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ppt
《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近代翻译理论文艺复兴至现代西方翻译史:古代翻译、中世纪翻译、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近代翻译和现代翻译翻译理论的发展史:传统译论时代(自公元前1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前,包括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时期)现当代译论时期(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末起至17世纪初止)飞跃期代表人物:(德国)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和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法国)雅克.阿米欧(Jacues Amyot,1513-1593)和 艾蒂安多雷(Etienne Dole
2、t,1509-1546)(英国)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德语:Erasmus(Desiderius)von Rotterdam,又译埃拉斯默斯,史学界俗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生于约1466年10月27日,卒于1536年7月12日),是中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伊拉斯谟是一个用“纯正”拉丁语写作的古典学者。伊拉斯谟的观点:(一)翻译必须尊重原作(二)翻译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三)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丁路德(德语:Martin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德国基 督教神学家,宗教改革
3、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基督教更正派信义宗教会(即路德宗)的开 创者,曾是罗马大公教会奥斯定会的修士。提倡因信称义,反对教宗的权威地位。他翻 译的德文圣经影响深远,促进了德文的发展。重要文章: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论教宗权柄。提出人人皆祭司,提倡信徒对教会进行改革。教会被掳于巴比伦(1520):论圣礼。提出只有洗礼和圣餐是神所设立的圣礼。论基督徒的自由(1520):论因信称义。提出基督徒同时生活在因信称义的自由和因爱行善的不自由当中。回到维滕贝格的八篇讲道(1522):路德为了平息维滕贝格混乱而讲的八篇道。马丁路德的观点:(一)翻译必须采用人民的语言(主张用大众的语言进行翻译)(二)
4、翻译必须注重语法和意思的联系(主张翻译应该使用意译的方法)(三)翻译必须遵循七项原则(翻译必须集思广益)七项原则:(1)可以改变原文的词序(2)可以合理运用语气助词(3)可以改变原文的语序(4)可以略去没有译文对等形式的原文词语(5)可以用词组翻译单个的词(6)可以把比喻用法译成非比喻用法,把非比喻用法译成比喻用法(7)注意文字上的变异形式和解释的准确性 雅克阿米欧(法语:Jacques Amyot,1513年1593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法国人文主义者。他以翻译古希腊作家的著作而闻名。他最著名的译著是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1559年),这本译著不仅影响法国文学散文,而且,该书英文转译也为
5、莎士比亚的罗马历史剧提供了历史素材。阿米欧在翻译中所遵循的原则:(一)译者必须吃透原文,在内容的移译上狠下功夫。(二)译笔必须纯朴自然,不事藻饰。艾蒂安多雷(英语:tienne Dolet,1509年1546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法国人文主义者。由于他喜欢古典作家的怀疑论,因而他否认灵魂不朽,索邦神学院的神学家宣判其有罪,被处以火刑。多雷在论如何出色地翻译中列出五条翻译的基本准则:(一)译者必须完全理解所译作品的内容(二)译者必须通晓所译语言的译文语言(三)译者必须避免字字对译,因为字字对译有损原意的传达和语言的美感(四)译者必须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五)译者必须通过选词和调整词序使译文产生色调
6、适当的效果近代时期(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代表人物:(英国)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1747-1814)、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 1719-1796)和 纽曼(F.W.Newman 1805-1897)(法国)夏尔巴托(Charles Batteux,1713-1780)(德国)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erich Schleiermacher,1786-1834)、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August Schlegel,1767-1815)、威廉冯洪堡(Wilhe
7、lm von Humboldt,1767-1834)和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约翰德莱顿(英文:John Dryden,1631年1700年),英国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是1668年的英国桂冠诗人。他被当做是王政复辟时期的主要诗人,以至于这一段文学史被称为德莱顿时代。沃尔特司各特称他为“光荣约翰”。约翰德莱顿的观点:(一)翻译是艺术(二)翻译必须掌握原作特征(三)翻译必须考虑读者(四)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五)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词(六)翻译分为三类:逐字译 意译 拟作 他将诗歌翻译分为三类:“逐字译”(metap
8、hrase),“意译”(paraphrase)和“拟作”(imitation)。所谓“逐字译”是指在翻译中,强调与原文字字相对,句句相对,译作局限于原文的韵律。翻译中的另一个极端是“拟作”。德莱顿提出,“拟作是指后世诗人像以前的诗人一样写诗,写同一主题的诗歌,既不搬原作者的诗句,也不局限于他的意思,而只把他当做一个模式,好比原诗人生活在我们的年代我们的国家,使用他可能会使用的写作方式”。在“意译”中,译者重意不重词。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1747-1814),英国人,翻译家。于1790年著论翻译的原理一书。在论翻译的原则提出翻译三原则:(一)译作应
9、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三)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备的通顺 泰特勒提出的三原则为:(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10、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泰特勒指出,这三项原则是好的翻译所必备的条件,它们次序的排列是恰当的、自然的,是按重要顺序排列的,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牺牲某一个原则就要注意到它们的次第和比较上的重要性,决不能颠倒主次,以牺牲思想内容的忠实来求得译文的优美和流畅。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 1719-1796):苏格兰阿伯丁的马利舍尔学院院长,对希伯来语有很深入的研究。1789年出版了四福音的翻译与评注(A Translation of the Four
11、Gospels with Notes)的译著,专门讨论了翻译的原则问题。翻译的三原则:1、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意思。2、在符合译作语言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移植原作者的精 神与风格。(比较傅雷“神似”说)3、使译作像原作那样自然流畅。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优秀诗人、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论翻译荷马史诗(On Translating Homer,1861)再论翻译荷马史诗:答弗朗西斯纽曼(Last Words on Translating Homer:A Replay to Francis W.Newman,1862)阿诺德的翻译思
12、想:(一)翻译荷马必须首先弄清荷马的特点。(二)要保留荷马的基本特征。(三)译诗必须具有诗人的洞察力。(四)译诗必须译得像诗。(五)译作必须具有与原作相同的感染力。(六)检验相同感染力的是学者而不是读者。伦敦大学拉丁语教授纽曼(F.W.Newman 1805-1897)论翻译荷马作品的理论与实践:答马休阿诺德(Homeric Transl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A Replay to Matthew Arnold,1861)纽曼的翻译思想:(一)荷马是古人,译时必须再现他是古人。(参考王佐良译培根的论读书)(二)衡量译作的标准主要是一般读者而不是学者的反应。(
13、三)翻译是一种折中(compromise),原作越杰出,译作越不能与之相比。夏尔巴托(Labbe Charles Batteux,1713-1780)是法国艺术哲学奠基人、文艺理论家、美学作家、法国皇家学院的哲学教授,是18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富影响的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家之一。夏尔巴托的观点:(1)永远不改变语序;(2)不改变思想的顺序;(3)不改变句子长度;(4)不改变连词;(5)不改变副词位置;(6)保留对称句形式;(7)保留思想的亮点;(8)保留修辞格;(9)保留格言形式(以格言译格言);(10)避免解释性的意译,除非不解释无法使意思明白;(11)只有必要时才可改变原文的风格。19世纪
14、,翻译理论研究中心移至德国代表人物:神学家和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e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施雷格尔(August Schlegel,1767-1815)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4)诗人和翻译家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重点讨论原文的理解问题,使翻译研究形成一定的术语和研究方法,从而把翻译研究从某一具体篇章中抽象分离出来上升为“阐述法”(the hermeneutic approach)方法由施莱尔马赫提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现代 翻译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