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素材.ppt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素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素材.ppt(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药剂教研室 本章学习要求:掌 握 生 物 技 术 的 概 念 和 生 物 技 术 药 物 的 特 点 和 理 化性质。掌握蛋白质类药物的处方与工艺。熟悉掌握蛋白质类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评价方法。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蛋白质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蛋白质类药物的评价方法 第二节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注射给药 第三节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非注射制剂 第四节基因传递系统第一节概述 生物技术或称生物工程(biotechnology),是应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在最适条件下,生产有价值的产物或进行有益过程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
2、细胞工程与酶工程。此外还有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与生化工程。二、生物技术药物产品 生物技术药物产品,目前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约40多种,正在研究的数百种之多,这些药物均属肽类与蛋白质类药物。1、定义 系指由重组产品、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药物的总称。2、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1)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即重组DNA 技术);(2)基因药物(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酸);(3)天然生物药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药物);(4)合成和部分合成生物药物。3、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多数受胃酸及消化酶的降解破坏 其生物半衰期亦较短,需频繁注射给药 即使皮下或肌肉注射,其
3、生物利用度也较低 长期注射易造成患者心理和生理的痛苦 另外,多数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不易被亲脂性膜所摄取,很难通过生物屏障。三、生物技术药物及其制剂的发展前景 1、发展概况 自1982年第一个重组药物:人工胰岛素上市以来,第二代生物技术药物正在取代第一代多肽、蛋白质类替代治疗剂。第一代重组药物是一级结构与天然产物完全一致的药物;第二代生物技术药物是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重组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 到1998年为止,全球已有65个生物技术药物问市,另有2600多个生物技术药物正处于临床前的研究阶段,700多个生物技术药物正进行临床评价,其中200多种已进入四期临床或最后审批阶
4、段,估计2000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会超过200亿美元,而近年内生物技术药品将占新药总数的20%以上。生物技术药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 美国一直稳居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榜首,已上市116 个药物,治疗数百种疾病,2000年产值超过200亿美元;已有723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通过FDA 审批。德国已超过日本,到2001年底已有68种药物上市,正在临床试验的有100多个。日本多数药物是与美国合作的产物,已上市的有50个药物。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品种有21种,主要通过跟踪研究与创仿相结合的方法,目前已步入自主创新阶段,并以“新型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作为发展重点。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 目前
5、以生物技术,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和空间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以万钧之势迅猛发展。在新技术革命中,生物技术又是各国优先发展的领域。传统的经典制药工业由于基因工程,细胞融合,酶工程,结构修饰等现代生物技术的渗入,使医药产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尽管这类产品目前还不太多,但它代表了医药产品发展的方向。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肽和蛋白质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医药工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给药物制剂带来新的挑战,由于生物技术产品多为多肽和蛋白质类,性能很不稳定,极易变质,因此如何将这类药物制成稳定,安全,有效的制剂,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运用制剂手段将注射用药制成
