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ppt(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1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2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3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4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第5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第6节 金融创新 第7节 不良债权 第8节 存款保险制度 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第10节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Company Logo第1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名称的由来1.凡是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无论其具体称谓如何,IMF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deposit money banks)。2.在西方,属于存款货币银行的有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
2、银行等等名称。3.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它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Company Logo第1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1.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先后有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发展。2.主要职能: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货币保管、汇兑。3.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银钱业主手里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了贷款业务。4.关于中国古代银钱业的记载:有关银钱业的大量记载始于唐代:有经营典质业的质库,有保管钱财的柜房,有打制金钱饰物和经营金银买卖的金银铺;至于汇兑业务,不仅有商人经营,更主要的是由官府
3、经营。经过宋、元,到明、清两代,钱庄、银号、票号先后兴起,银钱业有长足发展。但一直未能自我实现向现代银行业的跨越。Company Logo第1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银行的产生1.现代银行业兴起于西方。2.历史上首先以“银行”为名的信用机构是1580年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此后,相继出现冠以地名的“银行”。但它们所经营的仍然是以海外贸易和以政府为对象的高息贷款业务,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发展的需要。3.现代银行体系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起主导作用的是后一条途径。4.1694年
4、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它的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4.5%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5.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各国纷纷建立起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Company Logo第1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1.外商银行来到中国:184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的丽如银行。随后的60年里,英国的其他银行以及各帝国主义列强的银行,陆续来华设立分行。到了20世纪初,已有15家外商银行在华营业。外商银行设立的大量的分支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网,操控着中国的财政和金融。Company Logo第1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5、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2.民族资本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助长中国自身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是:外贸的发展要求有新式银行进行资金调剂;兴办工矿交通事业以挽回利权运动的高涨刺激了国民兴办银行的积极性;清政府基于财政需要也想兴办银行。一批民族资本商业银行陆续建立:中国第一家商办的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家官商合办的银行是1904年成立的户部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1908年创建了交通银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的私人银行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Company Logo第1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3.中国金融体系
6、的逐步形成 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参股、兼并的方式,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控制。随着民族银行的地位逐渐提高,外资银行独步中国金融市场的格局遭到了挑战,中国银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鼎盛时期。1935年形成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即“四行两局”的金融体系。另外还有规模较大的“小四行”、“南三行”、“北四行”,以及大量中小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Company Logo第1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银行的作用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这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由此可加速资本周转。3.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7、,这可以扩大社会资本总额。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5.提供多种金融服务。Company Logo第1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垄断 存款货币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与工商企业所存在的密不可分。二者的过分紧密,暴露出操纵市场、不利于金融稳定等消极面。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其有所限制,并构成反垄断政策方针的重要内容。Company Logo第2节 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1.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2.全部资金来源大别为二:自有资金(比重小);吸收的外来资金(比重大)。3.自有资金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4.外来
8、资金的形成的主要渠道: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Company Logo第2节 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1.吸收存款的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这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2.吸收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Company Logo第2节 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3.活期存款: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准备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4.定期存款: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
9、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可转让”的大额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Company Logo第2节 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5.储蓄存款: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定期居多,但无论定期、活期,都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有的国家严格限定只准专门的金融机构经营(储蓄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则不准经营。Company Logo第2节 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
10、务 其他负债业务从央行借款1.存款货币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于缓解本身资金的暂时不足。2.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再贴现,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二、直接借款,用自己持有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取得抵押贷款。其他负债业务银行同业拆借 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一般均为短期的,利率水平一般较低。Company Logo第2节 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1.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存款货币银行,尤其是大的存款货币银行,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广泛地通过办理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
