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5403.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选]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5403.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5403.pptx(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艺规程设计 v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1 零件图的审查 1.2 毛坯的确定 1.3 定位基准的选择 1.4 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v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2.1 数控加工的基本过程2.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2.3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2.4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编制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1 零件图的审查v 1 分析零件图v(1)检查零件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v 检查内容:v 检查零件视图是否正确、足够,v 表达是否直观、清楚,v 绘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v 尺寸、公差以及技术要求的标注是否齐全、合理等。v(2)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v 包括内容:v 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主要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
2、主要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以及表面质量方面的其它要求;热处理要求;其它要求(如动平衡、未注圆角或倒角、去毛刺、毛坯要求等)。要注意分析这些要求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经济合理,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否实现。特别要分析主要表面的技术要求 v(3)零件的材料分析v 分析所提供的毛坯材质本身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状态,毛坯的铸造品质和被加工部位的材料硬度,是否有白口、夹砂、疏松等。判断其加工的难易程度,为选择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提供依据 v(4)合理的标注尺寸v 零件图上的重要尺寸应直接标注,而且在加工时应尽量使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并符合尺寸链最短的原则 图av 零件图上标注的尺寸
3、应便于测量,不要从轴线、中心线、假想平面等难以测量的基准 标注尺寸。图bv 零件图上的尺寸不应标注成封闭式,以免产生矛盾。图cv 零件上非配合的自由尺寸,应按加工顺序尽量从工艺基准注出。图v 零件上各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尺寸应直接标注,而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只能有一个联系尺寸。图v 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v、概念: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方便地加工出来的特性。v、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应考虑几方面:v(1)有利于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v 合理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v 保证位置精度的可能性 图v(2)有利于减少加工劳动量 v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
4、加工面积 图 v 尽量避免或简化内表面的加工 图 v(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下页)v(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v 零件的有关尺寸应力求一致,并能用标准刀具加工。图v 减少零件的安装次数 图v 零件的结构应便于加工 图v 避免在斜面上钻孔和钻头单刃切削 图 v 便于多刀或多件加工 图1.2 毛坯的确定v 1 毛坯的种类 v(1)铸件v 铸件适用于形状较复杂的零件毛坯。其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精密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等。v(2)锻件v 锻件适用于强度要求高、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毛坯。其锻造方法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v(3)型材v 型材有热轧和冷拉两种。热轧适用于尺寸较大、精度较低的毛坯;冷拉
5、适用于尺寸较小、精度较高的毛坯。v(4)焊接件v 焊接件是根据需要将型材或钢板等焊接而成的毛坯件 v(5)冷冲压件v 冷冲压件毛坯可以非常接近成品要求,在小型机械、仪表、轻工电子产品方面应用广泛。v 2 毛坯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v(1)零件的材料及机械性能要求 v 零件材料的工艺特性和力学性能大致决定了毛坯的种类。v(2)零件的结构形状与外形尺寸v(3)生产纲领的大小v(4)现有生产条件v(5)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材料v 为节约材料和能源,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应充分考虑精密铸造、精锻、冷轧、冷挤压、粉末冶金、异型钢材及工程塑料等在机械中的应用 1.3 定位基准的选择应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零件上尽
6、可能多的表面,就是基准统一原则。当对工件上两个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进行加工时,需要用两个表面互相作为基准,反复进行加工,以保证位置精度要求v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v 应先精基准,再粗基准。v 1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v(1)基准重合原则 概念 图v(2)基准统一原则 概念 v(3)自为基准原则 概念及图v(4)互为基准原则 概念v(5)便于装夹原则v 2 粗基准选择原则v(1)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图v(2)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图v(3)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v(4)选择较为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 v(5)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 重要表面一般是工件上加