6、口服或其他途径给药,亦即研究新的给药系统,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这类药物及其制剂疗效独特应用日益广泛,因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表已上市的部分常见生物技术药物表已上市的部分常见生物技术药物蛋白质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一)蛋白质的组成和一般结构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通过肽键相连而成的多肽链。蛋白质的肽链结构包括氨基酸组成,肽链数目,末端组成,氨基酸排列顺序和二硫键的位置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连接氨基酸之间的键称为酰胺键,又称肽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连接最基本的共价键。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结构可分为一、二
7、、三、四级结构:一级结构为初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包括肽链数目和二硫键位置。二、三、四级结构为高级结构或空间结构,高级结构和二硫键与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有重要关系。(二)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包括二级,三级与四级结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骨架的折叠方式,即肽链主链有规律的空间排布,一般有 螺旋结构与 折叠形式。螺旋与 折叠(二)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三级结构是指一条螺旋肽链,即已折叠的肽链在分子中的空间构型,即分子中的三维空间排列或组合的方式,系一条多肽链中所有原子的空间排部。四级结构是指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的各亚基聚合而成的大分子蛋白质。蛋白质高级结构示意图蛋
8、白质的四级结构 胰岛素的四级结构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分子量为6000或12000的小亚基聚合而成。所谓亚基就是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的蛋白质,这些多肽链彼此以非共价链相连,每一条多肽链都有自己的三级结构,此多肽链就是该蛋白质分子的亚单位(亚基)。二条亚基的四级结构六条亚基的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又叫空间结构、高级结构、立体结构、三维构象等,它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布。这种空间排布的变化,仅涉及到氢键等次级键的生成与断裂,但不涉及共价键的生成与断裂。丰富多彩的蛋白质世界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与生物活性 蛋白质分子只有在其立体结构呈特定的构象(conformati
9、on)时才有生物活性,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分子构象的作用力有氢键、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force)、离子键、范德华力、二硫键与配位键。除二硫键为共价键外,其余都是非共价键,维持蛋白质构象是弱作用力。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 蛋白质分子中二级结构 螺旋、折叠的形成依靠氢键,可以说蛋白质分子内部布满了氢键。疏水作用力也称疏水键,系两个疏水基为了避开水相而群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在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起重要作用,也是形成生物膜的主要作用力。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 范德华力对稳定和维持三级,四级结构十分重要。离子键对于维持蛋白质四级结构是不可缺少的。不少蛋白质含有金属离子,而金属离子是通过配位键与蛋
10、白质结合,故结合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成分与非氨基酸通过配位组成。金属离子配位键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蛋白质的一般理化性质 1、旋光性 蛋白质分子总体旋光性由构成氨基酸各个旋光度的总和决定,通常是右旋,它由螺旋结构引起。蛋白质变性,螺旋结构松开,则其左旋性增大。(一)蛋白质的一般理化性质 2、紫外吸收 大部分蛋白质均含有带苯丙氨酸,酪氨酸与色氨酸,苯核在紫外280nm 有最大吸收。氨基酸在紫外230nm 显示强吸收。(一)蛋白质的一般理化性质 3、蛋白质两性本质与电学性质 蛋白质除了肽链N-末端有自由的氨基和C-末端有自由的羧基外,在氨基酸的侧链上还有很多解离基团,这些解离基团在一定pH 条件下
11、都能发生解离而带电。因此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pH 条件下蛋白质会成为阳离子,阴离子或二性离子。(二)蛋白质不稳定的原因 1、蛋白质药物由于共价键破坏引起不稳定性 共价键改变引起蛋白质不稳定的化学反应有水解,氧化和消旋化,此外还有蛋白质的特有反应,即二硫键的断裂与交换。有时几种反应同时进行1、蛋白质药物由于共价键破坏引起不稳定性 蛋白质在其等电点(IP)时一般最稳定,溶解也最少。在蛋白质等电点相应的pH 所有离子的净电荷为零,因而减少了电荷排斥和蛋白质伸展的趋势。1、蛋白质药物由于共价键破坏引起不稳定性(1)蛋白质水解 蛋白质可被酸,碱和蛋白酶催化水解,使蛋白质分子断裂,分子量逐步变小,成
