把轴承压入轴上和座孔中,再调整游隙。4)对于圆锥滚子轴承,因其内、外圈可以分离,装配时,可分别把内圈装入轴上,外圈装入轴承座孔中,装配是按过盈量来选择装配
37、方法和工具,然后再调整游隙。2.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图4-37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a)装在圆锥轴颈上b)装在紧定套上c)装在退卸套上5.2滚动轴承的装配5.2.3滚动轴承的游隙调整1.滚动轴承的游隙2.滚动轴承的游隙调整5.2.4滚动轴承的预紧1)用轴承内、外垫圈厚度差实现预紧。图4-38用垫圈预紧5.2滚动轴承的装配2)磨窄两轴承的内圈或外圈。图4-39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a)磨窄内圈b)磨窄外圈c)外圈宽、窄端相对安装3)调节轴承锥形孔内圈的轴向位置实现预紧。4)弹簧预紧。5.2滚动轴承的装配图4-40调节轴承锥孔轴向位置预紧5.2滚动轴承的装配图4-41弹簧预紧任务6齿轮的装配与检测6.
38、1齿轮装配时的注意事项6.2圆柱齿轮装配与检测6.3锥齿轮的装配与检测6.1齿轮装配时的注意事项1)首先检查齿轮孔与轴的配合面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图样要求。2)装配的顺序最好是按传递运动相反的方向进行,即从最后的被动轴开始,以便于调整。3)保证齿轮的端面与轴线垂直,可用直角尺进行检查。4)两传动轴间应平行,并精确地保证轴线间距离(中心线)符合规定值。5)两齿轮的啮合间隙应符合规定(齿侧间隙一般为0.0410.078mm,齿顶间隙为0.025mm)。6)当安装一对旧齿轮时,要仍按原来磨损的轴向位置装配,否则将会产生振动,并使噪声增大。6.1齿轮装配时的注意事项7)在安装中严禁
39、猛敲乱打,以免损坏零件表面和使零件变形,造成合格的零件变为不合格零件。8)对于转速较高的大齿轮,还应进行静平衡校正,以免转动时产生过大振动。6.2圆柱齿轮装配与检测6.2.1齿轮与轴的装配1.空套连接2.滑移连接3.固定连接图4-42齿轮圆跳动量检查6.2圆柱齿轮装配与检测6.2.2齿轮轴组件装入箱体6.2.3装配质量检验1.中心距偏差的检查2.齿侧间隙的检查(1)压铅法压铅法简单,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应用较多。图4-43压铅法测量齿侧间隙6.2圆柱齿轮装配与检测(2)千分表法千分表法用于较精确的啮合。图4-44千分表法测量齿侧间隙1摇杆2千分表6.2圆柱齿轮装配与检测3.齿轮接触精度的检验1)
40、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时,即中心距与啮合间隙正确,如图4-45a所示,则其接触斑点的位置必须均匀地分布在节线的上下。2)中心距过大,如图4-45b所示,则啮合间隙就会增大,接触斑点的位置偏向齿顶,因而齿轮在运转时将会发生冲击和旋转不均匀的现象,并使磨损加快。3)中心距过小,如图4-45c所示,则啮合间隙就会减小,接触斑点的位置偏向齿根,因而齿轮在运转时将会发生咬住和润滑不良的现象,同时也会加快磨损。6.2圆柱齿轮装配与检测4)两齿轮中心距正确,但中心线发生歪斜,如图4-45d所示,则啮合间隙在整个齿长方向上是不均匀的,啮合接触位置就会偏向齿的端部,因而齿轮在运转时,也会发生咬住和润滑不良的现象,同时
41、齿轮轮齿也会因局部受力而很快地被磨损或折断。图4-45根据接触斑点的分布判断啮合情况a)啮合正确b)中心距过大c)中心距过小d)中心线扭斜6.3锥齿轮的装配与检测1)要保证啮合齿有准确的位置。2)齿轮的啮合情况,可以通过固定一个齿轮,而将另一个齿轮顺轴向移动的方法进行调整。3)齿面接触精度用涂色法进行检查。4)锥齿轮装配对侧隙的要求可按照分度圆锥大端至锥顶的距离,即锥顶距的不同值,对照圆柱齿轮中心距所对应的最小法向极限侧隙值选取。任务7密封装置的装配7.1固定连接密封7.2活动连接密封7.1固定连接密封7.1.1密合密封7.1.2漆胶密封1)涂胶之前,清除干净结合面上的油污、水分、铁锈以及其他
42、污物,以便使密封胶能够填满结合面的小坑而达到紧密结合。2)密封胶一般含有溶剂,因此涂敷后需经一段时间干燥后方紧固连接,干燥时间与涂敷厚度、环境温度有关,一般为37分钟。3)胶膜越薄,越易产生单分子效应,使粘结力增强,提高密封性能。7.1.3衬垫密封7.2活动连接密封7.2.1填料密封的装配1)软填料可以是一圈圈分开的,各圈在轴上不要强行张开,以免产生局部扭曲或断裂。图4-46填料密封1主轴2壳体3软填料4螺钉5压盖6孔环7.2活动连接密封2)当壳体为整体圆筒时,可用专用工具把软填料推入孔内。3)软填料由压盖压紧。4)压盖螺钉至少要有两个,必须轮流逐步拧紧,以保证圆周力均匀。7.2.2油封装配1
43、)检查油封孔和轴的尺寸、轴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密封唇部有否损伤,在唇部和轴上涂以润滑脂。2)用压入法装配时,要注意使油封与壳体孔对准,不可偏斜,孔边倒角宜大些,在油封外圈或壳体孔内涂少量润滑油。7.2活动连接密封图4-47油封密封结构及装配导向套1导向套2轴3油封7.2活动连接密封3)油封装配方向应该使介质工作时能把密封唇部紧压在轴上,不可反装。4)当轴端有键槽、螺钉孔、台阶等时,为防止油封后部装配时受伤,可采用导向套装置,如图4-47所示。7.2.3密封圈装配1.O形密封圈的装配2.V形密封圈的装配7.2.4机械密封的装配图4-48机械密封原理图1静环2动环3弹簧4弹簧座5固定螺钉6密封圈7防转销8密封圈9压盖7.2活动连接密封1)动、静环与其相配的元件间,不得发生连续的相对转动,不得有泄漏。2)必须使动、静环具有一定的浮动性,以便在运转过程中能适应影响动、静环端面接触的各种偏差,而且还要求有足够的弹簧力,这是保证密封性能的重要条件。3)应使轴的轴向窜动、径向圆跳动和压盖与轴的垂直度在规定范围内,否则将导致泄漏。4)在装配过程中应保持清洁,特别是轴类零件装置密封的部位不得有锈蚀,动、静环端面及密封圈表面应无任何异物或灰尘。5)在装配过程中,不允许用工具直接敲击密封元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