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共7课)19(2022新版).doc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共7课)19(2022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共7课)19(2022新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宇宙1.太阳系大家庭【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1课。之前的教材对日、地、月系统有一些阐述,本课在此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在聚焦部分,本课通过问题“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来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这个系统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为学生接下来全面认识太阳系奠定基础。探索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二是了解太阳,让孩子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关于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三是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通过研讨两个问题 “太阳系大家庭中
2、都有哪些天体?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 将太阳系的一些信息进行补充整合,让孩子知道太阳系是怎样的一种天体系统。最后教材用比较特殊的天体彗星做为拓展部分,再次提高孩子探索太阳系的兴趣。【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对于太阳系有所了解,但是之前的了解很多学生只是信息非常的琐碎,本课通过学生的广泛搜索、收集资料和集中研讨,让孩子对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深入了解太阳系中的一些天体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科学探究目标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2.能够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
3、的相关信息。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索宇宙产生较浓厚的兴趣。2.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3.保持关注天文现象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会更深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难点能够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的相关信息。【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太阳系及太阳系中各天体的资料、学习单等。教师班级汇总图、课件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1.回顾太阳、地球、月球三球的关系和主要特点,明
4、确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太阳系大家庭,板贴 班级汇总图3.提问:“除此之外,太阳系中还有哪些天体?”学生根据他们的原有认知进行回答,引发学生间的交流和思考。二、探索1.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1)根据自己的了解,画出太阳系。(2)画好后,小组讨论并修改、补充。2.了解太阳。(1)小组提取太阳相关信息。小组为单位共享组员收集的资料,阅读、研讨、提取太阳相关信息。要求按信息重要程度进行排序。(2)太阳信息发布会。小组按信息重要程度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倾听并补充。(3)教师根据学生提取的信息,综合太阳的基本信息,播放太阳的基本信息课件。综合信息:太阳系
5、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约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6%,其他一切天体只约占 0.14%)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太阳黑子、日冕等太阳活动可能会引起地球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4)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适量介绍太阳其他一些信息,并引导学生想深入探究,互联网搜索和收集资料是科学探究一种很重要的方法。3.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1)在太阳系中除了太阳,还有许多其他的天体
6、。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天体。(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记录补充班级汇总图(月球、金星、木星、流星、小行星等)并对应介绍教材中一些天体情况。有些天体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但有些天体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还能观察到。三、研讨1.小组讨论:太阳系有哪些天体组成?小组汇报交流:太阳系中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天体,它们都是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矮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有些行星也有卫星环绕它们运行;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小天体。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2.通过刚才的视频以及
7、自己的资料,说说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及时在班级汇总图中表示出来。 四、拓展彗星是一种绕日轨道十分特殊的天体,我们通过课件来了解一下,请大家看看彗星有什么特殊之处。五、小结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了解了太阳系大家庭的哪些情况?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更深一步的去探究。【教学后记】2.八颗行星【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2课。第一课已对太阳系有了初步介绍,这一节课中进一步对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一些探究。聚焦部分通过两个提问,考察上节课的内容和指出本课研究的方向。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
8、远近相差比较大,大小相差也比较大。二是给八颗行星排序。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将数据进行一一比较,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和排序。给八颗行星排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三是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这个活动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研讨部分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处理数据的方法。处理数据是一个难点,所以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同。第二个问题的研讨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教科书中的示意图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甚远。学生能够体会到根据数据来建模的客观性。拓展部分,教材通过木星及其卫星的观察将观察活动延伸到课外,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9、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入。【学情分析】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系中的主要组成天体。但对于太阳系中主要行星的分布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局限于教材中的太阳系示意图,不知道真实的太阳系与此相差甚远。本节课通过数据建模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建模的重要性和客观性。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求真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科学探究目标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2.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3.保持关注典型天文现象的兴