12、为分子量大小不等的肽段和氨基酸。水解分完全水解与不完全水解。1、蛋白质药物由于共价键破坏引起不稳定性(2)蛋白质的氧化 蛋白质中具有芳香侧链的氨基酸可以在一些氧化剂作用下氧化。常用氧化剂有分子氧、过氧化氢、过甲酸、氧自由基等。1、蛋白质药物由于共价键破坏引起不稳定性(3)外消旋作用(racemization)某些旋光性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不对称碳原子上的基团在空间位置上发生转移,使D-或L-型化合物转变为D-型和L-型各50%的混合物,彼此旋光值抵消,失去旋光性,这种现象称为外消旋作用。当蛋白质用碱水解时往往会使某些氨基酸产生消旋作用。1、蛋白质药物由于共价键破坏引起不稳定性(4)二硫键
13、及其交换 二硫键(-S-S-)又叫二硫桥或硫硫桥,是很强的化学键。它是由两个半胱氨酸侧链上的疏基(-SH)脱氢相连而成。二硫键把同一肽链或不同肽链(肽链间)的不同部分连接起来,对稳定蛋白质的构象起重要作用。1、蛋白质药物由于共价键破坏引起不稳定性 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数目愈多,则结构稳定性和抗拒外界因素的能力也愈强。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断裂接着重排能够改变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因此影响其生物活性。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 引起蛋白质不可逆失活作用的三种主要类型 聚集(aggregation),宏观沉淀,和表面吸附与蛋白质变性,这些都是由于与空间构象有关的非共价键引起。非共价的静电力,氢键,疏水的
14、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水化,可以因温度于pH 而发生改变。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 蛋白质的不可逆失活,一般以自然状态开始可逆的伸展,随着温度的增加,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在熔融温度(Tm)从天然的状态转变为伸展状态。溶液pH 可以影响静电的相互作用。Tm为50%分子伸展时的温度。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1)蛋白质的聚集与沉淀 蛋白质聚集(凝集,aggregation)是蛋白质分子结合的微观过程。蛋白质沉淀(precipitation)指可见蛋白质颗粒的生成。不可逆的聚集往往是由于蛋白质伸展所致。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 蛋白质溶液振摇可以导致聚集与沉淀,这是由于空气氧化,界面变性,吸
15、附于容器 或机械应力所致。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2)蛋白质的吸附 蛋白质和多肽吸附于容器、滤器或输液系统材料的表面,当蛋白质溶液浓度较低时,由于吸附药物损失相对就较高。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3)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在受到一些物理因素或化学试剂影响会导致蛋白质性质发生变化,破坏蛋白质分子三维结构有关氢键及其他弱键(二级结构以上的高级结构的破坏),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的丧失(抗原性改变,生物功能丧失)同时还伴随一些物化常数的变化。如发生溶解度的降低、旋光值改变、光吸收系数的增大、粘度改变、聚集,沉淀等。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肽键没有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
16、on)。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 蛋白质的变性也可以说是从肽链的折叠(refolding)状态变到伸展(unfolding)状态。天然蛋白质在体内条件下,具有呈现全部生物功能所需要的精确的构象。变性作用是天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松解,即由原来有规则,紧密结构变成 无规则,松散结构。2、由非共价键引起的不稳定性 变性可以分可逆变性和不可逆变性。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构象可以恢复原状的,叫可逆变性。盐析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温度的影响:蛋白质在5060C 的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往往发生变性。有些蛋白质热变性是可逆的,有些是不可逆的。不可逆热变性往往发生沉淀和聚集现象。一般来说,热变性仅涉及非共价键
17、的变化。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pH 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仅在pH4-10 的范围内是稳定的,超过这个范围,就发生变性,也有些蛋白质只有当pH2 时,才发生变性。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有机溶剂的影响:大多数蛋白质水溶液在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后蛋白质就开始析出沉淀。脱水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盐的影响:盐对蛋白质构象稳定性的影响是很复杂的。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机盐会增加蛋白质表面负荷,增强蛋与水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中溶液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盐溶(saltingin)。在高盐浓度情况下,本来与蛋白质结合的自由水与盐解离产生的离子进形配位,蛋白质表面水层被破坏,最终导致蛋白质之间的相