11、票据,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2.这种方式利于获得资金,又同时是易受冲击的脆弱环节。其他负债业务结算资金短期占用1.结算过程中的资金,是指在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2.占用的时间虽然很短,由于周转金额巨大,占用的资金数量相当可观。3.从任一时点上看,总会有一定金额的处于结算过程之中的资金,构成存款货币银行可资运用的资金来源。Company Logo第2节 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发行金融债券1.发行债券也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2.自1985年以来,我国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为指定用途筹集资金。Com
12、pany Logo第3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Company Logo第3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贴现1.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2.算式:3.贴现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Company Logo第3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贷款及其种类1.贷款在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般占首位。但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有明显下降趋势。2.贷款业务种类很多,划分标准、角度各异。3.过去,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基本上是贷款一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票据业务
13、和证券业务,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开展。尽管目前贷款以外的资产业务比重还很小,方式也比较单调,但毕竟已呈现资产业务多样化的趋势。Company Logo第3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真实票据原则1.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都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贷款投向、条件、用途、方式和数额等起制约作用。2.真实票据论,是银行业早期的经营管理理论。银行买进具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或以之作为担保,可以保证按期收回贷款,因为交易背景中的商品直接出售或加工后出售,就是归还贷款的资金来源。3.在相当长时期内,许多国家恪守这一原则,但也一再发现对原则的解释不完全正确。4.这一原则在西方早已不再作为银行
14、经营的准则。5.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银行长期遵循真实票据论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不再固守原来管理信贷的思路。Company Logo第3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证券投资1.主要投资对象是信用可靠、风险小、流动性强的国家债券。此外,一些财力雄厚、信誉较高的公司债券,也是商业银行的投资对象。2.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限于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Company Logo第4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1.中间业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常见的中间业务
15、有:汇兑、信用证、信托、代理、咨询等。2.表外业务: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 狭义的表外业务:办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担保类业务等一些有风险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往往专指后者,近些年来这类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但是与之俱来的高风险也引起关注。Company Logo第4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3.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而这方面的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收入。Company Logo第4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
16、务 汇兑1.汇兑,又称“汇款”。是极古老的业务。按照付款命令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2.在当今银行业务广泛使用电子技术的情况下,除小额款项仍有使用汇款形式的必要外,大笔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资金调拨系统处理。Company Logo第4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信用证 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在异地采购,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是商品信用证。Company Logo第4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信托1.银行信托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处理有关钱财方面的事项。2.信托业务种类极多、范围极广,需要专门的知识、广泛的信息
17、和丰富的经验。3.我国金融信托业源于191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的“保管部”。Company Logo第4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银行卡业务1.银行卡是银行业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银行卡的出现,给银行业务带来了新面貌。2.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如我国广泛使用的“借记卡”)、智能卡等。3.1986年由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卡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卡。Company Logo第5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的两种类型:职能分工型与全能型1.按经营模式划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2.所谓职能分工,其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
18、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3.职能分工型模式我国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相对应,全能型模式则称之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模式。4.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商业银行大都经营多种业务,属全能型、综合型银行。经过19291933年大危机中的全面性金融危机,不少西方经人士归咎于银行的综合性业务经营,尤其是长期贷款和证券业务的经营。5.1933年美国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规定银行分为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6.不过,德国、奥地利、瑞士以及北欧等国则继续实行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各种期限的存款、贷款以及证券业务。Company Logo第5节 分
19、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美日的转变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意味着废除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也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在此之前,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Big Bang)”的计划。现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混业经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在一家银行内同时开展信贷中介、投资、信托、保险诸业务;一是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把分别独立经营某种金融业务的公司链接在一起。一家银行内开展混业经营,均在人事、资金等方面实施独立的管理,彼此之间设有“防火墙”,决策分别有各自的严格程序。Company Logo第5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我国强调分
20、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务极为单纯,不存在分业、混业问题。2.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增多,但经营混乱。本来,存贷中介是商业银行本职的认识在我们这里根深蒂固,而银行经营的紊乱更强化了只有分业经营才可保证金融健康发展的观念。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3.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所与生俱来的桎梏以及加入WTO后面对的新挑战,均显而易见。4.突破分业经营界限的趋向日益明显。Company Logo第6节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浪潮1.金融创新始于20个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已形成全球趋势和浪潮。2.金融创新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乃至整个
21、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3.不断推进改革的中国金融事业,金融创新更加受到关注。避免风险的创新1.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的背景下,导致了利率风险的增加。2.银行为了避免或降低利率风险,纷纷进行了诸如:(1)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2)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和期货交易。(3)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等等。Company Logo第6节 金融创新 资产业务证券化1.作为银行主要资产的贷款业务,使银行时刻面对种种金融风险,其中特别是流动性风险的强大压力。2.贷款证券化是银行避免贷款风险,解决流动性难题的重要途径。3.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关键结合点。其意义远远超出银行
