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边塞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边塞诗.ppt(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边 塞 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概述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
2、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主旋律:爱国主义1、抒写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出塞2、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凉州词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衬托将士的豪情或厌战)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从军行4、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抨击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厌恶战争。兵车行征
3、人怨5、嘲讽边将无能,抒发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6、描写塞外的壮美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边塞诗的思想情感:题材: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
4、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边塞塞诗诗是是时时代的代的产产物,最能体物,最能体现现国运国运兴兴衰的作品。衰的作品。诗诗人从大漠、烽烟、人从大漠、烽烟、长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们的精神的精神风风貌。貌。第二、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鉴赏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5、。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牙璋,指代携皇命出征的军队。“牙璋”“凤阙”“铁骑”“龙
6、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忠君报国和建国立业的思想。借代。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
7、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发差。(1)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2)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 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对比)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
8、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有何作用?(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如何抒发感情的。先正面描写,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再写声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笛管声。如此烘托、铺垫,最后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10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9、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创造意境,含蓄无限。从军行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诗中描写边人心理的诗句是?表现了怎
10、样的感情?用的是什么方法?最后一句;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不直写,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的。凉州词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对于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但清人施补华评论后两句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你认为呢?一、我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理由: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二、我认
11、为施补华的评论有道理。全诗写艰苦荒凉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并表达了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说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 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12、?请简要说明理由。(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首诗描写的场景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一至四句写五月的天山不见鲜花不见春色,只有大雪和思乡
13、的杨柳曲,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写将士们苦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前面苍凉的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的爱国激情。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燕然未勒:燕然,山名(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
14、特征?其作用是什么?荒芜凄凉。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3)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却又无从取胜,思念家乡却又有家难回的矛盾心情。爱国激情,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河湟旧卒 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注释: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记述了一个久戍河湟
15、幸存的老兵,他的战友们都战死,自己有幸回到故乡黄昏时分独自吹奏着边庭的乐曲。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哀伤。诗通过河湟旧卒的遭遇,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控诉了唐政府的无能。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蓟(j)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广漠无边,充满凄清与悲凉,但也潜藏着紧张。【注】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 陈寔传)同为边塞诗,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不同?王诗表达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高诗表达了自我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王诗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高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运用了曲笔,王诗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也可以从虚实或者对比衬托的角度谈);高诗用典故,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限制150内