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课件第三章.ppt





《数据通信课件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通信课件第三章.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第3章 差错控制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本章内容、重点和难点本章内容、重点和难点本章内容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式。检错与纠错的基本概念、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奇偶校验码、汉明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和卷积码。ARQ原理及滑窗协议。本章重点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线性分组码、循环码。ARQ原理及滑窗协议。本章难点 线性分组码、循环码。ARQ原理及滑窗协议。第3章差错控制2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学习本章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目的和要求 了解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及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掌握奇偶校验码、汉明码、线性分组码和循环码的编码和
2、解码。掌握ARQ原理及滑窗协议。第3章差错控制3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造成误码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信道不理想造成的符号间干扰;二是噪声对信号的干扰。对于前者通常通过均衡方法可以改善以至消除。后者是造成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差错控制是对后者采取的技术措施,目的是提高传输的可靠性。1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差错即误码。差错控制的核心是差错控制编码,即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加入监督码元就称为差错控制编码,也称为纠错编码。4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2差错类型 噪声分为两类:随机噪声和脉冲躁声。随机噪声导致随机差错,脉冲噪声造成突发差错。随机差错,又称独立差错,是指错码的
3、出现是随机的,且错码之间是统计独立的。存在这种差错的信道称为随机信道,例如,微波接力和卫星转发信道。突发差错,是指成串集中出现的错码,即在一些短促的时间区内会出现大量错码,而在这些短促的时间区间之间又存在较长的无错码区间。产生突发差错的信道称为突发信道,如短波等信道。既存在随机差错又存在突发错误,且哪一种都不能忽略不计的信道称为混合信道。5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2 3.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 1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一般有下面4种类型,如图3-1所示。(1)检错重发(又称自动请求重发ARQ),如图3-1(a)。这种差错控制方式是在发送端对数
4、据序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码,使之具有一定的检错能力,成为能够检测错误的码组(检错码)。接收端收到码组后,按编码规则校验有无错码,并把校验结果通过反向信道反馈到发送端。如无错码,就反馈继续发送信号。如有错码,就反馈重发信号,发送端把前面发出的信息重新传送一次,直到接收端正确收到为止。优点:检错码构造简单,插入的监督码位不多,设备不太复杂。缺点:实时性差,且必须有反向信道,通信效率低。6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2 3.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图3-1 差错控制的基本类型7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2 3.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 (
5、2)前向纠错(简称FEC)前向纠错系统中,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将输入数据序列按某种规则变换成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的译码器根据编码规律不仅可以检测出错码,而且能够确定错码的位置并自动纠正。如图3-1(b)所示。优点:不需要反馈信道,也不存在由于反复重发而延误时间,实时性好。缺点:附加的监督码较多,传输效率低,纠错设备比检错设备复杂。8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2 3.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 (3)混合纠错检错 混合纠错检错方式是前向纠错方式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如图3-1(c)所示。在这种系统中,发送端发送同时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的码,接收端收到码后,检查错误情
6、况,如果错误少于纠错能力,则自行纠正;如果错误很多,超出纠错能力,但未超出检错能力,即能判决有无错码而不能判决错码的位置,此时收端自动通过反向信道发出信号要求发端重发。混合纠错检错方式在实时性和译码复杂性方面是前向纠错和检错重发方式的折衷,在数据通信系统中采用较多。9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2 3.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 (4)反馈校验 反馈校验方式又称回程校验,如图3-1(d)所示。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序列原封不动地转发回发送端,发端将原发送的数据序列与返送回的数据序列比较。如果发现错误,则发送端进行重发,直到发端没有发现错误为止。优点:不需要纠错、检错的编
7、解码器,设备简单。缺点:需要有双向信道,实时性差,且每一信码都相当于至少传送了两次,所以传输效率低。10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2 3.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理 2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差错控制的核心是差错控制编码,不同的编码方法,有不同的检错或纠错能力,有的编码只能检错,不能纠错。一般,付出的代价越大,检(纠)错的能力就越强。纠错编码之所以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是因为在信息码之外附加了监督码。监督码不载荷信息,它的作用是用来监督信息码在传输中有无差错,对用户来说是多余的,但它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但是,监督码的引入,降低了信道的传输效率。因此,通过纠错编码所提高的