22、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范围。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1.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作为依托的。2.技术进步引起了支付系统领域的创新;为技术要求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创新提供了保障;并使金融交易快速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全球的交易主体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之中。Company Logo第6节 金融创新 什么是网络银行1.网络银行,也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它电子传送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2.纯网络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无分支机构、无营业网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是一种虚拟(virtual)银行。3.分支型
23、网络银行,是指原有传统的实体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以增强竞争力的方式。Company Logo第6节 金融创新 网络银行的优势 网络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1)方便、快捷、超越时空。(2)成本低。(3)不仅提供大部分传统银行业务,还可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投资理财服务、投资咨询服务和综合经营服务等。(4)传统银行一般是单方面开发业务品种,而网络银行则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极具个性化的服务。网络银行发展中的障碍 发展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有:(1)安全问题;(2)法律规范问题Company Logo第6节 金融创新 规避行政管制的创新 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规避金融行政管理法规,特别是不
24、合理的、过时的法规,金融企业利用法规的漏洞,推出了种种新的业务形式。如自动转帐制度、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等。Company Logo第6节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当今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金融事业提出新的要求。这就必然导致突破原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操作方式、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融资技巧以及过时金融法规的樊篱而创新。2.由于经济发展变化所提出的需要既强劲又持久,所以金融创新浪潮也持续不断地推进。3.反转过来,金融创新已对并将继续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Company Logo第7节 不良
25、债权 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1.不良资产,也常称之为不良债权。主要是不良贷款。2.依一定概率发生的不良债权,不可避免,问题只是严重程度如何。3.银行努力方向:力求使不良债权的发生趋近于较低的概率;对已发生的不良债权寻求最优的化解途径;及时、足额提取用于冲抵无法化解的不良债权的专项准备金。Company Logo第7节 不良债权 需要科学分析1.近年国内国外,都把不良债权看成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键。2.不良债权的危害的确不容轻视。但需要科学地剖析与判断: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成原因,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和化解时机;不同的金融机构、不同的金融体系、不同的经济体,对不良债权的承受能力
26、也各有不同不应简单对比Company Logo第7节 不良债权 我国不良债权分析1.1958年“大跃进”年代,曾爆发性地出现巨额不良债权。2.改革开放后,国有经济所需资金完全由银行解决的格局是不良债权积累的背景。3.不良债权的成因,既有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到位的原因,也有银行体制自身的问题,必须全面剖析。4.国有经济作为经济主体,是改革成本的基本承担者。改革成本构成银行不良债权的重要部分;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一成因相应减弱。5.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必将逐步下降,实际也在逐步下降。Company Logo第7节 不良债权 债权质量分类法1.我国多年以来一直采取“一逾两呆”的分类法。2.国际上大体有两种分
27、类法:“大洋洲模式”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的“五级分类法”3.我国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五级分类”制度。Company Logo第8节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1.保护存款人利益,以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2.美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国家。各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官方建立;官方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在官方支持下,由银行同业建立等。3.各国筹集保险基金的方式:一般是以法定形式规定按吸收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也有的国家则规定最低限和最高限。4.对每家银行中每位存户承保的存款金额均有最高保险额的规定。最高保险额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储
28、蓄状况和保险制度完善程度的不同而异。Company Logo第8节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与问题1.功能: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大半个世纪的实践也体现了设计的初衷。2.也明显促成道德风险:不仅削弱市场规则在抑制银行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使经营不善的投保金融机构有可能继续存在;在国外,对于存款保险制度有着极不相同的评价。Company Logo第8节 存款保险制度 引进我国的问题 是否建立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赞同与不赞同并存。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建立 方案设计和条例立法正在进行中 2008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存保制度Compan
29、y Logo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存款货币银行是企业1.存款货币银行是以经营金融业务获取利润的企业。核心目标仍是盈利。2.各国对金融业普遍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监管。原因:单凭市场机制、利益机制的调节,银行的经营取向难以避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产生矛盾。Company Logo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既统一又矛盾,要寻求最佳的均衡点。Company Logo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协调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分阶段演进:(60年代以前)(60年代中期以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8
30、0年代末)Company Logo 资产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我国银行经营原则和资产负债管理1.改革开放以后明确了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2.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贷款规模管理。1994年起,在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Company Logo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风险管理倍受关注1.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利率、汇率管制放松,使利率、汇率以及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加剧,金融风险大幅度提高。2.现代通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加上20世纪80
31、年代已开始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金融风险的扩散速度加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金融风波,使所有金融开放国家的经济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Company Logo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风险管理的理念1.风险,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风险管理也要延伸到资金投放的过程之中;在过程中,风险高低可能发生变化;进一步的决策则须相应调整。2.出现损失和出现收益的可能性 风险升水(风险溢价、风险价值)=-对风险升水的追求构成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Company Logo风险升水 风险升水有风险的投资 有风险的投资的预期
32、收益率 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的投资 无风险的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的预期收益率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风险管理的理念3.风险损失可能性与风险升水可能性并存,所以现代的投资理念是以风险承担换取风险收益。这样的观念早已有之。但只有在风险的度量已有科学方法,并相应地发展了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的种种策略和金融工具,现代的风险管理才得以形成。Company Logo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存款货币银行的风险类别1.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 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银行的客户或交易对手无力履约的风险。市场风险 由于金融市场的一些重要