7、工精度以及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表面 v 3 定位基准选择示例v 例4-1 右下图所示为车床进刀轴架零件,若已知其工艺过程为:v(1)划线;v(2)粗精刨底面和凸台;v(3)粗精镗32H7 孔;v(4)钻、扩、铰l 6H9 孔。v 试选择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并确定各限制几个自由度。车床进刀轴架 v 解:第一道工序划线。当毛坯误差较大时,采用划线的方法能同时兼顾到几个不加工面对加工面的位置要求。选择不加工面R22 外圆和R15 外圆为粗基准,同时兼顾不加工的上平面与底面距离18 的要求,划出底面和凸台的加工线。v 第二道工序按划线找正,刨底面和凸台。v 第三道工序粗精镗32H7 孔。加工要求为尺寸320
8、.1、60.1 及凸台侧面K 的平行度0.03。根据基准重合的原则选择底面和凸台为定位基准,底面限制三个自由度,凸台限制两个自由度,无基准不重合误差。v 第四道工序钻、扩、铰16H9 孔。除孔本身的精度要求外,本工序应保证的位置要求为尺寸40.1、510.1 及两孔的平行度要求0.02。根据精基准选择原则,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方案:v(1)底面限制三个自由度,K 面限制两个自由度v(2)32H7 孔限制四个自由度,底面限制一个自由度 v(3)底面限制三个自由度,32H7 孔限制两个自由度 v 此方案可将工件套在一个长的菱形销上来实现,对于三个设计要求均为基准重合,唯32H7 孔对于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9、将会影响两孔在垂直平面内的平行度,应当在镗32H7 孔时加以限制。v 概念: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是指零件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到成品所经过的工序先后顺序。v 拟定工艺路线的基本过程图 v 1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v、概念: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就是为零件上每一个有质量要求的表面选择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法 v、考虑下列因素:v(1)工件材料的性质 v(2)工件的结构和尺寸 v(3)生产类型 v(4)具体生产条件 1.4 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v 2 加工阶段的划分 v(1)粗加工阶段主要任务是切除各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其关键问题是提高生产率。v(2)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准备。v
10、(3)精加工阶段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要求,其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加工质量。v(4)光整加工阶段对于表面粗糙度要求很细和尺寸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还需要进行光整加工阶段。目的 加工方法提高表面质量,一般不能用于提高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金刚车(镗)、研磨、珩磨、超精加工、镜面磨、抛光及无屑加工等v 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v(1)保证加工质量 v(2)合理使用设备 v(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使冷热加工工序配合的更好 v(4)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如铸件的砂眼气孔等)v 应当指出:加工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必须根据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和工件的刚性来决定。v 3 加工顺序的安排v(1)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v
11、 先粗后精 v 先主后次 v 先面后孔 v 基面先行 v(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消除组织的不均匀,细化晶粒,改善金属的加工性能 消除内应力、减少工件变形 消除内应力、改善加工性能并能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提高零件的硬度和耐磨性 目的 退火与正火目的 时效处理 调质 淬火、渗碳淬火和渗氮 目的目的v(3)辅助工序的安排v 检验工序是主要的辅助工序v 需要检验的地方 v 其它辅助工序有:v 每道工序由操作者自行检验 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零件转换车间时 重要工序之后 全部加工完毕、进库之前 表面强化去毛刺倒棱清洗防锈v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v(1)工序集中 v、概念:v 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
12、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多,工艺路线短。v、特点:v 可以采用高效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率高;v 减少了设备数量以及操作工人人数和占地面积,节省人力、物力;v 减少了工件安装次数,利于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v 采用的工装设备结构复杂,调整维修较困难,生产准备工作量大。v(2)工序分散 v 概念:v 工序分散就是将零件的加工分散到很多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内容少,工艺路线很长。v 特点:v 设备和工艺装备比较简单,便于调整,容易适应产品的变换;v 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v 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v 所需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数目多,操作工人多,占地面积大。v 工序集中或分
13、散的程度 分析:v 考虑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有时,还要考虑各工序生产节拍的一致性 v 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时,只能工序集中 大批大量生产时,既可以采用多刀、多轴等高效、自动机床,将工序集中,也可以将工序分散后组织流水生产。对于重型零件,为了减少工件装卸和运输的劳动量,工序应适当集中;对于刚性差且精度高的精密工件,则工序应适当分散。v 发展趋势: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方法来组织生产。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2.1 数控加工的基本过程v 概念:v 数控加工:就是泛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v 数控机床:是一种用计算机来控制的机床v 数控系统:用