8、可靠性是以牺牲信道利用率为代价换取的。一般说来,引入监督码越多,码的检错、纠错能力越强,但信道的传输效率下降也越多。1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3 检错与纠错的基本概念 3.3.1 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 1基本概念 码重:码组中非零码元的数目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例如,“010”码组的码重为1,“011”码组的码重为2。码距:把两个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位数定义为两码组的距离,简称码距。例如,(00)与(01)码距为1,(110)与(101)码距为2。汉明距离:在一种编码中,任意两个码组间距离的最小值,称为这一编码的最小码距或称为这一编码的汉明(Hamming)距离,以dmin表示
9、。如,在3位码组中,若8种码组都作为许用码组时,任意两码组间的最小距离为1,记作dmin=1。对于 的编码组,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说明码距的几何意义。如图3-2所示。12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3.1 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图3-2 码距的几何解释图3-3 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13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3.1 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 2码距与纠检错能力 (1)为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mine+1(3-1)(2)为纠正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min2t+1(3-2)(3)为纠正个错码,同时检测e(et)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min e+t+1(3-3)上述三式可以分别用图3-3(a)、(b)和(
10、c)来加以说明。纠检结合: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对于出现较频繁但错码数很少的码组,按前向纠错方式工作;同时对一些错码数较多的码组,在超过该码的纠错能力后,能自动按检错重发方式工作,以降低系统的总误码率。这种方式就是“纠检结合”。14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3.2 编码效率 编码效率是指一个码组中信息位所占的比重,用R来表示。即 (3-4)其中,k为信息码元的数目(信息位长度);n为编码组码元的总数(编码后码组长度:n=k+r);r 为监督码元的数目(监督位长度)。显然,R越大编码效率越高。15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3.3 纠错编码分类 (1)按码组的功能分,有检错码和纠错码两类。在译码器能够检测出错
11、码,但不知道错码的准确位置的码,称为检错码,它没有自动纠正错误的能力。在译码器中不仅能发现错误,而且知道错码的准确位置,自动进行纠正错误的码,则称为纠错码。(2)按码组中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的关系分,有线性码和非线性码两类。线性码是指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可用一组线性代数方程联系起来;非线性码指的是二者是非线性关系,目前很少使用。16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3.3 纠错编码分类 (3)按照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约束关系,又可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两类。分组码是将信息序列以每k个码元分组,通过编码器在每k个码元后按照一定的规则产生r 个监督码元,组成长度为n=k+r 的码组,每一码
12、组中的r 个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而与别组无关。分组码一般用符号(n,k)表示,其结构规定为图3-4的形式。分组码又可分为循环码和非循环码两类。卷积码是把信源输出的信息序列,以每k0个码元分段,通过编码器输出长为n0(n0k0)的一段码。但该段码的(n0 k0)个监督码元不仅与本段码信息码元有关,而且还与前面m1段的信息码元有关,前后形成了约束关系。一般用(n0,k0,m)表示。17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3.3 纠错编码分类 (4)按照信息码元在编码前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不变,可划分为系统码和非系统码。系统码的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在分组内有确定的位置,而非系统码中信息码元则改变了原来
13、的信号形式。系统码的编码和译码相对比较简单些,得到广泛应用。(5)按纠正差错的类型可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的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的码。(6)按照每个码元取值来分,可分为二进制码与多进制码。图3-5示出了各种抗干扰编码的类型。18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3.3 纠错编码分类图3-5 抗干扰码的分类图3-4 分组码的结构19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 几种差错控制编码介绍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有:奇偶校验码 线性分组码 循环码 卷积码20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1 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是一种检错码,又称奇偶监督码,属于分组码。1一般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分奇校验码和偶校验码,两者构成原理是一样的。(1)基本原
14、理 在奇偶校验码中,无论信息位有多少位,校验位只有一位。编码规则:先将所要传输的数据码元分组,在分组数据后面附加一位校验位,使得该组码连同校验位在内的码组中的“1”的个数为偶数(称为偶校验)或奇数(称为奇校验),在接收端按同样的规律检查,如发现不符就说明产生了差错,但是不能确定差错的具体位置,即不能纠错。2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1 奇偶校验码 在偶检验时,满足下式条件 (3-5)在奇校验时,满足下式条件 (3-6)表3-1是按偶校验规则插入监督位的。(2)纠错能力 只能发现单个或奇数个错误,而不能检测出偶数个错误。被用于以随机错误为主的计算机通信系统。此方法难于对付突发错。表3-1 偶校