33、变量的变动,而导致银行的头寸面临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 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时效导致的风险,人为错误、系统失灵、不正确的流程和无效监督等造成。其他风险 流动性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2.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在业务发展中是相互交叉的,并呈现出连锁态势。Company Logo第9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银行的内部控制1.对内部人员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受到极度重视,并建立起自身的内部控制和监管体系。2.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实例说明,在金融风险急剧加大的条件下,如果内部的管理跟不上去,也许仅仅是一个点的失败,就会使一个银行,哪怕是极
34、具实力的银行遭到致命的打击。3.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还专门议定了银行机构内控体系的框架Company Logo第10节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传统银行的“衰落”近年一些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消亡的议论流传 在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美国,银行比例下降明显 这是美国的情况,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并非全然如此Company Logo第10节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1.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传统的理论 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通常归之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摩擦的存在。2.在一个长期存在的“完全市场”假设中 所有投资者能够无摩擦地参与市场,或者说市场处于充分参与状
35、态,但这样的假设并不存在于生活之中。3.银行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客理财,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1.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合理、适度竞争原则;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原则;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等要适时调整。2.理论:社会利益论 金融风险论 投资者利益保护论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金融监管成本1.执法成本:金融监管当局在具体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一部分由被监管的金融机构承担,其余部分由政府预算来补充,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监管目标
36、的实现,有可能造成监管成本过高现象。2.守法成本: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在遵守监管规定时造成的效率损失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限制了新产品的开发等。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金融监管成本3.道德风险:投资者相信监管当局而忽视自己对金融机构的监督、评价和选择。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存款人通过挤兑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畅通金融机构在接受监管中承担成本损失,因而会通过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弥补监管过度会导致保护无效率金融机构的后果,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 其中,执法成本是显性成本,守法成本和监管可能产生的道德
37、风险通常属于隐形成本。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金融监管失灵问题1.政府监管虽一定程度纠正市场缺陷,但也会面临“失灵”问题。2.监管者的经济人特性 从理论上讲,金融监管机关作为一个整体,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但具体到单个监管人员,经济人也具有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很容易被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俘获,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3.监管行为的非理想化 主观想最大限度地弥补市场缺陷,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制约,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化的目标。制约监管效果的客观因素:监管者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监管者面临着信息不完备问题;监管时滞问题4.金融监管机关几乎不受市场竞争和约束,无改进监管效率的
38、压力和动机,导致监管的低效率。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我国对银行实施监管的体制1.中国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长期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成立,专司这方面监管。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银行监管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信心,同时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3.金融业的自律是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形式是行业公会、协会之类。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银行机构的国际化给银行业监管带来的挑战1.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
39、国际化趋势 使得跨国银行和国际资本的规模及活动日益扩大,随之而来金融风险的国际扩散威胁着各国的金融稳定,要求国际合作。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巴塞尔协议1.形成过程:1974年底,由十国集团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建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87年通过“巴塞尔提议”在“提议”基础上,于1988年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有名的巴塞尔协议。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巴塞尔协议2.目的: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40、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巴塞尔协议3.内容:关于资本的组成 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第一档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准备金,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第二档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 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 协议订出对资产负债表上各种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的风险度资量标准,并将资本与加权计算出来的风险挂钩,以评估银行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关于标准比率的目标 要求到1992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1.199
41、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规范银行监管提出国际统一的准则。2.有效监管体系25项基本原则,7大类: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 发照和结构 审慎法规和要求 持续性银行监管手段 信息要求 正式监管权力 跨国银行业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1.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全面取代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成为各国银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2.新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 信用风险依然存在,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破坏力日趋显现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危机蔓延警示 风险的衡量和定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提供技术可能Company Logo第11节 对银行的监管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3.新协议的三大支柱(1)最低资本要求 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 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除原来考虑的信用风险,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2)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 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3)第三大支柱:市场纪律 市场纪律的核心是信息披露 为提高市场纪律的有效性,推出标准统一的信息披露框架Company Logo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