14、来控制机床的计算机,不管是专用计算机、还是通用计算机都是。v 数控系统的指令是由程序员根据工件的材质、加工要求、机床的特性和系统所规定的指令格式(数控语言或符号)编制的。v 编程:就是把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运动要求用数字指令形式(数控语言)记录在介质上,并输入数控系统。v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方法分类:v 手工(人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之分。v 概念:v 手工编程:程序的全部内容是由人工按数控系统所规定的指令格式编写的。v 自动编程:即计算机编程可分为以语言和绘画为基础的自动编程方法。v 数控机床加工过程框图 v 数控加工工艺的内容:v(1)选择并确定进行数控加工的零件及内容;v(2)对零
15、件图纸进行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v(3)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v(4)对零件图纸的数学处理;v(5)编写加工程序单;v(6)按程序单制作控制介质;v(7)程序的校验与修改;v(8)首件试加工与现场问题处理;v(9)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定型与归档。2.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v 1 数控加工内容的选择v、选择原则及内容:v(1)普通机床无法加工的内容应作为优先选择内容。v(2)普通机床难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的内容应作为重点选择内容。v(3)普通机床加工效率低,工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内容,可在数控机床尚有加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选择。v、不宜选择数控加工的内容:v(1)需要用较长时间占机调整的加工内
16、容。v(2)加工余量极不稳定,且数控机床上又无法自动调整零件坐标位置的加工内容。v(3)不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完成的零星分散部位,采用数控加工很不方便,效果不明显,可以安排普通机床补充加工。v 此外:要考虑生产批量、生产周期、工序间周转情况等因素,要尽量合理使用数控机床,达到产品质量、生产率及综合经济效益等指标都明显提高的目的,要防止将数控机床降格为普通机床使用。v 2 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v 包括内容:产品的零件图样分析和结构工艺性分析两部分。v(1)零件图样分析 v 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 图 v 分析被加工零件的设计图纸 v 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点、线、面)的条
17、件(如相切、相交、垂直和平行等),是数控编程的重要依据。v(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v 零件的内腔与外形应尽量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 v 内槽圆角的大小决定着刀具直径的大小,所以内槽圆角半径不应太小 图1v 零件铣槽底平面时,槽底圆角半径r 不要过大。图2v 应尽可能在一次装夹中完成所有能加工表面的加工,为此要选择便于各个表面都能加工的定位方式;若需要二次装夹,应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v 3 数控加工的工艺路线设计v 数控加工的工艺路线设计与普通机床加工的常规工艺路线拟定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仅是几道数控加工工艺过程的概括,而不是指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个工艺过程,而且要兼顾常规工序的安排,使之与整个工艺
18、过程协调吻合。v(1)工序的划分 v 划分方法:v 按安装次数划分工序 v 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 v 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 v 按加工部位划分工序 v(2)加工顺序的安排v 尽量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工作台转动次数、刀具更换次数及所有空行程时间减至最少,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率。v 先内后外原则v 精度要求较高的主要表面的粗加工应安排在次要表面粗加工之前;大表面加工时,一般也需先加工大表面。v 在同次安装中进行的多个工步,应先安排对工件刚性破坏较小的工步。v 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可将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合为一道工序。v 加工中容易损伤的表面(如螺纹等),应放在加工路线的后面。v 实例:如右图:v 可以先
19、在普通机床上把底面和四个轮廓面加工好(“基面先行”),其余的顶面、孔及沟槽安排在立式加工中心上完成(工序集中原则),加工中心工序按“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等原则可以划分为如下15 个工步:v 1、粗铣顶面。v 2、钻32、12 等孔的中心孔(预钻凹坑)。v 3、钻32、12 孔至11.5。v 4、扩32 孔至30。v 5、钻36 的孔至尺寸。v 6、粗铣60 沉孔及沟槽。v 7、钻4M8 底孔至6.8。v 8、镗32 孔至31.7。v 9、精铣顶面。v 10、铰12 孔至尺寸。v 11、精镗32 孔至尺寸。v 12、精铣60 沉孔及沟槽至尺寸。v 13、12 孔口倒角。v 14
20、、36、4M8 孔口倒角。v 15、攻4M8 螺纹完成。v(3)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工序的衔接 v 概念:v 普通工序是指常规的加工工序、热处理工序和检验等辅助工序。v 例如是否预留加工余量,留多少、定位基准的要求、零件的热处理等 v 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v 数控加工工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一道工序选择机床、夹具、刀具及量具,确定定位夹紧方案、走刀路线、工步顺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等v(1)确定走刀路线和工步顺序v A、走刀路线概念:刀具在整个加工工序中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轨迹。v B、确定走刀路线时遵循的原则:v 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图v 使走刀路线最短,减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加工 工艺 规程 设计 1540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