15、验监督码消 息信息位监督位消 息信息位监督位晴000阴101云011雨11022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1 奇偶校验码 2垂直奇偶校验码 (1)基本原理 垂直奇偶校验是在b7位表示字符的数据位后再附加第b8位校验位,表3-2以ASCII码的数字09为例说明垂直奇偶校验的编码。接收端根据收到的b1 b7重新计算奇偶校验码元,将此与收到的b8相比较。如相同则无错,否则存在错误。(2)纠错能力 垂直奇偶校验编码,无论是采用偶校验还是奇校验,将检出全部奇数个差错,而出现的全部偶数个差错均不能发现。23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1 奇偶校验码 表3-2垂直奇偶校验字符位0123456789b10101
16、010101b20011001100b30000111100b40000000011b51111111111b61111111111b70000000000b8(校验)011010011024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1 奇偶校验码 3水平奇偶校验码 (1)基本原理 将要进行奇偶校验的码元序列按行排成方阵,每行为一组奇偶校验码(见表3-3),但发送时则按列的顺序传输,接收端仍将码元排成发送时的方阵形式,然后按行进行奇偶校验。(2)纠错能力 可发现某一行上所有奇数个错误及所有长度方阵中行数的突发错。表3-3水平奇偶校验码信 息 码 元校验码元111001100011101001101010000
17、111011000100001001100111011125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1 奇偶校验码 4二维奇偶校验码 (1)基本原理 二维奇偶校验码又称行列校验码或方阵码。其方法是水平监督的基础上对表3-3方阵中每一列再进行奇偶校验,就可得到表3-4所示的方阵。发送是按列序顺次传输。表3-4二维奇偶校验码信 息 码 元校验码元1110011000111010011010100001110110001000010011001110111校验码元0110110001126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1 奇偶校验码 (2)纠错能力 能发现某行或某列上的奇数个错误和长度不大于行数(或列数)的突发错误。
18、有可能检测出偶数个错码。因为如果每行的监督位不能在本行检出偶数个错误时,则在列的方向上有可能检出。当然,在偶数个错误恰好分布在矩阵的4个顶点时,这样的偶数个错误检测不出来。可以纠正一些错误。例如,当某行某列均不满足监督关系而判定该行该列交叉位置的码元有错,从而纠正这一位上的错误。检错能力强,又有一定纠错能力,且实现容易得到广泛应用。27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2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 1汉明码 汉明码是一种能够纠正一位错码且编码效率较高的线性分组码。(1)基本原理 奇偶校验时,如按偶校验,由于使用了一位监督位a0,故它就能和信息an1 an2 a1一起构成一个代数式,如式(3-5)所示。在接收
19、端解码时,实际上就是在计算 (3-7)若S=0,就认为无错;若S=1,则认为有错。上式称为监督关系式,S 称为校正子。一个校正子S只有0和1两种取值,只能代表有错和无错两种信息,而不能指出错码的位置。28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2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 如果监督位增加一位,即变成两位,则将增加一个类似于式(3-7)的监督关系式,接收时按照两个监督关系式就可计算出两个校正子,记作S1和S2。S1,S2共有4种组合:00,01,10,11,故能表示4种不同信息。若用其中一种表示无错,则其余221=3种就有可能用来指示一位错码的3种不同位置。同理,若有r位监督位,就可构成r个监督关系式,计算得出的校
20、正子有r 位,可用来指示一位错码的2r1个可能位置。一般来说,若码长为n,信息位数为k,则监督位数r=nk。若用r个监督位构造出r个监督关系式来指示一位错码的n种可能位置,则要求 2r1n或2r k+r+1(3-8)上式是汉明码的必要条件。29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2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 (2)编码示例 设分组码(n,k)中k=4。为了纠正一位错码,由式(3-8)可知,要求监督位数r3。若取r=3,则n=k+r=7。用a6a5a0表示这7个码元,用S1,S2,S3 表示3个监督关系式中的校正子,则S1,S2,S3 的值与错码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规定如表3-5所列。表3-5校正子与错码的位置S
21、1 S2 S3错码位置S1 S2 S3错码位置S1 S2 S3错码位置S1 S2 S3错码位置0 0 10 1 0a0a11 0 00 1 1a2a31 0 11 1 0a4a51 1 10 0 0a6无错30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2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 由表3-5的规定可知,仅当发生一个错码,其位置在a2,a4,a5或a 6,校正子S1为1,否则为0。这就意味着a2,a4,a5和a 6 四个码元构成偶数监督关系,即 (3-9)同理 a1,a3,a5和a 6及a0,a3,a4和a 6 也分别构成偶数监督关系 (3-10)(3-11)发送端编码时,监督位应使上3式中的S1,S2,S3均为0,
22、于是有:(3-12)解出(3-13)已知信息位,就可算出监督位。由此得出如表3-6所示许用码组。3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2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 接收端收到每个码组后,先按式(3-9),式(3-10)和式(3-11)计算出S1,S2和S3,如不全为0,再按表3-5确定误码的位置,然后加以纠正。例如,若接收码组为0100101,按式计算可得:S1=0,S2=1,S3=1,由表3-5可知在a3位有一错码。表3-6(7,4)汉明码的许用码组信 息 位监 督 位信 息 位监 督 位a6 a5 a4 a3a2 a1 a0a6 a5 a4 a3a2 a1 a00 0 0 00 0 0 10 0 1 0
23、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0 0 00 1 11 0 11 1 01 1 01 0 10 1 10 0 01 0 0 01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1 1 0 11 1 1 01 1 1 11 1 11 0 00 1 00 0 10 0 10 1 01 0 01 1 132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3.4.2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 (3)纠检错能力 按上述方法构成的码称为汉明码。表3-6所列的(7,4)汉明码的最小码距dmin=3,因此,根据式(3-1)和式(3-2)可知,这种码能纠正一个错码或检测两个错码。(4)编码效率 汉明码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通信 课件 第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