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目标】1、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3、小组合作,理解本文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及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2、理解本文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及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演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的今天令世界瞩目,中国人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却遭受帝国主义强国的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
2、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我们以前学过鲁迅的散文及小说,但同学们是否知道杂文也是鲁迅先生所擅长的一种文体,它以议论为主,以批评、讽刺见长,文章短小精悍,非常有力,有人把鲁迅的杂文比作刺向敌人的匕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看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二、出示学习目标:1、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3、小组合作,理解本文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及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三、检查预习:1、生字:搽 脊梁 诓骗 玄虚 省悟 前仆后继2、解词: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
3、苦。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3、介绍背景: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且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本文的背景资料,下面我们找同学来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可做适当的补充。)教师补充:“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措施,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放
4、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各种求神拜佛活动,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悲观的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针对上述情况,鲁迅先生于1935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评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力,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四、整体感知:同学们,我们学习议论文,就要弄清楚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等内容,前面我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了几篇议论文,同学们也掌握了分析议论文的一些方法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这篇文章,大家边读课文边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先活动,边读边圈点勾画相关信息,之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
5、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书。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教师引导:1、作者在开篇提出了对方的论点是什么?2、对方用哪些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针对这些论据鲁迅先生是怎样进行反驳的?4、作者又提出了自己的什么观点?5、作者以什么为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6、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7、这篇议论文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式?第7小题相对来说有些难度,教师可对照板书进行引导:同学们看,作者在开篇先摆出了对方的观点: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树立了靶子,针对举出的一些事实论据,作者说他们曾经有的是“他信力”,而正在发展着“自欺力”,也就是说他们从不曾有过自信力,又何尝失掉呢?对方的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