18、互作用增加而发生聚集,这种现象叫盐析(saltingout)。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表面活性剂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长链的脂肪酸(如月桂酸)或相应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很容易与蛋白质反应,常常引起蛋白质解离,在很低的浓度下,就能引起蛋白质变化。蛋白质类药物的评价方法 一、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是评价蛋白质的纯度与稳定性有力的工具。在蛋白质分析中通常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RP-HPLC、离子交换色谱IEC 与分子排阻色谱SEC。反相色谱是以非极性固定相与含水的极性流动相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应用反相HPLC,由于有机溶剂,疏水的相互作用及分离时所用低pH 值,会使蛋白质变性。然而该方法对几种
19、蛋白质特别有用,并被广泛地用于胰岛素制剂的质量分析。蛋白质类药物的评价方法 二、光谱法 通过对蛋白质吸收、辐射、散射光的定量分析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了解蛋白质的量、构象和聚集倾向。用于评价蛋白质药物的光谱方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旋光色散ORD、圆二色谱CD、荧光、红外IR 和拉曼Raman光谱。紫外吸收常用于测定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光散射可用测定制剂中蛋白质的聚集数量,散射强度是单位体积散射中心数的函数。蛋白质类药物的评价方法 三、电泳 电泳技术是根据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质在载体凝胶上产生特征性迁移,迁移率是所带净电荷和它的大小函数,以此来分离混合蛋白质。在蛋白质的分析中广泛使用十二烷基
20、硫酸钠-聚丙烯胺凝胶电泳(SDS-PAGE),等电点聚焦(isoclectricfocusing,IEF)和毛细管电泳(EC)法。SDS-PAGE 电泳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单位组成和分子量。EC 优点是: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易于自动化。蛋白质类药物的评价方法 四、生物活性测定与免疫测定 生理活性检测是利用体内模型或体外组织或细胞对活性蛋白质多肽的特异生物学反应,通过剂量(或浓度)效应曲线进行定量(绝对量或比活性单位)。用理化方法代替生物活性测定时,需建立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免疫测定优点是可用于定量化学分析不能检测的情况。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评价 1、制剂中药物的含量测定;2、制剂中药物
21、的活性测定;3、制剂中药物的体外释药速率测定;4、制剂的稳定性研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5、体内药动学研究;6、刺激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1 蛋 白 质 或 多 肽 类 药 物 大 多 为 内 源 性 物 质,临 床 使 用 剂 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小,很少有过敏反应;2 蛋 白 质 或 多 肽 类 药 物 稳 定 性 差,在 酸 碱 环 境 或 体 内 酶 存在下极易失活;3 蛋 白 质 或 多 肽 类 药 物 分 子 量 大,还 时 常 以 多 聚 体 形 式 存在,很 难 透 过 胃 肠 道 粘 膜 的 上 皮 细 胞 层,故 吸 收 很 少,不 能口服给药,一般只
22、有注射给药一种途径;4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1)对 于 蛋 白 质 或 多 肽 类 药 物 的 普 通 注 射 剂,关 键 是 提 高其稳定性;(2)对 于 体 内 生 物 半 衰 期 较 短 的 蛋 白 质 或 多 肽 类 药 物,需要研究其长效制剂,以延长作用时间;(3)对 于 需 要 长 期 给 药 的 蛋 白 质 或 多 肽 类 药 物,要 研 究 可减少给药次数的新剂型;(4)研 究 开 发 生 物 技 术 药 物 的 非 注 射 给 药 新 剂 型,如 鼻 腔给药系统、
23、肺部给药系统及口服给药系统等。(5)基因传递系统需要解决安全性、靶向性等问题。第二节多肽、蛋白质药物的注射给药 一、蛋白质类药物的一般处方组成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蛋白质类药物注射剂,一为溶液型注射剂,另一种是冷冻干燥型注射剂。溶液型使用方便,但需在低温(28C)下保存。冷冻干燥型比较稳定,但工艺较为复杂。1.溶液型注射剂 在设计多肽、蛋白质药物的溶液型注射剂时,一般要考虑加入缓冲剂和稳定剂;有时还可加入防腐剂。多肽、蛋白质药物溶液型注射剂一般要求在28下保存,不能冷冻或振摇,取出后在室温下一般要求在612h 内使用。在多肽、蛋白质药物的溶液型注射剂中常用的稳定剂包括缓冲剂、盐类、表面活性剂类、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技术 药物制剂 素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