10、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纸带建立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难点建模过程中学生对于各组数据的处理。【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小组1米长的软皮尺、签字笔、学习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课件出示太阳系示意图,提出问题: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有哪些?2.学生作答,教师继续追问: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二、探索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请学生分享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数据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
11、2.给八颗行星排序。(1)仔细观察八颗行星基本数据表,按要求在课本中给八颗行星排序。方法 1: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方法 2:按直径大小排序。(2)交流八颗行星排序。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1)出示太阳系示意图,请大家看看,这张图有没有问题?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和赤道直径数据,离太阳的远近距离和大小比例有问题。(2)我们先来研究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现实中离太阳的远近距离比例大约是怎么样的?出示材料:软皮尺、签字笔。小组讨论:如何在这尺上体现出来? 交流汇报:如何确保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0刻度是代表什么?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放在哪里最合适?(3)处理数据,将八颗
12、行星标记在皮尺上。(4)将完成后的八颗行星位置图贴在黑板上,比较太阳系示意图说说有何不同。4.课件出示:如果按比例大小是不是和这张太阳系示意图一样呢?三、 研讨1.为什么太阳系示意图不按实际比例画呢?观看宇宙图不一定按实际比例画的,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数据。2.将黑板上的相同行星以弧线相连,绘制出八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全班制作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你有什么认识或问题?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什么?五、拓展布置课外观察活动:观察木星,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工具观察。【教学后记】4.认识星座【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4课。从本节课开始,教材通过两课时开展对星
13、座的学习和认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星座,并通过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去客观真实地了解星座并建立星座的正确概念。聚焦部分通过提问,调查学生对星座的前概念和原认知。学生的星座概念很多是通过神话故事,动画作品,星座运势等非正式的学习渠道,缺乏科学性。探索部分分为两个个环节:一是初步了解星座。通过介绍星座的由来,强调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仅此而已。二是建一个星座模型。将小球用长短不同的细线悬吊在一些特定的位置,通过照射投影出北斗七星的样子。但随着照射角度的变化,七颗星星投影组成的图案也随之变化。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研讨分析观察结果的成因,通过这样的模型让学生了解到星座只是不同
14、远近互不相干的一些星星在夜空的组成的图案而已,并非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或动物的塑像,更不能决定人的命运,建立起星座的客观认知。拓展部分引入了“光年”这个科学词汇,并一一介绍了北斗七星七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给学生带来震撼的同时,使得学生对宇宙的空间产生新的认识。【学情分析】 本节课虽不是学生初次听说星座这个词汇,但学生对于星座的认知往往受到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概念的影响,需要教师通过引导,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同时,星座的知识已跳脱太阳系,来到了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学生需要发挥更充足的空间想象能力,让自己逐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模型走向宇宙空间,建立起正确的星座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星座是远近不同
15、、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科学探究目标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星座模型,建立星座的正确概念认知。难点对星座模型不同视角的观察结果,进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释。【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小组纸板、细线、橡皮泥、手电筒、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1.谈话:你知道哪些有关星座的知识?是如何知道的?学生畅谈对对星座的了解。教师课件出示:为了方便辨认,人们把看
16、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根据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他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2.板书课题:认识星座。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手电筒、记录单等(一)认识星座1.教师课件出示:为了方便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他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2.展示全天88星座图:不同的国家一开始对星座的划分有所不同,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将全天星空划分为88个星座。3.小结:
17、星座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并非什么神话传说中所谓的神仙或其他动物的塑像,更不能决定人的命运等。(二)建一个星座模型1.课件展示:北半球天空最重要的星象之一:北斗七星2.建立北斗七星模型(1)模型制作: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图所示打上7个小孔。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2)投影观察:将模型悬挂,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投下一组影子,并将多组投影记录下来。(3)说一说你的发现。(预设:不同角度投影的结果不同,当手电筒从正面照射时,投影的结果正好是北
18、斗七星的勺子形)(三)研讨1.研讨问题1:我们画下来的星座图像相同吗?为什么会不同呢?学生将不同视角的投影结果汇总,比较各个投影图像的区别,讨论产生区别的原因。(预设:不同角度产生的投影结果各不相同,有些小球影子靠得更近了,有些小球的影子离得更远了。这是因为视角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2.研讨问题2:哪一个图像和北斗七星的形状相同?(预设:当模型按设计图摆放,并从正面照射时,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北斗七星的勺子形。)教师补充,这个角度正是从地球看过去的角度。3.研讨问题3: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动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对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生畅言自己对星座新的认知。教师补充:在用投影机的光从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宇宙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 19 2022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